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墩兒一聽名字,就帶著京味兒,是老北京年夜飯裡必須有的,滿族人尤其喜歡吃這道菜。它屬於涼菜,而且它以大白菜為主料,加以芥末,白糖,白醋燜制而成,其特點是呈黃白色,又甜又酸,又辣,爽口,解膩,很爽的一道下酒菜。是涼菜裡的首席,盛行在冬季和初春時吃。
食用的時候,要用乾淨筷子把芥茉墩逐個地夾出來,放在小碟內,再倒些原湯,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喝一口原湯透心的涼,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
老舍先生家有一樣菜遠近聞名,有客人來,往往點名索要,這個菜就是「芥末墩兒」。老舍與胡絜青剛結婚的時候,頭一回單獨以小家庭的形式過年,老舍心血來潮,「命令」夫人動手做幾樣家鄉的年菜吃吃,頭一道就點了「芥末墩兒」。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很多講究北京味兒的家庭主婦都要做芥茉墩兒。過年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它清爽,利口,解膩,很多人都喜歡。
芥末墩兒的製作方法
主料:大白菜兩棵,每顆不超過4斤,緊幫兒實誠,長度12釐米左右
輔料:白糖2斤,米醋2斤,精鹽200克,芥末200克。(這個量需要酌情而定,多少根據個人喜好加減,糖醋比例必須是1:1)
先將白菜去掉一兩層老幫。再切去菜根,整棵衝洗乾淨,橫切成3-4釐米厚的圓段(即白菜墩,注意不要散開)。燒一鍋開水,將一隻罈子放入開水裡燙熱,待用。將白菜墩逐段放在漏勺裡,用勺舀開水澆淋4-5次(不宜澆得太熟,更不可將菜直接放進開水),控幹水分碼入燙好的罈子內,每放一層撒少許鹽,再撒入芥末、白糖,直至全部碼完,最後澆入米醋,將罈子蓋蓋嚴,用小棉被捂嚴實,第二天即可取食。
1/白菜要選重的,沉甸甸的,緊貼幫的,而且要細長的不要粗的。
2/只用幫子,葉子部分少用或不用。
3/菜墩兒用湯勺舀沸水淋澆三次,不可多澆。好芥末墩兒必須是脆的。
4/罈子外上下左右包上保溫材料,讓芥末發酵三天再吃。這樣做出來的才辣,才「衝」鼻子。
5/鹽的比例以淡為主,不宜過鹹。醋也可以不放,看個人喜好。
6/切記不要用粘了油的筷子夾取,吃不完要放在陰涼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