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任何物質,都是服務於人的,這個概念不能顛倒過來。但是,有些人一生都在拼命追求物質。由於過於重視物質,內心已經被其佔得滿滿的,幾乎到了被物化的程度。然而,這既不是造物主創造物質的目的,也不是造物主造化人的目的。人本來只應該崇拜造物主,卻被外物所奴役。在患得患失中受了一輩子苦。
讀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人都知道,需求金字塔是從物質需要到被尊重感,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等,最終的目的落在「自我」上,而物質只是用來襯託的。由於大多數人走過需求金字塔的基礎時,被第一層吸引住了,加上智慧不夠,人性弱點的幹擾等,導致產生了偏見和錯覺,停留在物質欲求上,忘記了自我。
《小窗幽記》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榮利造化,特以戲人,一毫著意,便屬桎梏。意思是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這些都是專門戲弄人的,誰若對其動心思,它們就會成為誰的束縛和枷鎖。追求生活舒適是人之常情,本身不是錯,但前提是要把握好這個度,一定不能讓追求物質超過追求造物主的喜悅,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人往往會為失去某個東西而痛苦,卻不會為錯失了拜主的機會而懊悔。原因是沒有搞懂自己與造物主之間的關係,錯誤地估計了物質在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所以,人一旦失去信仰,就會成為物質的奴隸。仁慈主說:「追求造物主喜悅的人,和遭受主惱怒的人怎麼會一樣?後者的歸宿是火獄,那歸宿真慘!」(3:162)
文/馬石頭,圖/金曉福
電臺:喜馬拉雅、荔枝、蜻蜓、網易雲音樂
今天的人們不是在忙碌的日子裡深淹得太久,就是在渙散的時光裡纏綿得太深;不是越來越絕望,就是越來越懶散;不是盲目蠻幹就是不思進取。欲望迷亂了精神,信仰在迷惘中潰散。人在虛幻的夢鄉裡待得太久了,難免會忘記回家的路。願我們每日的短文能給您帶去一絲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