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少見的越窯青瓷賞析

2020-12-22 老唐說瓷

年代:唐

窯口:越窯

高:18釐米

底徑:14.1釐米

越窯青瓷濫觴於原始青瓷。公元三至四世紀,在今浙江、寧波、紹興等地區逐步發展並成熟。至唐、五代進入極盛階段,之後由於白瓷的興起而逐漸衰落。

越窯青瓷以生產各類日用器皿如碗、盤、罐等為主。多胎體厚,造型端莊。同時也生產一些文房用器等細路瓷器。如硯滴、水盂、粉盒。這一類作品胎體輕薄、修胎規整。一些動物造型的器物,更是栩栩如生,對所描繪對象的形態把握準確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

越窯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釉。釉色有青、青灰、青綠、青黃幾個色系。施釉較薄,極少開片。

三國、兩晉創燒以來,經過數百年發展,至唐代中晚期,其制瓷技術已十分高超。期間,更是創燒出了「秘色瓷」品種,並被作為皇家御用之物而專享。可惜的是,入宋以後,隨著白瓷的崛起,「秘色瓷」消失不再,時至今日晢還不能解開它的迷霧。近年來,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尤其法門寺土宮的重大發現,「秘色瓷」的秘密不斷被揭開。但由於實物資料仍較少,隱藏在歷史中的「秘色瓷」之謎,還需後人不斷探索。

由於秘色詞十分罕見而精美,唐代詩人陸龜蒙賦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盛讚「秘色」之美。

此件器物高18釐米,底徑14.1釐米。火焰式寶珠鈕。鈕主體上,四個鏤空的點狀紋下,四朵朵梅紋兩兩相對,點綴期間。一凸起的薄唇,將鈕與頸區分開來。頸上以凸弦紋為飾。溜肩,圓腹,脛外撇。器身主體紋飾以鏤空手法,刻四朵怒放的纏枝蓮花。脛上以劃花手法裝飾水波紋。

器胎體極薄,從底到鈕均中空。修胎規整,輕薄。釉色青中帶黃,玻璃質感強。尤其主題畫面的纏枝蓮,造型之美,線條之靈動,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稍有遺憾的是,該器火焰式寶珠鈕與脛間隔的凸唇上有一小磕,一條衝線沿磕向腹間延伸。但這樣薄胎的器物保存至今,實在也無可挑剔。

後經查閱相關資料,此器原為唐代香薰的蓋。此類器物,在浙江、陝西的考古中,均有出土。細品此器,再遙想當年,不由得要讚嘆我盛世大唐的雄偉與華麗。

下圖為浙江臨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藏唐越窯褐彩雲紋鏤孔爐

相關焦點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南方網訊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啟動。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發布會現場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越窯瓷器拍賣成交價格 越窯瓷器最新價值
    造工規整細膩,幾乎滿釉,且胎質堅細淨白,誠為五代越窯青瓷中之臻品,應為達官顯宦而制。保留原蓋的同類執壺非常少見。北京首都博物館藏一例,造型相似但壺身呈瓜楞式,上刻人物紋飾,同樣定年五代,見2008年北京出版《北京文物精品》
  • 近百件越窯青瓷精品展出,來這場展覽品一品上虞青瓷的堅守和創新!
    記者 邱丹晨 通訊員 戴茜12月30日,由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承辦的「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在上虞區羅步臻藝術館一樓展廳開展。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39組,共計73件,器型包含箭筒、卷缸、瓷板、鑲器、大盤、茶具等,裝飾紋樣為越窯青瓷代表性花紋以及如青銅器、刺繡等其他藝術形式中的經典紋樣,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求新顏。作品既有越窯青瓷的傳統氣質,又融合了當代元素,拓展越窯青瓷的審美情趣。
  • 關於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的通告
    為弘揚越窯青瓷文化,加快瓷源文化小鎮建設,推動青瓷產業和人才培育,提升上虞越窯青瓷在世界陶瓷藝術界的影響力。經研究,決定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一、活動主題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二、組織機構指導單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矽酸鹽學會陶瓷分會主辦單位: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單位: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館
  • 金牌講解②一眼千年 臨安這件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 緣何被稱...
    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是臨安博物館三件館藏國寶級文物之一,由蓋、爐、座三部分組合而成,通高達66釐米,口徑40.3釐米,底徑為41釐米。整個燻爐通體施釉,尤其是爐蓋處的純正青色,堪當晚唐越窯青瓷工藝的巔峰之作。
  • 第四屆陶瓷藝術設計大展頒獎暨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上虞...
    杯、盞、瓶、壺……無論是參賽作品的展覽還是百名陶瓷藝術大師的現場創作,一件件精品或器形規整大氣,或紋飾繪工精細,或別具匠心創意,代表了當前我國的陶瓷藝術創作水平,也激發起人們對千年技藝的熱愛之情。在「青瓷之源」,千年瓷韻與現代技藝擦出了令人驚豔的火花。
  • 【我家有寶】月古堂裡有個越窯海棠杯,媲美香港藝博會上的寶貝~
    這是一件唐代越窯海棠杯。整個杯子呈豆青色,如海棠花開,造型優美,色澤清麗。據店主李三小介紹,這件寶貝出土於大同,是官家寺院的供器,因此相當少見。在杯底還有一個款號:大。這裡,小編就為大家普及一下關于越窯的知識: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故名。越窯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
  • 越窯——歷年拍賣TOP10排行榜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係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唐朝文學家陸羽,在所著《茶經》中評價全國各地生產的茶碗,將越窯產品排在首位。
  • 越窯:《秘色瓷的真相》,難得一見!
    秘色瓷(上)秘色瓷(下)越窯秘色瓷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的瓷器精品,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得名。所謂「秘色瓷」,實為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越窯秘色瓷重見天日:人們只是從記載中知道它是皇家專用之物,由「越窯」特別燒制,從配方、制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是秘不外傳的,其色彩只能從唐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描寫中去想像。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瓷碗、瓷盤、瓷碟,從「地宮寶物帳碑文」中得知,原來它們就是「秘色瓷」!
  • 東錢湖燒制青瓷爐火持續千年,如今遺址蹤影難覓
    據《青瓷千年映錢湖》一書所記,從唐朝開始,以絲綢、茶葉和瓷器為載體的唐代文化迅速向全世界傳播,越窯青瓷更成為世上諸國崇拜的「聖物」。秘色瓷發祥地的慈谿上林湖迅速崛起,成為越窯青瓷的領頭羊,數量浩大的貢瓷和不斷拓展的外銷瓷市場更推動了越窯整體的迅猛發展。上林湖周邊的杜湖、白洋湖、古銀錠湖直至寧波東鄉的東錢湖出現了一個個新的窯群。
  • 唐朝兩大著名瓷器:青瓷和白瓷
    唐朝有兩大著名瓷器:青瓷和白瓷。有兩大著名的燒制瓷窯:越窯和邢窯。越窯在浙江紹興市,主要燒制青瓷邢窯在河北邢臺市,主要燒制白瓷唐代越窯青瓷唐代越窯青瓷唐代越窯青瓷越窯的青瓷特點: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
  • 越窯與龍泉窯的秘史,是一脈相承還是各不相同?
    藏友們好,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龍泉窯的帖子,反響是挺大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關于越窯的,不知道各位藏友大概了解多少呢?開篇還是老規矩,先來了解一下越窯的歷史。
  • 聽西關收藏家品瓷:越窯秘色瓷與柴窯的淵源
    而黃金源先生的瓦趣軒中收藏的一件唐代越窯五瓣花口洗,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洗一模一樣,因此可以斷定為秘色瓷。考古發掘找到的越窯器,特別是找到了秘色瓷,給瓷學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證據。黃金源先生論述有關柴窯和秘色瓷的內容,也大多從後來的考古發掘過程中得到證實。
  • 青瓷
    我第一次見到青瓷時,有一種一眼萬年的感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畫面:一位身著廣袖青衫的少年緩步而來,面帶溫和的笑容,真是應了那一句「君子世無雙」。青瓷就如那君子,色澤純淨青潤。它的青色是由胎釉中的氧化鐵在還原焰的氛圍中焙燒而成的,給人舒服溫和的感覺,毫無攻擊性。我由此陷入了這抹青色中,還特意了解了一下青瓷。
  • 一篇文看懂龍泉窯歷史,學者:博物館藏文物教你北宋龍泉青瓷鑑定
    歷史上處州曾經屬於會稽郡,那麼,龍泉青瓷和越窯青瓷是不是有關係呢?本文為大家介紹一批早期的北宋龍泉窯瓷器,讀完當對龍泉窯發展歷史有所了解。說到龍泉窯,一般讀者都知道它產自浙江,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最初燒瓷的歷史,可能早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早期的龍泉青瓷主要模仿甌窯,越窯和婺州窯,到北宋時期開始形成自己的特點。
  • 龍泉青瓷 | 胡兆雄:散論青瓷的'玉德'之美
    宋人趙彥衛曾對越窯青瓷做過簡明的形容:「越乃艾色。」艾,是廣泛生長於長江沿岸的草本植物。早春三月,初生的艾葉透出泛白的嫩綠色,那些生活和勞作的先民們,在滿眼青山綠水間一窯一窯地燒出溫潤綺麗的青瓷。青瓷的釉色與不同季節裡的天空、山川、湖水一樣,給人以滿目青翠的潤透清新之感。歷代的窯工們孜孜不懈、鍥而不捨的把自然的優雅青綠融入晶瑩的釉層裡,又把這種凝聚著大自然靈魂之色的青瓷融入人類的文明中。
  • 中國瓷器以青瓷為最早產物,約兩千年前的「青瓷之王」令人驚嘆
    (青瓷羊形燭臺,東晉) 什麼是青瓷?從商周到秦漢,由於釉料的原因,原始瓷及瓷器一直都是青色、青灰色,由此而得名「原始青瓷」或「青瓷」。 隋唐以前,瓷器的顏色一直都是青瓷獨霸;隋唐之後,由於釉料的進步,瓷器才逐漸呈現出多種顏色。
  • 魏晉六朝比較有特色的瓷器——青瓷和黑瓷
    青釉青釉褐彩蛙形罐(東晉)在魏晉六朝時期,青瓷作為一種新興的手工業開始在南方得到了發展。以東甌(縹瓷)質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質地緻密,釉色均勻。《說文解字》記載:「縹,帛青白色也。」說明縹瓷是淡青色。江蘇宜興的均山窯,浙江溫州的甌窯和浙江金華的婺州窯所產青瓷,也各有特色。西晉時,婺州窯為了彌補胎質粗糙的缺陷,還使用了化妝土。
  • 《神武4》手遊寵物染色賞析:青瓷姬能成為全民女兒是有原因的
    在《神武4》手遊夏日全新內容"寵你一夏"全面上線之後,四大萌寵之一的青瓷姬瞬間就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這隻寵物不僅本身具有非常出色的成長潛力,以及新手籤到既得的路人緣,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以我國傳統文化"青花瓷"為原型的寵物,青瓷姬本身的顏值也非常能打。尤其是加上遊戲中的自由染色玩法,更能凸顯其可愛。
  • 探吳越故裡和穿越千年的青瓷白玉
    臨安城的古往今來、吳越文化以及國寶越窯。臨安最初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到東漢因崗為城,臨猷溪水,當時得名臨水縣。到西晉時期因為縣內的臨安山,因此改名。之後幾經更替,直到北宋時期才復名臨安,並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