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學習#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會遇到很多題目,按照常規的解法,其方法難找到,過程複雜難理解。
只要我們根據題目本身的信息,採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就可以把一個比較難推理、難計算的題目,輕鬆拿下。比如下面有一道八年級下冊數學《勾股定理》中的試題,可以嘗試一下把一般問題看成特殊問題的方法來解決。
01解析例題
比如有這樣一個題目(數學符號、公式等請參考圖片):
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為S,斜邊上的中線長為d,則這個三角形周長為( )A. √(d2+S)+2dB. √(d2-S)+dC. 2√(d2+S)+2dD. 2√(d2+S)+d
02常規思路
解:設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由題意得:
S=1/2(ab),即:ab=2S,
∵斜邊上的中線長為d,
∴斜邊的邊長c=2d,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 得:
a2+b2=c2=(2d)2,
∴a2+b2+2ab=c2+2ab
∴(a+b)2==(2d)2+4S,
∴a+b=√4d2+4S=2√(d2+S),
∴這個三角形周長為2√(d2+S)+2d.
所以,本題應選擇C.
分析:
本題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的性質以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解答。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長之間的數量關係: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即:a2+b2=c2 (直接三角形兩直角邊為a和b, 斜邊為c) , 這在幾何的計算問題中是經常用到的,請同學們熟記並且能熟練地運用它。
此題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得到c=2d, 這也是一個關鍵的信息點。
1、觀察題目信息,首先設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a和b, 斜邊為c;
2、根據直角三角形面積公式、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的性質,有S=1/2ab,a2+b2=c2,c=2d;
3、利用(a+b) 2=a2+b2+2ab,將a2+b2、ab的值代入後,就可以獨立完成此題了。
03特殊解法
上面的過程,就是從常規思維的方向來解答這個問題的。無論是方法的分析還是過程的學習,讓大家看了都感覺難。
我們不妨設這個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分別是6、8、10,則斜邊上的中線為5,三角形的面積S=24,三角形的周長C=24。
然後把d=5,S=24代入四個答案中計算,看哪一個公式可以得到周長C=24即可獲得正確答案。
當然,如果你在分析一下答案,可知答案中必含有2d,從而可知只有答案A、C符合條件,只需要代兩個式子,就能獲得正確結果了。
04同心圓數學世界的感悟
一個小小的思維變化,讓一道過程看起來很難的題目,變得異常簡單,你是不是有一種感覺:數學這個世界真是奇妙無窮啊!那就趕快去研究一下其他數學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