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育兒假的日本父親們:承擔過照顧者的角色後,男人們發生了改變

2020-12-21 騰訊網

對男人來說,沒有比經歷更好的教育了。而如果父親改變了,家庭改變了,社區改變了,公司改變了,那麼社會就會改變。

當山本薰的妻子生頭三個孩子時,他和大多數日本男性一樣,選擇了什麼都不做。「當時我讓妻子承擔了一切。」家住廣島郊區的山本說。

但那並不是他唯一的選擇。日本擁有世界上最慷慨的帶薪休假政策,對女性和男性一視同仁。根據法律規定,日本男性可以休長達一年的假期來照顧孩子,並且依舊可以得到相當一部分的工資。曾有調查顯示,高達80%的日本年輕男性表示將使用這種帶薪陪產假,但在實際生活中,只有不到7%的人使用。半數以上的男性,在妻子生產之後,只休了不到五天的育兒假。

在擁有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山本做了一個和從前不一樣的決定。他休了一個月的育兒假。

男性休育兒假,需要先驅者

假期政策調研機構「假期網絡」(the Leave Network)的研究員彼得·莫斯(Peter Moss)分析了全球各地的帶薪休假政策。他發現,真正能讓男性實踐育兒假的關鍵因素有三個:一個設計良好、靈活的政策體系,它需要有工作保護制度和足夠的薪酬,以及只為男性保留的個人配額或權利;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使男性作為照顧者的身份正常化;以及一些優秀的先驅者,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

「男性要休帶薪假,需要政治性和社會性的承諾;他們還需要反覆向別人解釋,父親和母親一樣,有能力照顧別人。」莫斯說。

在神戶大學社會學家中裡秀樹看來,日本需要更多的先驅者。他曾經找到六個休過兩天以上育兒假的日本男性,並進行深度訪談和研究。中裡說,這些人的動機更多的是想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不太擔心自己會不適應、或在工作中遭受打擊。

「這需要一種先驅精神。在日本,這種精神對踏出第一步來說,至關重要。」中裡說。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政府開始大力鼓勵男性公務員至少休一個月育兒假的時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日本39歲的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身上。今年新冠病毒剛剛在日本開始肆虐的時候,小泉休了兩周斷斷續續的育兒假。他在這方面得到一些很高的評價,因為他充當了一個榜樣,並支持他的妻子、人氣頗高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瀧川雅美。

小泉進次郎 圖片:CFP

但與此同時,在更保守的圈子裡,小泉也受到了全面的批評;就在不久前,他的一位內閣同僚曾嘲諷說,撫養嬰幼兒是女性的工作。

山本說,他自己從未立志成為帶薪休假的先驅。但他不得不。他的妻子生產後恢復緩慢,而父母也住得太遠,無法幫忙照顧孩子們。

在強生公司銷售醫療設備的山本最初擔心自己的事業會受到打擊。在他待過的任何地方,他都從未見過其他男人請帶薪育兒假。但就在山本需要休假前不久,他所在的公司為了促進性別平等,開始推崇這樣的觀點:員工的生產力,與工作生活的平衡息息相關,而不應該是從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午夜促成的。後者是許多日本人早已習慣的,在這種職場文化下,夫妻們幾乎不可能將工作和家庭平衡起來。

「必須忘記讚美男人」

強生東京總部的燈每晚7點熄滅。這個公司推出了一項全球性的八周全薪育兒假時,鼓勵男性也去休假。

強生子公司楊森日本公司總裁克裡斯·胡裡根(Chris Hourigan)不僅示範了按時下班(下班後也不收發電子郵件),還在市政廳會議上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和孩子們相處,而非工作。「我想向男人們傳達這樣的信息:如果你有家庭,你最重要的責任就在家庭,而不應該把事情都交給你的伴侶處理。」

企業刻意改變日本以男性為主導的過勞文化,給了山本一些動力。「在我們公司,我們應該珍惜家庭價值。所以我本來想的是,如果我請假的時候遇到阻力,我準備說'我正在努力實現公司的信條'。」

但他沒有遇到阻力。相反,強生公司派了一個視頻小組到他家。現在,他的故事出現在公司的宣傳文本中。在山本休完育兒假後的一年裡,僅在他的小組辦公室裡,就有另外三個人效仿他的做法。

山本一家 圖片:the Lily

這段經歷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過去,孩子們很少見到他;常常是在下班回家後,他才看到孩子們留給他的字條。突然間,山本起床做早飯,送大女兒上學,洗碗、洗衣、換尿布,也哄他們睡覺。「我覺得很慚愧。在這之前,我沒有做過任何家務。我以前都沒意識到這有多難。」

如今,他早上在家工作,送女兒們上學。他還減少了會議,他的團隊也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有他在,女兒們就開心多了。」山本的妻子希美說。

非營利組織「父育日本」(Fathering Japan)創始人安藤哲也有一句口頭禪:承擔照顧者角色的經歷,會改變一個男人。山本成了這句話活生生的證明。

安藤親身體會過這點。在父親的逼迫下,他不得不以自己的收入來定義自己,於是他做了工薪族,多年來一直覺得自己被工作所束縛。但看了約翰·列儂照顧兒子的影像後,他受到啟發,請了育兒假照顧二女兒。在這之後,他還辭去了工作,並致力於鼓勵更多的男性成為參與型的父親。「對男人來說,沒有比經歷更好的教育了。而如果父親改變了,家庭改變了,社區改變了,公司改變了,那麼社會就會改變。」

人類學教授福竹慎太郎是上智大學第一個休帶薪育兒假的男性。在兒子小春出生後,他休了6個月的育兒假;幾年後,在兒子春馬到來後,又休了4個月。

福竹和他同為人類學教授的妻子辰巳賴子並沒有把自己當成先驅,而是把這些經歷當成一種「實驗」。令夫妻倆感到惱火的是,大家稱讚福竹休育兒假的行動,稱他建立了平等分擔工作、家務和育兒的家庭模式;大學還請他開了一個研討會,並撰寫文章介紹自己的經歷。

「我們必須忘記讚美男人,這畢竟是很平常的行為。」福竹說。

越來越多的父親們開始發聲

然而,格倫·伍德(Glen Wood)的故事,似乎是一個警示——它告訴人們當先驅者在傳統文化面前走得太遠時,會發生什麼。伍德是加拿大人,精通日語,曾在東京三菱日聯摩根史坦利公司擔任多年的財務高管。他正與該公司進行一場激烈的、曠日持久的法律鬥爭。伍德在法庭上表示,當他的女友即將分娩時,公司拒絕了他的育兒假申請,還要求他進行DNA測試來證明他和兒子的親子關係。公司發言人表示,伍德的說法「與事實相反」。

伍德已經成為日本的一個熱門話題。他的網站和法庭聽證會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一些男性也受到鼓舞,開始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從他公開自己的遭遇以來,至少有三起類似的案件曝光。

「大家一直在說『不要放棄,你正在為我們所有人戰鬥』。」伍德說。4月,他收到一份不利於他的裁決,後來他已提起上訴。

「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並不了解他。」伍德繼續說道,「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們有權利和他們的父親待在一起。」

圖片:CFP

這樣的故事,在引起媒體報導和更廣泛的討論時,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研究人員所說「多數無知」(一個社會心理學術語,指人們私底下不接受一些規則,卻跟著這些規則行事,因為他們以為其他人都同意規則)——雖然調查顯示大多數男性想休育兒假,但實際生活中他們卻不休,因為他們默認其他男性不認可休育兒假。開誠布公地討論這個話題,或許能幫助男人們看到,現實中的大多數男性,也渴望更多地參與家庭生活。

伍德、安藤、山本、福武和小泉可能是目前的先鋒異類。曾經,瑞典運動員勒納特·達爾格倫(Lennart Dahlgren)也是這樣的一員。在上世紀70年代,作為瑞典政府推動地「爸爸計劃」的一部分,這位紅頭髮、肌肉發達的瑞典摔跤手公開了和自己幼子的合照,目的是鼓勵更多男性休帶薪育兒假。到1991年,只有6%的瑞典男性這樣做。

1995年,瑞典改變了政策,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父親假期配額」公共政策——不可轉讓的、只由男性享有的帶薪育兒假。今天,每10個瑞典父親中就有9個休帶薪育兒假,是世界上男性休育兒假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山本希望,有朝一日,育兒假在日本也能走上類似的道路:對男性來說,休育兒假不應當是一種革命性的行為,應該成為一種稀鬆平常。這一點期望,他希望能延伸至未來的女婿身上。

「如果他們不接受帶孩子,」山本半開玩笑地說,「我會帶。」

本文原作者為Brigid Schulte.

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無授權不得轉載。

————

請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日本休育兒假的男性中有32%每天花在育兒和家務上的時間不足2小時
    有過小孩的媽媽們都知道,小孩不滿1歲之前,媽媽們可以說是一天24小時沒有一刻是空閒的,如果沒有人搭把手,連睡一個好覺都是奢侈。所以如果男性有育兒假的話,媽媽們可以輕鬆一些。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男性育兒假曾被提上兩會討論,不過遺憾的是,目前我國還處於摸索階段,還沒有相關法律支持育兒假。
  • 延長產假不如讓丈夫一起休「育兒假」「共鳴」
    具體來講,雖然女性的產假可以休3年,但按日本法律「育兒休假補貼」卻領不滿三年,如果孩子滿1歲後沒能進託兒所,最多只可以再領取半年。也就是說,如果新媽媽打算自己在家照顧孩子,那麼以後一年半就只能依靠丈夫過活了。換言之,即便發達如日本,三年產假也是太長了,政府補貼不了那麼久,對於家庭的負擔也過重。
  • 日本前首相之子要休2周陪產假
    最近,日本的環境大臣、前首相小泉川一郎的兒子小泉進次郎對外宣布了一個私人的決定,卻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他和妻子的第一個孩子將在一月下旬出生,作為父親、同時也作為公眾人物,他決定以身作則,在接下來三個月裡請兩周陪產育兒假,以此行動來支持安倍晉三的女性經濟政策。
  • 男性育兒休假?日本政府出臺強制性政策
    為了推進男性育兒休假,日本厚生勞動省制定了法定政策,要求企業強制男性員工休育兒假。如果孩子出生未超過8周,則只需要提前兩周申請就可以得到新的「男性產假」。目的是建立一個系統來支持改變職場的氛圍,改變男性想照顧家庭但難以說出口的情況。
  • 日本小泉部長要休「育兒假」!這可是內閣史上開宗第一例…
    然而,他顯然不是個守舊派,周三他對媒體說,他將在本月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的三個月內,休兩周左右的產假。但,日本社會的變化總是緩慢的。其他一些議員在狠狠批評小泉部長把興趣點聚焦於休育兒假,說他身為未來的領袖,應該把對公眾的責任放在首位。小泉說,他決定為其他政治家樹立榜樣,顯然他在權衡部長和父親的責任時一直在掙扎。最終的結論是:我必須是個好父親!
  • 為了解決少子化,日本拼了!日本男性公務員可休1個月的育兒假
    【南方+10月9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9日就男性休育兒假一事表示:「希望讓男性公務員休一個月的育兒假。」呼籲人們關愛休育兒假的男性,這已不是第一次進入日本民眾視野話題。據日本媒體稱,菅義偉擔任官房長官時曾表示:「營造對男性休育兒假態度友好的職場慣例和社會氛圍非常重要。」
  • 日本將設立父親版「產假制度」 擬發放比放假還優厚的補助金
    人民網東京7月27日電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為促進男性進一步參與家庭育兒工作,日本政府決定為產後女性的丈夫設立新的休假制度。 按照日本目前的規定,只有母親才能休產假,而這項新的休假制度可以說是父親版的「產假制度」。
  • 日本男人的新事業:靠做飯養娃,成為網紅
    在瑞典,一個不會做家務的男人不會受歡迎,能夠做家務甚至是婚姻的條件,有77.1%的瑞典人將「男人應該積極參與家務和育兒,遠高於日本人的45.8%。 針對這種情況,明治大學的鈴木賢治教授解釋道,很多日本女性也表示如果對方的收入高,自己並不介意承擔更多的家務。日本男性即使意識到自己必須做更多的家務勞動,也很難採取行動。
  • 日本前首相之子小泉進次郎休陪產假,望撬動體制和文化之變
    日本環境大臣、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將成為日本首位「休產假」的內閣大臣,他1月15日表示,決定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後的頭三個月內休兩周陪產假,幫助妻子照顧孩子。據共同社報導,小泉進次郎15日正式在日本環境省的會議上宣布,待長子出生後,將按規定休育兒假,並強調,假期包括前後的公休日在內共2周。他將優先考慮兼顧例行國會和危機管理等重要公務,必要時利用郵件和視頻電話會議等方式在家中辦公。
  • 日本內閣大臣第一人!前首相兒子小泉宣布休陪產假
    「我想靈活地休兩周假,重要的公共職責除外,」他補充說,希望他的決定能幫助改變人們的看法,並鼓勵其他父親效仿。 小泉進次郎是日本政壇後起之秀 日本政府最高發言人支持這一舉措,稱「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有利的工作場所氛圍,以及社會對男性休陪產假的接受和支持。
  • 讓「秘密育兒」浮出水面
    與父親相比,他們的升遷頻率更高,沒有照顧孩子的女性更容易被僱用。當她們為了育兒而調整工作時長和工作時,更有可能被迫承擔較少責任的工作。我們知道分娩後性別工資差距會擴大;每位生一個孩子,母親的工資就有可能下降。倫敦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的「工作與組織教授」Shireen Kanji說:「證據告訴我們,母親身份是職業發展軌跡變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 強制男人休30天產假?上海這個提議腦洞很大,西安市民怎麼看?
    地方條例修改後,各地生育二孩產假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98天產假基礎上,均增加了生育獎勵假或延長產假,普遍達到138天至158天,並有男方陪護假或護理假,一般為15天至30天。建議將現有夫妻雙方合計138天的產假和生育假(其中女方產假和生育假128天,男方陪產假10天)延長至半年,即182天,並強制男方休假不少於30天。  產假不夠用?媽媽「喪偶式」育兒?近日,上海市婦聯建議,合併產假和配偶陪護假為家庭育兒假並延長至半年,夫妻雙方協商確定各自休假天數,並強制父親休假不少於30天。
  • 江蘇擬新規:男人可以休這個假了!不過前提條件是...
    >婆婆或自己媽媽照顧雖然細心但畢竟隔著一輩有代溝老公則沒有假期照顧不來但這種情況可能要發生改變了!丈夫有望延長假期可以照顧妻子坐月子!↓↓↓從今年6月初省政府法制辦就《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草案) 》徵求意見,推出男方共同育兒假以來,這一地方立法就備受社會關注。
  • 又一地區或將實行【夫妻共用育兒假】,強制男性休假不少於育兒假的1/3
    增設夫妻共用育兒假,強制男性休假不少於育兒假的1/3。衛生健康部門可聯合婦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等單位,制定「家庭友好型」企業認證制度,每年推出一批「家庭友好型企業」。這婚假、產假、陪產假大家都明白,但是這「育兒假」又是什麼呢?顧名思義,「育兒假」就是指工作已滿一定期限後的父母,在嬰幼兒出生後一定歲數之前,一般是周歲之前享有的一項福利。
  • 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想讓娃更聰明,媽媽要學會這樣做
    前言: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孩子前進路上的明燈,又是孩子最堅實的港灣。可正如我們所見,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補刀式育兒真是讓人不吐槽不快。若是想讓爸爸們給予孩子更多正面影響,幫寶寶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媽媽們就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儘快把「豬隊友」變成「育兒幫手」,讓爸爸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去。
  • 日本開始推動「家庭主夫」浪潮
    好消息是,如今「家庭主夫」在日本開始變得很常見,這一角色重塑了日本傳統家庭的生活。不過這個改變過程必然是緩慢而漸進的。官方將其定義為「願意養育子女,並通過撫養子女不斷成長的男性」,或者「未來希望這麼做的男性」。簡言之,就是指留在家中的父親角色。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夫妻合休產假
    而爸爸只有7-30天不等陪護假,完全不足以分擔照顧家庭的職責。林勇建議,夫妻合休產假,並有計劃、分步驟延長男性休假天數。將陪產假與產假合併,由夫妻合休。男女雙方均可在法定產假基礎上申請延長假期至365天(夫妻雙方休假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