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阿甘正傳》的愛情觀:珍妮真的配不上阿甘嗎?

2020-12-10 柳先生情感

感情有理智根本無法理解的理由。—毛姆

前言:

1994年是影史最為瘋狂的一年,這一年也被稱為是上帝最想看電影的一年,大量優秀作品噴湧而出。而王冠上的明珠,自然是豆瓣9.5分的佳作《阿甘正傳》。《阿甘正傳》在那一年成功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蓋過當年所有影片的光芒。

影片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不平凡的一生。阿甘先天智力和體能都有所缺陷,但憑藉著其超乎常人的「傻勁」,阿甘順利讀上大學,畢了業,從了軍,做起生意,過著自己精彩而又傳奇的一生。

但今天我不想講這個永遠純潔善良,永遠有著自己堅定信念的阿甘。我想講講那個「自甘墮落」的珍妮,講講珍妮和阿甘的愛情。

一、人生的悲劇,大多逃脫不了其童年

美國學者凱西·卡魯斯在其《沉默的經驗》一書中認為:「創傷」是某些人對某一突發性或災難性事件的極不尋常的經歷。這種經歷往往會讓人在此後的生活中永遠籠罩著焦慮、恐懼和絕望。

與之概念相近的詞就是近些年來大火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阿甘正傳》中的珍妮深受其害。

在珍妮五歲時,她的媽媽就去世了,父親是個酒鬼加惡棍,經常親吻撫摸珍妮和她的姐妹。從珍妮的表現中我們不難看出,幼時父親對其的猥褻,是珍妮陷入深淵的罪魁禍首。

珍妮和阿甘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人。

如果說阿甘的一生,是在向前奔跑。那麼珍妮的一生,就是在向遠處逃離。

幼時的珍妮會跪在玉米地裡,向耶穌祈禱把自己變成一隻鳥,好遠離這裡的一切;大學時期的珍妮會站在橋上沉思,問阿甘:「你認為我能飛下這座橋嗎?」;成年後的珍妮徹底墮落,被大麻和酒精灌醉後的深夜裡,她曾嘗試穿著高跟鞋站在陽臺的邊緣,搖搖晃晃腳下就是萬丈高樓,她多想跳下去一了百了......

珍妮也有過夢想,她曾滿懷希望地告訴阿甘,她的夢想就是去好萊塢當個像瓊·貝茲那樣的歌手。可最終她只能赤身裸體坐在酒吧的舞臺上彈著吉他,唱歌給那些醉醺醺,一心只想佔她便宜的粗野男人聽。

輟學後的珍妮背上吉他去那些大城市尋夢,可最終只能沉溺在毒品和酒精當中,徹底迷失自我。

珍妮的一生是悲劇而慘痛的,她不僅想逃離那個裝滿痛苦回憶的木屋子裡,更是想逃離所有熟悉她的人,那些朋友和同學,當然也包括阿甘。去哪裡都行,只要能夠逃離這一切。

但最終不管珍妮逃到哪裡,她的靈魂始終沒有離開那座記憶中的小木屋,那些慘痛的童年回憶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珍妮,這就是珍妮數次求死的緣由。

珍妮用一生都在治癒她的童年啊!

二、為什麼珍妮始終無法接受阿甘的示愛?

珍妮真的不愛阿甘嗎?

當然不是,她只是不敢愛,不希望把自己已經殘缺的靈魂交給阿甘,她怕自己會傷害到這個世界上待她最好的男人。

更何況,比起深愛一個人,其實接受別人的愛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因為珍妮始終無法面對阿甘的純潔善良,她認為自己不配得到阿甘的愛。阿甘可以原諒那個墮入深淵的珍妮,但珍妮自己不能原諒自己。

冒名頂替綜合症就是指這一種狀態: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所達到的一切成就、自己所處的狀態、所得的的關愛,認為自己就是個冒牌貨。

記得一個關於愛情的詮釋,在一些人看來,愛情的價值在於當你的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豐富的時候,突然你想找一個人來分享這一切,在你本來幸福的時候,愛情會讓你更幸福。

那麼當一些人認為自己所處深淵的時候,她們還會去找所愛的人來分享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些人就會選擇逃避,逃避愛情,逃避那個所愛的人,防止對方被自己拉入深淵。這就是珍妮的狀態,她實在不希望完美無瑕的阿甘喜歡上自己這個滿是汙點的女人。

相信電影中的珍妮腦海裡一定循環著這樣的一句話:我不值得阿甘對我這樣好,不值得擁有一段完美的愛情。當阿甘看到最真實的我之後,一定會很失望並離開我。

阿甘很偉大,她可以包容珍妮的一切,尊重珍妮的每一個選擇,不會強迫珍妮答應他什麼。但阿甘越是這樣偉大,珍妮就越是不敢接受這份愛。

在阿甘與珍妮的愛情裡,珍妮才是那個永遠的自卑者。他不接受阿甘,不是看不起阿甘,而是看不她自己,她覺得自己配不上阿甘。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迴避型依戀人格」。指一個人因為在幼時無法及時得到情感回應,導致她們長大後形成了主動躲避來自他人愛意的習慣。

所以當珍妮察覺到阿甘深愛自己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開始畏縮這份感情,選擇逃離阿甘。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學專家發現有70%多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畏縮心理,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障礙。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必看輕自己,良好的感情是需要雙方的「勢均力敵」,在一段感情中過度的謙虛並不是一種美德,它反而會讓你失去自我。

三、配不上的愛情,最讓人耿耿於懷

在數次逃避阿甘的示愛後,珍妮突然回到了阿甘的面前,她終於敢面對阿甘對她熾烈的愛意了,敢用石頭砸那座給她帶來一生悲劇的老屋,不再逃避那些痛苦的回憶。

因為這時候,珍妮已經染了疾病。在人生彌留的最後幾年中,珍妮終於第一次勇敢地向正前方邁出了一步,而不再是逃避。

但與阿甘睡了一晚後,珍妮還是走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珍妮不是繼續沉溺毒品和酒精,而只是想一個人去尋求自我。

珍妮終究覺得自己是配不上阿甘的,所以即使當她敢於面對那些痛苦的回憶,她也不會選擇立刻與阿甘在一起。因為她首先要學習該如何一個人生活,把已經千瘡百孔的靈魂慢慢修補完善,她想真正的和阿甘站在同一位置。

實際上,珍妮確實做到了。她拋棄了所有的毒品和酒精,找了一份普通的服務員工作,默默關注著阿甘的消息,獨自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為了配得上阿甘,珍妮真的很努力。

於是在數年之後,珍妮彌留之際,她再次找回了阿甘。這一次她可以很平靜的告訴阿甘,她生病了;平靜的詢問阿甘,是否願意娶她;也很平靜的對阿甘說出那句她一直想說的話:我愛你!

珍妮的兩次回頭對她的人生來說意義非凡。第一次回頭找阿甘,代表著珍妮敢於面對悲慘的童年回憶,而不再是茫然無措的逃避。第二次回頭找阿甘,代表著珍妮認為她終於可以接受阿甘的愛意,她也終於可以穿上婚紗嫁給阿甘。

很多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總一廂情願的認為珍妮寧願去當一個妓女,也看不上傻裡傻氣的阿甘。直到阿甘是億萬富翁後,珍妮才回頭來接受阿甘。

這根本就是大錯特錯的誤解,從始至終珍妮就不會瞧不起阿甘。小時候她不會這樣,長大後她依然不會瞧不起阿甘。不管是阿甘打跑她的男朋友,還是把他的工作搞砸,她從來就沒有怪罪過阿甘。

珍妮的一生是悲劇的,為了追逐夢想而嘗遍種種屈辱和艱辛。她的命運就註定了她是一隻飛不起來的小鳥,無助而又彷徨。

結語:

《阿甘正傳》整部影片沒有太過華麗的表現手法,有的僅是最樸素的語言和鏡頭描寫。把一個最真實迷茫的珍妮擺在觀眾的面前,引發我們的思考。

一個角色代表了一類人,甚至一種社會現象。珍妮有理想,卻最終在理想的道路上跑偏了,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大部分的年輕人,那些迷失了生活狀態,迷失了自我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阿甘正傳》未解之謎,珍妮為什麼始終不願和阿甘在一起?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奧斯卡金獎大片--《阿甘正傳》,阿甘和珍妮一起長大的,可謂是青梅竹馬。但看完電影之後很多小夥伴們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珍妮自始至終都不選擇阿甘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 《阿甘正傳》:珍妮為什麼一次又一次離開阿甘?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1994年上映,第二年一舉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名垂影史。《阿甘正傳》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傻子阿甘一步步打怪升級的故事,說升級或許還不準確,因為智商75的阿甘恐怕到最後智商也沒有增加,還是邊緣智力的屬性。
  • 《阿甘正傳》:阿甘和珍妮的兩種人生
    01 最近才看完《阿甘正傳》,比起其他早已看過的經典電影,這一部看得確實有點晚了。 只不過,阿甘在學校裡的生活會是怎麼樣,這是他母親無法參與的。但是呢,阿甘幸運的遇到了珍妮。 阿甘第一天去上學,在校車上只有珍妮向他釋放了善意,就這樣珍妮成為了阿甘的第一個朋友。 在阿甘讀大學之前的整個求學時期,其實一直都有珍妮的陪伴和保護,這對於阿甘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 《阿甘正傳》:家庭出身影響到長大後的珍妮不能和阿甘在一起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阿甘正傳》的小評,但都是偏於籠統的概括和總述。今天把範圍縮小一下,單單就長大後的珍妮為何不能和阿甘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淺見。提起這部電影似乎就總是繞不過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話題:《阿甘正傳》憑什麼在一九九五年第六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打敗《肖申克的救贖》獨攬六座小金人?關於這個問題,如果非得辯出個所以然似乎不大可能,網絡上這樣的文章一搜一大堆,有興趣可以自己搜,更何況當年《阿甘正傳》打敗的僅僅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後來的影史超級經典嗎?
  • 《阿甘正傳》裡,珍妮的兒子到底是不是阿甘的兒子?我相信是!
    原著《阿甘正傳》,珍妮懷著阿甘的孩子離開了,後來嫁比了一位愛她的工程師,過著安穩的生活。多年以後阿甘與珍妮在街頭重逢,他們互相在公園交談著離開的生活點滴,並知道在珍妮身邊的小男孩是自己的骨肉。阿甘見珍妮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心裡也覺得甚是安慰。
  • 《阿甘正傳》珍妮從未愛過阿甘,直到最後結婚
    珍妮治癒阿甘的童年,而阿甘想保護珍妮一生。阿甘之所以有了幸運的童年,除了有一位偉大母親,還有一個改變阿甘一生的珍妮。而珍妮不幸的童年,阿甘除了能給予陪伴,就再也給不了珍妮什麼。
  • 《阿甘正傳》珍妮:一次次離開阿甘和陷入墮落的心理學分析
    《阿甘正傳》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它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智障男子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一生。影片將阿甘個人的成長融入到美國的歷史裡,在刻畫個人成就的同時反映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影片裡,阿甘滿懷期待地問珍妮:「你願意嫁給我嗎?」珍妮眼裡十分平靜,隨之而來的是帶有遺憾的回答:你不會娶我這樣的人的。她覺得自己根本配不上阿甘,阿甘是被總統召見過的退伍軍人,享有國會勳章榮譽的社會精英;而自己卻是一個滿目瘡痍的風塵女子。
  • 《阿甘正傳》中為什麼珍妮總是頻頻選擇離開阿甘?
    阿甘是她最愛的人,但是她要的愛情不是施捨,也不是呵護,而且平等的站在一起。最後,珍妮做到了。珍妮連活下去都要鼓足勇氣,你覺得她離開阿甘出去和哪些人浪是為了保護阿甘還是害阿甘呢?她放縱自我不是因為她覺得這樣子很爽。她是想遺忘。當阿甘已經功成名就,家財萬貫的時候,她還是像你說的那樣一條道跑到黑,我認為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啊。
  • 《阿甘正傳》珍妮愛阿甘嗎?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慢慢的琢磨和體會。在《阿甘正傳》中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明線是阿甘,一條隱線是珍妮。也就是珍妮在童年時遭遇到了父親性侵,這也為後面的悲劇鋪墊。2、珍妮的愛珍妮對於阿甘的感情是愛情從大學時期帶阿甘回宿舍,阿甘參軍去珍妮的裸體歌唱表演後兩人的對話以及黑豹黨聚會中的行為。雖然珍妮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現對阿甘的愛,但是從細節是可以看出來的。
  • 《阿甘正傳》:阿甘的成功真的是靠實力嗎?我看這是一碗雞湯
    沒錯看過《阿甘正傳》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句話的出處,那麼你有沒有細細的品一品呢?這是一個非常直白的句子,因為我們將來要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的。自從這部電影播出之後,就一種廣受好評,可以說這麼多年以來基本上沒有差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不是大家在隨風吹捧?
  • 珍妮真的在玩「綠茶」的阿甘?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喜歡珍妮這個角色。珍妮很漂亮,她有漂亮的頭髮和長腿。在看電影的時候,屏幕上的許多人都說珍妮是「綠茶」,「渣女」。不管怎樣,她是在和誠實的人玩阿甘。因為她總是在和其他男人玩完之後來找阿甘,把阿甘當作打電話和揮手的備用輪胎。所以,珍妮真的很壞。她真的是每個人眼中的女人嗎?事實上並非如此。。在我看來,珍妮真的不錯,她一直對阿甘很好。
  • 《阿甘正傳》下,女神珍妮無論怎麼玩,老實的阿甘最後都甘願接受
    上回說到有一天阿甘在街頭偶遇了丹中尉,昔日驕傲的軍官成了流浪漢,自暴自棄地活著,丹問阿甘上帝真的在乎我嗎,阿甘回答反正我想上天堂,他留下來陪丹過新年,還說我要兌現對戰友的承諾,成為捕蝦船長,丹笑道「你如果當了船長,我就去當太空人」退役後,阿甘回到了家
  • 書與影:《阿甘正傳》
    我接觸到《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大概是在初中那會兒,那時流行所謂的「看電影學英語」,當時我遇到的一位老師信誓旦旦的在演講中宣稱他的一位學生在一年間將這部電影看了十三四遍,最後英語考試考了滿分。我受此激勵,這部電影倒是沒有看上十多遍,但是七八遍總是有了的。
  • 《阿甘正傳》真的是舔狗的故事嗎?「舔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嗎
    《阿甘正傳》自開播以來便帶著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綽號,傻子正傳。很多人說,電影中阿甘的故事,其實就是他如何低下頭,努力追求一個女人的故事。還有人為甜甜貼上現在流行的"舔狗"標籤,認為甜甜不過是一隻比較富有的舔狗。阿甘假如一事無成,沒有國會勳章,沒有總統接見,沒有公司。
  • 以《阿甘正傳》為例,論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界限以及美國的變化!
    珍妮就是一個反例,想得多,不甘心,卻一再被傷害,最終生活教會她什麼才是真愛。阿甘對珍妮很好,但這個世界上男的對女的好,例子太多了,他們都在一起了嗎?阿甘確實是積極向上,能夠感染我們,但對珍妮來說,他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公,珍妮不甘於平淡的生活。至於最後在一起,是因為想找個歸宿。
  • 《阿甘正傳》觀後感
    接著是對電影的解讀首先參考尹夢瑤的《雄心勃勃的現代社會史詩——淺析阿甘正傳》阿甘正傳體現了保守主義思潮的回歸「電影《阿甘正傳》的歷史背景設置於二戰後三十年的美國,這段時期也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風雲激蕩另一方面,代表著美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阿甘卻總以救贖者的形象出現,在珍妮陷入崩潰結束流浪生活後給予了她一個溫暖歸所。影片想要告訴我們只有回歸到自然原始的本真社會,才是珍妮這一類人唯一的歸宿;通過阿甘和布巴的友情,顯示出種族衝突問題在官方的努力與奮鬥中已經得到解決;阿甘身上表現出來的詩性精神與質樸的心靈道德,引導著丹上尉的精神,使他走出越戰陰影,重獲新生。
  • 《阿甘正傳》:阿甘的成就,是幸運加成還是他自己勇往直前的結果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影片是《阿甘正傳》,一名天生弱智、腿部殘疾的兒童阿甘,卻幸運地成為了橄欖球運動員、戰爭明星和商界大佬,他的成就到底是幸運的加成還是他自己不斷「奔跑」的結果呢?「阿甘,你長大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難道我不能成為自己嗎?」
  • 《阿甘正傳》為何說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阿甘正傳》主要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最終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情節看似簡單,但是其實裡面的內容是多維度的,本文主要講述阿甘的母親對阿甘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影響阿甘的,對他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
  • 《阿甘正傳》裡,阿甘跑了那麼遠,合理嗎?
    在《阿甘正傳》中,我最感興趣的一個片段,就是阿甘跑步的那個片段。在電影中,阿甘有了跑步的念頭之後,沒有太多猶豫,直接穿著珍妮送的跑鞋,就衝出了家門,然後跑啊跑,跑遍了整個美國,一直跑了三年。阿甘準備跑步的一瞬間在電影中,阿甘給人的感覺就是傻傻的,呆呆的,但是,像阿甘這麼能堅持的人,能有幾人?
  • 勵志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的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