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2020-12-16 文昌發布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據悉,該增殖放流項目已於8月1日在珠海海域增殖放流黑鯛125萬尾、黃鰭鯛75萬尾、斑節對蝦1550萬尾。

9時45分,放流儀式在文昌清瀾漁業碼頭如期舉行,由承辦單位北京京誠嘉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熊櫻博士主持,中國移動海南公司規劃技術部副總經理鄭惟海介紹了本次增殖放流的背景和主要內容。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漁政漁監處處長張林忠對中國移動主動承擔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企業社會責任表示了感謝並宣布放流開始。

10時50分,具有活水艙功能的瓊漁運16666船載著1760多萬尾魚蝦苗從清瀾漁業碼頭出發,在兩艘漁政執法船的護送下,駛向預定的增殖放流海域。到達後,這些魚蝦苗被緩緩傾倒至海水中,被釋放的魚蝦苗即刻隨著海水歡騰跳躍起來,自由自在地遊動,增殖放流工作順利完成。

本次增殖放流活動是中國移動海南-香港海纜工程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工作之一。海南-香港海纜工程主幹線西起海南文昌、東抵香港特別行政區,支線連接廣東珠海,海纜總長約672km。作為連接海南、廣東、香港的重要海纜項目,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網際網路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設施。

增殖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推進海南香港海纜項目建設的同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動承擔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補償的社會責任,在農業農村部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海南文昌和廣東珠海開展了此次增殖放流活動。通過增殖放流的方式,補充經濟水生生物,直接提高海南-香港海纜項目涉海工程周邊海域水生生物的數量,修復和改善水生生物種群結構,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來源:南海網

記者 任桐 實習生 吳淑惠 通訊員 歐燕燕

註:本圖文由文昌發布編輯發布,轉載須註明出處。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進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

投稿郵箱wenchangfabu@126.com

新聞熱線15308906559

相關焦點

  • 新年放流第一波!51萬尾大黃魚、黑鯛魚種流回象山港
    &nbsp&nbsp&nbsp&nbsp今天,奉化區蓴湖街道在象山港南沙山海域,將27萬尾大黃魚、24萬尾黑鯛兩個品種魚种放流,拉開了2020年我市海洋增殖放流的序幕。上午,蓴湖街道辦事處多部門農辦工作人員乘船來到寧波市象山港水產引種育種有限公司寧海養殖基地,登上漁排,對放流魚種進行選樣抽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農辦農漁辦副主任謝東波說,這次放流活動,區裡安排120萬元專項經費。
  • 教授詳解黑鯛魚苗放流入海 廈門舉辦今年第5次增殖放流活動
    小朋友參加增殖放流活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 通訊員 許曉煜)今天上午,一輛載滿黑鯛魚苗的恆溫車緩緩駛入市海洋管理公務碼頭。這是我市今年第5次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7萬餘尾黑鯛魚苗在現場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流入大海。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市海洋局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白斯婕 洪寶珍) 11月22日上午,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為期半年的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
  • 海鮮愛好者打卡美食聖地 文昌清瀾環球碼頭
    作為一名資深海鮮愛好者,如果你在文昌清瀾港附近的大街小巷裡,碰到有人向你打聽環球碼頭的方向或位置,那麼他就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某個用餐時間裡,成為你餐桌邊的好朋友——文昌清瀾環球碼頭,就是這樣一個海鮮愛好者的美食聖地。
  • 柯橋區:90餘萬尾魚苗放流平水江水庫
    11月25日上午,柯橋區農業農村局在平水江水庫組織開展冬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當天,在紀檢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下,經技術專家嚴格評標、打樣並稱重後,90餘萬尾魚苗緩緩流入平水江水庫水域。據悉,此次放流的魚苗有鰱魚約23萬尾、鱅魚約25萬尾、黃尾密鯝約46萬尾。
  • 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昨天上午,克孜爾水庫實施了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這是該水庫連續第三年進行標誌增殖放流。  當日,在放流魚苗現場,由阿克蘇農業農村局、拜城縣農業農村局、克孜爾水庫管理局漁政監督人員對魚苗進行隨機抽樣300尾,對魚苗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並出具了水生動物苗種產地檢疫合格證明。拜城公證處人員對此次增殖放流區域、時間、品種、數量、規格等進行公證。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30萬尾魚兒「躍」入高郵湖 今冬唱響《漁歌子》
    放流現場昨日,揚州市高寶邵伯湖漁管辦在揚州高郵湖區舉行冬季放流儀式,6萬斤、30萬尾草魚、鰱魚、鱅魚「躍」入高郵湖。這也是自全湖全面退捕禁捕後的首場放流活動,而整個「冬放」將投入放流資金347萬元,放流各類苗種超過1億尾。
  • 增殖伏休雙管齊下 溫嶺市近五年投放魚苗3億餘尾
    7月16日至17日,溫嶺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在保護區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以加強資源保護,有效修復自然水域漁業資源。自今年5月1日起,溫嶺市正式進入伏季休漁期,全市2000多艘漁船均在港執行伏季休漁。
  • ...清瀾海事局鄧飛飛:一個安全帽、一個黑色背包和一句重複千遍的話
    在中國的最南端,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管轄著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約佔全國管轄海域面積的三分之二。他們代表國家履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清潔、保護船員整體權益、維護國家海上主權和人民利益的職責。這支隊伍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海事局。  海南海事局下設海口、三亞、八所、洋浦、清瀾、三沙等6個分支海事局,有697名工作人員。
  • 黃渤海海域加長版休漁期堅持近四年 「海上糧倉」喜迎豐收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伏季休漁結束,青島市3000多艘漁船紛紛出海開捕。經過長達4個月的休養生息,「海上糧倉」再次喜迎豐收,刀魚、鮁魚、蝦虎、八帶……一大波海鮮將陸續登上市民餐桌。受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近海漁業資源呈衰退趨勢。
  • 15萬餘尾魚兒放流灞河
    12月24日,灞橋區農業農村局在灞橋生態溼地公園舉行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灞橋區公證處的全過程監督下,向灞河放流鯽魚魚種15萬餘尾。 據介紹,近年來灞橋區陸續將100多萬尾魚苗放歸灞河,通過實施「放魚養水」「以魚淨水」工程,一方面魚苗是鳥類的天然餌料,能吸引更多鳥類在灞河安家。
  • 「青風」公益聯盟修復生態,增殖放流魚苗3800尾
    近日,四川遂寧男子盧某,因非法捕撈被船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在認識到錯誤後,親手將購買的410斤3800尾魚苗放養進涪江河流。據了解,2018年5月,盧某攜帶自製電捕魚器在遂寧市船山區老池鄉涪江流域進行電捕魚,捕獲鰱魚、黑尾盤子(俗稱「餐條」)等魚類47尾,共計4.8公斤。
  • 8萬尾貴州珍稀魚苗 投放興義市馬別河
    近日,位於黔西南州興義市的馬嶺水利樞紐工程開展首次增殖放流活動,8 萬尾貴州珍稀魚苗投放南盤江支流、馬嶺水利樞紐所在河流馬別河。活動中,分別在馬嶺壩上約 4 公裡的馬別河幹流木浪河河口、馬嶺壩下約公裡的馬別河幹流納省河河口、馬嶺壩下約 11 公裡的馬別河幹流、馬嶺壩下約 23 公裡的馬別河幹流四個緩流區域放流 8 萬尾魚苗。
  • 增殖放流,有一批學生的成人禮從保護生態環境開始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與杭州高級中學高三學子的成人禮相結合,學生代表們親身體驗增殖放流,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人生目標,在感恩中前行。「今天杭高的學子們以參與保護生態這樣的形式,來紀念自己的成人禮,相信會給他們今後的一生都帶來深刻影響,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一代用行動來保護生態環境。」在場老師激動地說道。
  • 50多萬尾魚寶寶入海!
    50多萬尾魚寶寶入海!為了更好地保護海洋資源,近日台州椒江進行了增殖放流活動50多萬尾黃魚寶寶歡脫地奔向了大陳海域當天,在椒江區法院、檢察院、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及椒江區人大代表的共同監督下,由被告人許某某等人出資購買的50多萬尾黃魚苗放流到台州大陳海域。不過,為什麼會有此次放歸活動呢?
  • 1萬多尾魚苗被放入溈江和烏江
    寧鄉市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譚海鵬) 近日,市人民檢察院、農業農村局聯合相關單位,在白馬橋街道珍洲壩開展漁業生態環境修復暨魚苗增殖放流活動,1萬多尾魚苗被放入溈江和烏江中。本次活動利用涉非法捕撈當事人自願上交的補償金作為生態資源修復資金,採購了鱅魚和鰱魚魚苗共1萬多尾,用於公共流域的漁業資源修復。據了解,水生生物資源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水域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人工增殖放流,對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資源,以及促進漁業豐產、漁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 汝陽:50萬尾魚苗「安家」前坪水庫
    11月16日,2020年洛陽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前坪水庫舉行,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國強,副縣長夏許峰,前坪水庫管理局局長張兆省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活動。   放流活動宣布開始後,活蹦亂跳的魚苗在參與嘉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爭先恐後地跳入水中,隨著水流遊向前方,在前坪水庫安家落戶。
  • 邯鄲市增殖放流活動在磁縣嶽城水庫舉行
    農民網際網路訊:(劉愛虎 申小軍 曹海峰)11月17日上午,河北邯鄲市2020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磁縣嶽城水庫舉行。據悉,此次增殖放流活動,計劃將進行六天,共將投放優質鰱、鱅魚8萬公斤,300餘萬尾,價值76萬元。通過開展持續性的增殖放流活動,一是改善漁業生態環境,二是淨化庫區水質資源環境,三是促進當地漁民增收,本次活動投放的魚苗將在一年後增加漁業捕撈產量300餘萬公斤,將為漁民增加經濟收入約3000萬元。
  • 邯鄲磁縣:300萬尾魚苗「安家」嶽城水庫
    11月17日,邯鄲市2020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磁縣嶽城水庫舉行,300萬尾魚苗在此安家。此次放流活動,共爭取財政資金76萬元,投放魚苗數量總計16萬斤,種類為鰱魚、鱅魚苗種,規格為50—150克/尾,其中鱅魚苗種比例不低於20%。全部放流任務預計於11月30日前完成。嶽城水庫是國家級大型水庫,總庫容13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