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講解②一眼千年 臨安這件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 緣何被稱...

2020-12-18 浙江在線

2020-03-21 12:0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逸群 周逸 通訊員 朱婷

習總書記說,要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疫情,暫時阻斷了進出博物館的腳步,但不能阻斷我們對中國古老文化精華的嚮往。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看名堂·金牌講解」視頻欄目,請各大館的資深講解員講述經典寶藏背後的故事。

【第二期金牌講解】李夢蝶,臨安博物館95後講解員。從小就有一個老師夢的她,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博物館的講解員。剛剛成為母親的她,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她為傲。

「希望我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吳越國這段歷史。」當每次講解時,她將所知道的以及不斷學習的知識,講述給更多的人。看到到大家對講解的內容頻頻點頭,她覺得自己的夢想也成真了。

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是臨安博物館三件館藏國寶級文物之一,由蓋、爐、座三部分組合而成,通高達66釐米,口徑40.3釐米,底徑為41釐米。整個燻爐通體施釉,尤其是爐蓋處的純正青色,堪當晚唐越窯青瓷工藝的巔峰之作。

博物館三件重量級文物——國寶級青瓷

越窯青瓷花口碗

蓋子呈頭盔形,上面的紐像極了含苞欲放的荷花,平底外緣有五虎首獸足,須彌座形狀的底座上描繪著褐彩雲紋。

此外,可以看到爐內尚存香灰,說明香爐在入葬前是被使用過的。

該件國寶燻爐就是在38年前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1980年7月12日,臨安城西北西墅街明堂山窯廠工人在取土製磚時,發現了一個古墓葬。這個古墓葬與2年前發現的錢鏐之父錢寬墓並列,僅相隔了6米,並且埋於同一個封土堆,這一獨特的遺存現象迅速引起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8月11日,一場歷時49天的大型考古發掘開始了。

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

隨著墓誌的出土,墓主人的身份也得以認知。她正是錢寬之妻、時任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之母水丘氏。

在這次發掘中,出土的隨葬瓷器、金屬器、木器、石器等多達100餘件,其中越窯青瓷器25件。除了這件國寶燻爐,另還出土了兩件器形同樣碩大的國寶級越窯青瓷珍品,青瓷褐彩雲紋蓋罌和青瓷褐彩雲紋油燈。

越窯青瓷褐彩雲紋油燈高24.4釐米,為缽形,弧腹,高圈足外撇。通體施釉,呈青黃色,釉面滋潤。釉下繪褐彩雲紋,腹部飾六組雙勾如意雲紋和六朵綻放的蓮花,腹底和圈足各飾八朵和十一朵雲氣紋。器內裝滿未燃盡的油脂。器形端莊,工藝精緻,是晚唐越窯青瓷的精品。

錢寬水丘氏墓

五代時期的吳越國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領一軍十三州,版圖包括今浙江省全境、福建北部、江蘇南部和上海部分地區。由於吳越國地理條件優越,加上歷代統治者恪守「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和「善事中國」的治國方略,使得國家安寧、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物阜民富、科技進步、文化昌盛,吳越國在紛爭的五代十國中成為最為富庶安定的首富之區。

安定的社會,繁榮的經濟,刺激了吳越國手工業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這也為越窯精美青瓷器的燒造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進而推動了越窯青瓷又一次生產高峰的形成。

此外,這些越窯上品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主要貿易品之一,輸往日本、朝鮮、阿拉伯等地。

1584763547000

相關焦點

  • 杭州挖出千年「王母」墓,出了三件國寶,為何保存如此完好?
    發現這座墓葬與已經發掘的錢廖之父錢寬的墓葬並列,而且兩座墓使用的是同一座封土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推測,考古學家認為這兩處墓葬有可能是夫妻的合墓葬。在相關挖掘工作開展之後,結果有一塊墓志銘在這個厚厚的土壤中掩埋著,經過內容的證實,這塊墓志銘的主人就是錢寬之妻、時任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之母水邱氏。
  • 跟著地鐵16號線解鎖臨安博物館!探吳越故裡和穿越千年的青瓷白玉
    但要說到吳越文化,最濃鬱的,該屬吳越國王錢鏐的家鄉-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下轄臨安區。這是一個就連街道名字都浸透著吳越文化的小城。小城故事多。雖說是杭州的下轄區,但總覺得臨安天高水遠。無論從市區哪個方位去往臨安,都得先折騰到汽車西站換上大巴。
  • 「浙裡」光影,「雲看」文博|臨安博物館:探尋千年吳越文化
    館中收藏的冥幣是臨安出土的西漢勾雲紋原始瓷冥幣。白瓷、玉器、秘色瓷美輪美奐三件「國寶」穿梭晚唐工藝巔峰「君家白碗勝霜雪」,杜甫曾表達了他對白瓷的喜愛之情。臨安博物館中存放著大量的白瓷,主要出土於1980年錢鏐的母親水丘氏的墓中。
  • 聽西關收藏家品瓷:越窯秘色瓷與柴窯的淵源
    黃金源分析稱,首先,因改朝換代關係,後周被滅亡後,柴窯名字不能再用後周皇帝姓氏「柴」,而只能稱之為越州窯。而當時越窯已經遜色了,因此柴窯不在宋代名窯之列。第二,越窯歷經千年,最頂峰時期是晚唐和五代,因此也不能列為宋窯。黃金源認為,越窯有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但只有在晚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生產的秘色瓷,才是越窯的發展高峰期,才代表其最高水平,此前越窯生產的產品大多是殉葬品。
  • 一件少見的越窯青瓷賞析
    年代:唐窯口:越窯高:18釐米底徑:14.1釐米越窯青瓷濫觴於原始青瓷。越窯青瓷以生產各類日用器皿如碗、盤、罐等為主。多胎體厚,造型端莊。同時也生產一些文房用器等細路瓷器。如硯滴、水盂、粉盒。這一類作品胎體輕薄、修胎規整。一些動物造型的器物,更是栩栩如生,對所描繪對象的形態把握準確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越窯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釉。釉色有青、青灰、青綠、青黃幾個色系。施釉較薄,極少開片。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南方網訊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啟動。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發布會現場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近百件越窯青瓷精品展出,來這場展覽品一品上虞青瓷的堅守和創新!
    記者 邱丹晨 通訊員 戴茜12月30日,由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承辦的「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在上虞區羅步臻藝術館一樓展廳開展。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39組,共計73件,器型包含箭筒、卷缸、瓷板、鑲器、大盤、茶具等,裝飾紋樣為越窯青瓷代表性花紋以及如青銅器、刺繡等其他藝術形式中的經典紋樣,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求新顏。作品既有越窯青瓷的傳統氣質,又融合了當代元素,拓展越窯青瓷的審美情趣。
  • 越窯瓷器拍賣成交價格 越窯瓷器最新價值
    蓋為兩層狀,每層各刻雲紋,上配寶珠鈕。蓋和壺施淡綠色青釉,釉汁輕薄清潤,蓋底及壺底有支釘痕,露胎處胎質細緻,呈淡灰白色。此執壺不只保留原蓋,且品相保存極佳,非常難得。底部所刻「千」字款,更是不為多見。造工規整細膩,幾乎滿釉,且胎質堅細淨白,誠為五代越窯青瓷中之臻品,應為達官顯宦而制。保留原蓋的同類執壺非常少見。
  • 關於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的通告
    為弘揚越窯青瓷文化,加快瓷源文化小鎮建設,推動青瓷產業和人才培育,提升上虞越窯青瓷在世界陶瓷藝術界的影響力。經研究,決定開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活動。一、活動主題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二、組織機構指導單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矽酸鹽學會陶瓷分會主辦單位: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政府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承辦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執行單位:紹興市上虞區越窯青瓷研究所紹興市上虞區文化館
  • 浙博「文物醫院」探秘:清洗用上超聲波 修復工具近千件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探訪浙江省博物館技術保護部這一「文物醫院」。樓署紅修復的南宋官窯仿青銅陶卣殘片,左側為修復後的。 童笑雨 攝樓署紅是浙江省博物館陶瓷修復師,在這一崗位上,她已默默耕耘了近20個年頭,修復了陶器、越窯青瓷、龍泉窯青瓷、青花瓷、彩繪泥塑等150餘件文物。
  • 第四屆陶瓷藝術設計大展頒獎暨越窯青瓷文化傳承與創新論壇在上虞...
    陶瓷行業協會負責人、領軍人物、大咖藝術家、優秀企業家代表等齊聚「青瓷之源」上虞,從千年積澱的歷史與文化中探尋「復興密碼」,全面展現新時代陶瓷文化藝術與設計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水平。經過專家評審組的認真評審,共有55件作品獲得金、銀、銅獎。活動還邀請百名陶瓷藝術大師赴上虞瓷源文化小鎮採風和現場向建黨100周年紀念獻禮的創作活動。杯、盞、瓶、壺……無論是參賽作品的展覽還是百名陶瓷藝術大師的現場創作,一件件精品或器形規整大氣,或紋飾繪工精細,或別具匠心創意,代表了當前我國的陶瓷藝術創作水平,也激發起人們對千年技藝的熱愛之情。
  • 東錢湖燒制青瓷爐火持續千年,如今遺址蹤影難覓
    王結華 羅鵬 攝) 上個月,由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院長王結華、寧波考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羅鵬合著的《青瓷千年映錢湖》正式出版。該書系統介紹了東錢湖窯場歷年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成果,對出土的瓷器、窯具等作了詳盡的介紹,是第一部系統研究東錢湖越窯青瓷窯場的專著。
  • 薰香與燻爐
    爐體下有空心八角形立柱和覆鬥形底座支撐。底座紋飾鏤空,有虎紋和人物等形象。這件銅燻爐造型奇特,在當時的同類器物中堪稱傑作。當然,在春秋戰國時代,薰香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它是貴族的專利。像這樣精緻的銅燻爐也不是一般貴族所能擁有,應屬於當時高等貴族所用之物。
  • 古代的薰香與燻爐
    燻爐頂端有一鳳鳥,其下為圓形的爐體。爐體分內外兩層,外層為一鏤空的蟠螭紋外罩,從中腰分為上下相等的兩個半球,中腰上有4個銜環獸首,附著於上半球的下沿。 爐體下有空心八角形立柱和覆鬥形底座支撐。底座紋飾鏤空,有虎紋和人物等形象。這件銅燻爐造型奇特,在當時的同類器物中堪稱傑作。
  • 越窯與龍泉窯的秘史,是一脈相承還是各不相同?
    五代 越窯青瓷鳥形杯 越窯當時主要製造青瓷;邢窯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越窯早期少量燒有黑釉瓷。如著名的德清黑瓷。
  • 青瓷
    我第一次見到青瓷時,有一種一眼萬年的感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畫面:一位身著廣袖青衫的少年緩步而來,面帶溫和的笑容,真是應了那一句「君子世無雙」。青瓷就如那君子,色澤純淨青潤。它的青色是由胎釉中的氧化鐵在還原焰的氛圍中焙燒而成的,給人舒服溫和的感覺,毫無攻擊性。我由此陷入了這抹青色中,還特意了解了一下青瓷。
  • 秘色瓷僅存14件!背後有什麼秘密?
    揭開這一謎底的,是31年前那場考古大發現。。法門寺考古大發現揭開秘色瓷千年面紗  1981年,8月,陝西扶風,一場暴風雨突襲了這座關中小城,而最受摧殘的,則是一座有著「關中塔廟始祖」之稱的法門寺佛塔。當然,被發現的14件秘色瓷,現也都是國家一級文物!每一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它們目前大多藏在法門寺博物館,此外國家博物館和陝西歷史博物館也各有所藏。 在大唐 它曾風華絕代  我們從瓷器發展史來看,入唐後,北方瓷業白瓷佔先,青瓷則在江南大放異彩,形成南青北白之局面。  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作為唐代陶瓷兩大代表體系,在中國陶瓷史上發出奪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