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利潤暴跌90%的維密代工廠活得怎麼樣了?

2020-12-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商業要參」(ID:xinshangye2016),作者:黃曉軍,36氪經授權發布。

3年前,第一大客戶訂單下滑1%,這家代工廠的利潤就暴跌90%。3年後,第一大客戶銷量下滑46%,擬關250家門店,這家代工廠卻保持著穩健增長。第一大客戶是維多利亞的秘密,代工廠是全球第一大內衣工廠維珍妮。3年時間,這兩個角色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會不會是所有代工廠增長的關鍵?

中國代工廠之殤可以從富士康說起。

2016年上半年,富士康流水線員工只能拿著1800-2500元的月基本工資,想加班都沒活幹。

7月,iPhone7訂單如期到來。鄭州富士康卻出現產能不足。公司緊急發布通知,員工每推薦1個人入廠,可獲得600元獎金。

同期,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甚至召開會議,要求下屬煤業公司派工人支援鄭州富士康。

市場需求過大,需要擴充產能;市場需求過小,就只能死撐機器空轉的成本。

代工廠之殤,所有行業無一倖免,不管是手機、服裝,還是被列入共享名單的雨傘、自行車、充電寶……[1]

當然,內衣文胸也沒有被排除在外。

同樣是2016年。L Brands旗下的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簡稱「維密」),第一季度同店銷量下滑1%。

這使其在中國的代工廠維珍妮,上半年利潤下滑近90%,並引發大量裁員。

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維珍妮早於2014年就成為了全球產量第一的文胸製造商。

可惜的是,中銀國際數據顯示,這個製造商約35%的銷售額來自L Brands,80%的維秘內衣都由維珍妮製造。[2]

L Brands訂單輕微震蕩之後,維珍妮於2016年下半年拿到了安德瑪、阿迪達斯等運動服裝品牌的訂單。

這又使得這家製造商發函表示,需要在東南亞建廠以擴充產能,甚至大幅招人超過6000人。

代工廠的通病,和你的規模似乎沒有關係。

但3年之後,這一切似乎有了些變化。

L Brands發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銷售額129億美元,同比降低2.3%;淨虧損為3.66億美元,去年則盈利6.43億美元。

 ▨維密秀現場模特,圖/網絡

慘烈的業績下滑背後,身處供應鏈末端的維珍妮將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財報顯示,維珍妮2019財年收入同比增長6.7%至62.63億港元,淨利潤同比上漲17.6%至2.82億港元。

到2020財年中報,其營收上揚2.15%至31.29億港元,淨利同比增長5.76%至1.41億港元。(維珍妮財年為每年的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

3年時間,維珍妮如何甩下「維密最大代工廠」的包袱?

1 維多利亞除了秘密,還有牛鞭子

在冗長的供應鏈管理中,有一個形象的概念叫做「牛鞭效應」。

它表示在一條供應鏈中,消費市場需求的一點點變化都會被一級級放大到製造商、首級供應商、次級供應商那裡。

例如內衣市場需求預測輕微增長2%,放大到維密、L Brands(製造品牌商)時可能成了5%,傳遞到維珍妮(首級供應商)時則可能是10%,而到了替維珍妮生產製造部件的供應商(次級供應商)時則可能變為20%。

當消費者需求出現變化,零售商、批發商、分銷商的訂單及庫存量自發出現波動,越是處於供應鏈的後端,需求變化幅度越是會正數級放大。

以形狀而言,這就像西部牛仔揮舞的牛鞭,鞭輕輕一抖,鞭梢便會大幅抖動,這就是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3]

 ▨牛鞭效應示意圖,圖/弘毅供應鏈

維珍妮也曾飽受牛鞭效應之苦。

維珍妮2015年港股主板上市時,中銀國際就稱其是L Brands全球最大的內衣供應商之一,約35%的銷售額來自L Brands。

L Brands,特別是旗下內衣品牌維密的銷售量,直接影響到維珍妮的業績。

當年9月,維密產品的增長率為8%。除開電商貢獻,維密實體門店的9月同店銷售下跌2%,而上一年同期有9%的增長。

不止如此,維密當時處於7月、8月、9月增長率都為0%的尷尬境遇,實體門店也連續3個月都出現下滑。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2016年9月。L Brands數據顯示,維密產品的銷售卻呈現疲軟態勢,沒有任何增長,同比增長率下降8%。

銷售下滑導致向供應商的訂單下降,維珍妮也發出了盈利預警。

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中期財報顯示,維珍妮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74億港元下滑至2324.4萬港元,暴跌89.3%。

維珍妮CEO洪遊奕直言,集團淨利潤和毛利率大跌,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所面臨的最艱難時期。[4]

2 如何避開牛鞭效應?

這個「維多利亞的牛鞭子」,給代工廠帶來了怎樣的問題?

▨ 第一是訂單波動,導致產能匹配出現錯位。

▨ 第二是話語權薄弱,議價能力下滑,從而導致經營毛利率過低。

如何儘量規避供應鏈的牛鞭效應?洪遊奕早從創業開始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IDM模式

1988年,將西服墊肩做成全球第五大生產基地後,洪遊奕就開始投身到內衣文胸的研發。

這個過程中,他發現手工製造的產品配件胸杯,常會出現尺寸不精確的問題。這是當時整個行業的痛點。

1999年,洪遊奕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看到了由3D掃描技術完成的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銅像,銜接處密不透風。

文胸可以用3D掃描技術精確尺寸嗎?

這年,洪遊奕找到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開發3D CAD/CAM系統。此後,維珍妮的胸杯模具生產效率提升了40%,還首創了全球第一件無縫內衣。

3D CAD/CAM系統的研製,還讓維珍妮率先走出了IDM模式(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即創新設計製造商)。

IDM供應商,不同於傳統的OEM或ODM供應商,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產品概念構思、原料與技術研發、功能規格設計到生產製造的綜合服務。

傳統代工廠只站在微笑曲線的最底端,研發和銷售等高毛利的市場都被品牌方佔領。而IDM模式的出現,毛利更高的研發環節則開始往製造工廠方面傾斜。

與L Brands合作之後,維珍妮就開發了一款維秘的Very Sexy長青系列內衣。據稱,該系列內衣,在全球市場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TOP3系列。

 ▨何穗表示喜歡VerySexy系列,圖/toodaylab

第二,產品拓寬

通過3D CAD/CAM系統,維珍妮主要加工的內衣類型就是其首創的無縫內衣。

無需縫紉機,直接用定型機將成片材料一次模壓而成,用超聲波車出花邊及連接背扣……這種內衣不僅時尚美觀,而且貼身舒適。

因此,維珍妮還從法國第一內衣品牌DIM那裡,爭取到了第一批無縫內衣訂單。

這批無縫內衣經IDM在歐洲市場投放後,才得到了維密等頂級內衣品牌的關注。此後,國際大牌紛紛找上門來,邀請維珍妮作為高端市場夥伴。[5]

只用了4年,維珍妮就成了國際無縫內衣的霸主。

正是過度倚重於無縫內衣,維珍妮對下遊的訂單出現了依賴性,一旦大客戶訂單下滑,自身營收就會受到影響。

多做幾個品類,可能會好一點。

回到維密下滑的2016年9月,維珍妮的銷售額其實有過同比上漲3%的成績。

這是為什麼呢?L Brands數據顯示,這主要是來自旗下日化產品的貢獻,後者銷售增長了9%。而這些日化產品,剛好也是維珍妮在代工。

而今來看維珍妮的內衣品類,運動系、泳裝秀、情趣系等產品佔比開始提升。

第三,品類拓寬

除了著眼於內衣這個細分領域,這家製造商也在向其他方向探索。

2011年,維珍妮就開始生產運動產品,例如運動胸圍、無縫黏合功能性運動服裝及可穿戴相關運動產品。

2013年維珍妮甚至生產了Speedform運動跑鞋系列。

在其代工的運動類品牌名單中,VSX、Adidas、Reebok、Under Armour、Champio等品牌都赫然在列。曾經,維珍妮10%的業務一度來自於Under Armour。

 ▨維珍妮部分合作品牌,圖/維珍妮招股書

最後,嘗試自建品牌。

2011年12月,維珍妮自有內衣品牌Regina Miracle就在香港尖沙咀開出了專賣店。次年,ReginaMiracle就進入大陸,在北京朝陽開出第一家形象店。

而近期,維珍妮也發布了關聯交易公告,由洪遊奕女兒洪卓敏全資擁有的Float公司,將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個年度內,在香港發展內衣買賣業務,並逐步增加買賣渠道。

這個過程中,維珍妮將會向Float銷售不高於6000萬港元的內衣產品。

而從洪遊奕的視角來看,家族自有內衣品牌在市場上的發展,為維珍妮未來的穩定性又貢獻一份鞏固作用。

3 更多的還是自身減負

對於企業甩開牛鞭效應的策略,供應鏈管理專家劉寶紅認為這需要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但聚焦在生產方式上,供應商應採用精益生產,使達到最佳經濟生產批量的數量減小,從而減少供應鏈庫存,提高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速度。

響應速度尤為重要。

2017年12月,洪遊奕就曾表示,維秘削減訂單後公司當時反應太慢,後來才及時調整、擴大客戶基礎以分散風險。

這個反應不只是管理層的策略反應。訂單上漲或下滑後,你的工人增減是否容易?你的機器產能是否能保持?

這些都需要代工廠能夠在自身上進行減負。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工廠最關鍵的減負指標就是人力成本。

維珍妮深圳工廠,廠房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員工近2萬人的規模。有高管表示,這個工廠「一個月光發工資就差不多要發上億元,一年下來就要10多億元。」

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而早在維珍妮上市之前,公司就開始將生產力向東南亞轉移。2016年媒體報導,維珍妮當時面臨的問題,不只是L Brands訂單下滑,還有越南首間廠房處於剛開始生產的投資期。

 ▨維珍妮越南部分廠房,圖/維珍妮財報

但很快,洪遊奕就更透露,越南兩廠的銷量已經接近深圳工廠的2/3,所創造的利潤更超越了深圳工廠。

根據維珍妮CFO姚嘉駿的解釋是,越南員工流失率和勞動成本都比中國低,且廠房有15年稅務優惠。

到2018年,維珍妮雖然成本壓力攀升,但整體升毛利率仍然上升1.7個百分點至21.3%,主要是由於越南地區廠房生產效率繼續提升。

截止2019年9月30日,維珍妮在越南共有6個廠房(其中一個處於建設中),約34000名員工,深圳廠房約9500名員工。

但從總收入來看,越南佔比65%、深圳佔比35%。

維珍妮財報顯示,受惠於越南廠房產能及效率提升,公司利潤率持續改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增長22.4%至4.4億港元,EBITDA率提升至14.1%。

4 代工廠會出逃中國嗎?

代工廠遷出中國,已經不是新鮮事。

早有學者分析,工業遷徙有第三個浪潮:

▨ 第一個浪潮是上世紀70年代,人力密集型製造業由日本轉移到了新加坡;

▨ 第二個浪潮是上世紀90年代向中國大陸的轉移;

▨ 第三個則是轉移到了南亞和東南亞的泰國、孟加拉、印度、柬埔寨以及越南。

而這幾年來爭議最大的,是福耀玻璃把工廠遷到美國。

2015年之前,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就發布報告顯示「如今在美國平均花1美元生產的東西,在中國需要花費96美分。」

中國的低成本製造優勢已經幾乎不存在。

 ▨福耀美國工廠,圖/《美國工廠》截圖

這一點放在福耀玻璃上,是一樣的設備,一樣的管理,福耀玻璃在美國開出的工資比中國高出8倍,並且提供給美國工人各項保險和福利,但製造成本仍然還比大陸低5%以上。

網友@敬亭草堂則在華人社區凱迪Kdnet公布一串未經考證的數據顯示:

▨ 中國的土地使用成本是美國的9倍,

▨ 物流成本是美國的2倍,

▨ 銀行借貸成本是美國的2.4倍,

▨ 電價是美國的3倍(中國0.64元一度,美國0.2元一度);

▨ 天然氣是美國4倍(中國3.5元/立方,美國0.83元/立方);

▨ 配件成本是美國的3.3倍,稅收成本高出美國35%,

▨ 清關成本美國是免費服務,中國一個櫃在千元以上。

這些可能才是製造業離開中國的根本原因。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工廠的選址規劃、人工成本以及當地的資源成本只是一部分考慮因素。

當地的資源配套便利性、物流的發展程度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而這方面是中國的強項:包括紡織、服裝、電子、家電、家具等產業的配套都是全球最成熟的,基本在周邊100公裡內都能解決所有的資源配套。[6]

中國製造,優勢不在一兩個財務指標,而是綜合性的資源配置。

在維珍妮的那份財報中也儼然標註:深圳廠房作為本集團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將繼續扮演推動維珍妮創新的角色,開發及生產高技術含量產品,以及跨行業產品。

對居於產業鏈末端的供應商而言,資源的優化配置才是核心競爭力。

參考資料:

[1] 黃曉軍.15天,能夠消融2萬億服裝庫存的冰山嗎?[J/OL].https://mp.weixin.qq.com/s/vbDkKVQyUJiiNaHL6Zj9pA, 2017-09-26

[2] 何丹琳.維秘的中國供應商已成全球最大內衣生產商,上市兩個月股價暴漲84%[J/OL].界面新聞,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63066.html,2015-12-05

[3] 劉寶紅.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J].商界評論,2008,(8)

[4] 葉曉丹.維密2016大秀火爆依舊,中國供應商利潤卻暴跌近九成[N].每日經濟新聞,2016-12-02

[5] 佚名.「維秘」這筆性感大生意有個中國男人賺翻了[N]楚天金報,2015-12-07

[6] 佚名.各類代工廠緣何移至東南亞[N]西寧晚報,2015-10-19

相關焦點

  • 維密重啟運動內衣業務 直接瞄準Nike和Adidas每日時尚要聞
    L Brands本財年第一季度同店銷售額僅增長1%,維密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事實上,在2013年維密曾首次試水運動內衣,不過早期的嘗試結果令人失望,維密此舉直接瞄準的是Nike、Adidas等競爭對手。而維密官網更是引用了維密天使Jasmine Tookes的評論:「當我試過維密運動內衣後,我把自己的Nike內衣全扔了。」
  • 江瀚:維密秀式微 股價暴跌 維多利亞的秘密怎麼了?
    Victoria s Secret的同店銷售額在本季度下降了6%,而Bath Body工廠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了8%。根據證券分析師的分析:維多利亞秘密的同店銷售額僅下降3.9%,而Bath Body Works則上漲6.3%。結果,出乎意料的低水平讓維密母公司的股價呈現出大幅度下跌,這才有了前文出現的股價較一年前下跌了超過42%的情況。
  • 這家帶頭終止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巨頭,利潤暴跌賣工廠度日
    偉創力是一家美國的製造公司,在國內也有不少代工廠,跟中國企業有密切的往來,華為有很大一部分的訂單代工都是跟偉創力合作的。根據2019年前發表的數據來看,偉創力每年的營業收入都可以高達250億美元左右,而其中有25億美元左右的訂單都是來自於華為。
  • 上海私人能建垃圾處理廠嗎 利潤怎麼樣?
    利潤怎麼樣?1.私人可以建垃圾處理廠嗎?一般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走相關法律程序,做好環保措施。相關材料齊全,不僅允許民營工廠,相關部門也會有政策補貼。所以還在觀望的朋友可以放心投資。投產後,可申請科技創新基金和環保項目,以獎代補。第二,建一個私人垃圾處理廠要多少錢?根據投產客戶的了解,成本一般在50-100萬元,也有100多萬元,需要根據生產規模、設備選型、產量、場地、後期人工成本、水電成本來確定。
  • 英國鞋履巨頭Clarks利潤暴跌43%
    上周公布其2016年業績,儘管收入錄得8%的增長至17億英鎊,不過截至2017年1月31日的2016財年,該集團淨利潤暴跌43%至2000萬英鎊,淨利潤僅1%。鑑於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兌其他主要貨幣暴跌,上述銷售增幅實際有大量「水分」,按可比銷售計算,集團2016財年銷售難言正面。
  • 中國只有兩大代工廠,一種是幫華為就是幫自己,另一種叫富士康
    筆者對於代工廠的認識,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分工提升效率、誰有錢誰是老闆,以及中國只有兩大代工廠。先說第一階段,農場出身的亨利·福特,在修理鐘錶的過程中,發現了精密分工的好處。而後將其應用於另一份全職,通過17年的優化,將728個人工小時/輛的造車速度,提升至10秒/輛。
  • 日本知名服裝品牌優衣庫:營業利潤暴跌74%
    知名服裝品牌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發布財報稱,受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截至5月底第三財季淨虧損98.2億日元(1日元約合0.0093美元),旗下日本優衣庫業務第三財季營業利潤暴跌74%。
  • 斯沃琪集團全年利潤暴跌47% 老闆堅稱不裁員
    斯沃琪集團全年利潤暴跌47% 老闆堅稱不裁員來源:聯商網2017-02-04 18:47  2016年期內,Swatch Group AG 斯沃琪集團淨利潤更是暴跌47.0%,由11.19億瑞士法郎跌至5.93億瑞士法郎,淨利率僅為7.9%。
  • 2019年維密秀取消,胸無成竹的維密 | 經濟學人雙語筆記+音頻朗讀
    今年5月傳出維密秀或將停播的消息,當時維密品牌的CEO暗示維密秀面臨重大調整,或將停播。據悉,維密秀收視率連續6年下跌,收視下滑及銷量銳減或成維密秀被取消的主要原因。《經濟學人》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分析維密近幾年銷量低迷的原因。我們選取了其中幾段做了語言解析,文末「查看原文」有這篇文章雙語及音頻下載方式。
  • 早報|維密或被買家放棄股價一度暴跌25%;傳LV中國近三周銷售猛漲50...
    02Sycamore Partners有意終止維密的收購交易 L Brands股價暴跌25%據Seeking Alpha消息,私募基金Sycamore Partners希望終止此前與L Brands達成的收購維密交易,受此影響L
  • 早報| 維密或被買家放棄股價一度暴跌25%;傳LV中國近三周銷售猛漲50%
    Sycamore Partners有意終止維密的收購交易 L Brands股價暴跌25% 據Seeking Alpha消息,私募基金Sycamore Partners希望終止此前與L Brands達成的收購維密交易
  • 憂喜參半的OEM美妝代工廠
    對於化妝品OEM企業來說,2020年春節假期顯得格外漫長,化妝品市場營銷場地洗牌式轉移,消殺產品的瘋狂加單,幾乎也都讓OEM工廠幾乎失去了開口說話的勇氣。 據了解,在化妝品的OEM環節,產品設計和經銷方在經營過程中利潤豐厚,而OEM製造方所處地位相對處於不利,利潤有限。
  • 國貨美妝的通用「代工廠」們
    文 | 尚清編輯 | 趙瑾排版 | 敬師在爆炸增長的美妝行業,美妝代工廠是其供應鏈中最大的一塊拼圖,最近更是被業內人士稱為「產業鏈中的超人」。前幾天,微博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多數網友表示對美妝產品找代工廠的做法表示理解,並承認這是一項在世界美妝行業內半公開的「秘密」。
  • 全國最大假「維密」倉庫被查 內褲成本不到10元
    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ORT)是全球著名內衣品牌之一,更因「維密秀」備受關注,熱銷全球。24日,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通報破獲一起特大製售假冒品牌服飾案,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名,現場查獲涉假「維密」品牌胸罩、內褲、睡衣、打底褲5.6萬餘件,涉案價值200餘萬元,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境內打擊製售「維密」品牌服飾庫存量最大的案件。
  • 零食代工廠出擊市場為哪般?
    一部iphone手機出自富士康工廠流水線已經不足為奇,但許多消費者未曾注意到的是,許多「網紅」小零食也有規模龐大的代工廠。現如今,各大網購平臺上已經有越來越多代工廠自營產品的身影。同樣的零食,同樣的工藝、味道和口感,價格卻比大品牌便宜得多。
  • 維密大秀取消,是誰折了天使的翅膀?
    近年來,隨著大眾審美觀念的變化和其連續走低的業績,主打「性感」和「完美身材」的維密,正在面臨著屬於她的尷尬,但維密天使的翅膀絕不是突然被折斷的。2001年維密秀首次登上美國廣播公司的電視網,創下了1240萬收視人次的史上最高紀錄;2003年,走在上坡路上的維密年銷售額高達28億美元,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2009年,處於巔峰時期的維密曾每分鐘售出600件內衣,銷售額達到107.5億美元。然而,在經歷了近15年的輝煌後,維密近年來開始走下「神壇」。
  • 宜家被曝低價只因盤剝代工廠 供應商利潤僅3%(圖)
    連日來,新快報記者也調查了解到,宜家通過壓縮供應商的利益獲得巨大利潤空間,雖然對生產工藝要求嚴格,「但對材質要求並不嚴格。」另一位業內人士甚至指出,由於宜家對生產環節監管嚴密,出現問題產品可能是由於設計不當,「例如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匹配用料之間,是否符合力學要求。」
  • 2003年維密秀之後,維密天使都怎麼樣了?誰的變化最大
    ,維密天使都怎麼樣了?在2003年之後,維密的宣傳活動,幾乎都有AA的身影,這也說明了當時的維密,對於維密天使的優點,把握得非常好。他們也更加知道如何運用,才會綻放每一位維密天使的美麗。」,但是吉賽爾·邦辰擔任維密天使期間,她出席的維密活動,反而是最少的。
  • 維密要繼續性感?維密新任首席設計官為其鼎盛時期設計主管
    11月25日,維多利亞的秘密(以下簡稱「維密」)母公司L Brands發布公告宣布,維密領導層有變動。從CEO到首席設計官到首席人力資源官到北美商店銷售與運營執行副總裁,這次維密都換了!近年業績連年下滑、差點被母公司賣到的維密,未來的的路將如何走,被受關注。
  • 新冠肺炎疫情及國際油價暴跌對山東地煉裝置運行、利潤以及當前...
    01、國內疫情爆發一度導致山東地煉開工率跌至37%附近低值  據金聯創前期報導,受全國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油品需求幾近停擺且汽運交通不暢,均導致地煉產品外銷受阻、庫存壓力激增,山東地煉被迫大範圍降量甚至停工避險,地煉開工率一度降至36.9%,較節前暴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