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甜又酸,又辣又衝鼻子,來口原湯透心涼,這就是芥末墩兒!

2020-12-21 用心服務效果說話

芥末墩兒一聽名字,就帶著京味兒,是老北京年夜飯裡必須有的,滿族人尤其喜歡吃這道菜。它屬於涼菜,而且它以大白菜為主料,加以芥末,白糖,白醋燜制而成,其特點是呈黃白色,又甜又酸,又辣,爽口,解膩,很爽的一道下酒菜。是涼菜裡的首席,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時吃。

食用的時候,要用乾淨筷子把芥茉墩逐個地夾出來,放在小碟內,再倒些原湯,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喝一口原湯透心的涼,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

老舍先生家有一樣菜遠近聞名,有客人來,往往點名索要,這個菜就是「芥末墩兒」。老舍與胡絜青剛結婚的時候,頭一回單獨以小家庭的形式過年,老舍心血來潮,「命令」夫人動手做幾樣家鄉的年菜吃吃,頭一道就點了「芥末墩兒」。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很多講究北京味兒的家庭主婦都要做芥茉墩兒。過年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它清爽,利口,解膩,很多人都喜歡。

芥末墩兒的製作方法

主料:大白菜兩棵,每顆不超過4斤,緊幫兒實誠,長度12釐米左右

輔料:白糖2斤,米醋2斤,精鹽200克,芥末200克。(這個量需要酌情而定,多少根據個人喜好加減,糖醋比例必須是1:1)

先將白菜去掉一兩層老幫。再切去菜根,整棵衝洗乾淨,橫切成3-4釐米厚的圓段(即白菜墩,注意不要散開)。燒一鍋開水,將一隻罈子放入開水裡燙熱,待用。將白菜墩逐段放在漏勺裡,用勺舀開水澆淋4-5次(不宜澆得太熟,更不可將菜直接放進開水),控幹水分碼入燙好的罈子內,每放一層撒少許鹽,再撒入芥末、白糖,直至全部碼完,最後澆入米醋,將罈子蓋蓋嚴,用小棉被捂嚴實,第二天即可取食。

1/白菜要選重的,沉甸甸的,緊貼幫的,而且要細長的不要粗的。

2/只用幫子,葉子部分少用或不用。

3/菜墩兒用湯勺舀沸水淋澆三次,不可多澆。好芥末墩兒必須是脆的。

4/罈子外上下左右包上保溫材料,讓芥末發酵三天再吃。這樣做出來的才辣,才「衝」鼻子。

5/鹽的比例以淡為主,不宜過鹹。醋也可以不放,看個人喜好。

6/切記不要用粘了油的筷子夾取,吃不完要放在陰涼處保存。

相關焦點

  • 芥末墩兒 一口鑽鼻辣
    以至於上了點年紀的人,當年最拿手的烹飪功夫不是醋熘白菜就是熬白菜,因為做法簡單容易上手,還是當家的下飯菜。在眾多白菜佳餚中,「芥末墩兒」這道北京人常吃的涼菜最值得懷念,那一口鑽鼻的衝勁兒,讓多少人淚目。雖然它仍常見於市民的餐桌,如今卻已離百姓的廚房漸行漸遠。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冬天最喜歡吃的傳統涼菜之一,也是年夜飯必備的菜品,堪稱涼菜裡的「首席」。
  • 欲罷不能的「芥末墩兒」
    「芥末墩兒」是老北京傳統風味小菜,衝著名字也能聽得出滿滿的北京特色,「芥末墩兒」從清代流傳下來,有著北京傳統小菜之首的美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也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也是老舍先生家裡的一道名菜,今天的午餐時間我們就順著舒乙先生對家裡的描繪來感受這道小菜。舒乙先生在文章中這樣記述到:老舍先生家有一樣菜遠近聞名,年年必做,備受歡迎。
  • 「衝味兒」直竄鼻子 細品脆爽甘甜 老北京的芥末墩兒倍兒爽!
    在徐徐的夏風裡,近處的蟬鳴,遠處的蛙聲若有若無,大人們圍坐在院子的樹蔭兒下面,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喝著啤酒;半大的孩子們湊在一起看著剛買的小人書。這樣的畫面,是很多北京人嚮往的生活。在北京的傳統小菜中,還有一道叫作芥末墩兒。這道菜以北京人的當家菜大白菜以主要原料,在擺盤的時候,被芥末染成黃色的白菜必須是像幾個小樹墩一樣站立在盤裡。
  • 家庭製作老北京芥末墩兒
    芥末墩兒一聽名字,就帶著京味兒,是老北京年夜飯裡必須有的,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
  •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
    學日語的「酸,甜,苦,辣」日語,很多人在學。日語,很多人學過。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嘗盡了「酸,甜,苦,辣」。酸,是什麼味道?很難形容。未必喜歡,又無法拒絕?兒時日本動漫的薰染,難捨難離。一定學。日語中有漢字,發音也不難。初學見效,甜。甜,是什麼味道?很難形容。
  • 夏天就好吃這口兒!
    夏天嘛!就是好(hào)這口兒!▼▼▼▼▼▼▼▼▼▼▼▼▼▼清涼辣爽類(👆戳圖看食譜)講真,夏天來上這麼一口涼拌雞絲,而且用我的秘訣做出來的雞胸肉不柴,好吃著呢!這一罐冰鎮話梅小番茄,分分鐘就吃完!小番茄吃完了,剩下的當飲料喝,一級棒!◆夏天當然必不可少的冰棒!
  • 雲南最酸最甜最苦最辣的美食,你吃過幾種?
    然而在這些美食之中,你知道哪種是最酸的、最甜的、最苦的和最辣的,又吃過其中幾種呢?今天就和路八妹一起來見識見識~雲南人不僅愛吃辣,也愛吃酸。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來一份酸爽的拌菜,不僅食慾大增還能健胃消脾。
  • 老北京人離不開的美食,芥末墩炒麻豆腐,它倆才是真正的地道京味
    比方說咱北京有一家專門靠肉為生的飯館,他們就有一道一道離不開的素食,鮮為人知的是它不僅能讓您爽口,刮腸子,吃多了還能讓您痛哭流涕,它就是老北京素食菜單中的一道硬菜芥末墩兒《閭巷話蔬食》中記載,舊時北京有個小報介紹芥末墩兒,說其上能啟文雅之士美興,下能濟苦窮人民困危,明清那會兒每到冬天大白菜上市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買菜準備醃製芥末墩兒了
  • 技能|好男人拿手菜45:清香不膩的冬瓜瘦肉煲,爽口衝鼻的芥末墩
    今日菜品·芥末墩兒主料: 秋白菜0.5顆。調料: 芥末面20克,白糖100克,醋50克。【廚藝小貼士】成菜甜酸脆辣,爽口衝鼻,為民間鄉土菜餚。【今日小課堂】《食療粉專欄16》一日三次,每日一勺,早餐前或晚飯後用溫開水衝調即可。
  • 【吶喊品酒】姑娘們的重口兒——你能喝幾瓶?
    這款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勁兒大,是烈性艾爾啤酒,精釀,尤其是聖誕粉象,酒精度是10度。其實我應該一瓶一瓶嘗的,但是為了想對比一下到底有什麼區別,本著認真(作死)的原則,我一股腦把這三瓶都喝了,我靠,雖然我平時老是認為艾爾啤酒比拉格啤酒好,但是這次喝這個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我們一瓶一瓶來說。
  • 酸辣脆爽,一口入魂,你愛的這口來了!附贈萬能醬料秘方!
    還是酸爽清口的醃黃瓜?還是嫩滑香醇的皮蛋豆腐?圖片來源|天天濰坊芥末雞用的芥末,是發酵過的黃芥末,與北京的芥末墩相似。白滷過的雞撕成筷子粗細的雞絲,搭配上白菜絲、蘿蔔絲、胡蘿蔔絲等配菜,澆上黃芥末、老陳醋、滷雞的湯,清辣通竅,一個字「爽」!
  • 辣串串,更辣的串串,解辣的冰情人果,和一個「不想掙錢」的老闆都嘉
    端上桌兒來,您得現從冰塊兒裡把果塊擇出,放在嘴裡一嚼:口感極爽脆,味道酸中帶甜,甜裡透著酸,尾聲是若有若無的那麼點兒澀口,趕等最後再麻痺一下舌尖。好吃,有意思,停不下來。辣到盤中的情人果塊一個不剩,口不擇食地抓一把碎冰放到嘴裡,這才知道最妙的正是包裹著果實那一層的碎冰——甜味兒都浸到冰裡了,冰再碰著舌頭,您幾乎就聽見那「刺啦」一聲兒了。嘉哥就樂了,說你是我們店裡最能吃情人果兒的。人家都是四個客人冒天兒了點兩盤,您一人三盤了。這家兒的辣,不白給。
  • 酸酸辣辣不燙嘴,五分鐘搞定!
    湯汁的味道酸甜微辣,喜歡甜口的朋友,喝起來剛剛好;喜歡鹹口的小夥伴,也可以少加一點海鮮醬油,味道更佳!總之,酸甜辣鹹鮮,喜歡什麼口味,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帶著泡菜湯一起給你送過來,已經切成小片的泡菜直接可以拿來下飯。
  • 星廚房上菜啦,快來那!酸酸辣辣就是我喔!
    在這炎炎夏日,若是來一碗酸辣粉,這韌性,這酸爽,真是極好的呢!
  • 小蔥化醬甜不辣
    ——就只想卷小蔥化醬稀哈稀哈著來吃上幾口啊!北大孔慶東說過,「曾經美味難為菜,除卻西施不是人」。這話聽著挑剔無理,卻也是一種性情中的偏愛之極,也許就因為心裡只想著這一口兒,眼裡自然也就只有這一味兒了!我眼裡的春菜西施不是別個,就單有小蔥這樣掐著尖長成得又水嫩又挺直的美嬋娟!
  • 做好的料理太鹹、太辣、太甜、太酸,要怎麼補救?
    做好的料理太鹹、太辣、太甜、太酸,要怎麼補救?花了時間和精力做出來的料理,萬一沒有調味好,導致吃起來太鹹、太辣、太甜或太酸的話,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但千萬不要把這些料理丟棄!如果真的發生調味失敗的狀況,先不要慌張,馬上參考一下我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各種解決方法吧!
  • 白酒中的酸、甜、苦、辣、澀、鹹是怎麼形成的?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白酒有六種味道,酸、甜、苦、辣、澀、鹹,白酒中的這些不同的味道,有各自對應各自的物質。那麼問題就來了,白酒中的酸、甜、苦、辣、澀、鹹這些味道是是什麼化學成分帶來的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講,跟著真全糧楊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 自己醃製的韓國泡菜,吃著脆、辣、酸、甜,味道好極了
    韓國泡菜渴望看到美麗的哈爾濱雪鄉風景,不由得去了解那邊的美食,什麼凍梨呀、凍蘋果呀、凍豆腐…各種凍,還有豬肉燉粉條、辣白菜。我卻特別暖特別期待,於是就去菜地裡摘了幾顆白菜,動手做起了韓國泡菜,國人的辣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