隱藏在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一年做到一億!

2020-12-10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電商報(ID:kandianshang),作者:電商君,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義烏小商品的生意經

1993 年, 29 歲的馬雲成立了杭州海博翻譯社,結果翻譯社的業務慘澹,最後連房租都差點付不起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這麼倒下,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去進貨,再回到杭州將這些小商品賣掉以貼補家用。

也許有人要問了:馬雲當時進的都是些鮮花、襪子、禮品之類的小商品,這些東西真的賺錢嗎?


當時同樣混在義烏的李重慶的回答是:真的能賺到錢!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李重慶還只有十幾歲,一次機緣巧合,他遇到了一位到義烏考察的姚姓臺灣商人。

這個臺灣商人是做玩具設計的,因為工作需要,他一年中有很多時間是遊走在臺灣之外,比如說,廣州要開廣交會了,他背個相機進去拍照找設計靈感。

姚先生到義烏後,很快被義烏活躍的商業元素所吸引,用他的話說:「義烏天天都開廣交會。」

當時的中國,廣交會是中國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經濟成就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窗口之一,也是全中國經濟的風向標。廣州、深圳臨近香港,也借鑑了香港辦世界性展會的模式,這兩個地方的展會經濟在全國也是最發達的。

和廣深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相比,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義烏在基建上還十分落後,整個義烏當時還沒有一個象樣的國際商貿城。

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義烏人是全中國最有做生意頭腦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義烏當地雲集了一大批工廠和手工作坊,你隨便說出一個點子,這些工廠都可以將這個點子通過作品高度還原出來。

於是,姚先生就選了一批義烏出產的有特點的商品送到廣交會上展覽,有了訂單後,再把訂單交給義烏工廠來做,就這樣,姚先生的生意慢慢做大了。

因為李重慶對義烏的當地市場比較熟悉,姚先生每次到義烏時,就會把李重慶帶在一起,兩人一起去看商品,了解流行的趨勢。

後來,姚先生把組貨、發貨之類的事交給李重慶去辦,就這樣幹了一段時間,姚先生乾脆在義烏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李重慶順理成章地成為公司的骨幹。

從逃出義烏到回到義烏

夜路走多了知道怎麼走,跟著姚先生混了這麼久,聰明的李重慶也摸清了這裡面的門門道道。

比如說,幾乎是出於作為設計師的本能,姚先生對市場的反應非常敏銳,他總是能在正確的時間將自己選好的商品投放到正確的市場並且成為熱銷產品。比如說, 2000 年澳大利亞奧運會期間,姚先生生產的彩帶、呼啦圈、滑板車等,都成為當時市場緊俏的商品。

李重慶還發現,雖然賣的是不值錢的小商品,但是這家公司的利潤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說,一個在義烏成本僅幾塊錢的保溼杯,出口到日本後,貼上日文說明書,市場價就達到幾百塊,很多中國人到日本旅遊,又打破了頭將這些成本幾塊錢的東西當成日本產品高價買回來。

到後來,姚先生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全球開出了 70 多家分公司。

2003 年,李重慶辭職了,他決定自己出來好好幹一票。

但是,做生意這事,別人看起來好像不費什麼勁,一旦自己去做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

為了做生意,他向親戚朋友借了 60 多萬做生意。

60 萬在 2003 年是什麼概念? 2003 年,在家裡每個角落都能看到不遠處大梅沙海景的萬科東海岸開盤價為 6600 元/平,不誇張的說,那時的 60 萬可以在深圳任何一個地方賣一套 100 平的房子,還是全額付款!

但是,因為經營不善,這 60 多萬最後還是被李重慶交了學費。

生意失敗後,為了躲避債務,他只好跑到杭州。

初到杭州時,他曾經落魄到晚上只能睡大街的地步。

為了養活自己,他先後在別人的餐館裡做過廚師,在水果店裡賣過水果,自己還賣了一輛三輪車,有時間就進一些蔬菜水果賣。

後來,他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地送了很長時間的水,就是杭州很多家庭都用的農夫山泉。

有了送水的工作經歷後,他把那些年打工的錢慢慢積攢在一起,自己開了一個水站,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經濟狀況這才慢慢的好起來。

但是他覺得,自己的根始終是在義烏,那些年在杭州,他一直做著從哪裡跌到,就從哪裡爬起來的準備。所以,那時賺了 1000 塊,自己只留 100 塊,剩下 900 塊錢用於還債。

債務還得差不多後,他再次回到了義烏。

這次回來之後,他發現,做生意的商業邏輯又發生了改變:以淘寶為首的電商平臺正在帶動新一輪的線上創業浪潮。

李重慶一下子看到了商機:他此前在義烏有多年的玩具批發經驗,和包括廣東澄海在內的一些玩具廠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關係,這樣,他就可以直接從工廠拿貨給淘寶店家,從中賺取差價。

在從工廠拿貨給淘寶大買家的同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

隱藏在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

有一次,他在韓國的一個品牌店的櫃檯上看到一個設計精巧的指甲刀——這個指甲刀直接打動他的還不是設計師的天才,而是它的成本很低。

憑著這些年多年混跡玩具市場的經驗,他當時就意識到,這隻指甲刀的成本不會超過 7 毛,但是櫃檯上的標價卻達到 40 多元,這中間的活動空間太大了。

從韓國回來後,他很快聯繫自己認識的指甲刀零件商,從他們那裡拿貨,然後租下一個十幾平米的農民房,自己買了一個注塑機,一口氣做了幾萬隻新型指甲刀。

後來,他背著樣品直接找到淘寶上的一家五金冠店鋪,「我說先送你兩三箱,你去上架,好賣了給錢,不好賣就當是送你了。」

果然,因為設計新穎,價格低廉,指甲刀在這家淘寶店上架後很快就賣瘋了,其他商家聽說後,也紛紛過來找他要貨。

李重慶後來說,「那一年差不多就賣了四五百萬個,熱度一直保持了三四年,小賺了幾百萬。」

而在隨後別人都跟風過來做新型指甲刀時,李重慶卻調整方向,做起了開箱器。

這個開箱器的成本只有一分錢,賣價只有兩毛錢,類似於我們買三隻松鼠時品牌方附贈的開殼器之類的,對用戶而言,有了這個附贈產品和沒有這個附贈產品,服務體驗完全不一樣。

結果,他設計的這款申請了專利的開箱器又一次火了,「一輛麵包車拉出去一車開箱器,你就可以換一輛比亞迪回來,就是四五萬,多暴利啊。」

誰能想得到,一個成本才一分的開箱器,工廠一年可以做一個億?

這些年,李重慶推出的一些小商品的價格都不高,成本 3 毛錢,賣出 9 毛錢的指甲刀、成本才 1 分錢,賣到 2 毛錢的開箱器——但是都無一例外的獲得了成功。

事實上,在義烏,類似這種批發價只有幾毛錢,老闆卻年賺千萬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有全世界最龐大的人口基數,有最多元的用戶需求,任何一個最細分的品類,最微小的個體,都能產生極大的價值。所以,只要將產品和服務做極致,小商品也能做出大生意!

相關焦點

  • 義烏商人生意經:2毛錢的開箱器,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做到一個億
    一個指甲刀成本3毛錢,卻能賣到9毛錢;一個開箱器成本不足1分錢,卻能賣到2毛錢……有時候甚至還能給你全國包郵。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包郵的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絕大部分人都想像不到的驚人利潤。80後男生李重慶的小工廠,生產的幾乎都是低於5毛錢的塑料製品,但一年卻能做到一個億。臺商帶入行九幾年的時候,李重慶十幾歲,他遇到了一個來義烏的臺灣商人,姓姚,專門負責玩具公司的設計。那是姚先生第一次到大陸,在廣東辦完正事,順便到了義烏。這座浙中小城給這位臺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李重慶感慨,「義烏天天都開廣交會。」
  • 想想我們幾塊錢買的指甲鉗,工廠成本不到6毛錢,作何感想
    開箱器的成本低於1分錢,但可以2毛錢批發,賣到幾塊錢零售,量大的話甚至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包送貨給你。 在義烏,在被許多人忽視、以低價郵寄的小商品背後,有著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的驚人利潤。
  • 義烏商人生意經:15元的指甲刀,成本不到7毛錢,工廠年入一個億
    一位義烏商人卻說,單個指甲刀的成本,其實不超過3毛錢。 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的是絕大多數難以想像的財富。
  • 工廠照明驚人的耗電量,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現如今,很多工廠設計,普遍採用的依然是人工照明,設計思路沒變,不僅未能達到低碳照明的要求,而且選用LED為工廠提供長期用電照明,全年耗電量十分驚人,產生很高的電力運營成本。過高的運營成本導致產品總成本上升,若要維持利潤不變,一來提升產品價格,二來犧牲產品質量用以降低成本,但這兩種方式都勢必會影響產品的生產及銷售,最終受害的還是企業自身。如何解決電力損耗問題、降低運營成本,成為工廠照明迫在眉睫的需求。
  • 4.9元3支護手霜包郵、一單快遞倉儲成本0.3元背後的淘工廠生意經
    現在發一單物流1元多,人員倉儲包裝等都省了。」除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商品銷量上來之後,採詞的護手霜生產線從9個工人一天罐裝8000支,升級成了機器自動旋蓋、灌裝和分類,2個人就能生產2萬支。12月15日,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宣布「淘工廠直營店」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個億,成為淘寶天貓平臺上用戶規模最大的單店。手機淘寶「淘工廠直營店」頁面截圖時代財經在手淘和淘特上瀏覽發現,淘工廠直營店類似賣場集合店,每件商品背後對應的都是一家家工廠。
  • ​1分錢?1分錢!上海人民的口福,新鮮早餐1分錢享受!
    柔軟細膩的基本款吐司散發著穀物的清香,入口微甜濃濃奶香;15g獨立包裝的甜蜜果醬,莓果風味濃鬱,果肉清晰可見,二者塗抹在一起,不僅方便食用味道也讓人喜歡;來自青藏高原奶源的純牛奶補充蛋白質,奶味濃鬱,是吃的飽也吃的好的良心搭配了~特別是麵包,全都是當天新鮮出爐,由中央工廠凌晨烘烤
  • 近7000家工廠「合夥」開店吸粉一億人 到底什麼來頭?
    年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平均每天誕生6個月銷萬單的新爆款,12月15日,低調孵化8個多月,被稱作「爆款製造機」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上淘寶搜索「淘工廠直營店」,你會發現這家超級網店,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平,貨源來自全國近7000家工廠。在業內看來,作為以產業帶C2M商品為核心供給的線上工廠店,淘工廠直營店預判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幫助工廠用更小的成本擁抱數位化。
  • 「暴利」背後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常見的鏡片折射率主要有1.56、1.60、1.67、1.74四種。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鏡片的折射率越高,同等度數下,鏡片的邊緣就越薄。江蘇天潤光學鏡片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浩宇:一般普通鏡片折射率相對低一些,同樣度數的鏡片會厚一些,高檔鏡片材料更貴,做出來的鏡片更加美觀,比較薄、比較輕。工廠生產成本,一副在10元到50元左右。
  • 電子菸工廠扎堆轉產口罩、額溫槍,口罩成本1.6元,難成暴利業
    某供應鏈中心負責人王勝甫告訴南都記者,他原本做的是電子菸品牌孵化、代工,疫情來臨後做起了口罩、額溫槍的生意,「口罩成本最高的是口罩機和原材料。一臺口罩機平時的價格是一二十萬,現在賣70萬,還要排期。設備拿到手以後,你還要花6萬元調試費。」王勝甫透露,雖然目前做口罩的工廠越來越多,但很多工廠由於設備還未調試無法開工,「很多設備還在調試期,調試的師傅還需要排時間。
  • 成本3毛錢的小生意,他一年淨賺1.4億,從小作坊躋身全球第二
    放眼如今國內成名的企業家,有像九陽電器創始人王旭寧,在發現豆漿研磨過程太過繁瑣,而發明豆漿機自此一戰成名的人,也有像下面這位筆者即將為諸位介紹的將成本3毛錢的小生意,做到一年進帳19億的存在。這位將「薄利多銷」的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企業家便是福建潯興集團的創始人施能坑,而其成本3毛錢的「小生意」則是製作拉鏈。
  • 3000元的COACH包成本只有100元,高昂利潤進了誰的口袋?
    其實吧,雖然奢侈品售價高昂,但一直以來為其代工的工廠們卻是利潤微薄。在行業景氣時依靠大規模走量的它們尚能生存,但如今奢侈品業在國內不景氣、銷售價格下降,傳遞給下遊代工廠的壓力可想而知,品牌訂單減少、人工成本高企這些自然都導致它們步履維艱。來,我們帶大家一起探究下奢侈品牌與代工廠之間的一些神秘話題:奢侈品代工廠與品牌商之間如何利潤分成?代工廠能否擺脫受制與人的被動局面?
  • 鄭州小商品批發市場風雲 百家商戶活下來十幾家
    金林商場客流量少,利潤下降金林商場一樓主要是經營小商品,如頭飾、鐘錶、家飾等等。。商戶雷先生說,「市場裡人流量很小,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一年比一年差,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沒生意。」商戶曹先生是東北人,在這個商場已經幹了十多年了,他說:「一百家有兩家做的好就不錯了。
  • 街上最「暴利」的5種小吃,成本最低僅幾毛錢,老闆一年賺一輛車
    今天我們來盤點街上常見的最「暴利」的4種小吃,成本最低僅幾毛錢,老闆一年賺一輛車。豆腐腦以前豆腐腦在農村比較流行,不過後來被發明了新吃法之後就火了。一些早餐店和小吃店開始變著各種花樣賣豆腐腦。一小碗豆腐腦的價格經過調味和包裝之後甚至能賣到5-10塊錢,其實背後的利潤甚至不到1塊錢,豆腐腦堪稱是低調的暴利小吃。奶茶奶茶現在是最熱門的飲品了,各種各樣的新品層出不窮,奶茶店門口排隊的現象相信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
  • 3千的Coach包成本只需100 高昂利潤給了誰?
    其實吧,雖然奢侈品售價高昂,但一直以來為其代工的工廠們卻是利潤微薄。在行業景氣時依靠大規模走量的它們尚能生存,但如今奢侈品業在國內不景氣、銷售價格下降,傳遞給下遊代工廠的壓力可想而知,品牌訂單減少、人工成本高企這些自然都導致它們步履維艱。來,我們帶大家一起探究下奢侈品牌與代工廠之間的一些神秘話題:奢侈品代工廠與品牌商之間如何利潤分成?代工廠能否擺脫受制與人的被動局面?
  • 借阿里C2M最低成本數位化---7000家工廠集體開了家店
    12月15日,低調孵化9個月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阿里巴巴C2M事業部宣布旗下淘工廠直營店年度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近7000家產業帶工廠是這家店共同的主人。工廠無需自己線上開店,平臺判斷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是傳統製造企業走向數位化的幫手,能夠用最小的成本幫助工廠擁抱數位化。  上線不到一年,淘工廠直營店幫助產業帶工廠打造出超過1800個月銷萬單的爆款,幾乎每天就有6個月銷萬單的新品爆款出現,來自淘工廠直營店的工廠貨已經在235個手機淘寶葉子類目成為銷量冠軍。
  • 【尿布師】1分錢許願——願望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一.日本花王許願場【尿布師說】日本花王紙尿褲這款王牌產品應該不用小布多介紹了吧,因為在吸水性、柔軟性和乾爽性方面有著優秀的表現【尿布師說】花王樂而雅衛生巾瞬吸零觸感系列在日本本土很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它的特點是吸收快,不會有潮溼悶熱的感覺。
  • 那個利潤暴跌90%的維密代工廠活得怎麼樣了?
    3年前,第一大客戶訂單下滑1%,這家代工廠的利潤就暴跌90%。3年後,第一大客戶銷量下滑46%,擬關250家門店,這家代工廠卻保持著穩健增長。第一大客戶是維多利亞的秘密,代工廠是全球第一大內衣工廠維珍妮。3年時間,這兩個角色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會不會是所有代工廠增長的關鍵?
  • 宜家被曝低價只因盤剝代工廠 供應商利潤僅3%(圖)
    但消費者或許從沒想過,價格低廉,並不等於利潤降低,近日就有供應商爆料,宜家窗簾的採購價格不過50多元,利潤率高達80%。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絕對銷售價格低廉背後,可能意味著更加低廉的採購價格。而產品質量、消費者利益則成為最終犧牲者。 不過,畢竟「一分錢一分貨」是不變的真理,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
  • 時尚背後的「血汗工廠」
    幾年間,中國在「全球第一服裝製造工廠」的位置上坐立不安,東南亞第三世界國家的服裝業訂單大量流失,英美等國開始培養自己的製衣工人……在這一連串變化的背後,時裝製造業到底發生了什麼?人民幣每升值 1%,紡織業的出口利潤率將下降 2%-6%。為保證利潤,服裝品牌必須用更多的美元換取相同價值的服裝,成本增加顯而易見。另一方面,擁有 13 億人口的中國,其工人的數量優勢也正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而逐漸消失。中國人喊了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老齡化卻在提前到來。
  • 快餐店老闆:去年利潤30萬,今年做外賣3個月後實際利潤不到2千元
    這30萬裡還包含應該給父母的工資,只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羅玉泉也就沒有分開計算,但是這個人工費如果按照市場上請人的話,每個人一個3500計算,3個人一年就需要12.6萬元。羅玉泉算了一下,其實一個月就等於自己賺了1.5萬元工資,比去工廠上班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