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2020-12-15 電子發燒友

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黃美婷 發表於 2020-12-14 16:14:13

根據中國地震網的消息,12月10日21時19分在中國臺灣地區宜蘭縣海域(北緯24.74度,東經121.99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此次地震,震中位於宜蘭縣海域,距臺灣島15公裡,距臺北市57公裡。

四個小時後的02時15分,又發生了一次4.4級的餘震,震源深度49千米。

從谷歌地圖上顯示,此次地震波及了大半個臺灣地區,包括臺北、臺中、新竹、桃園都有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新竹縣與桃園市均測得四級震度。

地震發生後,臺灣地區半導體工廠狀況備受各方關注。

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力積電錶示,部分機臺因地震暫停運轉,不過在重啟、試運轉後,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至於產線上晶圓片是否受損,還要再確認。

美光則表示,員工都平安無虞,該地震對桃園和臺中廠區生產線均造成了些許影響,仍需進一步確認。美光正在了解受影響範圍,並將評估適合的處理措施以恢復正常生產。

臺積電的發言人表示,臺積電按照內部程序,北部廠區有部分人員因所在廠區達四級震度已進行疏散以確保安全,目前工安系統正常。

聯電初步確認,各個廠區皆沒有停電問題,因此尚不需要啟動各種備援機制,人員一切平安,廠區也正常運作中。

世界先進一共有三個廠區,新竹二廠和桃園三廠皆測得四級地震,已按標準作業流程,將所有製造部人員疏散,確認一切安全無虞後,人員均安,迅速回到崗位工作,營運生產沒受到影響。

設備廠的看法

儘管臺積電與聯電等多家半導體企業表示沒有影響,但是設備廠商認為,由於半導體設備對精度的要求較高,所以廠房對設備的耐震要求也比一般公司要求更高。雖然地震沒有導致斷電導致生產線中斷,但是如果震度達到一定程度,會按照規定將無塵室內的員工進行計劃性的暫時疏散。

目前,新竹科學園內,測的震度都是3級,按照半導體廠的流程,黃光製程要重新試生產,曝光機回線會比較慢,爐管要重新重啟,測試運作大概要6小時,其餘機臺相對正常。

至於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封測業者回應,基本上封測廠要到震度五級以上才會有相關的反應,目前看來沒有斷電、較無生產上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0月中旬,臺灣地區的臺南也發生了一次地震,震度4級,而臺積電的最新5nm晶圓18廠就位於臺南的科學園,不過並沒有大的影響。

黑天鵝之年?

今年除了新冠疫情這個最大的黑天鵝之外,半導體產業也遇到了不少小規模的黑天鵝。

就在本月初,美光位於臺灣地區桃園的工廠發生無預警停電事件,這次停電導致產線停工超過1個小時以上,造成產線運作停擺,觸動行業神經。

按照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統計,美光DRAM營收市場佔有率為25%,排名全球第三。受停電衝擊的桃園廠,以產能來看,佔美光產出的三成以上,所以此次停電無疑影響到了存儲器的產能。

而遠在歐洲的意法半導體,也同樣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其位於克羅勒(Crolles)的12寸晶圓廠,遭遇了大規模長時間的罷工,間接導致全球MCU產能緊張,多數MCU企業相繼宣布漲價應對,甚至影響到了全球車企的生產,一度被外界解讀為車企將會停工。

無法承受之重

2017年,張忠謀老爺子在夏威夷摔了一跤,這一摔牽動了全球科技產業的心,從深圳、中關村到矽谷、波士頓128號公路,都在打聽老爺子要不要緊。更有記者日夜守候在臺北的桃園機場,老爺子是被人抬下,扶下,還是自己走下飛機,直接影響了各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和盈利。

所以這一次地震來臨,臺積電是產業人士關心的,畢竟這個巨頭佔據著全球50%以上的晶圓代工份額,在現在這個特殊時間裡,沒人希望晶圓廠產能再次遭遇危機。

10日,光學龍頭舜宇光學發布了11月主要產品的出貨量數據。根據數據顯示,舜宇光學11月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為4688.4萬件,同比減少21.3%,環比減少18.5%,而減少主要原因是因為CIS晶片缺貨導致的。

IC設計大廠瑞昱也傳出其音頻編解碼晶片遭某美系筆電大廠砍單,供貨比重從八成降至二成,訂單幾乎腰斬。對此,瑞昱回應,確實無法滿足客戶全部的需求。

瑞昱副總黃依瑋在本季法說會上就透露,訂單需求仍相當強勁,但晶圓產能不足,是瑞昱營運上的最大變數。

在汽車晶片方面,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預估2020年全球車用晶片產值可達186.7億美元;2021年將上看210億美元,年成長為12.5%。

在如此強勁的需求之下,晶圓廠的產能卻跟不上,這很有可能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目前MCU短缺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

為了緩解產能危機,一向做IC設計的聯發科都開始買設備租給力積電,但擴產和新建晶圓廠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畢竟興建一個晶圓廠最低都需要兩到三年起步。

綜合來看,全球半導體產業目前處於相當脆弱的階段,如果再因為一次地震導致晶圓廠出現產能危機,無疑將繼續衝擊產業發展。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突發地震!半導體產能還好嗎?
    根據中國地震網的消息,12月10日21時19分在中國臺灣地區宜蘭縣海域(北緯24.74度,東經121.99度)發生5.8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此次地震,震中位於宜蘭縣海域,距臺灣島15公裡,距臺北市57公裡。 四個小時後的02時15分,又發生了一次4.4級的餘震,震源深度49千米。
  • 內存、CPU穩了 中國臺灣6.7級地震未影響半導體生產
    中國臺灣出現了6.7級地震,整個島嶼都有明顯震感,不過地震並沒有帶來人員傷亡。此外,之前擔心的地震影響半導體產能的風險也已經排除,臺積電、美光等CPU代工、內存生產未受影響。這次地震位於臺灣東部海域,臺灣DRAM產業多集中在北部與中部,地震後各廠都陸續進行停機檢查,經確認各廠皆未發現重大機臺損害,因此生產方面仍正常運行,並未造成實際重大產能流失。
  • SEMI預估臺灣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半導體二哥
    SEMI預估臺灣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半導體二哥 9月23日消息,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最新報告指出,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地位愈來愈吃重,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
  • 臺灣地震後,晶片缺漲是否會加劇?
    臺灣地震後,晶片缺漲是否會加劇?今年以來,臺灣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45次,其中4.0到4.9級38次,5.0到5.9級7次,此次地震目前是臺灣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 臺灣晶圓代工龍頭以及上周發生停電事件的美光桃園廠均在4級震度範圍內布局,地震是否對晶圓產能造成影響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 大眾汽車將因晶片短缺調整產量 波及中國北美等市場
    (原標題:大眾汽車發「實錘」:將因晶片短缺調整產量,波及中國、北美、歐洲市場)
  • 【回應】 臺灣東部海域發生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
    1、臺灣東部海域發生6.7級地震,臺積電、群創等回應2、印媒:聯發科承諾將解決當地手機製造商晶片短缺問題3、蘋果開啟首波砍單!蘋果首波砍單展開後,效應恐將續到明年上半年,預計臺積電在今年第4季5納米產能利用率達滿載後,明年首季將降至八成,第2季將再降到八成以下,但實際產能狀況究竟如何,還要視新產能擴張,及非蘋客戶需求的導入速度。預計臺積電在5納米訂單進行調整後,將在明年第2季有較大幅度衰退,甚至會釋出低於市場預測的展望。不過分析認為,蘋果減少的先進產能,有望於明年下半年至2022年完全填補。
  • 環球晶將成為全球營收規模第二大的半導體矽片廠商
    此次對於世創的收購,將是環球晶史上最大的併購。環球晶表示,該筆收購預計於12月第二周正式籤訂商業合併協議,目前雙方已進入最後協商階段。臺灣媒體的報導指出,環球晶為全球營收規模第三大的半導體矽片廠商,世創為第四大,若完成合併,環球晶將成為業界第二大廠商,僅次於日本信越。 有關環球晶圓的歷史得從另一家公司說起。
  • 臺灣突發地震!我最關心的是晶片缺漲是否會加劇(附大廠回應)
    昨 (10) 日晚間9時19分許臺灣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地震深度76.8公裡,這也是臺灣今年以來發生的最大地震,目前暫無人員傷亡。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慄縣、南投縣、臺中市、雲林縣、嘉義縣、花蓮縣最大震度都為4級。
  • 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 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
    ,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某大型車企採購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車載晶片需求的釋放,進一步導致晶圓代工廠產能的吃緊,晶片交期將再延長2周-4周時間,部分晶片交期已長達40周以上。「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格芯和世界先進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就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
  • 臺灣地震、日本跳電,面板缺貨從緊張變嚴峻!
    一是臺灣10日晚間發生的芮氏規模6.7地震,該地震讓臺灣的面板與半導體產線多少都受到影響。 以友達來說,影響在線生產約幾個鐘頭的時間,雖然很快就恢復,影響也不會很大,但在線的破片與半成品要清理與整修,損失的產能也回不來。 另一個影響就是NEG位於日本高槻市的玻璃基板工廠,於11日發生的意外跳電所導致的停工事件。
  • 臺灣地震!臺積電新竹晶圓廠進行緊急疏散,觸動晶片更吃緊的敏感神經
    臺灣在 12 月 10 日晚間 9 點 19 分左右發生有感地震,臺積電位處新竹的晶圓廠 Fab 12、Fab 8、Fab 5 和龍潭封裝廠 AP03 因為震度達到 4 級,緊急進行無塵室疏散; 其他的臺中晶圓廠和臺南晶圓廠則維持正常運作。
  • ​美國將聯手盟友,壓制中國半導體?
    在人才上,預計中國大灣區將吸引在麻省理工學院,或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美國精英名校的留學生,或曾在矽谷孵化器、風險投資公司工作,並在英特爾和蘋果等公司中有建樹的中國人才。在理想情況下,這些人才回國後,將把中國的技術實力提升到另1個層次。
  •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整個產業鏈開啟漲價潮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整個產業鏈開啟漲價潮 21世紀經濟報導 發表於 2020-12-10 11:05:14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漲價潮正由晶圓製造向整個產業鏈傳導。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突發6.7級地震!臺積電疏散員工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12月10日晚間21點19分,中國臺灣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裡的臺灣東部海域發生深度76.8公裡、全臺有感,這也是臺灣今年以來發生的最大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發布的訊息,這場地震,在桃園市、臺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均測得四級震度,新竹市及苗慄竹南為三級。
  • 半導體廠商是如何在SARS中避免「斷鏈危機」的?
    (2003年第一季度20家半導體供應商的同比增長)而此次疫情發生的節點,一方面,全球半導體產業結構發生變化,生產和原件採購不斷向中國轉移。2004年中國大陸及臺灣在全球代工營收中佔據50%的份額,2007年更上升至58%。
  • 【一周熱點】美光DRAM廠突發停電;半導體又一重大併購案
    (地震、火災)引起,該公司仍在積極了解停電主因。目前設備在復電後已正常營運,美光預計廠區將在幾天內恢復產能。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資料顯示,臺灣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美光集團位於臺灣林口的DRAM工廠,以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產能來看,目前該廠的月產能為125K,佔全球總DRAM月產能1,418K的8.8%,主要產品以DDR4(PC與server DRAM)及LPDDR4為主。
  • 產能緊缺+價格上漲,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正當時
    2020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約為 430 億美元,據 Omdia 預測到 2024 年將進一步增長至約 525 億美元,未來 4 年 CAGR約為 5%。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願景,計劃到 2025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 20%。
  • 臺灣地區可能成為全球科技戰的下一個引爆點
    美國和中國正陷入一場誰能更快開發未來技術的爭奪戰,兩國都與臺積電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為它們提供支撐人工智慧、5G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所需的晶片。該公司也在花費巨資來維持這些關係。臺積電今年早些時候宣布,它正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個120億美元的製造工廠,到2024年將能夠生產5納米晶片。這一聲明是川普政府的一次勝利。
  • 中國臺灣和大陸上演「絕代雙驕」
    而在這四大地區之中,中國臺灣和大陸又是重中之重,因為這兩個「雙子星」的晶圓代工,封測、半導體材料、設備等的消費額、規模和佔比幾乎都處在全球前兩位,充分體現出中國臺灣和大陸半導體製造的綜合實力和活力。可見,在全球半導體材料消費市場,中國臺灣存量排第一,而大陸的增量排第一。設備去年12月,SEMI指出,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將從2018年的歷史峰值644億美元下降至2019年的576億美元,但2020年會復甦並在2021年創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