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搞不清楚這四種人際邊界的人,人際關係大都很糟糕

2021-01-08 心理相先生

很多事物都有領域,都有邊界,人際關係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人際關係也有著自己的邊界和界限,越了界的人,搞不清這些邊界的人,通常都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

恰好「人際邊界」這個詞在心理學上有過許多討論,且都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發出很多思考,今天我們再次從這個角度出發,梳理一下人際邊界不清,容易越界和被越界的四種現象,供大家參考。

1、過分幹涉,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

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一種人,她們喜歡「幫助」別人,幹涉別人的事,不以為然地她們認為自己是熱心腸,是在用真心實意對別人好,甚至不求回報、不遺餘力。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她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她們的「母性特質」的發展,個體繼承和發展了母親對嬰兒呵護般的心理特質,這與自身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建立起男性形象的人,很多時候有這種特質。

所以說過分熱情有時候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個體一種「自私」與「控制欲」的心理表現,這種心理表現在人際關係中會不自覺地給別人造成幹擾,是一種人際越界的明顯表現。

2、否定別人,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就是「打壓式」的,否定孩子是常有的事,自然而然地很多人在成年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否定別人,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不會尊重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從個體的成長環境中尋求根源,從以往心理諮詢的經驗來看,都與個體年幼時期的「被否定」對待有關,於是個體學會了這種對待他人的方式,在以後的人際關係中採用這樣的方法。

但是殊不知這種方式卻是影響人際關係,越界人際邊界的行為,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行為是一種對別人的忽略和不尊重,甚至從心理動機上來說,是一種「綁架和控制」他人的行為。

3、討好別人,把價值感寄托在別人身上

生活中有一種人做人做事總是在討好別人,他的價值感就是讓別人感到愉快。顯而易見,這種人忽略自我,甚至沒有自我,他的世界是以別人為主的。按照心理學家的觀點,這種人也有非常強的道德感,時常因為怕別人的不高興而自責。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有「三個我」,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就是自己原本的欲望、需求,本我就是現實中的我,超我是有著道德、善良等素質的我,所以這種人容易受道德層面的「綁架」,本我妥協於超我,「委屈自我」,所以儘管讓別人愉快了,自己永遠不開心。

這樣的行為做法不大可能得到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你無法讓每一個人開心,生活中需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樣在別人的心中才會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形象,才不至於介入別人的人際邊界,也不至於自己的人際邊界模糊不清,讓人誤會。

4、性格太過敏感,疑心太重

性格敏感的人,會生活的很累,就好比易燃易爆的物品負重於身,很容易發生反應,於是很明顯這種人容易「越界」,在人際關係中不自覺地進入別人的領域,對其他人造成幹擾和影響。這樣的心理特質與遺傳等先天因素有關,也與後天的成長與發展有十分重要的關聯,於是面對這樣的人,也許他們是我們的朋友,也許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應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那就是首先讓他們接受自己的不同,接受自己的個性心理,然後用理性思維來改變,遇事多思考,多反思,防止自己「越界」。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際邊界也是我們與他人的心理邊界,對以上四種人際邊界輕易「越界」的人,基本都可以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找到他們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希望以上分析可以幫我們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

歡迎留言評論,寫下你的見解,心理小先生與你一起進步。

關注心理學科普,科普心理學:心理學≠讀心≠雞湯≠算命,心理學=科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一個不合群的人,大都有這四種表現,你有嗎?
    身邊是否有一種人存在,我行我素,沒有朋友,自帶一種孤傲的BGM,仿佛沒人能懂他而他也不需要別人懂的,這樣的人往往人緣比較差,為人處事也讓人難以琢磨。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不合群的人,大都有這四種表現,你是嗎?
  • 理解了人際關係的核心因素,你連婆媳關係都能處理好
    我們人際關係系列課的第五本書是《所謂人際高手 就是讓人舒服》。這也開啟了我們課程的第二篇章:技能篇。這本書的作者喬治·戴德,是美國諮商心理學碩士、法學碩士。目前是一家私人診所的諮詢師,主要做人際關係方面的心理諮詢工作,有著深厚的人際實踐經驗。他發現人際的核心關鍵,只有兩個字:邊界。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好的人際關係要做到親密有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容易受人際關係困擾的人,大多對人際關係有過敏反應。人際過敏反應表現為對人際間正常的交往行為過於敏感,將本來無害的行為當成有害行為而加以排異。你之所以對同伴的一些言語、表情和行為產生種種煩惱,很多時候就是一種人際關係的過敏反應。好的人際關係是相處舒服又不糾纏其中,這就需要建立適當的人際邊界和提升自己的人際邊界感。
  • 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好的人際關係要做到親密有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容易受人際關係困擾的人,大多對人際關係有過敏反應。人際過敏反應表現為對人際間正常的交往行為過於敏感,將本來無害的行為當成有害行為而加以排異。你之所以對同伴的一些言語、表情和行為產生種種煩惱,很多時候就是一種人際關係的過敏反應。好的人際關係是相處舒服又不糾纏其中,這就需要建立適當的人際邊界和提升自己的人際邊界感。
  • 心理學:擅長用人脈賺錢的人,都有這四種富人思維,你有嗎?
    從古代的裙帶關係到現代的走後門,無一不體現出有人脈好辦事的規律,這樣的方式有效卻不好。靠別人得來的錢沒有自己掙回來的錢用的那麼心安理得,我們不可否認有人脈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不能直接用人脈達到某種目地,而是讓人脈成為幫助自己進步的途徑,成功還是要靠自己。
  • 心理學筆記六:如何與人打交道?社會心理學中的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包含三大內容:溝通、人際關係、人際吸引。01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目光接觸可以增強人際交往中是舒適感,表情的表達可以被用來實施有效的印象管理,身體接觸是表達某些強烈情感最有效的方式,佩戴首飾、整容、化妝也是一種特殊的身體語言溝通方式。02人際關係: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穩定情感聯繫。
  • 心理學:人際關係博弈,事實上就是人與人內心之間的較量。
    人際關係博弈,事實上就是人與人內心之間的較量。 在職場、商場、情場中,這種產生於人際關係博弈中的較量無處不在。 操控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每個人都會被他人所操控,也都會去操控他人,這是一個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 這種人際交往中你來我往的反操控過程,就是心理博弈的過程。 在社交中,無論你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只要你還和外界發生著信息交換、人際往來,你就無法阻止心與心的碰撞,無法避開人與人的博弈。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什麼是《人際關係心理學》?我們與他人之間,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在人際交往中,有人總是邁不開交際這一步,一開口就能把天聊死,而有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外交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為什麼有些人總是不受待見?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人際關係中,你會發現,有些人會特別受歡迎,但是有些人在人群中,卻總是不受待見呢?其實心理學曾對這個現象有過研究與發現:第一:性格較為冷酷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第一組參加實驗的人的一張紙,紙上面寫著某個人的性格,其中包括熱情,聰明,勤奮,堅決等,一共有七個品質。
  • 《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最高級的人際關係,是有邊界的利己
    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潤滑劑,積極、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的基礎。然而,社交敏感者在人際交往中,不敢表達自己,擔心自己說錯話,讓周圍人不高興,自己會受到排擠,被孤立。
  • 為什麼有的人沒朋友,有的人人際關係越來越好?
    人際關係的能力差距巨大,有人一輩子都沒有提升現在社會,信息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人際溝通交往的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它對我們的事業發展中影響巨大,也真實影響著我們的幸福感。雖然我們每天都與人打交道,可人的人際關係能力,天差地別!在生活中,總有人交際能力更強,你與他久處不厭,他們總能獲得很多朋友的支持。
  • 為什麼對陌生人好,對親密的人卻很糟糕
    為什麼對陌生人好,對親密的人卻很糟糕 首先可以從人際關係層次的角度來講。心理學認為,越是與親近的關係層次交往時,越是不需要「禮貌」來拉近關係或者維繫感情。簡單來解釋一下,人際關係層次。
  • 從手揭秘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優缺點!
    從手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可以多照自己的手紋來知道自己在人際方面的優缺點!在做事有些隨性,對於錢財不計較,不看重,所以對財運有損失的跡象。需要及早做好計劃!人緣線斷開有這類此手相者在人際關係處理不佳,身邊小人頗多之徵兆,則與他人之社交關係都被別人所利用,所以在結交朋友上要寧缺勿濫!不要隨便深交!
  • 懂得這個心理學原理,你就是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
    在當今社會的人際社交中,一個好的價值觀是獲得良好人緣的關鍵之一。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去接近他人,給自己添加閃光點,那你們的個人關係將會越來越好。我們應該幫助他人,並且要懂得如何正確的去利用他們。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 心理學:牢記這三個法則,你的人際關係將越來越好
    人際關係中,你最好牢記這三個法則,心理學發現,如果我們使用這三個法則,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能處於主動的地位,確保自己不吃虧:心理學:人際關係法則1、交流法則:我想讓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待別人人際關係中,我們首先做到就是合作原則,我們想讓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就先怎麼對待別人,我們邁出友好的一步,如果對方也較為友好,我們就可以繼續採用這一原則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這三點常識你一定要知道
    人際關係中,這三點常識你必須知道:心理學:第一印象1、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人際關係中,很多人看人都會有先入為主看法,這就是心理學上首因現象在起作用。這告訴我們在與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注重自己的第一印象,有些人由於沒有注重好第一印象,導致後面需要花費很多功夫來彌補這個印象差。畢竟現代社會是講究顏值,看臉的時代,所以我們塑造良好的印象往往來說對於我們人際關係會有一個良好的開頭作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人際敏感度,這是個啥玩意兒?
    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85%是取決於他的人際關係。「 當你工作三到五年,接下來決定你位置的與你的專業和能力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但是和你的人際敏感度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在一個組織中,當衝突出現時,通過你的解決關係是更糟糕還是更好?
  • 每天一點心理學:人際關係中如何做到既舒服了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許多情緒痛苦都來源於人際關係。有的人不敢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敢拒絕他人,有的人則過於強勢,這兩種形式都不能在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要求之間取得平衡,最終要麼太攻擊性,要麼太被動服從。這些溝通的問題,引發了很多負面情緒。
  • 心理學:你喜歡的掛曆樣式,暴露了你的人際關係,很準的!
    心理學:你喜歡的掛曆樣式,暴露了你的人際關係,很準的!人和人的交往不單純是語言的交流,更多的是心的交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是極需耐心的。試問:在社會中,你有好人緣嗎?測試結果——心理學告訴你真相選1:你的人際關係很好。你是一個活潑開朗、動力十足的人,有你在的地方,絕對不會冷場,朋友們也很喜歡與你相處,你的人際關係很好。唯一要留意的是,你會不會因為與朋友、同學們聚會太頻繁,而冷落了你的另一半呢?
  • 光明正大地搞人際關係
    當年的Hualyly為什麼選擇了外企,一大重要因素就是覺得外企裡都是憑實力做事說話,人際關係單純簡單,對於我自己這種孤僻內向、不愛說話、不會溜須拍馬的人來說應該比較適合。不過事實證明,人,在哪裡都是人。老外說起要在中國做生意,總是煞有其事地警告別的老外要注意「guanxi」(關係),好像這是個什麼天外來物一樣珍稀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