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是災難嗎?家長科學應對,影響孩子的情商和一生幸福

2021-01-09 米朵的蘋果

有段時間,隔壁鄰居A家的5歲孩子因為疫情到來,不能出去玩,從一開始的大發脾氣,到後來變成了在地板上撒潑打滾了。

因為他家門口靠近電梯間,所以我經過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孩子哭鬧和撒潑尖叫和發脾氣。

有次正好碰到A出門,我們聊了一會關於孩子發脾氣的話題。

A說:「因為不給出去,所以孩子一開始很沮喪,後來演變成尖叫,然後在地板上打滾。」

如果A靠近,那麼就會踢她或者打她。

面對大發脾氣不講理的孩子,她嘗試了所有她能做的化解孩子發脾氣的方法。

比如給孩子吃零食,給孩子看一會動畫片或者是答應給他買個新玩具。

但是都沒起作用,孩子依舊沉浸在情緒崩潰當中。

所以很多時候,A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靜靜的呆在孩子身邊,跟孩子輕輕的說一會話或者摸一摸孩子,安慰安慰一下。

等到孩子不再發脾氣了,問他為什麼發脾氣,是因為不能出門玩嗎?

孩子否認,但是又總是說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讓他那麼生氣。

A疲憊的說:「我家孩子的脾氣簡直讓我筋疲力盡,太難搞了。」

我自己也遇到過孩子發脾氣一直停不下來的情況,知道孩子情緒崩潰是一件非常複雜又難搞的事情。

也常常在想,孩子小小的身軀裡到底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脾氣,除了心理上和環境上的因素。

跟孩子生理上的因素有多大的關係呢?畢竟他們還沒有發育成熟。

一、為什麼孩子發脾氣時,你怎麼說和哄都沒有用

我們從生理上來找找原因。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幼小的孩子情緒崩潰是一種常見但複雜的生理反應,與大腦的威脅檢測系統有關。

根據神經學家、《為什麼我們會突然發怒:理解你大腦中的憤怒迴路》一書的作者R. Douglas Fields的說法,發脾氣涉及大腦的兩個部分:杏仁核和下丘腦。

杏仁核處理恐懼或憤怒等情緒。

下丘腦部分控制心率或溫度等無意識功能。

人的左右腦各有一個杏仁核,兩個杏仁核在控制情緒和決策的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當杏仁核察覺到威脅或者壓力源的時候,此時大腦更高層的思維中心還來不及處理這些信息。

而杏仁核就已經直接下下丘腦發送求救信號,下丘腦就會刺激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激素的分泌。

腎上腺素很好理解,傅園慧所爆發的「洪荒之力」,就是腎上腺素的功勞。

皮質醇人們又將它稱為「壓力荷爾蒙」,它本身只是一種激素,沒什麼壞處,但是在人體中皮質醇的劑量必須正確。

如果皮質醇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然釋放並且迅速降低,這種簡短且適當的皮質醇水平能夠顯著增強注意力和改善記憶力。

對大人來說,因為能夠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壓力,所以大人能夠很好的控制好皮質醇在我們大腦和身體中的含量。

但是對孩子來說,當壓力來的時候,壓力反應會抑制孩子本來就很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

而自我控制能力通常與前額葉皮層有關,前額葉皮層是我們大腦中的控制中心,並且可以接受我們大腦的命令。

一些決策和自我控制的情況都是在前額葉皮層來進行調節的,尤其是一些處理複雜情況的事情。

抑制和衝動控制是前額葉皮層最複雜的功能之一。

也就是說,成年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前額葉皮層能讓我們思考,成人可以在各種壓力反應中踩剎車。

但是孩子卻會在發脾氣的時候停不下來,因為孩子的前額葉皮層直到18歲成年後才會完全發育。

這就好比,將孩子們的崩潰比喻成一鍋開水,那麼前額葉皮層就像是蓋子一樣。

而當孩子們沒有發育完全的前額葉皮層無法控制住崩潰的感覺時,就像鍋蓋蓋不住沸騰的水了。

不過,雖然孩子們控制不了自己發脾氣的行為,但是大人可以利用自己發達的大腦。

利用自己的前額葉皮質來幫助孩子度過崩潰的時刻,就類似於替換鍋上的蓋子。

所以當孩子亂發脾氣並且怎麼哄都很難哄好,大人要想幫助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冷靜狀態讓孩子冷靜下來。

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和心煩意亂的孩子相處之前,最好先調節好自己的壓力反應。

也就是說面對一個怎麼做都在持續不斷哭鬧發脾氣的孩子,大人其實是很容易失控的。

這點在我面對兩個孩子的時候深有體會,大一點的孩子還好,小一點的就特別難搞。

因為我被孩子那一直哭鬧發脾氣的狀態弄得挫敗感很強的時候,想離開現場透一口氣,或者是換家裡其他人來。

或者是想做一些其他能夠降低自己哄不了孩子挫敗感的活動時,他們往往不會讓我離開。

雖然我怒火心中燒,但還是用深呼吸或者別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控制好自己以暴制暴的念頭。

杜克大學兒童與家庭政策中心的高級研究科學家Katie Rosanbalm認為,這樣做可以讓父母用自己的冷靜狀態讓孩子冷靜下來。當父母冷靜下來後,加上同理心和溫暖,這三樣東西就會向杏仁核發出沒有危險的信號。Rosanbalm說:「如此一來,杏仁核停止發出警報,從而導致壓力反應的連鎖反應停止。」

在大人試圖平靜下來的過程中,其實我們的孩子也在偷偷的觀察者大人的情緒。

他們會通過非語言交流來觀察大人的情緒,畢竟大人的語言是聽不進去了。

比如大人的身體姿勢、此時的聲調和面部表情。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大人應該蹲下來,跟孩子們進行眼神交流,表明你做了專心聽他們講話的準備。

不過要注意的是,一些心煩意亂的孩子可能喜歡爸爸媽媽抱著他們。

但是也有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很抗拒任何人向他們靠近。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願意讓你抱著他們,那就輕輕的抱著他們。

如果孩子不讓抱,那就靜靜的陪在他們身邊。然後耐心的等著孩子平靜下來。

記住,用你的行為而不是語言來控制孩子的反應。

也要記住,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發脾氣的行為。

兒童心理學者、《休息、玩、成長:讓學齡前兒童過得更有意義》的作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說: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安靜的讓孩子把脾氣發完。並且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一直在準備幫助他們的。

三、父母回應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情商高低

發脾氣也是成長中的一部分,當然,脾氣好壞也和先天氣質有關係。

有的小孩子脾氣可能是好一點,但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他暴躁的壞脾氣時期。

儘管孩子出現壞脾氣是正常的,但是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忽略這個問題。

心理治療大師約翰·戈特曼曾說:「父母對孩子的回應程度,關係著孩子一生的情緒健康,直接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因為壞脾氣是不會主動變得理性和回歸平靜的,如果家長不加以疏導,孩子的自制力自然無法培養,情商也不會得到提高。

長大以後處處碰壁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會傷害自己的身心。

其實,孩子會發脾氣,家長應當感到高興。

一位心理學家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提到,孩子情緒化的瞬間,其實是增進親子間感情、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訓練的好機會。

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共情他們發脾氣的動機,然後教會他們正確地控制和管理情緒,最終讓孩子成為言行得體、心智成熟的人。

以下幾個小技巧家長可以借鑑,用來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讓孩子喜歡自己,有情緒空間。

對自己認同度高的孩子,就容易有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讓孩子自由的、開放的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2、讓孩子認識情緒和表達情緒,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引導孩子洞察他人情緒,學會換位思考,

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能夠摸索出一套雙贏的情緒表達方式。

4、教孩子適當宣洩不良情緒。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這樣孩子才能痛快的發洩壞情緒。

5、如果能預見孩子會失望,那麼先打個預防針。能夠有效避免孩子的情緒波動帶來的情緒失控。

6、耐心傾聽孩子,並幫助他們一起找到解決方案。等到孩子學會自己解決情緒問題。家長只需要做一個聽眾就好。

記住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孩子控制住情緒的能力比以前有進步了。那就要及時的給孩子鼓勵,這樣他們就會進步得更快。

其實以上那麼多個技巧,都沒有家長以身作則來得重要和有效。

情緒穩定和平和的家長,是孩子們心中的安全感之源。

有安全感的孩子,自然會情緒穩定和平和,這才是培養孩子情商的前提條件。

相關焦點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周圍有一大群人開始圍觀,母親面露難色,只好買下了櫻桃,孩子才乖乖和母親回家了。耶魯大學的心理博士Susan David曾經說過,小時候,一個人釋放情感,父母給予的回應態度,往往能夠決定孩子的情商。由此可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對孩子的情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如何改掉孩子經常發脾氣的毛病?育兒專家:這5個方法簡單又有效
    生氣和開心、快樂都屬於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是如果孩子經常亂發脾氣,又或者總是咄咄逼人,那麼家長要交提高警惕了,由於孩子還小,在他的世界裡並沒有對錯之分,因此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如果此時父母用打罵的方式回應孩子的生氣,那麼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巨大的影響。
  • 家有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父母這樣做,和孩子一起管理情緒
    她見不得孩子不聽話的樣子,孩子發脾氣時自己更加火冒三丈,除了想打孩子一頓,再沒有其他的辦法了。聽到她這一番話,我在心裡暗暗驚訝——首先,她家的孩子愛唱愛跳,開朗活潑,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是一個讓班裡很多家長都稱讚、羨慕的小姑娘。
  •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5種錯誤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敏感力」
    很多父母都受不了孩子發脾氣,但是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是受不了孩子的脾氣嗎?其實不是,我們受不了的是自己控制不了孩子情緒的無力感。說到底,受不了孩子發脾氣,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有控制欲。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回應態度,會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如果家長不能正確認識並接納引導孩子的壞情緒,那麼對孩子情緒敏感力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面對孩子的脾氣,家長們常見的錯誤反應一般有下面這五種,看看你中招了嗎?
  • 李玫瑾坦言:缺乏「情商」的孩子,家長大多有這些顯著特徵
    愛對孩子發脾氣 有的在自己的負面情緒爆棚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便會向著孩子發脾氣,這個時候的家長說話往往是無所顧忌,也常常出現惡語傷人的情況。 然而許多家長在面對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時,往往變得渾身充滿著負能量,他們經常怨天尤人,抱怨世間種種不公,向孩子傾述生活不幸,長期給孩子傳播負能量。
  • 孩子愛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理智腦還沒有發育完善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很多發脾氣的情況。所以就能夠理解,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他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他還不能夠那麼好的控制他的情緒。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的解釋風格是反抗型的,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會用發脾氣,用這種叛逆的方式來應對。從以上的這三個原因來看,我們最終發現孩子愛發脾氣,是大多數人孩子都會有的行為。因為從腦科學角度來講,孩子的理智腦還並不成熟。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分清孩子的脾氣類型,才能對症下藥!
    粗暴點來講就是孩子無法控制情緒,孩子情商有待提高和發展。最忌的就是對著發脾氣的孩子立馬生氣,"氣死我了,你這死孩子,我不打你都對不起自己。"用"你"開頭指責的話語去刺傷威脅孩子,到後面還發脾氣就直接上手了,這只會引起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的情緒,脾氣更暴躁。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對於孩子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法,有的父母認為是「富養女兒,窮養兒子。」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另一部分的家長就認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要嬰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6歲是他們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也最適合接受教育的時期,這時候所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這是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知識。
  • 孩子經常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長需巧用「3C教育法」
    同時,老師也提醒媽媽說,孩子的情緒不能控制是一個大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孩子不是天生就愛發脾氣,他們這種行為是由於長期的情緒積壓而造成的外在表象。只有當家長靜下心來反思孩子的成長,從中找到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從原因出發,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學著掌控自己的情緒。
  • 情商低的父母,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這樣的場景,讓旁邊的人看後都紛紛搖頭,和我一起外出逛街的好友,輕聲對我說:「這位家長,典型的屬於情商不高,她以為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對的,可是她不知道,她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傷害了孩子弱小的心。」孩子犯錯,家長適當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若,你整天不停地說教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那絕對就是災難。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培養孩子情商的幾個關鍵點,家長要知道
    由此可見,情商的高低極大的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在文章中就有您想要的答案。情商是什麼情商一詞最早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卓恩·梅耶與皮特·薩羅威,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有著革命意義的概念。情商,簡稱EQ,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鼓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這五種特徵組成。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這種做法,比講道理、強行制止更有效
    1、孩子一旦生氣,如果我們處理好了,那就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商其實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如何應對,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情商高低。孩子內心裡有負面情緒和高興的時候性質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就是孩子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已。
  •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一生,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好性格
    每當說起孩子的成長和將來的成就,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的成長來自父母的陪伴,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那麼孩子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的確是這樣的,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性格,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孩子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所以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 孩子脾氣差,父母如何應對?從腦科學和心理學解讀兒童情緒
    適當發脾氣有益孩子健康心理健康有不少家長,就喜歡乖乖的,不愛發脾氣的孩子,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從孩子的天性來講,6歲前應該是最天真爛漫的時候,該哭就哭,該笑就笑,才是自然的。腦科學發現:孩子發脾氣時正是塑造大腦的關鍵時期,適當發脾氣有益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發脾氣,能夠讓孩子對各種情緒進行有效地調解,有利於孩子建立重要的大腦神經通路。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這應該是許多媽媽頭疼的問題吧,很多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簡直是束手無策。很多家長說,孩子亂發脾氣,道理講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從科學的角度講,孩子在3歲之前是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以說,給他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
  • 面對暴躁易怒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關係寶寶大腦發育
    面對暴躁易怒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關係寶寶大腦發育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在孩子發脾氣的第一時間,大部分家長都企圖用「講道理」 的方式,想讓孩子停止。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 當孩子滿身汙漬的時候,家長看到的是又要洗衣服了,而孩子卻覺得很快樂真過癮。父母和孩子之間是獨立的個體,尤其是小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明白父母口中的「大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家長,給孩子講了那麼多的道理,孩子就是記不住的困惑。因此對於孩子發脾氣的行為,都應該理解和接納孩子。 3. 孩子的情緒無法釋放。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意思是在孩子的腦部發育過程中,理智的發育要落後於情緒,才會出現情緒不受控制的現象。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承擔起這部分責任,讓孩子明白情緒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 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孩子平和又知禮
    家長們最希望自家寶寶的狀態就是乖巧一點,遇到什麼事情可以和家長好好說,不隨便哭鬧發脾氣。可是大部分寶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一點小事就亂發脾氣。孩子這麼小,家長也捨不得打孩子,但是好好和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