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說「富貴於我如浮雲」?

2021-02-19 徐省輝

「富貴於我如浮雲」如今經常掛在某些知識分子的嘴邊上,但每個人說這句話的心態各有不同。有人是「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有人是「吃不到葡萄」便不願再提這倆字,也確有極少數人是出於對不義之財和「不義之官」竊取者的厭惡或對富貴副作用警惕的心態。一句格言,正用反(諷)用都是用,都說明解它有用。

「富貴於我如浮雲」語本《論語述而》,是孔子的話。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原話中有「不義」這個限制詞,即「不正當的財富和官位,對我就像漂浮在天上的雲彩一樣。」孔子這裡沒有對財富和官位絕對厭惡的意思。當然,時下有人說這句話時,雖「不義」二字不出口,但也暗含著對不義之財不義之官竊取者的憤怒和視。結合以上所引孔子在《論語》中的這段話,「富貴於我如浮雲」本有兩層含義,分別象徵著兩種精神境界。  「不義而富且貴」歷來為正直的人們所鄙視。竊取不義之財,用錢買官,用色換官,用勢謀官,都是小人之舉。別人謀上了,仁人君子應視其如天上浮雲,不豔羨,不讚揚;自己有這樣的機會,絕不伸手,就像身外之物,與己無關不動心。這是「富貴於我如浮雲」的第一境界,也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它的第二境界要達到就難一些了。在《論語述而》中「不義而富且貴」這句話之前,孔子還有幾句議論:「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吃粗糧,喝涼水,睡覺時枕著自己的胳膊,快樂就在這艱苦生活中產生了。這樣一種生活狀態的人,很可能會使他人「不堪其優」,但當事人自卻自得其樂。這樣生活的人,很可能極貧困,生活條件不好。如果是這樣,能夠以苦為樂且不墜青雲之志,一般人就難以做到了。還有更難的。如果這樣生活的人實際上並不貧困甚至已積攢了大量財富,但仍不去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就更不容易了。如果「富且貴」,又有錢又做了官還能這樣,就可稱其為人之楷模了當然,我認為飯疏食」等不過是打個比方,或可說我們把它當成打比方理解。富貴了,仍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便是「飯疏食」的真實含義。 對於孔子在《論語述而》中的有關富貴的那段話,何晏的《論語集釋》[呂氏春秋慎人篇]說:「古之得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道得於此,則窮達一也。」君子之樂,不由富貴貧賤引起,不由富貴貧賤左右;但君子之樂,也不是天生「好窮」。貧窮、無地位並不是君子所「追求」的人生。將「窮達」都視為天上浮雲(「窮達一也」)的「有我而忘物」的境界是一種「與天地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亦即天人合一。這種境界被《集釋》稱為「得道」,但實際上並非宗教,並不神秘,經過修養,人人可以達到。這是一種超越了利害的審美境界。之所以說它並不神秘亦非宗教,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是人而不是神,它保持著對常人之樂的「樂」,保持著情和欲,只不過都在「義」之規範下罷了。也只有在「義」的規範下,通由常人之樂オ能達到這種審美境界。

相關焦點

  • 原來富貴於我如浮雲,是出自孔子的話,兩千年前的智慧,至今有用
    這是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孔子的話,出自《論語》。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義,即使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在這裡孔子做了個對比,一種是清苦的生活——吃粗糧,喝冷水,連枕頭都沒有;一種是大富大貴,但卻沒有道義。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學習《論語》的智慧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 論語講解丨視若浮雲是什麼意思
    本文摘自廣莫曰公眾號,作者廣莫先生,版權歸其所有,圖文無關,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外國人觀點:孔子的格言,如常開不敗的花朵,完美無瑕,香甜四溢
    孔子因此被稱作「偉大的音樂愛好者」,把音樂當作德政仁治的輔助手段,賦予音樂政治功能。外國人得出結論,在中國人看來,一個人如果不懂音樂的奧妙,就沒有什麼資格。一位叫班傑明馬丁的賓州議員,建議參考知識寶庫──中國。他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受過教育人數能超過中國。原因就在〈大學〉的孔子名言:『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先脩其身。』
  • 孔子如何看待財富-光明日報-光明網
    首先,孔子認為財富是生存或者說生活的基礎,用他的話說就是人「焉能系而不食」!有一年,身為晉國中牟主官的佛肸造反,他邀請孔子前來議事。孔子聞訊後準備前往,子路很不高興,他認為佛肸為非作歹,孔子不應與其同流合汙。孔子為自己辯解說,他不會受佛肸行為影響,自己會保持高尚品節,出淤泥而不染。值得注意的是,孔子還給出了另外一個自己欲成行的理由,即生存說——「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孔子看待財富: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
    孔子財富觀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肯定財富,認為財富是好東西。首先,孔子認為財富是生存或者說生活的基礎,用他的話說就是人「焉能系而不食」!有一年,身為晉國中牟主官的佛肸造反,他邀請孔子前來議事。孔子聞訊後準備前往,子路很不高興,他認為佛肸為非作歹,孔子不應與其同流合汙。孔子為自己辯解說,他不會受佛肸行為影響,自己會保持高尚品節,出淤泥而不染。
  • 孔子智慧|認清人,才能知道如何共事,跟孔子學如何識人
    蘇軾在《論語解二首》之《觀過斯知仁矣》中說道:「人之難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識人為什麼很難呢?就是因為人的城府很深,用江海的深度來作比都不足夠,人心的險惡用陡峭的山谷來作比都達不到,人的善變用變化莫測的天上浮雲來作比都不能,可見人是多麼地不可捉摸,識人是多麼不易。
  • 能獨得孔子「恩寵」,讓孔子見人就誇?
    他便到孔子那裡,問道:"仁義正直的人在窮困時會改變自己的節操嗎?"孔子反問說:"改變操守還能稱得上仁義正直嗎?"子貢又問:"像顏回,他不會改變操守嗎?"孔子說:"是的。"於是,子貢便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相信顏回修行仁德已經很久了。你雖如此說,但我仍不會懷疑他,這裡邊必定有緣故。"
  • 淺談《論語》:孔子的偉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初期。
  • 這次,我讀懂了孔子為什麼這麼討厭冉求
    看了網上各種「出門打斷腿」的特色標語之外,天生膽小怕事的我更加不敢出門。每日宅在家裡的最大好處,莫過於在補足了覺、刷膩了屏後可以安心讀讀書,之前想不明白讀不懂的地方,如今細細品索,參驗人事,有些地方竟能豁然開朗。我今日的收穫,便是終於讀懂了孔子為何這麼討厭冉求,附帶著對具臣也有了新的認識。冉求其實是孔子的高足,孔子曾稱讚他說「求也藝」,這裡的藝,就是多才多藝的意思。
  • 亞歷山大為什麼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是第歐根尼」?
    亞歷山大就說過:「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願是第歐根尼。」不知道為什麼,第歐根尼讓我想起了許由和莊子。我覺得他們有一些相通處。他們眼中心中有比王權更高的東西,他們找到了人世間最高貴的自由。知識分子的氣概比知識更重要。孔子說:「衣敝褞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荀子說:「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唐君毅先生在《人文精神之重建》一書中講到中國知識分子如何而有氣概。
  • 陳奕迅回應王菲春晚走音:她一切如浮雲
    他說:「我都有啦,大家都有點,可能音樂關係,只不過我笑著唱沒有皺眉。」問到王菲有沒有計較?Eason說:「不會,她一切如浮雲,過去就算了,大家要向她學習。」他說:「我都有啦,大家都有點,可能音樂關係,只不過我笑著唱沒有皺眉。」Eason還笑言王菲本身已夠高,加上穿了高跟鞋,自己站在她身邊唱歌時,老虎蟹都要站直,所以花了點力度,問到王菲有沒有計較?Eason說:「不會,她一切如浮雲,過去就算了,大家要向她學習。」
  • 孔子見南子後,子路為什麼不高興?
    可以推論子路一定是也說了些動氣的話了的,不然不會惹得一向溫良恭儉讓的孔子「矢之曰」(「矢」通「誓」,是一種很嚴厲的語氣),並連續「天厭之,天厭之」的講了兩遍。那麼孔子為什麼見南子呢?見南子子路為什麼不悅?
  • 略說孔子07 何以「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是儒家的思想,孔子的主張。如果能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可以對儒家思想有較好的把握,不至於跑偏。「禮」是什麼?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明確「孔子定禮樂」,這裡的「禮」指的就是「儀禮」。為什麼孔子要「定」禮,應該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 孔子說:祭神如神在。到底有沒有神?看看歷史上記載的這個故事
    孔子雖然對神有「存而不論」的思想,但是在論語中有很多言談舉止就在彰顯關於天地鬼神的話語。孔子說:祭神如神在。又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那麼神在不在?畏天命,什麼是天命呢?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王孫賈問孔子說:與其討好家神,不如討好灶神,這是為什麼呢?孔子說:這樣認為是不對的。
  • 孔子唯一的兒子,為什麼不出名?
    原來,陳亢第一次看見的,是孔子在問孔鯉學過《詩經》沒有,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聽完很不高興,說,不讀《詩經》,怎麼能提高語言能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呢?孔鯉羞愧不已,趕緊回家學《詩經》去了。第二次,現場情形是這樣的:孔子獨自一人站在庭院中,孔鯉想避開父親,於是加快了腳步走過去。
  • 風靡烘焙圈的「浮雲蛋糕卷」,口感輕盈如浮雲,軟嫩如布丁,入口即化
  • 王路:孔子為什麼不說人壞話?
    我照這個意思,寫成帖子作答。發完,看見一個答案,很有意思。大意說,古人婚禮在黃昏,為合乎天時陰陽,不用音樂,太陽即將落山,月亮即將出來,婚姻求的是安穩,所以兩姓相結合,法象於陰陽相交而趨於陰性的穩定。 我讀了好幾遍,沒看明白,這讓我聯想到街上開周易館算命的。我就看了他的簡介,似乎是道教傳人。我覺得有趣,截屏發了朋友圈,說:這位道長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