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看懂龍泉窯歷史,學者:博物館藏文物教你北宋龍泉青瓷鑑定

2020-12-22 河南收藏家協會

龍泉窯是宋代傑出的民窯之一。如果按今天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可的傳世鈞窯不屬於宋代的觀點評判,鈞窯出局後五大名窯的候選者中,排名第一的當屬龍泉窯。明代龍泉窯曾經為朝廷燒制瓷器,稱為處州官窯。但你知道嗎?歷史上處州曾經屬於會稽郡,那麼,龍泉青瓷和越窯青瓷是不是有關係呢?本文為大家介紹一批早期的北宋龍泉窯瓷器,讀完當對龍泉窯發展歷史有所了解。

說到龍泉窯,一般讀者都知道它產自浙江,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最初燒瓷的歷史,可能早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早期的龍泉青瓷主要模仿甌窯,越窯和婺州窯,到北宋時期開始形成自己的特點。

到北宋真宗結束了和遼國的戰爭,全國進入和平年代後,龍泉窯也積極響應北宋真宗皇帝進貢土特產的詔令,把自己的產品送到了當時的北宋首都開封府。

不過,這一時期的龍泉窯產品,並沒有自己的特色,沒有受到北宋統治階級的青睞,僅僅得到一句「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的評價。

由於這句話來自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所以歷來是研究龍泉窯燒制歷史的關鍵文獻。我們從目前已經發現和發掘的北宋時期龍泉青瓷的狀態來看,確實是質地較為粗厚,釉面為玻璃質感較強的石灰釉,和北宋時期越窯的產品有些類似。在越窯秘色瓷都被北宋朝廷放棄的大環境下,模仿越窯的龍泉青瓷也不被重視極為正常。

拿此時期的北宋龍泉窯青瓷和同時期的北方青瓷汝窯,耀州窯相比,龍泉窯確實屬於上不了臺面的粗使丫頭。拿它和北方白瓷的傑出代表,北宋定窯相比,則定窯之潔白,輕薄,也遠非此時的北宋龍泉青瓷可比。所以,北宋時期的龍泉窯青瓷,只能說是初級產品。它釉色不美,紋飾不精,在北宋時期北方青瓷都已經大踏步前進的時候,偏居於浙東山區的龍泉,還停留在仿越窯的位置。只能說北宋龍泉青瓷,確實還比較原始落後了。

北宋龍泉窯進步緩慢,直到北宋晚期,宋徽宗上臺執政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據莊季裕《雞肋篇》中講,「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或許宋徽宗這個文藝皇帝的上臺,給北宋龍泉窯帶來了一些生機。此時的龍泉窯,得到了朝廷的部分技術支持。

所謂「禁庭制樣須索」,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來樣加工。有了北宋朝廷給的模板,龍泉窯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進了一個臺階。

或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北宋龍泉窯不再僅僅滿足於生產傳統意義上本土流行的瓷器多管瓶,而開始涉足於梅瓶,執壺等日用瓷器的生產。北宋時期的龍泉窯日用器,也主要採用刻畫花裝飾,釉面發黃者多,青綠者少。

此時期的日用瓷,還是喜歡模仿越窯的釉色。越窯,就是越州窯,越州就是古會稽郡。會稽郡設於秦代,西漢晚期的會稽郡範圍非常廣,包括了今天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屬揚州刺史管轄。下圖是北宋龍泉時期執壺,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釉色,和北宋越窯的釉色極為類似。這是一種青灰色,不藍也不綠。

到了東漢中期,會稽郡被分為兩塊,以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三國時代吳國又分會稽郡置臨海郡、建安郡、東陽郡。三國時代結束後,到南朝末年,會稽郡只剩下今紹興、寧波一帶。到了隋朝,隋朝文帝廢會稽郡置吳州。隋朝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朝初置越州,唐朝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唐朝肅宗時復為越州。以上,就是會稽郡到越州的演變過程。所以,歷史上的越州窯,唐代主要指紹興,寧波一帶。

唐朝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朝玄宗設明州,管轄浙江慈谿、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縣四縣。所以歷史上的越窯,也就是越州窯,其實在唐代是兩個窯明州窯和越州窯。不知道為何唐朝的茶聖陸羽在寫作《茶經》時沒有把越窯和明州窯說清楚。而北宋時代《宋會要輯稿》「青瓷庫」一條有文曰「青瓷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定、青州白青瓷及漆器,以給用,以京朝官三班內侍二人監庫。」把明州青瓷位列在越州之上。

那麼,仿越窯的龍泉青瓷和越窯又有何種聯繫呢?西漢昭帝二年(前85年年)起,處州歸屬會稽郡回浦縣地,此事記載於《浙江通志稿·疆域考》。處州是浙江省麗水市的古稱,明代的《名勝志》載:"隋開皇九年,處士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龍泉就屬於麗水市。所以,明代以處州窯代指龍泉窯。也就是說,處州地在西漢時代就已經屬於會稽郡了。三國時代,龍泉屬臨海郡,東晉以後則屬永嘉郡,後來就跟會稽郡沒有什麼關係了。

歷史上的龍泉青瓷,確實始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但三國時期,龍泉已經不屬於會稽郡,更和後世的唐代越州沒有什麼關係了。但確實有龍泉屬於處州,處州屬於會稽郡這麼一段歷史。我們今天看到的有收藏價值的龍泉青瓷,始於北宋龍泉窯。它早期多生產多管瓶一類的江南地區隨葬用具,到北宋徽宗時期,才按照宮廷樣式生產瓷器,青瓷生產技術,在北宋晚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這也是後來南宋朝廷南遷之後,把龍泉窯作為主要瓷器生產基地的原因之一。

歡迎關注協會公眾號有更多福利等你來領!!!

相關焦點

  •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展覽時間地點及門票價格
    龍泉青瓷是中國古代瓷業發展史上的著名品類,它於北宋時期開始形成自身風格,南宋、元至明代早期是龍泉窯生產的全盛時期,乳濁釉青瓷成為產品特徵之一。龍泉青瓷因其質量精美,從北宋末至明代早期,產品一直上貢宮廷。  展覽介紹:  本次展覽以龍泉青瓷為視角,闡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鑑與發展,共展出來自42家國內外文博機構的文物833件(組)。
  • 博物館藏元龍泉窯文物,宋瓷收藏家必看,絕大多數極少見
    宋瓷中,龍泉窯是一個後來居上者。整個北宋時代,龍泉窯並不出眾。歷史文獻記載,在朝廷放棄定窯作為宮廷用器之時,龍泉窯也參與了進宮的角逐,卻僅僅獲得了一個「質頗粗厚」的點評。
  • 龍泉青瓷展:一覽全球化圖景中的中國青釉之美
    本次展覽共展出全球42家文博機構的513件(組)文物,以闡述12至15世紀龍泉青瓷在中國本土及世界範圍的發展、流布、使用情況和技術傳播,旨在立體化地呈現龍泉青瓷文化的全球化圖景,也是浙江省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同仁近十年來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展品涵蓋亞非歐各洲,是史上展出龍泉窯精品數量最多,覆蓋地域最廣,規模空前的一次大展。
  • 藏友100萬買的五管瓶,專家鑑定為五代龍泉窯精品,稱:非常值
    藏友100萬買的五管瓶,專家鑑定為五代龍泉窯精品,稱:非常值龍泉窯五管瓶龍泉窯青瓷聞名於世,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五代時期的龍泉窯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時期,龍泉窯學習越窯優秀的制瓷工藝, 發展成為具有自己特色的青瓷窯口。100萬買的青釉五管瓶,專家鑑定為五代龍泉窯精品龍泉馮先生5年前,花了100萬從一位老先生手裡買了一件五代龍泉窯的五管瓶。這位老先生是因馬上出國定居,不想這件瓷器跟著到國外,不得已才出手。
  • 龍泉窯必備的三大特徵,沒看之前別說你手上的不是仿的
    龍泉青瓷大名鼎鼎,名聲享譽國內外。生產龍泉青瓷的龍泉窯擁有長達1600多年的制瓷歷史,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龍泉窯青瓷因受國內外人士歡迎,故仿品亦多。仿製者最近幾年也知道了自己的弱點,故不再仿那些國寶級文物,而是仿製一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品種。遇到這些仿品,切記平日所見標準造型和釉色,不要被一些「神話故事」所迷惑。雖說是後仿,但明清的龍泉仍有一定的市場價值,那麼對於宋以及元的龍泉瓷應該怎麼去鑑定呢?下面老陳教你這三招,請認真閱讀!!!
  • 因劍得名 憑瓷生輝——中國龍泉寶劍、青瓷展搶先看
    浙江龍泉不僅山清水秀、風光旎麗,更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寶劍、青瓷聞名於世,是著名的 「中國寶劍之邦」 和「中國青瓷之都」。因劍得名、憑瓷生輝。2006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龍泉寶劍鍛制技藝雙雙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陶藝類迄今為止唯一的「人類非遺」。
  • 浙江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不滅 傳承中華美學
    此間舉行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上,該村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陳家窯」正式開窯。100多名青瓷匠人製作的350餘件龍泉青瓷,經歷30餘個小時的燒制後面世。「龍窯」是「人類非遺」——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主要載體,新中國成立前建成且尚可使用的「龍窯」被當地青瓷匠人稱為「老窯」。目前,龍泉擁有「老窯」13座。
  • 五代至清代龍泉青瓷特點總結
    龍泉青瓷的歷史可謂非常悠久,從五代時期至清代均有燒造。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龍泉青瓷從五代時期至清代都有何特點,通過這些特點總結,使您深入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龍泉青瓷。一、五代龍泉青瓷特點龍泉青瓷自五代時期開始燒造。五代時期所生產的龍泉青瓷器形主要以碗、盤和壺為主。
  • 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元代龍泉青瓷
    1975年,韓國漁民作業時,偶然打撈出了來自中國龍泉的青瓷。 其中不少為國內博物館罕見的元代龍泉窯精品,文化含量較高。
  • 龍泉窯深度剖析,這幾點鑑定特徵要記住。圖文並茂,藏家必收藏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經常見到很多藏友抱怨,為啥別人的東西一上拍賣行就有人搶,隨隨便便都能拍到幾百上千萬,有的還過億,而咱們的東西怎麼賣都沒人要
  • 龍泉窯厚釉技術和粉青釉瓷器的燒造始於何時?
    學界對於龍泉窯粉青釉瓷器的燒造時代及其所使用的厚釉技術的出現時間仍無定論,對於其後的發展脈絡亦尚不明晰,這些問題仍待進一步的梳理和追溯。龍泉窯厚釉技術與粉青釉瓷器的源起北宋中期以後,隨著越窯的衰落與龍泉窯的興起,浙江的瓷業中心從浙北的上虞、餘姚轉移到了位於南部山區之中的龍泉。北宋元祐七年(1092),處州郡守對甌江進行了疏浚和治理,去害興利。
  • 盛行千年:龍泉窯
    北宋龍泉玉壺春瓶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瓷窯體系,歷史悠久,影響廣大,因其地處浙江龍泉而得名,是宋代六大名窯之一。 北宋龍泉窯刻花梅瓶 龍泉窯創始於三國兩晉時期,於明朝末年逐漸衰落,是中國歷史上生產瓷器時間最長的瓷窯體系。
  • 聽,青瓷在說話!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首爾啟幕
    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日前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45件龍泉窯青瓷精品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形式向韓國民眾展示龍泉青瓷的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和燒制技藝,進一步深化中韓陶瓷藝術交流和互學互鑑。此次活動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龍泉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 專家學者縱論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與美學鑑賞
    12月11日至12日,2020年度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與審美標準學術研討會暨「不滅窯火」大家一起燒龍窯評比活動在寶溪鄉溪頭村舉行。活動由浙江省非遺中心與龍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來自故宮博物院、南海1號博物館、四川宋瓷博物館,以及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範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麗水學院等單位的20餘名專家學者通過為期兩天的考察交流,詳細了解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保護傳承情況,為新時代龍泉青瓷的傳承發展把脈開方。12日舉行的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教授、龍泉榮譽市民沈嶽明主持。
  • 館藏龍泉窯奩式爐精品欣賞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奩式爐流行時間較長,自北宋創燒伊始,歷代均有燒制,流行範圍也很廣泛,汝窯、定窯、南宋官窯、龍泉窯、吉州窯等均有同類製品。龍泉窯奩式爐最初基本樣式為內折沿口,筒形直腹折收,口部與底部直徑等大,下承三個如意形足或獸蹄形足,且與外底圈足齊平。
  • 《發現非遺之美》——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夏侯文龍泉青瓷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世界瓷器皇冠上的璀璨明珠。龍泉青瓷始燒於三國兩晉,古代龍泉哥窯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
  • 千年傳承,天下龍泉——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首爾啟幕
    人民網首爾12月10日電(記者 張悅)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8日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45件龍泉窯青瓷精品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形式向韓國民眾展示龍泉青瓷的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和燒制技藝,進一步深化中韓陶瓷藝術交流和互學互鑑。
  • 北京禾穀2020年秋拍‖明–龍泉窯鳳耳瓶
    明 龍泉窯鳳耳瓶尺寸:H14.5cm起拍價:3,000RMB備註:日本同一藏家舊藏日本十三世紀之後貴族階層流行茶道,龍泉青瓷花瓶作為茶席中不可或缺之物,備受追捧。從鎌倉、室町時代以來,大量龍泉花瓶流入日本,其中以日本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收藏的被定為日本國寶的「萬聲」和陽明文庫收藏的被定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千聲」的最為有名。語出日本江戶時代的詩句「搗月千聲又萬聲」。意謂此瓶精美無比,能贏得萬口同聲的讚嘆。
  • 專家學者論劍龍泉青瓷發展之路
    12月10日,以「從初心到匠心」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青瓷大會主旨論壇在浙江龍泉舉辦。張靈攝  論壇上,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及政府代表分別作主旨演講,其內容涉及文化與創意融合、文化與旅遊融合、文化與科技融合。
  • 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韓國首爾啟幕
    12月8日,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落成啟動,通過45位龍泉青瓷藝術大師精心創作的龍泉窯青瓷精品,全面展示千年龍泉青瓷的厚重之美,打響「天下龍泉」城市品牌。為推動青瓷文化加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走向人心,今年,龍泉正式啟動海外「龍泉青瓷展示角」推廣計劃,以青瓷為媒,編織一張體現傳統文化內涵與薪火相傳技藝和諧相融的文化網絡,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龍泉青瓷展示角」成為推廣落地的第一站,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方式,凝聚文化共識,促進民心相通,增進文旅貿易。啟動儀式以線上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