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庫:在新發展格局中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

2020-12-23 騰訊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也緊密相連。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作為一個致力於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大國,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更堅實的步伐,同時也能為世界各國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創造更多更好機遇。

以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發展新優勢

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逆全球化現象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也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們需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推動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國際循環輸入持續動力。

先看國際上,受各種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動的影響,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乏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一些國家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2020年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都出現大幅下滑。再看國內,我國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日益鞏固。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國內產業鏈,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經濟增長空間十分廣闊。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將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通過激發國內市場活力和推動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還要看到,我國國內循環的帶動作用在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中國經濟依然表現出較強的韌性。據2020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遠高於世界經濟增速。當前,我國經濟正呈現持續向好的增長態勢,而隨著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我國對外部環境的塑造力也將持續提升。外部環境不再主要取決於外部已有的基礎或條件,而是更多取決於我國自身的選擇和行動。

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化全球資源配置

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高水平開放是國家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因此,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進一步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經濟增長。

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經濟全球化使資源配置從一國內部擴大到全球範圍。在此過程中,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不斷提升,並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也是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充分反映出中國市場較高的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實現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這本身就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吸收外資佔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的比重為9.2%,今年有望繼續穩中趨升。「十三五」時期中國吸引外資總規模將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比上一個五年時期增加超100億美元。

更好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追求中國發展的「一枝獨秀」,而是要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一方面,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中國向世界大開開放之門,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順風車。同時,中國還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搭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不斷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促進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全球發展。

更好促進世界經濟良性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促進世界經濟的良性循環中實現更加強勁和可持續的發展。在貿易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進口市場。201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夥伴。在投資方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外資流入均居全球第二,雙向良性互動效應日益增強。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69.1億美元,2.75萬多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4.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向投資所在地繳納各種稅金總額達560億美元,僱用外方員工226.6萬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高水平開放推進國內國際市場對接

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國際市場更加深度對接的發展格局。一方面,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加強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環節的國內市場依託,打通國內經濟循環的堵點,不斷創造對接國際市場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打通國際循環,實現共同發展。

一是打通國內經濟循環堵點。實現國內大循環的暢通,關鍵在於找準並打通國民經濟各個系統、各個環節的堵點,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內需潛力釋放的各種障礙。在宏觀層面,針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節點存在的連接不暢等問題,要精準施策、逐個突破,形成相互銜接、有機聯繫、全面暢通的循環鏈條;在微觀層面,對企業產品設計、生產、運輸、銷售、存儲等環節存在的各種限制和障礙,要依法清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同時,還要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打破妨礙不同區域間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障礙。

二是夯實國際互聯互通基礎。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關鍵在於推動全球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既包括硬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包括規則、機制和平臺等軟體與人員交流的互聯互通。為此,必須依託高水平的全球共同開放,推動全方位的全球互聯互通,幫助相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破除阻礙互聯互通的各類障礙,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條件。

三是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對接現有國際通行規則、不斷推動構建以規則為導向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開放,是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新階段要求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國際規則的普遍適用性的提高,國際規則日益成為決定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宇燕、徐秀軍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智庫報告|國研智庫:充分發揮多層級優勢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高效的國內大循環為基本盤,形成「雙循環」互促的新發展格局,構建質量、安全、效益為一體的高質量發展與開放體系,積極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努力謀劃新增長空間,推動我國從傳統的以外為主的發展模式轉向以我為主、內外兼修的發展模式。
  • 財政部聘任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張宇燕被聘任為國際財經研究專家工作室專家(總牽頭人)。劉昆指出,組建財政部專家工作室,是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有關精神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一項創新舉措,目的是要著力打造聚才引賢、培養人才的平臺,服務財政改革與發展。
  • 清研智庫:以數字經濟助力新階段高質量發展
    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引發各領域、各行業的業務形態變革和產業結構重構,生產的網絡化、智能化特徵日趨明顯,數字經濟為經濟領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為我們把握數字變革的發展趨勢、加快數位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金天國際出席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放新支點
    12月19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簡稱"國經中心")主辦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在京舉行。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主題,國經中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曾培炎,相關主管部門領導、著名經濟學家、行業領袖、權威經濟組織和機構負責人等齊聚,就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戰略實施等展開深入研討。
  • 清研智庫:智慧城市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
    伊甸戰略研究所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有效的智慧城市戰略的六個步驟。這些步驟包括:盤點城市的自然優勢和資產,為智慧城市願景打下基礎;在確定智慧目標和發展領域時,與市民進行互動;鼓勵私營部門參與;確定重點領域;為城市制定具體標準,以便對現有的多種機會進行優先排序;確保每項舉措都有計劃、有順序、有驗證。
  •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新機遇、新挑戰
    當今的世界各方面都在經歷深刻的變化,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現行國際體系的主導國自身也在調整對國際體系的部署,主導力量內部各成員之間的關係正在經歷深刻變化,這使得中國有機會作為重要成員在未來的世界格局規劃中獲得更多的新的戰略機遇,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全球治理規則體系的制定。第二,社會信息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中國提供了重要抓手。
  • 清研智庫:轉變思維方式,推動建立循環經濟體系
    2019年世界上產生了大約3億噸塑料垃圾,幾乎相當於人類人口的重量。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魚還多。一年的電子垃圾重達5000多萬噸。當很多的人還在挨餓的時候,我們卻浪費了三分之一的食物產量。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新發展格局不是橫空出世的「飛來峰」,而是從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經驗中得出來的,是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對風險挑戰中探索出來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全面安排,明確了目標要求和實踐路徑。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思想和政策構想的全面總結和升華,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中國新發展格局的世界意義凸顯
    中國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上全面闡釋中國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持續宣示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立場,不僅向世界展現出更大的「中國機遇」,也使新發展格局的世界意義逐漸凸顯出來。17日,中方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講話時指出,中國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智庫雲科技集團:智慧園區推動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
    智慧園區推動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現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和智慧園區緊密結合在一起。曾經產業園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新的經濟形勢對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管理提出了新挑戰。在此背景下,結合新理念新技術的智慧園區應運而生。在智慧園區的推動下,地方實體產業經濟發展正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智慧園區的推動和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們的心之所向。
  • 圓桌丨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引擎作用 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國際發展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的必然戰略選擇。在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數字經濟是重要的支撐力量。《建議》是如何考慮數字經濟發展的?歐陽日輝:《建議》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框架下,在「加快數位化發展」中進行部署,要求發展數字經濟。《建議》關於數字經濟發展,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發展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 智庫資訊|青年新媒體發展智庫在京成立
    國研智庫訊5月9日,國研智庫、首都青年編輯記者協會、北京青媒智谷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亦莊中國智庫創新科學園舉行交流座談會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一致同意,依託各自優勢資源,共同發起設立「青年新媒體發展智庫」(簡稱「青媒智庫」),探索智庫與新媒體跨界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新媒體行業和智庫行業規範、創新發展。
  • 專訪: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利好世界經濟——訪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3日電專訪: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利好世界經濟——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新華社記者蔡蜀亞「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在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從外部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世界經濟延續分化發展態勢,國際力量對比呈現趨勢性變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疫情導致各種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傾向增強,國際經貿領域合作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 東方智庫丨新冠疫情:經濟全球化的「誘變劑」
    川普試圖把美國變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放棄由美國倡導和推動的經濟全球化。那麼經濟全球化會因此終結嗎?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現代經濟和全球大市場的必然產物。九十年代初,冷戰結束,全球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大市場。在美國設計和構建下,投資自由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
  • 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的放矢)
    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發展。自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供給體系質量不足以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導致大量有效需求外流,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 有的放矢: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 清研智庫順利通過河南新鄉高新區人口普查市檢匯報
    11月6日,河南新鄉高新區人口普查工作匯報會召開,清研智庫項目組負責人柴雪向新鄉市領導匯報人口普查工作開展情況。人口普查是我國十年一次的重要國情國力調查,涉及面廣、歷時時間長、工作難度大。通過人口普查可以系統的查清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對我國未來制定人口政策、經濟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入戶登記結果又是普查數據的第一手資料,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普查數據質量。
  • 清研智庫:中國國家平臺戰略的四個組成部分
    在數字經濟中,重新思考交換的經濟學。Uber和Airbnb等平臺以及蘋果和谷歌運營的應用商店並沒有為客戶提供任何有形的商品。相反,它們為消費者和企業創建了交換商品的市場。在建立非常成功的平臺的過程中,這些公司建立了龐大的社區,在這個社區中,應用程式被買賣,乘車被叫車,公寓被出租。
  • 美樂家(中國),立足長遠,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你相信嗎,一個優質企業,一個良性的發展模式,能推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美樂家成立於1985年,成立之初,便立下了「品質卓越,價格合理」的產品理念。多年來,美樂家始終堅守自身信念,選用優質原料製造產品。如今,美樂家已逐漸發展為一家全球年營業額超過20億美金、業務遍及全球19個國家及地區的跨國企業,為全球數百萬個家庭提供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