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跟大家閒聊一些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至於有些人,天天談論「學習英語有什麼用」。我覺得,這就跟談論「人為什麼要活著一樣」,話題過於巨大,而且毫無價值。我想,大家根據自己的奮鬥目標,各取所需,各自努力,達成各自的心願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沒人強迫你必須選擇學英語。我們現在談論的是,如何學好英語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英語比數學更難學。想學好英語,首先要掌握英語的骨架結構,再依靠以後的日積月累才能期待有所成。英語難在單詞太多了,20幾萬,而且隨著世界的發展,新技術新事物的不斷湧現,可能每天都會有新的英語詞彙誕生。
對於出國人員,4萬單詞量就應該可以應付了。但即使你已經有4萬單詞量,由於母語英語和我們國內學到的英語表達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你還需要經歷一段的適應期和磨練期,才可能更好地融入國外的生活和工作中。
英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等級差異的。換句話說,不同層次的人說出來的英語,用詞和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看過美國電視劇《越獄》的人,還記得那個特別聰明的大壞人T-BAG吧。他能說出很多詞的n個多同義詞來。以至於父親都誇讚他未來是作美國總統的材料。
不同階層的人,一般地你一開口說話就會不知不覺地暴露了你自己。我朋友在美國移民了20多年了。他打比方說,我們國內教的英語是一個縱向截面的大雜燴合體。一二三四各個等級層次的英語我們都能學得到。但有一天只要你親臨美國了,你就不得不選擇面對著某一個層面的英語。它極可能是一些你從未聽到或聽不懂的英語。就像中國的廣東話,閩南話,我們很多中國人也聽不懂一樣。俚語,地方口音,還包括不同層次的英語都會成為你理解當地人英語表達的障礙。適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英語,對於初入門的同學來說,沒必要強調太多口型兒,爆破音之類,掌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你強調太細了,也許學生就不會說話了。包括語法,講得太細,也會導致不會說話的啦。
優先掌握英語的骨幹規則,比如像什麼五個簡單句的基本句型。主謂、主謂賓、主謂雙賓,主謂賓賓補和主系表,以及句子的主謂賓定狀補等各種句子成分。掌握詞性(十大詞類,我的口訣是明代負行動,關姐敢數蓮),當然也包括人稱的變化,什麼代詞冠詞了等等英語主要語法細節。把英語的主幹語法都交給學生。這裡面包括英語的時態、語態和語氣。這就像說人體都大概有206塊骨頭一樣。你把整個骨架先抓起來,那麼你的英語大體就能成型兒了。至於其他的,通過你不斷地學單詞。不斷地積累詞法、句法。
英語學習是一輩子的學習,不斷地學習,你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英語一下子脫胎換骨,就上了一個檔次,得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英語還會特別容易遺忘。很多老師教學生英語的時候,要求學生背課文,你背會了。但是十天之後你還能不能記得卻不好說了吧!新概念第一冊144課,第二冊96課,你這些學完之後,高中在內的所有語法基本學得差不多了。但是最後記住的,能真正留在心裡的究竟有多少,還真不好說哩。人教版初三的課本兒裡有句話「use it or lose it」。英語,如果你不使用就會忘記,甚至全部都忘記。而且即使你是學英語專業的,如果你兩年沒有用英語,你也會失去很多。
我們強調音標記單詞。就是希望你把音標基本發音準確,八九不離十兒的樣子吧,再把各種學習英語的好方法教給你。你的語音應該三五天就差不多兒能掌握基本要領了,可以獨立藉助詞典查單詞,做簡單的英語譯文了。然後用長期的練習和積累來充實你自己。中國人由於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英語,舌頭沒有鍛鍊出來,所以舌頭也是有國籍記憶的。你無法強求得到一個英語母語似的舌頭。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有一個「中國舌頭」,你也許永遠也不能像英美當地人那樣去發音英語。畢竟這種事不值得求全強求。語言既然是用來交際的工具,那麼儘量做到最好,卻並不是完美的才最好。
英語的發音準確和中國舌頭完全是兩回事。不能成為錯誤發音的藉口。錯誤的發音會讓人家聽不懂你的英語。而中國舌頭只會讓英語母語人士聽著不舒服而已。現在太多的賈老師充斥網絡好為人師。不是專業英語而在教英語,那是害人啊。羅老師雖然知道如何發音,但很多單詞依然有讀得不準確的時候,就是因為最初讀錯後,養成了習慣而積習難改。尤其初學者一定要跟一個專業的老師學會準確的語音發音。不要讓你的英語,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不明白吧,是不是?
我們提倡通過閱讀學英語。讓你每一時、每一刻都在閱讀中面對單詞。潛移默化的那種諳熟。而每個新單詞你都能夠通過自學的方式,把它讀出學,寫出來,而且還讀得正確。那麼就相當不錯了。你應付中考,高考基本就沒有問題了。至於英語以後的細節問題,就是說骨架有了,至於血肉豐滿的問題,需要你在日積月累的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直到有一天你熟悉得想忘記也忘不了為止。那真是千遍萬遍無數遍啊,呵呵,那時候剩下的英語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其他如,堅持看美劇呀,看外國的小說兒啊,通過這種方式讓英語融入你的生活,就像漢語的表達和應用一樣,那麼你的英語能力才成為語言能力,而英語也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地進入到你的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