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轉變思維方式,推動建立循環經濟體系

2020-12-23 騰訊網

2019年世界上產生了大約3億噸塑料垃圾,幾乎相當於人類人口的重量。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還多。一年的電子垃圾重達5000多萬噸。當很多的人還在挨餓的時候,我們卻浪費了三分之一的食物產量。

每年共有1,000多億噸材料流入經濟領域,其中60%以上的材料最終成為廢物或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COVID-19對全球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服裝銷售量大幅下降,但家庭辦公和運動器材的購買量卻上升了;酒店業的消費下降了,但雜貨食品的消費卻增加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大幅增加,而油價暴跌則降低了塑料回收的經濟動力。

2008年的經濟衰退向我們表明,如果沒有共同努力做出長期的改變,任何消費的下降都可能是暫時的。

這不僅僅是消費者購買太多,回收太少的問題。全球經濟是建立在 "取用-製造-浪費"的模式上,在這種模式下,自然資源被開採、使用,然後最終成為廢物。這種低效率的模式正在將地球推向邊緣,導致氣候危機,並耗盡需要的資源,以支持未來更公平和繁榮的社區。

循環經濟的好處

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建立循環經濟。在這種經濟中,廢物和汙染首先被設計出來;產品和材料的使用時間更長;自然系統可以再生。

向循環經濟邁進,將為保護環境和緩解氣候危機做出重要貢獻。在水泥、鋁、鋼鐵、塑料和食品這五個關鍵行業建立循環經濟,可以在2050年減少37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消除目前所有運輸方式的排放量。

這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通過設計一個系統來避免浪費,並使材料的使用時間更長,從而更好地利用稀缺的資源,這具有簡單的社會和經濟意義。想想看,一噸廢棄手機中的黃金含量是一噸金礦的100倍。如果只減少四分之一的食物損失和浪費,就可以養活8.7億飢餓的人。

研究表明,通過避免浪費,創造循環經濟提供了4.5萬億美元的經濟機會,同時也創造了商業增長和就業機會。目標是打破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源使用之間的聯繫,使我們的全球經濟福祉不與環境破壞掛鈎。

降低消費率的方法

1. 減少消費

循環經濟的重點是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在20世紀,世界對原材料的使用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長速度的兩倍。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人的消費是最貧窮國家的人的10倍,因此,我們許多人需要減少消費,而許多人則需要增加消費。

對於企業來說,大多數商業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把更多的產品賣給更多的人。打破這種心態,需要企業創新、政策支持和消費者需求。

在富裕國家以及不斷增長的全球中產階級中,行為改變和政策激勵措施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推動行為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例如圍繞著快時尚、塑料和食物浪費。

減少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是一個典型案例,有127個國家已經出臺了某種形式的禁令或稅收來規範塑膠袋的使用。肯亞是政策力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在2017年政府出臺禁令後,80%的人口停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2. 更好地消費

循環經濟不僅是減少消費,也是為了更好地消費。對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選擇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可回收的產品。這也意味著改變我們的消費方式,例如,轉向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這比肉食為主的飲食更有利於排放。

在全球範圍內,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正在上升,大多數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品牌做正確的事情。消費者的壓力是鼓勵企業改變做法和政府出臺有利政策的關鍵一環。

更好地消費也可能意味著完全避免購買,轉向共享平臺等循環模式。

流媒體服務是另一個不一定要做出犧牲就能更好地消費的例子。在過去的十年裡,實體CD和DVD的生產和消費都出現了可喜的下降。這種行為轉變甚至沒有對生活方式造成影響,只是以更好、更可持續的方式來消費娛樂。

這種向更好的消費轉變為創新公司適應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3. 創造系統性變革

當整個經濟建立在"取用-製造-廢棄"的模式上時,消費者只能做這麼多。我們需要的是系統性的改變,讓可持續性不僅僅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

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是,產品的設計應該是持久的,其零部件或材料可以再次使用。

對於複印機、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或農業設備等大型機器來說,這種模式有明顯的經濟理由。這些機器的前期成本很高,而且是用非常貴重的材料製成的,因此許多公司成功地採用了循環模式,即把產品收回來翻新或重新利用。關鍵是擴大這種模式的規模,並將其推廣到更廣泛的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中。

在政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便在系統層面激勵循環利用。必須作出重大轉變,激勵或要求使用二次或再生材料,例如對只使用原生材料的產品徵稅。英國已朝這一方向邁出了一步,對再生材料含量低於30%的塑料包裝徵稅。

此外,還必須對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投資,以便擴大回收利用範圍,甚至是強制性的。一個成功的例子來自韓國,韓國實行了強制性的食物垃圾回收計劃,並禁止將食物垃圾填埋,使95%的垃圾被回收為堆肥、動物飼料、沼氣或固體燃料。擬議的歐洲綠色政策提出了許多類似的政策,包括循環經濟行動計劃。

隨著越來越多的政府出臺鼓勵回收和再利用的政策,以及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不斷提高,採用循環商業模式的公司將發現自己具有明顯的商業優勢。

循環經濟將為所有人帶來經濟效益

向循環經濟的轉變並不容易,但一個人、自然和經濟都能蓬勃發展的世界作為回報是值得的。政府和社會所有人需要團結起來成為更好的消費者。

作者 David McGinty,清研智庫李梓涵編譯

相關焦點

  • 清研智庫:智慧城市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
    伊甸園戰略研究所表示:"如果操作得當,智慧城市有可能改變一個城市的特徵和宜居性,重振其經濟,增強其彈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甚至可以收緊與政府和市民之間的社會契約。"通過地區和會議共同創造和分享知識為了真正推動創新,並確保城市努力連接、保護和提升城市市民的生活,城市應該尋求讓外部利益相關企業、初創企業、學生和公眾參與其中,以發展更多種類、數量和質量的見解、想法和反饋,以建立最具成本效益和功能的智慧城市。
  • 清研智庫承辦順義區文化旅遊行業人才培訓活動圓滿閉幕
    受順義區文化和旅遊局、順義區旅遊行業協會委託,2020年11月27日,由清研智庫承辦的順義區2020年文化和旅遊行業人才培訓圓滿閉幕。清研智庫文旅研究院從前期策劃、課件研發、師資配備、現場管控與溝通等方面與委託單位進行無縫對接。
  • 清研智庫:以數字經濟助力新階段高質量發展
    總的來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數字經濟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
  • 建立循環產業體系,適應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在這一過程中,積極調整經濟結構,開展產業模式創新,使生產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有序建立循環產業體系,有助於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是循環產業體系的根本。經歷多年的快速增長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不僅保持了經濟穩定發展,增長速度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且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進展。較之前三次革命,以網際網路產業化和工業智能化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所涉及到的領域更加廣泛,應用的技術更加先進。
  • 清研智庫:建立垃圾分類「閉環」管理
    上海於2019年7月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預計年底前46個重點城市將建立垃圾分類制度。9月1日,新修訂的《固廢法》將生活垃圾分類寫入立法。縱觀上海、北京等領先城市如何實施這些舉措,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報導、動員和網絡討論都圍繞著如何確保居民正確地進行垃圾分類和存放,但對於如何處理分類後的垃圾卻少之又少。當前垃圾處理的數據仍然缺乏透明度。
  • 清研智庫: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
    先看國際上,受各種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動的影響,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乏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一些國家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2020年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都出現大幅下滑。再看國內,我國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日益鞏固。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國內產業鏈,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經濟增長空間十分廣闊。
  • 清研智庫:中國國家平臺戰略的四個組成部分
    在數字經濟中,重新思考交換的經濟學。Uber和Airbnb等平臺以及蘋果和谷歌運營的應用商店並沒有為客戶提供任何有形的商品。相反,它們為消費者和企業創建了交換商品的市場。在建立非常成功的平臺的過程中,這些公司建立了龐大的社區,在這個社區中,應用程式被買賣,乘車被叫車,公寓被出租。
  • 智庫報告|國研智庫:充分發揮多層級優勢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過去我國利用相對低廉的要素成本嵌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但由於過度依賴國外的技術和市場, 導致我國外向型經濟一直處於被動適應的局面,極易遭受外部市場衝擊與關鍵技術制約,導致經濟發展的效率、質量、結構、安全都面臨一系列挑戰。這意味著我國必然要以新的方式參與國際大循環,改變以外部循環為主的局面,並在新形勢下主動建立為我所控的新國際大循環。
  • 清研智庫順利通過河南新鄉高新區人口普查市檢匯報
    11月6日,河南新鄉高新區人口普查工作匯報會召開,清研智庫項目組負責人柴雪向新鄉市領導匯報人口普查工作開展情況。人口普查是我國十年一次的重要國情國力調查,涉及面廣、歷時時間長、工作難度大。通過人口普查可以系統的查清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對我國未來制定人口政策、經濟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入戶登記結果又是普查數據的第一手資料,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普查數據質量。
  • 清研智庫:為什麼這次黃金大漲是極其危險的信號?
    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病毒引發了全球經濟的崩潰,它最終將被證明是金融市場近代史上最大的假象之一。因為2020年的大流行很快就會顯示出自己是黃金市場有史以來最猛烈反彈之一的推動力。上周五紐約股市收盤時,金價已盤旋至每盎司1902.02美元,較3月份觸及的低點高出約30%,僅較2011年創下的紀錄高點下跌1%。
  • 清研智庫:中國的垃圾進口禁令對西方意味著什麼
    歐洲和美國的廢棄物出口商和回收行業被迫考慮以不同的方式工作,並提高出口垃圾的質量,因為這樣做時,更容易找到客戶。所有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各國要想成功處理自己的廢棄物,需要從供需上下手。自中國頒布禁令以來,可回收材料充斥市場,但至今需求仍未跟上增長。
  • 智庫雲科技集團:智慧園區推動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
    智慧園區推動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現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和智慧園區緊密結合在一起。曾經產業園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新的經濟形勢對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管理提出了新挑戰。在此背景下,結合新理念新技術的智慧園區應運而生。在智慧園區的推動下,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正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智慧園區的推動和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們的心之所向。
  • 清研智庫:為什麼疫情之下美股連創新高?
    雖然美國經濟仍然在經受新冠病毒爆發的重創,國會的另一項刺激法案陷入僵局,但美國股市剛剛收於創紀錄的高位。股市已經復甦並反彈至更高水平可能有幾個關鍵原因。周二,標普500 指數收於3,389.78,超過了自2月19日以來的收盤高點3,386.15,這標誌著歷史上最短的熊市的終結。
  • 清研智庫:5G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三大飛躍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說,智慧城市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今天的智慧城市應用已經開始證明這些預測是真的。但真正的顛覆將伴隨著5G的到來,5G將把城市轉變為一個能夠支持大量數字解決方案和個性化服務的動態平臺。
  • 清研智庫:推動人口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
    首先,按照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的部署,推動人口生育率向更均衡水平靠近,減緩人口增長率的下降趨勢。按照一般規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很難再回到2.1的更替水平,但是,儘可能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如回升到更接近1.8的水平,仍可產生有利於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效果。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
  • 清研智庫與北京林業大學聯合出版《城鄉人居生態環境》
    近日,清研智庫與北京林業大學組織專家聯合編寫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緊緊圍繞「城鄉人居生態環境」這一主題,從概述到理論方法,到評價檢測,到保護修復,再到規劃設計和建材技術,最後介紹了相關的建設案例。
  • 推動體系建立 看成都企業如何護航工業網際網路
    啟明星辰員工辦公場景   成都推動建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都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防護體系逐步形成。其實,工業網際網路就是由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成。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正創新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成都,不僅有著一批主攻行業級平臺、數字工程服務的領頭企業,也集聚著一批專注網絡信息安全領域的企業。它們中既有像亞信網絡、啟明星辰這樣將重點業務布局在成都的國內信息安全龍頭企業,也有像思維世紀這樣成長於成都本土的數據安全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如何守護?
  • 智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著力點
    文|盛朝迅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子系統和重要根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這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2010年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建立起世界上最完整、規模體系龐大、配套齊全的工業體系。與此同時,我國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卻在快速下滑,工業增加值佔GDP 比重從2006年的42%下降至2019年的32%,累計下降10個百分點,僅2019年就下降1.8個百分點。
  • ...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_省政府動態_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月14日,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討論研究《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河南省市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暫行辦法》《河南省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辦法》等。
  • 清研智庫:建設平等包容的綠色城市
    隨著世界各地對新冠病毒的出行限制放寬,許多人認為在他們的社區周圍散步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是一種擺脫禁錮的休息,然而,社會經濟地位可能會極大地影響人們在這些散步中看到的景觀,特別是在他們可能看到多少綠色方面。世界各地城市中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從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