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詳解黑鯛魚苗放流入海 廈門舉辦今年第5次增殖放流活動
小朋友參加增殖放流活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 通訊員 許曉煜)今天上午,一輛載滿黑鯛魚苗的恆溫車緩緩駛入市海洋管理公務碼頭。這是我市今年第5次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7萬餘尾黑鯛魚苗在現場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流入大海。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增殖放流活動特聘專家講解驗收、計數工作。(圖/廈門日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各大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就像一把把打開海洋迷宮的鑰匙,吸引著中小學生前往一探究竟;一條條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路線,勾起市民了解海洋、走進海洋的興趣;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更是潛移默化地傳播海洋文化、播下海洋的種子……在廈門,風生水起的海洋意識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海洋、關注海洋,讓更多人增添探索海洋的興趣。
-
邯鄲市增殖放流活動在磁縣嶽城水庫舉行
農民網際網路訊:(劉愛虎 申小軍 曹海峰)11月17日上午,河北邯鄲市2020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磁縣嶽城水庫舉行。據了解,河北省漁業處副處長王愛軍、省漁業處科長陳俊峰、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太魁、市水產處處長楊林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奕翔等參加活動啟動儀式。據悉,此次增殖放流活動,計劃將進行六天,共將投放優質鰱、鱅魚8萬公斤,300餘萬尾,價值76萬元。
-
增殖放流,有一批學生的成人禮從保護生態環境開始
近日,在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中心、杭州市城市管理局的指導下,由江幹區治水辦(河長辦)、區城管局、彭埠街道、杭州高級中學共同主辦的2020年度江幹區「啟點·護航」主題增殖放流活動在錢塘江六堡海事碼頭舉行。此次增殖放流活動與杭州高級中學高三學子的成人禮相結合,學生代表們親身體驗增殖放流,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人生目標,在感恩中前行。「今天杭高的學子們以參與保護生態這樣的形式,來紀念自己的成人禮,相信會給他們今後的一生都帶來深刻影響,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一代用行動來保護生態環境。」在場老師激動地說道。
-
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昨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盧琛 張江毅) 碼頭上,小男孩拿著水瓢在水箱中舀起四五條大彈塗魚,雙手捧著,通過滑道,將魚放流入海……昨日,紅樹林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開啟,在2號碼頭進行的增殖放流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踴躍參加,放流活動持續至11月23日。 「人工增殖放流,是為恢復魚兒種群數量、修復水域生態做的積極努力。」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新疆拜城縣克孜爾水庫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
昨天上午,克孜爾水庫實施了增殖放流4.2萬尾扁吻魚。這是該水庫連續第三年進行標誌增殖放流。 當日,在放流魚苗現場,由阿克蘇農業農村局、拜城縣農業農村局、克孜爾水庫管理局漁政監督人員對魚苗進行隨機抽樣300尾,對魚苗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並出具了水生動物苗種產地檢疫合格證明。拜城公證處人員對此次增殖放流區域、時間、品種、數量、規格等進行公證。
-
「青風」公益聯盟修復生態,增殖放流魚苗3800尾
由於盧某系用禁止捕撈的方法在禁漁期非法捕魚,船山區人民檢察院在依法履行公告程序後,於2019年11月對盧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盧某按照「非法捕撈水產資源修復建議」購買5000元的魚苗進行增殖放流,修復生態資源。船山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廖春城表示,電捕魚危害巨大,除了導致魚類因電擊死亡、休克外,還會導致魚類喪失繁殖能力,破壞生態資源。
-
中國煙臺第二屆海洋放魚節6月6日啟幕
「放魚日」增殖放流,並繼續將煙臺作為2020年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主會場。6月2日上午,煙臺舉行中國煙臺第二屆海洋放魚節暨世界海洋日宣傳活動新聞發布會。據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張益額介紹,中國煙臺第二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暨世界海洋日宣傳活動將於2020年6月6日在萊山區黃海遊樂場舉辦。
-
新年放流第一波!51萬尾大黃魚、黑鯛魚種流回象山港
    今天,奉化區蓴湖街道在象山港南沙山海域,將27萬尾大黃魚、24萬尾黑鯛兩個品種魚种放流,拉開了2020年我市海洋增殖放流的序幕。上午,蓴湖街道辦事處多部門農辦工作人員乘船來到寧波市象山港水產引種育種有限公司寧海養殖基地,登上漁排,對放流魚種進行選樣抽查。        農辦農漁辦副主任謝東波說,這次放流活動,區裡安排120萬元專項經費。
-
增殖伏休雙管齊下 溫嶺市近五年投放魚苗3億餘尾
7月16日至17日,溫嶺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在保護區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以加強資源保護,有效修復自然水域漁業資源。自今年5月1日起,溫嶺市正式進入伏季休漁期,全市2000多艘漁船均在港執行伏季休漁。
-
觸漫聯合三峽集團推出「世界海洋日」活動,助力可持續海洋創新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觸漫最新資訊 > 正文 觸漫聯合三峽集團推出「世界海洋日」活動,助力可持續海洋創新
-
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
-
惠州以"先行者"擔當擦亮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這是我國首批人工海龜增殖放流活動的一幕。「為有效保護海龜,保護區從2008年起便開始了海龜的人工繁殖研究。」惠州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大陸唯一的海龜保護區,位於南海北部大亞灣和紅海灣交界處,總面積18平方公裡,另設外圍保護帶海域700多平方公裡,歷史上一直是海龜產卵的傳統場所,當地人稱「海龜灣」。
-
15萬餘尾魚兒放流灞河
12月24日,灞橋區農業農村局在灞橋生態溼地公園舉行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灞橋區公證處的全過程監督下,向灞河放流鯽魚魚種15萬餘尾。 據介紹,近年來灞橋區陸續將100多萬尾魚苗放歸灞河,通過實施「放魚養水」「以魚淨水」工程,一方面魚苗是鳥類的天然餌料,能吸引更多鳥類在灞河安家。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每年增殖放流水產苗種10億單位以上:持續推動綠色化發展,持續開展海洋生態修復,騰退、拆除近岸筏式養殖區20餘萬畝……在昨天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王培學、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巖介紹了我市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
3萬隻人工繁育蜆子放流淮河
增殖放流現場10月27日,3萬隻人工繁育的蜆子(橄欖蟶蚌)被小心翼翼地運送至阜南縣王家壩保護區水域,放流至淮河中,用於修復河流生態。「為了更好地增殖放流,我們特製了『底播器』。」市水產管理局副局長丁圖強說,長度在10釐米以上的蜆子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底播增殖放流,其他小苗則由人工播撒。此次共放流長度從2釐米到近20釐米不等的蜆子3萬隻,分別在王家壩閘和郎灣村保護區水域進行放流,均是最適宜蜆子生存的水域。增殖放流時,技術人員身穿連體雨褲,手持「底播器」逐個放流。
-
300萬魚寶寶放流順德江河,現場精彩畫面登上學習強國全國平臺!
戳視頻圍觀增殖放流,國內公認的一種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自1983年起,順德開始增殖放流,至今已堅持37年,放養品種主要為適合本地江河環境生長的原生優質品種,如草魚、鱅魚、鯪魚、鯽魚等。今年增殖放流活動由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區農業農村局、廣東省漁政總隊順德大隊承辦,勒流街道協辦,魚苗資金約為26萬元,放流魚苗約300萬尾。
-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滄區海洋嘉年華在線守護蔚藍海岸
「蔚藍海岸·魅力海滄」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滄區海洋嘉年華活動啟動儀式現場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滄區海洋嘉年華由中共廈門市海滄區委員會、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指導,廈門市海滄區農業農村局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