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2020-12-21 每天讀詩詞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唐宋兩朝歷來推李白和杜甫為詩壇「霸主」,而且在歷史中,兩人生活的年代相同,也有過交集,更是為這兩位大咖級別人物增添了些許趣味色彩。杜甫比李白小11歲,那時候李白都名揚天下了,杜甫還是啃老本的公子哥,到李白在翰林院被賜金放還的時候,兩人相遇,李白44歲,杜甫33歲,多巧合的數字,杜甫終於見到自己偶像了!

李白

有一點要說明,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李白已經是詩壇重量級人物,人家給當時最有權力的唐玄宗當過御用文人,而杜甫只是一位「無名之輩」,但兩人相見卻如遇知己,從此兩人還約會過兩次,一同去過河南商丘和山東濟寧一帶遊玩,結下深厚情誼。兩人從山東分別後一生再也沒有重逢,但是經常互相寫詩,表達思念。

李白一生,頗有任俠之氣,全國各地到處遊歷,聲名遠揚。杜甫中年之後,科舉無門,下半生窮困潦倒,生不逢時,多半是在別人接濟下才勉強維持生活,所以杜甫在世的時候,沒多大名氣。只不過到了中唐時期,元稹等一些詩人,讀到杜甫的詩,大加稱讚,杜甫自此地位與李白比肩。

杜甫

當然現在讀兩人的詩,各有各的特色,「文無第一」,不能簡單來評判誰的水平更高,但是就同一題材、同一地點的單首詩而言,也是具有對比性的。

兩人在生命最後一段路程的時候,也是最落魄的時候,都曾到過一個地方,那就是聞名遐邇的洞庭湖。李白是在759年,被流放遇赦的時候,沿長江而下路過洞庭湖,與兩位朋友相聚洞庭,一鼓作氣寫了8首詩,篇篇都是精品,讀來拍案稱快!而杜甫是在768年,離開成都草堂後,也是沿長江而下,來到洞庭湖,寫下了1首詩。

兩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同一境遇的情況下,共同以洞庭湖為題材寫詩,在我們眼裡為何杜甫只這一首,就被後人稱為「五律第一」,登上了唐詩巔峰。而李白的8首則默默無聞呢?

一起來讀下吧,首先來讀李白的那兩組、八首詩,因為篇幅太長,兩組各展示一首,與大家品讀:

洞庭湖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遊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這兩組詩,是挑選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兩首。在李白這兩首詩中,不僅將洞庭湖月色和遼闊的秋景描繪了出來,還有李白一貫的浪漫灑脫之風,儘管被流放歸來,在山水美景和清風明月中,醉酒賦詩的情懷絲毫不減,讀來極具畫面感。甚至現在湖北還有一家酒廠摘取詩中「白雲邊」二字,作為白酒品牌,暢銷不衰!

李白的詩,一直頗具浪漫色彩,內容的中心卻多是自我本身和山水本身,就像如今的「小資」人群,自己過得怎麼樣、眼下詩和遠方的田野在哪才是自身所關注的,別人過得怎麼樣,不是很在意,所以李白的詩不是很「接地氣」。這兩組唐詩,8首裡面落腳點都是洞庭湖景色本身和眼下朋友飲酒之暢快,格局難免小了許多。

再來看看杜甫寫的這一首詩: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讀這首詩,必須了解杜甫當時的處境。當時杜甫失去了嚴武等好友的接濟,離開成都草堂,一路順長江而下,在夔州居住一段時間後,安史之亂也結束了,想去荊州投靠自己的堂兄弟,結果,被碰了一鼻子灰。

洞庭湖風景

而這個時候的杜甫不僅無穩定生活來源,已經是數病纏身,一隻耳朵已經聾了,一隻胳膊也已經癱瘓,還得了肺病,窮困潦倒來形容不為過。本來想投靠親戚,接濟下生活,奈何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再次傷透了他的心。所以他索性離開荊州,來到了洞庭湖。

有人說:

杜甫是北方人,為何不回家,而去洞庭湖呢?

他不是不想回家,他的身子骨,已經經不起折騰,走水路是最好也是最無奈之選。不久之後,杜甫就在湘江的一片小舟上,離開人世,讓人嘆惋!

所以這一次他是拖著病重的身子登上嶽陽樓,寫下這首詩的。

嶽陽樓下的洞庭湖風景

這首詩被後世稱為「五律第一」,當然在形式上符合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和關心民間疾苦的一貫風格,對仗工整,格律周正,是五言律詩最好的範本。但重要的也是其中表達的意境情懷!

詩中前四句,將洞庭湖的壯闊高遠用寥寥數字就表達了出來,就憑「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對洞庭湖的描寫,其「吳楚」、「乾坤」所表達的遼闊場面,「坼」和「浮」之間,兩個動詞所呈現的洞庭湖的雄壯,就比李白8首詩中任何一句要更勝一籌,被稱為詠洞庭湖的千古佳句。

再看後面兩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暮年疾病纏身的杜甫,經歷了多少人情冷暖,如今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卻也有家回不去,只有眼下這一片孤舟為伴,多麼悽涼。但杜詩所表達的中心,向來都不是自己,而是家國天下!

美麗的洞庭湖

尾聯一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將頸聯所流露的個人的悲涼拋開,著眼唐朝北方戰事,如今雖然自身漂泊零落,但登上嶽陽樓,憑欄北望,心裡想的還是唐朝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活。所以這首詩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

杜甫雕塑

說了這麼多,杜甫這首《登嶽陽樓》被稱為「五律第一」,也是實至名歸,「詩聖」之名著實不負,「詩史」之稱讓人讚嘆!

聲明:文章為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每天讀詩詞

相關焦點

  • 杜甫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古詩中僅有一首五言絕句
    唐朝時期唐詩繁榮發展,在唐朝也出現了很多的有名的詩人,而且他們的詩詞也是都保留至今。但是提起唐朝的詩人你最先想起來的會是誰呢?或許好多人會說最先想起來的是李白。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是還有一個人呢是和李白齊名合稱「大李杜」。
  • 杜甫太瘦,李白寫了首詩「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表現真摯友情的唐詩。詩中的主人公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和李白。因為杜甫太瘦,李白寫下一首搞笑詩作「譏諷」他,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讓人落淚。它就是《戲贈杜甫》。全詩如下: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詩大約作於公元748年的秋天。
  • 李賀之才媲美李白,《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
    空有一腔抱負的李賀,只能把心中的怨憤和不甘傾注在文學創作上,他的詩歌,想像力極為豐富,善用鬼神託古寓今,遂有「詩鬼」之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躋身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列。
  • 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勝過杜甫李白
    唐詩是我國史上一顆璀璨明珠,我們還在幼稚園的時候,家長就會讓我們學習《唐詩三百首》,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樣的詩句,大家在什麼時候都可以背誦出來。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上李邕》這一首《上李邕》聽詩名就是這個「上」是有多麼直接,直接表明了給你李邕看的,那麼李邕何許人也?唐朝的著名書法家,至於為何會讓李白不快?
  • 杜甫名句「星垂平野闊」水平是否能碾壓李白詩?明清文人爭論不休
    說起詩歌,總繞不開唐詩,而說起唐詩,也同樣繞不開李白和杜甫。畢竟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而李杜則是在山頂並立的兩位魁首。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過對於「詩仙」和「詩聖」誰才是「唐詩一哥」,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著很多的爭論。有些人喜歡李白的天馬行空和俊逸超群,有些人則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和憂國憂民。
  • 詩仙詩聖巔峰一戰,李白寫出七絕第一,杜甫呢?
    李白比杜甫大11歲,經歷卻完全不相同。李白經歷了整個盛唐局面,而杜甫經歷安史之亂,經歷了「國破山河在」的破碎山河。但當時的杜甫沒有李白有名氣,而且李白還很有個性,而杜甫生性低調含蓄,老實。李白對於他來說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他寫了很多關於讚美李白的詩篇,把最好的讚美都留給了李白,他在李白面前完全就是一個「小迷弟」的形象。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絕句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甫的《絕句》,一起來欣賞吧。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熱門
    唐朝之所以讓人懷念,不光是因為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來朝的高光時刻,更因為那一首首動人的唐詩,永遠在後人的內心中蕩起漣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滿天下,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杜甫一生不得志,在當時只是名氣不大的普通詩人,元稹、白居易發現了他的價值,才使得他能與李白並駕齊驅。但是,這並未影響二人的友誼,他們相知相識,還共遊齊梁,留下過許多佳話。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唐代詩歌文化繁榮,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冠絕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數以萬計的唐詩中選取了三百餘首經典作品,編入《唐詩三百首》。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
  • 杜甫想念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公元747年,也就是在他們分別後的第三年,杜甫又一次想起了李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誕生了一個成語。這首詩名為《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滿腹才華的杜甫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不得不在高門權貴中遊走,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即便如此,依然沒有結果。就這樣,他在長安困守了整整10年。在這10年裡,他常常想起他的老大哥李白,這首《春日憶李白》就是寫於這段時間,道盡了他對李白的思念和景仰,有情有義有水平,堪稱千古絕唱。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唐朝之所以讓人懷念,不光是因為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來朝的高光時刻,更因為那一首首動人的唐詩,永遠在後人的內心中蕩起漣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5·春思李白6·望嶽杜甫7·贈衛八處士杜甫8·佳人杜甫9·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10·夢李白二首·其二杜甫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2·送別王維13·青溪王維
  • 杜甫以詩寄情,贈詩十五首給李白,李白只回兩首!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李白和杜甫之間的故事,小編在讀書時,可是背了不少「李杜」二人的詩,想想就是一把辛酸淚。李白和杜甫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是唐朝甚至整個古代詩壇中最閃耀的兩顆星。杜甫在認識後李白後,寫了十五首詩給李白,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但李白收到杜甫的詩,卻沒有都回復。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絕句的最高水平!
    中華文脈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開始,之後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推陳出新,源源不斷。而說起古詩詞,毫無疑問,《全唐詩》是一座巍峨的高峰。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雖說「文無第一」,但是如果我們硬要追問:全唐詩中,究竟哪一首是第一名呢?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一天一首古詩詞:杜甫《泊嶽陽樓下》
    這首詩主要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首先,它的創作背景應該從「大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亂發生於756年,這場戰亂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轉變,也給知識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這點也反映到杜甫的詩歌當中,從「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時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為他說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內杜二人也!」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這是杜甫現存的第一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745年的秋天寫的,也就是剛剛和李白從山東分開的秋天寫的。這首詩被認為是杜甫寫給李白的所有詩作中「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的一首。始終不惜筆墨,因為真摯的敬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