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瓷器拍賣成交價格 越窯瓷器最新價值

2021-03-01 古玩交易鑑寶平臺


珍品採擷於:嘉德、北京保利、香港佳士得、中貿聖佳、北京翰海、匡時、蘇富比

五代 越窯秘色瓷牡丹花紋淨水杯 

成交價:人民幣 5,194,000

高足,花瓣託,花口淨水杯,全器滿施青釉,釉質勻淨凝膩。杯口沿為六輪花瓣,杯腹暗花刻三朵大牡丹花紋為主飾,其間等分暗刻三組上下二朵花葉紋。託座口沿亦為花瓣形,上沿則為鏤空幾何形小朵雲紋。底足為漸進式三層梯形深足。器形規矩端樸,釉色青翠靜雅,紋飾豪放舒坦。
來源:日本回流。


五代 越窯青釉刻花卉紋帶蓋執壺

成交價:人民幣 2,933,480

徐氏藝術館,香港
倚嵐堂珍藏
執壺外壁針刻花卉紋及雲紋,肩部刻花瓣紋一周,底部陰刻「千」字楷書款。蓋為兩層狀,每層各刻雲紋,上配寶珠鈕。蓋和壺施淡綠色青釉,釉汁輕薄清潤,蓋底及壺底有支釘痕,露胎處胎質細緻,呈淡灰白色。
此執壺不只保留原蓋,且品相保存極佳,非常難得。底部所刻「千」字款,更是不為多見。造工規整細膩,幾乎滿釉,且胎質堅細淨白,誠為五代越窯青瓷中之臻品,應為達官顯宦而制。
保留原蓋的同類執壺非常少見。北京首都博物館藏一例,造型相似但壺身呈瓜楞式,上刻人物紋飾,同樣定年五代,見2008年北京出版
《北京文物精品》

成交價:人民幣3,105,000

此盒造型美觀,盒呈扁圓形,子母口,直沿,底部滿釉,中間內挖成圈足,內有六均勻分布的長條狀支燒痕,可見胎色淺灰。通體內外滿施釉,釉色青綠,釉層瑩潤,如玉清澈,積釉處呈湖綠色。蓋面微鼓,邊緣形成一道弦紋,盒蓋又起三道弦紋,與最邊沿處弦紋之間刻劃有六朵流雲紋。最內側弦紋內剔刻並蒂牡丹兩朵,花朵豐滿富貴,枝葉舒捲婀娜,布局有致,繁而不亂。整器造型簡潔,頗為雅致。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晚唐至北宋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的時期,技藝不斷精進,達到頂峰,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準。是當時的第一名窯,也稱「秘色窯」。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甌」,許渾「越甌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本品滿釉,釉層薄而勻,明顯與唐代越窯不同。本品胎體輕薄,造型秀美,釉層透明瑩潤,剔刻精彩,堪稱越窯粉盒精品。


晚唐/五代 越窯秘色青瓷盒

成交價:人民幣 1,862,700

此盒的釉質極其平滑,入手溫潤如玉,為晚唐五代越窯成熟期的佳作。越窯圓盒以尺寸較小的粉盒、油盒居多,如此鏡盒大小者極為珍罕。造型近似的例子可比較一件形狀較為圓厚的唐代粉盒(直徑9.4公分),載於《中國陶瓷–越窯》,上海,1983年,圖版154號;一件釉色及光澤極為類似的圓蓋,於上林湖越窯唐代窯址出土,見《上林湖窯址》,北京,2002年,彩色圖版2/5;及一件較為平淺的五代粉盒(直徑8.4公分)(圖一),同為支燒(圖二),於1996年自浙江省臨安縣玲瓏鎮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39)康陵出土,見《中國出土瓷器全集–9–浙江》

 五代 越窯皮囊壺

成交價:人民幣   1,713,950

越窯青釉四系皮囊壺其造型為仿皮囊式,上扁,下略近圓形,盅形橢圓小口,壺頸短細,弧肩起凸稜,作皮囊縫合狀。與皮囊式造型在功用上最為統一的設計是穿鈕,左右兩肩下各貼塑有兩對穿鈕,用以貫穿革帶,攜帶背負。穿鈕的兩頭與器腹粘合,恰到好處,毫無笨拙之感。器腹扁鼓,底部平,微內凹,矮圈足微微外撇。壺身刻有荷葉紋飾,刀法流暢嫻熟,生動明快,實屬難得。


 元 越窯青釉渣鬥

成交價:人民幣1,035,000

越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口之一,產地位於古代吳越之地的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是我國青瓷的始產地之一,盛於唐宋,至後由景德鎮瓷所替代。越窯青瓷的盛行於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越窯的器型品種十分豐富,有各種日用瓷、陳設瓷、祭祀瓷和殉葬用的冥器。除此之外,越窯青瓷的裝飾手法也十分多樣,有刻、劃、堆塑、鏤空、模壓等等,有的則是多種工藝集於一身。渣鬥,又名奓鬥、唾壺,是我國古代傳統生活用品之一,其起源於晉代,常置於餐桌一側,主要用於盛裝唾吐物或者其他殘渣廢棄物,故而其上部設成漏鬥狀,下部為罐狀,便於集納穢物,造型結構頗為另類。
此件渣鬥一如常制,上設仰置的鬥笠狀的盤口,凸唇,盤內壁以壓抑方式飾以折枝牡丹花卉紋,下部呈罐狀,外壁以模壓的方式飾以雙層仰瓣蕉葉紋,葉面莖脈分明,具有立體感和鮮明的裝飾效果;下承淺圈足。其通體施以青釉,釉質醇厚,釉色含蓄穩重,濃而不豔,典雅文靜。越窯釉色以青翠色為主,最早由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發展而來,早期的釉色為淡青色和灰青,主要為唐代以前。唐時則多黃釉,後黃色逐漸減少,晚唐時出現了「秘色」青瓷。至北宋則多青釉,少量釉色略微偏青灰色也有部分為青黃色。此件渣鬥胎質青灰,質地較為粗糲,釉色純正溫和,釉層有局部積釉現象,具有典型的元越窯渣鬥造型和工藝特徵。尤經傳千餘年至今,其品相完整完美,極為罕見,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


請您掃碼關注,這樣就可以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相關焦點

  • 越窯:《秘色瓷的真相》,難得一見!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而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的瓷器精品,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得名。所謂「秘色瓷」,實為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 越窯——歷年拍賣TOP10排行榜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唐朝文學家陸羽,在所著《茶經》中評價全國各地生產的茶碗,將越窯產品排在首位。
  • 一件少見的越窯青瓷賞析
    年代:唐窯口:越窯高:18釐米底徑:14.1釐米越窯青瓷濫觴於原始青瓷。越窯青瓷以生產各類日用器皿如碗、盤、罐等為主。多胎體厚,造型端莊。同時也生產一些文房用器等細路瓷器。如硯滴、水盂、粉盒。這一類作品胎體輕薄、修胎規整。一些動物造型的器物,更是栩栩如生,對所描繪對象的形態把握準確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越窯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釉。釉色有青、青灰、青綠、青黃幾個色系。施釉較薄,極少開片。
  • 聽西關收藏家品瓷:越窯秘色瓷與柴窯的淵源
    由於官窯所燒的瓷器是專供宮廷使用的貢瓷,臣庶不得使用,故稱為「秘色瓷」。至北宋,朝廷派大臣趙仁濟督管窯務,後來各地瓷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越窯就此被廢棄。那麼,越窯又和柴窯有什麼關係呢?黃金源說,五代後周皇帝柴世宗曾讚美進貢的越窯「秘色瓷」時,留下一句詩:「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當時的越窯有黃色、天青色。
  • 越窯與龍泉窯的秘史,是一脈相承還是各不相同?
    藏友們好,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龍泉窯的帖子,反響是挺大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關于越窯的,不知道各位藏友大概了解多少呢?開篇還是老規矩,先來了解一下越窯的歷史。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南方網訊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啟動。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發布會現場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定窯瓷器工藝特徵及拍賣價格
    發展至北宋時期時,瓷質非常的精良,紋飾的裝飾較為的秀美、淡雅之感十分的濃烈,被選為宮廷專用瓷器使其價格上漲較大、收藏價值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圖4:宋 定窯白瓷大碗 ;成交價:RMB 272,205;尺寸:直徑22.5釐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3-10-06。本品器型大,成形不易。鑲口,從鑲嵌痕跡看,應為芒口。
  • 香港佳士得高古瓷器32件拍賣結果新鮮出爐
    2020年佳士得春拍因為疫情影響,延遲至7月,姍姍來遲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於7月09日在香港中環遮打道18號歷山大廈22樓佳士得藝廊開槌! 本次中國瓷器及藝術品,帶來市場上最精緻多樣的頂尖臻品, 每件精品均來源有緒,包括文人古玩、佛教藝術,以及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以饗當今藏家的獨到慧眼與多元化品味,今日古玩元素網為大家率先帶來32件高古瓷成交結果一覽!
  • 唐朝兩大著名瓷器:青瓷和白瓷
    唐朝是瓷器真正成熟時期,其實在漢代就有瓷器了,只是當時燒制溫度不高,質地較脆弱,只能算原瓷。唐朝時期燒制瓷器的溫度能達到一千度以上,並且秞藥也很成熟,唐朝瓷器開始真正成熟起來。唐朝有兩大著名瓷器:青瓷和白瓷。
  • 耀州窯:不可多得的好瓷器......
    對于越窯與耀州窯的關係,耀州窯首次發掘者、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禚振西老師始終認為,越窯是耀州窯的「母親窯」。據禚振西老師介紹,在宋代的耀州窯神廟中,一直以來,始終敬奉著一位對耀州窯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柏林,史料中也曾經提到過這個人,禚振西老師推測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從越窯請來的技師。
  • 古代瓷器解碼走進中國原始瓷器(二篇)
    介紹一下西晉時期的主要窯址: 越窯西晉時期的越窯青瓷,較之東漢晚期和三國時期青瓷區別較大。其鑑定特徵如下:胎質:胎骨較以前稍厚,胎色較深,呈灰色或深灰色。釉色:普遍為青灰色,釉層厚而均勻。器型:此時的器型矮胖,端莊穩重。
  • 【我家有寶】月古堂裡有個越窯海棠杯,媲美香港藝博會上的寶貝~
    這是一件唐代越窯海棠杯。整個杯子呈豆青色,如海棠花開,造型優美,色澤清麗。這裡,小編就為大家普及一下關于越窯的知識: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故名。越窯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
  • 明清瓷器珍品:盤點這些年拍賣會上的高價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如果說粉彩是皇家富貴的彰顯,單色釉瓷器則有高雅文士的氣質。
  • 中國文學藝術,瓷器的發展,南方瓷器的材料
    這種瓷器也是所謂「窯變」瓷器中的代表作(所謂「釉具五色」),它的釉色仿佛在蔚藍的天空中湧現出一片紅霞來,也有紅色較多的,非常美觀,是後世難以仿造的名瓷。關於「窯變」瓷器,後面還有說明(單彩瓷器的出現和發展,似乎和「窯變」有些關係,附記於此)。
  • 近百件越窯青瓷精品展出,來這場展覽品一品上虞青瓷的堅守和創新!
    記者 邱丹晨 通訊員 戴茜12月30日,由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承辦的「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在上虞區羅步臻藝術館一樓展廳開展。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39組,共計73件,器型包含箭筒、卷缸、瓷板、鑲器、大盤、茶具等,裝飾紋樣為越窯青瓷代表性花紋以及如青銅器、刺繡等其他藝術形式中的經典紋樣,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求新顏。作品既有越窯青瓷的傳統氣質,又融合了當代元素,拓展越窯青瓷的審美情趣。
  • 南青北白形容的就是它,唐代邢窯,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30件邢窯瓷
    提起唐代陶瓷,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唐三彩,然後是秘色瓷,也就是越窯,之後也許是五代的柴窯,這三大陶瓷品種,都是那個時代叱吒風雲的明星,然而,還有一個窯口不能忘記,就是與越窯齊名的邢窯。唐代越窯主要生產青瓷,邢窯主要生產白瓷,「南青北白」是當時形容越窯和邢窯這南北兩大窯口盛況的詞語,可見當時邢窯的地位。
  • 「黑石號」沉船的背後:出土瓷器珍品與唐代陶瓷貿易
    此文著重聚焦「黑石號」沉船出水瓷器珍品,從長沙窯瓷器、越窯青瓷、白瓷、白地綠彩瓷器、青花瓷器等「黑石號」沉船所載的瓷器類型、概貌、窯口、器形、燒造工藝、國內外同類出土物的比對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小見大勾勒唐代中國陶瓷外銷概貌。
  • 青釉,中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
    青釉中國瓷器最早的顏色釉。施青釉的瓷器稱為青瓷。青釉並不是單純的青色,多為青中泛黃,或泛灰、綠。青釉始見於商代中期,此後歷代都有燒造,均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以氧化鈣為主要助熔劑。釉內氧化鐵含量的多少,與釉色深淺成正比,含鐵量高,呈色即深。早期瓷器均屬青釉系統,因為所有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鐵的成份,這些含鐵的坯釉經過還原焰燒成,便呈現各種深淺不同的青色。
  • 瓷器=China?史上最全的中國瓷器知識
    4、唐朝時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藥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
  • 《長安十二時辰》瓷器中的茶文化
    唐朝上流社會對茶器有特殊的要求,其中最負盛名的莫過于越窯和邢窯兩個窯口燒制出的茶盞。唐朝的文學家皮日休曾寫過一首《茶甌》讚頌越窯和邢窯燒制的茶具之美:「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棗花勢旋眼,萍沫香沾齒。松下勢一看,支公亦如此。」皮日休用這樣的語言描繪越窯和邢窯的瓷器,可見其精美程度。除了邢窯和越窯之外,長沙窯、鞏縣窯等窯口也會燒制一些用來飲茶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