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謙辭敬語大全,一文全搞懂!

2020-12-16 書法之海

中國乃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古代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規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傳統是對對方或他人的稱呼上就是一個大的講究,通常有「尊稱」和「敬稱」之分,對自己則使用「謙稱」。如:

1、古代舊時使用尊稱、謙稱簡介:

君:尊稱對方是才德出眾的人。

君子:

(1)同「君」。

(2)婦女對丈夫的尊稱。

明公:對位高權重的人的敬稱。

老:對年歲大的人的尊稱。

父老:對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也作為對一般老者的尊稱。

丈:尊稱長者,也作平輩人之間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稱。

長:尊稱父兄、長兄,以有顯貴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輩:

(1)封建時代科舉時同時考中進士的人互相尊稱為先輩。

(2)對年長者的尊稱。

(3)對京官的尊稱。

先達:對前輩的尊稱。

方家:對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尊稱。

老夫子:對老師或年長博學的人的尊稱。

足下:猶如先生。對人的尊稱。

閣下:不論尊卑,皆可尊稱對方閣下。

老師父:對僧侶的尊稱。

老太太:對年老婦女的尊稱。

師傅:本指老師,有專門技藝的人或傳授技藝的人,今也作對一般人的敬稱。

同志:古人用稱志同道合的人,今指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標奮鬥的人,並引申為對一般人的通稱。

姑娘:對年輕女子的通稱。

鄙人:鄙陋之人。謙稱自己。

小生:舊時士子對自己的謙稱。

小子:本指學生、晚輩、後作自謙之稱。

小可:自謙之稱。

學生:明清時讀書或官場中自稱的謙詞。又稱後學。

同學生:舊時同官之間自謙之稱。同官,又稱侍生、侍第、晚學生、晚侍生、晚輩。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謙之稱。又;對人的蔑稱。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

2、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常常要用自稱、對稱、他稱,例如:

朕:最早古人皆自稱為朕,後僅為皇帝自稱。

我:自稱。臺、吾、餘、印均為自稱。

咱:俗稱自己。

其他自稱還有:我等、我輩。

你:稱對方,也稱為儂。(儂又作自稱)。

而:你稱對方等…

1.敬稱

也叫「敬稱」,是對談話對方表示尊敬的稱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詞叫「敬辭」。可以按敬辭的詞性分三種情況:

(一)是直接用表敬稱的代詞,一般是單音節詞,常用的有「汝、爾、子、而、公、君」等,這些均可譯作「您」。

(二)是用名詞來代替代詞稱呼對方,這種詞都是雙音節詞,這種稱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稱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對方所在的處所或手下的人來代表對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等;還有用官職身份尊稱對方的,如「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這些名詞也都可譯為「您」,陛下是專稱君主皇帝,可不譯,官職身份的也可不譯。

(三)是用形容詞來稱呼與對方有關的人物行為,這種詞一般是雙音節詞,前一個為形容詞,後一個為與人物有關的名詞.常見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駕、尊夫人;

賢:賢弟、賢妻

仁:仁兄、仁弟

貴:貴體(有問候意)、貴姓、貴庚;

高:高朋、高親、高鄰、高見;

大:大禮、大作、大駕。

這些詞一般都不需要翻譯。

這些敬辭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變化,以上一二兩種情況到現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種普遍仍用,這些稱呼既很尊重對方,又有親切感,語言氣氛也很和諧。

2、謙稱

表示謙虛的自稱,用來表示謙稱的詞叫做謙辭。可以分兩種情況來認識和掌握。

一種是用某些名詞來代替代詞「我」。又可分以下四類:

一類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謙下。「蘇子與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賦》)用姓;「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類是用「臣、僕、某、小人」自稱,表示歉下。「僕以口語遇遭此禍。」(《報任安書》)「某自幼熟讀兵書。」(《失街亭》)

三類是婦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四類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德之人)、不轂(音gǔ。不善之人)、孤(孤獨之人)」表示謙下。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這些謙稱都可譯成」我」。

另一種是用某些詞語稱呼與自己有關的人物。這種詞都是雙音節合成詞且前一個詞修飾後一個詞,從修飾詞的詞性來看,又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用形容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常見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詞都表示「我」)、愚見、愚意(這兩個「愚」均可譯為「我的」)。

敝:敝國、敝邑(「敝」相當於「我的」)。

賤:賤體、賤軀、賤息(在國君皇帝面前稱自己的兒子)、賤內(稱自己的妻子)。[「賤」相當於「我的」]

小:小女、小兒、小號。

微:微臣

卑:卑職

二是用動詞來修飾,以行為來表示謙下,常見的有:

竊:竊思、竊念、竊聞。(「竊」可譯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對上或晚輩對長輩陳述想法時用)、伏聞。(「伏聞聖朝以孝治天下。」《陳情表》)

三是用名詞來修飾,以示謙下。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的兄長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嚴」都可用於稱自己的父親;「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家兄」是稱自己的哥哥。在別人面前稱呼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親屬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輩。「家」、「舍」都可譯成「我的」。

這些謙稱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較大的變化。第一種情況基本不用了,第二種情況還有部分仍在用。

3、其他稱謂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他稱是稱呼別人。如稱陪伴新娘的女子為「伴娘」,稱貴族婦女為「仕女」,「夫人」在古代稱諸侯的妻子,後來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稱年老男子為「老丈」,稱年輕男子為「郎君」。尊稱都屬於他稱。

鄙稱是用輕蔑的口吻稱呼別人,如「豎子、小子、女流。」

專稱是某些約定俗成的稱謂。如稱砍柴的為「樵夫」,稱船夫為「舟子」,稱國家的傑出人物為「國士」。

代稱是借用別的稱謂代替本來的稱謂。如用「巾幗」代稱女子,用「梨園」代稱戲班,用「俳優」代稱滑稽演員。代稱屬於修辭上的借代手法。

慣稱是用約定俗成的習慣稱謂稱呼某人。如「老莊」是指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及其學說,「郊寒島瘦」是指孟郊和賈島。

社交用語和交友稱謂:

初次見面說「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對方來信叫「惠書」;請人幫忙說「勞駕」;

託人辦事用「拜託」;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求人原諒說「包涵」;

老人年齡問「高壽」;客人來到用「光臨」;

與人分別用「告辭」;看望別人用「拜訪」;

請人勿送用「留步」;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給方便說「借光」;請人指教說「請教」;

歡迎購買叫「光顧」;好久不見說「久違」;

中途先走用「失賠」;贈送作品用「斧正」。

落款常用尊稱敬語大全(收藏起來備用!)

親友間禮貌稱呼: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稱家兄、家弟、舍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稱昆仲、手足。

夫妻稱伉儷、配偶、伴侶。

同輩去世稱: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別人母親稱:念慈。

落款常用尊稱敬語大全(收藏起來備用!)

別人兄妹稱:令兄、令妹。

別人兒女稱:令郎、令媛。

妻父稱:丈人、嶽父、泰山。

別人家庭稱: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稱: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統稱:男稱鬚眉、女稱巾幗。

夫妻一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校稱:寒窗、雞窗。

同學稱:同窗。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幹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幹支,因而稱作「六十幹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當然現代人見到的這些「稱謂」大多只出現在「文言文」中或一些特定的場合,在現代現實生活中極為少見,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的出現,許多「稱謂」都逐漸消失,被我們遺忘了,特別是年輕一代。

但是在「結婚,嫁女,生日,生子,開業,祭奠等」喜慶之事時,寫「請柬」或「公祭文」必須要用到它們,在喜慶或正式場合人與人之間互相稱呼都會用到「尊稱」和「敬稱」。

假如用得不對,一些人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也會鬧出許多笑話來,記得有一次,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朱軍在稱呼「毛新宇」的父親時,說成了「家父」二字,全國電視觀眾不敢相信出自朱軍之口吧!不管是「口誤」還是「知識性錯誤」,我們在這裡皆當別論吧!

許多古代複雜繁瑣的稱謂在今天變了簡單實用的「白話」了,但是許多古代的「稱謂」還是保存了下來,「古為今用」。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擴展閱讀:最硬核「抗疫」宣傳牌:《疫情帖》《別來我家帖》火了!

相關焦點

  • 國語中的謙辭和敬語
    謙詞、敬詞大家都不陌生:謙辭是表示謙虛的言辭,一般對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這兩種詞語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對象和使用範圍,不能隨意更改。用對了會顯得人很有修養,但如果誤用就會鬧出笑話。  我們高中時常常背誦「家大舍小令外人」,「家」、「舍」、「令」是古人以及書信中常用的謙敬詞,我們在看古裝劇或讀古代的小說時也經常會看到「鄙人」、「小女」等說法,那麼,這些謙辭敬辭是如何應用的呢?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我們日常可以用到的謙辭、敬辭呢?  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謙辭敬辭的詞性以及用法,一起來學習吧!
  • 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敬語謙辭
    「賤內」是一個謙辭,舊時指男人對別人稱說自己的妻子,而古時女子自謙稱為「妾」,或「奴」、「奴家」。這位女明星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用錯了稱謂,貽笑大方。也曾經在一則廣告上看過:使用某某品牌家具,使您的居室蓬蓽生輝!「蓬蓽生輝」本是自謙說自家簡陋然而由於別人的原因給自家增添光彩的說法,此處用「蓬蓽生輝」就是謙敬錯位了。
  • 日語敬語|尊敬語的用法總結
    最近,許多學習日語的小夥伴跟言吉君訴苦——日語中的敬語也太難學了吧!的確,學習日語敬語不僅讓許多外國人感到崩潰,就連本土的日本人也時常會出錯。(圖源網絡)日語中的敬語可分為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這三大類。根據自身所處的不同場合、不同交流對象使用不同類型的敬語至關重要。
  • 常用的謙辭敬辭的詞性以及用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  謙詞、敬詞大家都不陌生:謙辭是表示謙虛的言辭,一般對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
  • 這些敬辭和謙辭,你可能用不到,但一定得知道
    一、敬辭前綴屈老俯光請,雅芳拜華令;叨玉垂大賢,高貴恭惠奉。如:屈居: 委屈地處于于(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謙辭:家父:謙辭,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         過譽:謙辭,過分稱讚。寒舍:謙辭,稱自己的家。                   鬥膽:形容大膽,多用作謙詞。
  • 敬辭、謙辭運用
    敬辭、謙辭運用【常用敬辭】主要敬辭可概括為「拜奉高貴雅、惠令寶呈恭、鈞垂俯光屈」。
  • 【文化常識】常見敬辭、謙辭薈萃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漢語中有許多敬辭和謙辭。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於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 大家都來看看咋說敬語
    我們高中時常常背誦「家大舍小令外人」,「家」、「舍」、「令」是古人以及書信中常用的謙敬詞,我們在看古裝劇或讀古代的小說時也經常會看到「鄙人」、「小女」等說法,那麼,這些謙辭敬辭是如何應用的呢?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我們日常可以用到的謙辭、敬辭呢?  今天小小編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謙辭敬辭的詞性以及用法,一起來學習吧!
  • 趙寅成和張娜拉敬語互稱,合作十月也無法改變,原因是這樣的
    在禁韓令沒有出來之前,作為大眾男神的趙寅成可謂收攬了不少中國的小迷妹,尤其是13年與喬妹搭檔的電視劇絕對是被中國影迷所熟知最為關鍵的一部戲了。兩人此前一起合作了一部喜劇NEWNON-STOP,拍攝時間長達10個月,據悉兩人在拍戲的時候一直都在使用敬語交流,更讓人意外的是兩人實際上是同歲,彼此之間沒有太多拘束的。
  • 「慧學韓語」還不知道這些敬語?你的韓語白學了!
    韓語的敬語對於許多初學者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話到了嘴邊,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生怕自己不夠尊敬對方。書本上對這方面的講解也不夠系統,慧學韓語經常看到一些韓語初學者的敬語用的十分彆扭。所以,慧學韓語這次想總結一下敬語的使用方法,和一些用詞的注意方式。
  • 黃金人脈的趙寅成,都無法接近的高冷女神:合作10個月依舊說敬語
    他稱和同齡的張娜拉合作了10個月都沒能成為朋友,交流時始終使用敬語。當時合作的還有知名女主持人樸京林,她補充說道:「你倆最後不是決定說非敬語? 」趙寅成和張娜拉一臉困惑地互相看了看對方,根本想不起來有這麼有這麼一出。張娜拉表示:「我都叫他說非敬語了,但每次見面他還是跟我說敬語。 」趙寅成解釋:「2年才見一次面怎麼好意思說非敬語呢?
  • 衣服和飾品的英文詞彙,一文全搞懂!
  • 人民日報總結中華禮儀用語大全,開口就能看出涵養,轉發收藏!
    謙辭,除了被用濫的「鄙人」,你知道「小可、家慈、舍親」嗎?雖然現在網絡語言越來越盛行,但在好多正式場合,我們還時常會用到傳統的禮儀用語,如果弄不清楚使用規則,結果會鬧出很多笑話。請看下面的例子:(1)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朱軍在訪談節目中競稱被訪者的父親為家父。
  • 一文全搞懂!
    它的顏色呈棕紅色,上面覆蓋一層咖啡油,佔飲料的10%~30%,口感順滑濃鬱,無需添加任何附加物,飲用後令人愉悅的香氣能在口腔停留幾分鐘。 喝一杯原汁原味的黑咖啡能夠品嘗到咖啡本身的濃鬱甘醇,如果你不喜歡黑咖啡帶來的苦味,可以加一點點糖和奶,喜歡嘗鮮的話也可以像中東地區一樣,加入肉桂等香料
  • 一文全搞懂!
    「預科」與「預錄」是一回事嗎? 「預科」與「預錄」不是一回事。預科是大學正式教學班以外的預備班,目前在高校招生中只有民族預科班。民族預科班是指對當年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適當降分、擇優錄取的少數民族學生,實施高等學校本、專科(高職)預備性教育的一種辦學形式。除民族院校外,還有華僑大學和四川大學招收預科班。
  • 【漲姿勢】中國敬詞大全,這個你得看看!
    中國古代常用敬詞:  1、「拜」字族:  拜讀:讀對方作品;拜會:和對方見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對方     中國古代常用謙詞:  1、「家」字族:    用於對別人稱比自己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
  • 《中國妖怪大全》| 中國妖怪百科全書!
    提起飛頭蠻、姑獲鳥、陰摩羅鬼這些妖怪,很多人都會以為它們都是日本出身,但其實它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妖怪。想想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神仙鬼怪數不勝數,八方異物匯聚一堂,那是怎樣的驚心動魄!為此,我們編纂了這部《中國妖怪大全》,將中國眾多經典古籍中所記載的神、怪、鬼、妖收錄其中,希望能夠為想要了解中國妖怪文化的讀者,提供一部豐富可靠的「中國妖怪百科全書」!
  • 材質、細節、尺寸、重量,一文搞懂!
    今天,小編帶你一文搞懂~行李箱買多大的呢?這個問題其實決定權不完全在我們這裡。以中國航空舉例,中國航空明確規定經濟艙國際線只能免費託運一件行李,每件普通託運行李的最大重量不得超過23千克,並且每件普通行李的三邊之和不得超過158釐米(包括滑輪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