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24】克制壞脾氣不能光靠「忍」,擺脫壞脾氣原來很簡單(沒脾氣才能有教育)

2021-02-17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小莉的話:接下來幾天的連載對於父母個人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很多媽媽說婚前自己脾氣挺好的,但有了孩子之後卻常被折磨的近乎歇斯底裡。任由自己的脾氣隨意發作,其實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因為忍住脾氣這件事本身讓我們很痛苦,而發出來卻很暢快,自己的痛快換來他人的痛苦,這不是自私是什麼?

對大人來說,通過發脾氣收拾孩子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嘛,然而這一時的痛快只會換來長久的不快。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教育正能量。怎樣認識自己脾氣的由來,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本文說得太好。

關於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最近還在看美國馬卡姆博士寫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對於情緒經常失控的父母來說,非常有幫助,唯一不滿意的是翻譯過來的書讀起來快感不夠,我這英語六級水平給女兒講講原版繪本問題不大,自己啃大部頭的英文原版書還是心有餘力不足呢。

這也是我強烈推薦尹建莉老師兩本書的原因,立意高,視角新,文字美。對於成年人來說,讀書要麼有用,要麼有趣,《好媽媽》和《最美》都屬功能性的家教書,但讀來卻也不乏文學書籍的暢快淋漓。

另外大家強烈要求的qq群已經新建,分別為小莉講故事小學群(6歲以上),群號346292003,小莉講故事幼兒群324333526,暗號:聽小莉講故事。群資源有限,請已經在之前的三個大群裡的媽媽不要重複加入哦,也歡迎有時間的媽媽申請為管理員哦,小莉一個人實在精力有限。有大家的支持,咱們這個大家庭才能分享更多好資源!

……………正文分割線…………

家長脾氣大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槓,為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性變態,神經病人格。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習慣於把每次發脾氣歸咎為孩子不聽話,或孩子某種行為太不像話,認為自己發脾氣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事實是,脾氣不但沒有教育功能,卻是反教育的。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壞脾氣不僅像一把亂揮的錘子,破壞當下的一時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劇;更像彌散的有毒氣體,形成深遠而廣泛的損害。

克制壞脾氣靠「忍」行嗎?

壞脾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槓,為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性變態,神經病人格。家長發三分脾氣,會對孩子形成七分損害。說壞脾氣是教育的死敵、人生的陷阱,並不為過。

脾氣的壞處其實大多數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發脾氣。不少家長經常下決心要改掉壞脾氣,每每事到臨頭,火氣一上來,就什麼都忘了。所以,本文想著重談談如何克制壞脾氣。

克制脾氣不能光靠一個「忍」字。古話說得好,「忍」字心頭一把刀。一位家長給我的郵件標題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且不說郵件內容如何,標題已夠驚人。刀鋒之下,如何能躲開傷害?一個人心上這麼多帶血的刀子,若不去掉,遲早是要割傷自己或他人的。

這就說到一個問題,脾氣大的人為什麼心中常有怒氣?他們的「火」到底從何而來?知道病因,對預防和治療都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對壞脾氣先追根溯源一下。

脾氣很差的人,童年經歷往往有兩個特徵:一是身邊有個愛發脾氣的人,二是內心常常有委屈感。正是童年時代的這兩種遭遇,埋下了壞脾氣的隱患。

因為兒童的性情是向成人習得的,家長的行為示範作用要遠大於口頭訓誡作用。壞脾氣家長動不動向他人、配偶或孩子發火,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範,無意中教會孩子用破壞性方式表達不同觀點。

同時壞脾氣的人讓家庭生活經常充滿火藥味,讓孩子的心理總是充滿負面情緒,積澱越來越多的負能量,成年後,習慣以傷害性的方式表達分歧,尤其容易衝著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動手,因為這兩者離自己最近,對自己威脅最小——於是我們看到,壞脾氣代代相傳,老子火氣大,兒子脾氣就差,到了孫子也不怎麼樣——家族輪迴鏈條就這樣形成,正如蒙臺梭利所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脾氣的本質是恨意,恨意和思考力呈反比,恨意越深,思考力越淺。一些愛發脾氣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脾氣就這樣,天生的,改不了。把壞脾氣等同於雙眼皮一樣的生物遺傳,這反映了很多人對自己壞脾氣的無可奈何,以及對自我改變的逃避。

追溯脾氣的成因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點從何而來,將要何往。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避免把壞脾氣合理化,才有力量斬斷這輪迴的鏈條,並且容易對原生家庭的缺陷給出原諒。

如何改變壞脾氣?關鍵一步是立即行動。即從今天、從這件事開始,不發脾氣。

要讓「好脾氣」不斷和我們相逢

脾氣這個東西,不發就不發了,你不縱容它,它就不會張牙舞爪。反之,如果不加約束,脾氣可以被餵養得越來越大。這不僅在心理學上被觀察到,生物學也證明,慣於擺出暴力姿勢的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憤怒。

克制脾氣可以從每一個想要發火的事件中開始練習,哪怕覺得自己在「演戲」,也要演下去,情緒沒到位的情況下,努力讓行動先到位。心理學研究發現,「任意表露情緒,可以強化情緒。相反,儘可能地抑制情緒,則會削弱情緒」。

並且人的情緒有互動性,投射出去的情緒往往會反彈回來,每一次反彈都是強化。好情緒有好強化,壞情緒有壞強化。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我們由於行使正義而變得正義,由於練習自我控制而變得自我控制,由於做出勇敢行為而變得勇敢。」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變成「好脾氣」,就要讓「好脾氣」不斷和我們相逢,儘量不讓壞脾氣出來露臉。

大部分情況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克制脾氣帶來的愉悅,後面就會更容易控制情緒。

有位家長說她一直對兒子要求嚴格,但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脾氣不好,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大喊大叫,而且從不認錯,經常氣得她簡直要發瘋,只是因為知道打孩子不好,才強行忍著不動手,但和孩子吵架卻是頻繁發生。

有一次她實在黔驢技窮了,憤怒地對孩子大喊一聲:你就不能讓媽媽高興點嗎?兒子大聲回敬說:「我不知如何讓你高興,就知道如何讓你不高興。」她當時感覺內臟都要氣得出血了。

有一天,兒子從學校打來電話,說一個作業本丟在家裡了,必須要今天交,要媽媽送一趟。這不是第一次了,這孩子整天丟三落四的,動不動就把什麼東西丟在某個地方,所以當她黑著臉把作業本送到孩子手上,剛說了句「每天叮囑你多少次……」兒子立即嗆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扭頭就離開,沒有一點認錯的意思,也沒有對媽媽的辛苦表示一點感謝。

可能只是因為在學校裡,才沒大喊大叫。晚上她很想批評兒子幾句,只是害怕他發脾氣,才硬忍住了,心想等你下次再忘了帶東西,逮著了一定好好教訓一頓。

沒想到第二天兒子又從學校打來電話,說他把今天要交給老師的一張表格丟在家裡了,要媽媽再送一趟。她一聽,火氣騰一下就上來了,沒好氣地說,媽媽今天忙,沒時間,你明天再交吧,生氣地把電話掛斷。

過了一小會兒,老師打來電話,說這個表格必須今天交來,現在班裡就缺她兒子這一張,希望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否則孩子沒法放學回家,老師也沒法下班。老師口氣強硬,不容商量,她只好放下手頭的事,開車往兒子學校趕去,內心簡直可以用怒火萬丈來形容,恨不得當下抓住兒子痛罵一頓。

到兒子學校時,她想到有可能遇到兒子的老師,突然有一點點膽怯,感覺沒有勇氣面對,害怕被老師給臉色看。然後又想到,自己還這麼害怕見到老師,兒子此時不知有多難堪。老師顯然很生氣,應該已是狠狠地訓了兒子。全班那麼多孩子,就他一個人忘了帶表格,這讓兒子多麼尷尬啊。

想到這裡,她忽然有點開始心疼兒子了,心裡的怒氣一下消解了不少,然後,不知怎麼突然生出一個想法,今天連提醒也免了,反正提醒也沒用,還讓他嗆自己兩句,這次什麼也不說,看看他以後會怎樣。

到了學校見到兒子,她一反常態地沒有生氣,把表格交給兒子時,順便把水壺遞到孩子手上,和顏悅色地說,水壺也忘了帶了,是不是一上午沒喝水,渴嗎?媽媽的表現讓孩子大吃一驚,有些不相信地看看媽媽,一時不知該說什麼,眼睛裡流露出感動。要知道,以前如果忘了帶水壺,也是一個過錯,回家後總會受到一頓責罵。

看著孩子的表情,媽媽忽然覺得孩子那麼可憐,自己沒發火,居然讓他那麼意外,可見自己對孩子發了多少火。媽媽一下感覺有些心酸,忍不住溫柔地拍拍孩子後背。當孩子確信這次媽媽真的沒生氣時,眼中突然泛起淚光,有些不知所措地低下頭,囁嚅著低聲說一句「媽媽,又讓你又跑一趟……」

孩子雖然沒把話說完整,但能聽得出他的歉疚,幾乎可以確信,孩子在強忍著眼淚,或已流下眼淚。媽媽一瞬間也眼眶一熱,又輕輕摸摸孩子腦袋說,沒事,反正媽媽今天也不忙。嗯,沒別的事了吧,那媽媽走了。孩子輕輕地嗯一聲,還是沒抬頭,媽媽能感覺到她和孩子間有某種溫暖的東西在交流著。

回家的路上,竟是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原來寬容竟有這麼大力量,可以讓一個從來不肯低頭認錯的孩子主動說出對不起。晚上孩子回家後,居然也一反常態地變得非常溫順,媽媽讓他幹什麼,他總是情緒愉快地去做了,完全沒有以往的故意頂牛。

這次經歷讓她看到克制脾氣的成果,給她帶來信心和鼓舞。後來這位家長開始不斷地約束自己,發脾氣確實是越來越少,脾氣也越來越小。很多事情如果放在以前,一定會覺得不可容忍,非得暴怒一場不可,後來卻發現所有的事情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不發火併沒有那麼難,而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懂事。

讓「拳頭打在空氣中」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這個孩子一樣,家長一改變脾氣,馬上就懂得「領情」,很多孩子對家長初期態度的轉變並沒有積極的反饋,似乎無動於衷。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要氣餒,哪怕是遇到孩子主動挑釁也不要發火,讓他「拳頭打在空氣中」。雙方的負面情緒都得不到釋放和回應,時間久了,自己的脾氣、孩子的脾氣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好。

有位爸爸說他下決心不再跟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發脾氣,但小傢伙蹬鼻子上臉,給三分顏色就想開染坊,弄得家長越來越沒信心,擔心把他溺愛壞了。但有一天傍晚,這種印象改變了。當時,孩子媽媽把一盤剛炒好的土豆絲端到桌上,又進廚房炒第二個菜。孩子馬上爬到椅子上要吃,爸爸說菜剛炒出來太燙,再說媽媽還沒過來呢,等一會兒吧。孩子一臉不愉快,手裡的筷子不肯放下,啪啪敲擊桌子,趁爸爸不注意,突然往菜盤裡吐一口口水。

這實在太過分了,爸爸幾乎把持不住地想發火。也許是小傢伙自己也知道這動作太出格,看著爸爸,目光既挑釁,又有些怯怯的。爸爸看他一眼,強壓怒火,鎮靜地看孩子一眼,沒吱聲,低下頭繼續看手機,努力平息心裡的火氣,然後思考對策。

片刻後,媽媽端著另一個菜出來,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爸爸也沒說什麼,一家人開始吃飯。爸爸心裡憋屈得都有些吃不下飯。小傢伙也許確實覺得自己理虧,也許是因為又沒等到爸爸的火氣,心裡有些忐忑不安,在飯桌上表現得出奇地乖巧,一直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不像平時吃兩口就跑了,還把碗裡的飯吃得乾乾淨淨的。媽媽驚奇地說寶寶今天表現怎麼那麼好。

爸爸心裡忽有一些感動,覺得自己堅持不發脾氣有了成果,慶幸自己沒有輕易放棄「好脾氣」。他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管得多,又老發火,孩子不逆反才怪。比如今天,孩子想先吃幾口土豆絲,這要求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其實很正常,家裡又沒有外人,為什麼不允許呢?這麼點事都要限制他,他當然會覺得你總是很不友好,就要故意在你面前搗亂。如果自己沒壓住火,又打罵孩子一頓,事情會變得多麼糟啊。

在這麼具有挑戰性的事件上還能控制不發火,爸爸自己也有成就感,此後更注意減少限制孩子,努力克制脾氣。

脾氣與脾氣的對峙就像拔河賽,對方的屹立不倒是以你的堅持為前提的。如果想讓對方不再堅持,最好的辦法是放開手中的繩子——家長心中沒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這一點小小的改變,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巨大。

在改善壞脾氣的路上,家長要經常儘量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得不如別的家長好?或者是我沒看見自己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相處中,我原諒過他什麼錯誤?對他的什麼缺點能一笑了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重要,還是我出口惡氣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殘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齊全,身體健康,這是不是他給我的回報呢……這些問題不妨常在心裡想想,就是對壞脾氣的不斷降解。

控制脾氣,多數家長只要在意識上到位了,行動就會自動調整。但也有人發現,克制脾氣於自己來說是件特別困難的事,雖然明明白白地知道發脾氣的壞處,卻常常控制不住。每次發完火都後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樣大發雷霆。

一些小技巧可以使用

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試試下面幾種辦法:

1. 半小時效應。

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馬上發作,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告訴自己等半小時,一切都等到半小時後再說。在這半小時裡,一定要去做點別的事,凡能讓自己感覺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瀏覽網頁、玩遊戲、吃東西、到外面走走、洗個澡或給好友打個電話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動脾氣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脾氣是一種激情,爆發都是瞬間的事,挨過半小時後,人就會變得理性,該怎麼樣做不該怎樣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2. 紙條儀式。

在特別想改變壞脾氣時,寫兩張紙條。第一張描摹自己的壞脾氣,把它的可惡白紙黑字地寫出來,此紙條象徵自己的壞脾氣。第二張寫下自己改變壞脾氣的願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兩句話,此紙條象徵自己的決心。然後把第一張狠狠地撕碎、燒掉或用其他方式銷毀,感覺把壞脾氣埋葬掉。第二張貼到牆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規定自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想發火,必須先跑去看過這字條,看完了再決定發不發火。

或已開始發火,突然想到紙條,也要跑去看看。若紙條有效控制了火氣,給自己一點任何形式的獎勵,讓自己高興;如果看過紙條後沒管用,還是發脾氣了,也不要氣餒,把這一張撕了,重新寫一張,重新給自己鼓勁。看紙條這個儀式化的行為一直堅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話經常在心裡複習一下,壞脾氣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3. 意念疏散。

當火氣一下子起來時,先趕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體內部,宛如立即把身邊惹你生氣的人丟棄掉,顧不上管他一樣。集中注意力尋找一下身體哪部分被怒火弄得不舒服了,是胸口憋悶,還是腦袋隱痛,或是手臂顫抖,然後把意念集中到那個不舒服的地方,想像有一團純淨的氣體或清清的水流,輕柔地包圍那裡,旋轉按摩,並絲絲深入,把那裡的濁氣驅趕出去,可經由身體任何地方揮發到空中,身體越來越乾淨。這個過程最好伴有深呼吸,感覺純淨之氣被吸入,然後長籲氣,濁氣被呼出去……一次驅散不完就再來一次,直到感覺自己變得乾淨、平靜而鬆弛。

以上三條方法可以同時做,也可以只做一條。關鍵是堅持,一直堅持,給自己反覆練習的機會。西方流傳一句笑話:如何像卡耐基一樣成功?答案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套用這句話,完全可以說,如何成為一個不發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發脾氣的時刻,沒有比停止發脾氣更重要的事情。

任何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強烈的自我改變意識上,才會有效。在和孩子的「較量」中,家長要時時記住,只要發火,就輸了。家長若不和孩子鬥狠比強,遇到事情有定力,有變通力,那麼孩子學到的正是這些。

切記不動手不糾纏

當然,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天下沒脾氣的人很少,正如天下沒有私心的人幾乎沒有一樣。所以也不要期待自己成為完美父母,不要有教育潔癖,否則會太焦慮。而過度焦慮對改善脾氣並沒有什麼好處。大家都是凡人,偶爾發點脾氣也正常。如同正常範圍內的私心是健康的也是必須的,正常範圍內的脾氣也可以存在並可以被理解,關鍵是個「度」的問題。

如果實在沒忍住,脾氣發作了,至少要守住兩條底線:一是堅決不動手,只動嘴;二是趕快結束,不糾纏。不要非得講什麼理,明明白白開始的事,可以糊裡糊塗結束,這並不影響以後的日子變得清朗。當我們變得越來越習慣於自我克制時,自我克制就變得越來越容易。

亞當斯密認為,具有最細膩敏銳的慈悲性格的人,自然也是最能夠高度自我克制的人。我們俗稱的體貼、善解人意、感同身受、有同理心等等——這些簡單的詞彙不簡單,它標註著人性可靠的寬度和高度。人若不固執於自己的想法,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若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好,而不總是著眼於些許的不如意,脾氣可能就會小得多。

孩子逆反,說明他有獨立思考能力和選擇的勇氣,這總比事事聽命於家長、沒主見好得多。孩子成績不理想,但他身體健康,心地單純善良,這該多麼令人欣慰。錢包被小偷偷了,要慶幸銀行的存款沒被人騙走;挨老闆一頓訓,就去慶幸自己好歹有工作有薪水。

邁腳出門,平直的馬路已鋪到腳下;輕輕點擊電腦滑鼠,世界就展現在眼前……太多太多的恩惠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如果日子充滿感恩,你投送出去的心情都將回報給你;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氛圍,家長自己更受滋養。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這是自勉境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超脫境界。對於一個超然的靈魂來說,有什麼事會讓他煩惱到失態呢?

境界的升華不可能輕鬆地一步登天,而需要一點點去修行。當我們能對一人一事給出豁達和寬容時,已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世界抱有無怨的情懷。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教育正能量。(來源:尹建莉新著《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作者獨家授權連載)

…………………………………………

英文經典故事回顧(更多英文故事請點擊帳號左下角的聽故事,進入英文故事)

回復56可聽《we are going ona bear hunt》

回復63可聽《The Three Bears》

回復 69可聽《Don'tLet thePigeon Drive the Bus》

回復98可聽《Guess How Much ILove You》

中文經典故事回顧(更多中文經典故事請點擊帳號左下角的聽故事,進入故事寶盒)

回復64 可聽《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啦》

回復129可聽《烏鴉麵包店》

回復89可聽《都是放屁惹的禍》‍

回復 37可聽《肚子裡的火車站》系列兩個故事

回復7 可聽《我是霸王龍》系列兩個故事

回復 87 可聽《女巫科而娜杜耶》

回復 60 可聽《活了100萬次的貓》

回復 66 可聽《古利和古拉與古魯力古拉》

回復 12 可聽《好髒的哈利》系列四個故事

相關焦點

  • 脾氣越壞,混得越好
    但事實勝於一切,壞脾氣的人在職場更有作為,也走得更遠。 千萬不要誤解職場「壞脾氣」。 知乎上有人問:太好脾氣的人在職場上是不是容易受欺負? 一個回答這樣說:準確地說,不是脾氣太好被人欺負,而是一昧忍讓被人欺負。根本原因是沒原則。
  • 圓谷:由於脾氣壞,他們五個奧特曼被同類殺掉!
    一個人脾氣太壞了可不是什麼好事兒,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包括奧特曼也是如此。由於脾氣太壞,下面五個奧特曼都被同類殺掉了。要說脾氣壞的話,貝利亞算是一個了吧?其實在光之國的時候就是這樣。光之國的奧特曼就不說了,新生代的奧特戰士也都痛恨他,就連外宇宙的鏡子騎士、火焰戰士也都對貝利亞恨之入骨。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他傷害過的人太多了。另外還有卡蜜拉,她雖然是個女戰士,但是脾氣並不好,從劇場版中她與迪迦奧特曼的爭鬥上就看出來了。
  • 4歲孩子脾氣暴躁怎辦?了解這些原因,3步改善孩子壞脾氣
    孩子發脾氣是有原因的。1)孩子身體不舒服。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有可能是身體不適。父母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還有孩子睡眠是否正常?飲食是否正常?排洩是否正常等等。總是責備孩子,或者不分場合命令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心情變壞,脾氣變差。麗麗平時很聽媽媽的話,這天家裡來客人了,媽媽叫正在沙發上玩具的麗麗把玩具收拾好,讓客人坐。麗麗就生氣了,嘟著小嘴不說話,也不收拾。原來麗麗是在氣媽媽當著客人的面叫她做事,她覺著「很沒面子」自尊心受挫,所以才不想理會媽媽。
  • 【板泉中小·家有兒女】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在育兒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經驗。加上近些年來在國外定居,受先進育兒思想洗禮和不斷學習,很多育兒觀更加鮮明。 會上,她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籲千萬家長和教育界朋友們,一定要克制這個問題,不要將這個問題再一代代的複製給下一代。 她說: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 夜讀 有多少事情壞在一時脾氣上
    A為壞脾氣買單太貴   我曾經為自己在公開場合的情緒失控付出特別高的代價。   蜜月之後,只要老公在場,她尤其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氣,克制是保護,護自己,也護別人。   第二次發火,發生在她和老公之間,早已記不起原因,只記得半夜吵起來,她忍不住發火說重話,激怒了他,他甩門開車而去。   次日早晨,她才知道,他心裡煩躁分神,把油門當剎車,為了避讓其他車輛撞上一棵樹,好在人沒有大礙。
  • 孩子的壞脾氣裡,藏著什麼秘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萍語文,ID:dypyuw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創〡萍老師首發〡萍語文孩子的壞脾氣管不好但是疏得通有一天,我和幾個媽媽聊孩子,她們都說孩子上小學後,脾氣越來越壞
  • 別把壞脾氣留給最重要的人
    當我們懷疑是不是陳遠找了小三的時候,阿舒卻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所有要求對方容納你的任性和壞脾氣的人,最後都會吃最大的苦頭。我們總是喜歡把最壞的脾氣給自己最重要的人。 後來,和阿舒見面的時候,總覺得有哪裡不一樣的地方。她還是之前的那個姑娘,可說話間的她,卻不像之前那樣有趣有活力。
  • 八字預測性格:有個性,脾氣壞的八字特徵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性格很普通,就是很大眾類型的,表現出來就是那種不溫不火的,但是也有那麼一類人是有個性,脾氣壞的類型,有時候三言兩語不和就會開始破口大罵
  • 壞脾氣小精靈,快走開 | 一天一個睡前故事
    今天,壞脾氣小精靈纏住了我。他們把我從床上趕了下來,在走廊裡一直追著我,還尖叫著:「衝每個人都發火,別給他們好臉色,你想怎樣就怎樣!」壞脾氣小精靈盤旋在我的頭上,就像烏雲遮住了太陽。那些陰暗的、煩躁的情緒慢慢襲來,把有趣的想法一掃而光。我又看到了燕麥粥,我生氣地皺皺眉,把臉扭到一旁。知道嗎?
  • 為什麼眼皮厚的人脾氣壞
    ­­ 眼為情緒之窗,人的任何情緒最先由雙眼中表達出來,所以歷代帝王畫都要求慈眉善目,這就是直觀的表現仁厚。­­ 上眼皮厚的人,眼眶不會很大,眼睛想睜大會變得比較困難,所以多有眼無力的情況出現。
  • 壞脾氣大叔炒飯 | 做炒飯界的「愛馬仕」
    壞脾氣大叔」炒飯是安徽眾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中國)美食連鎖機構旗下推出的明星項目,是一家主營炒飯為主題的熱門品牌。「壞脾氣大叔」炒飯致力於為加盟創客以最低的投資開優質的門店,以產品的多樣化與智能化為優勢站在行業最前沿,引領餐飲加盟財富新浪潮。餐飲業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行業,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獨到的特色與商機。
  • 贏在和氣,敗在脾氣,成在大氣
    有人這樣評價曾國藩:左帥(左宗棠)嚴,人不敢欺;李帥(李鴻章)明,人不能欺;曾公(曾國藩)仁,人不忍欺。和氣對人才能得到別人和氣相對,針尖對麥芒,兩頭都是傷。我們常說「春風和氣」,和氣就像是拂面的春風,遇上柔柔的風,山會綠,冰會融。與人相交不是打仗,不用非得分個高下論個輸贏,用和氣求和諧才能取得雙贏。
  • 塔羅牌佔卜:你的壞脾氣指數
    我們今天的佔卜主題就和小脾氣有關,通過選牌來分析你的壞脾氣指數有多高?🙏🙏🙏 老規矩,請憑感覺選一張牌↓ 愚人 正位/壞脾氣指數:40%抽到這張牌說明你的性格比較隨性,脾氣根據心情而定。從這張牌看,你的性格是屬於敢愛敢恨的類型,對於真心喜歡的人,你脾氣特別好,有時候甚至會為了喜歡的人降低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對於不喜歡的人,你脾氣特差,有時候看對方一眼都感覺煩躁。你的性格是屬於「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類型,所以喜歡你的人有很多,但討厭你的人也有一些。
  • 當媽有了孩子之後,請允許你有壞脾氣
    回想在知道有孩子的時候,總是告訴自己,對待孩子一定要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因為你的任何壞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是有影響的。可是,等孩子生下來之後,在日常的雞零狗碎中,自己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不耐煩。因此,我們要看見自己的壞情緒,只有看見了,我們才能--2.接納自己的壞情緒我們之所以變成壞脾氣的自己,與自己的伴侶分不開,如果有一個男人能替你分擔家裡的家務活,能夠幫你分擔養育孩子的重任,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那麼你有可能不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 別把壞脾氣都留給最親的人
    好像我們都把好脾氣都留給了陌生人,卻把壞脾氣都劈頭蓋臉懟在最親的人身上。這是否有一種被偏愛的有恃無恐的感覺?大概因為你知道親人永遠是愛你不會離開你所以才能肆無忌憚。大部分人都有一個想法:我把壞脾氣釋放到親人的身上是因為不用小心翼翼的去在乎對方是否會生氣,所以可以很隨意。反正他也不會離開我。可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最親近的人就要接受你的負能量和壞脾氣呢?
  • 孩子的壞脾氣由你一手塑造:家長的「忍不住」,是他放肆的導火索
    尤其是在孩子有了獨立的思想之後,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思想或者行為,那麼就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有次家庭聚餐,大人小孩有很多,當然也有一桌子的美味。大家開始就座的時候,子豪就開始用筷子敲擊著碗,爺爺奶奶覺得臉上掛不住,就輕聲地制止了侄子的舉動,本來是想提醒一下,沒想到侄子開始放聲大哭。
  • 脾氣很臭,愛擺臭臉,的幾大星座,他們脾氣太壞了
    脾氣很臭,愛擺臭臉,的幾大星座,他們脾氣太壞了愛情裡原本就是要彼此忍讓互相了解的,只有誰更愛誰多一點,底子就不存在誰就應該忍受誰的壞脾氣。但是有的人在愛情裡的表達形式讓人有些難以了解,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
  • 多點耐心,別把「壞脾氣」傳染給孩子
    有段時間,兒子的脾氣有點大,比如一件小事就會引起很大的情緒反應。一句小小的批評就會讓他紅著眼睛看著我,眼神裡有憤怒也有委屈。兒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做事會磨蹭很長時間。每次看到他在我面前哼哼唧唧,或者故意磨蹭,我心裡就有氣,恨不得衝上去吼一句、打一頓。但我還是提醒自己,不要著急,不要衝動,好好說話。
  • 一個六歲的小姑娘,竟然可以改掉壞脾氣,也許孩子愛我們更深
    妞妞是個壞脾氣的小姑娘,字寫不好要發脾氣,早晨不想起床要發脾氣,飯不可口要發脾氣,不想收拾玩具也要發脾氣,老師布置作業有點難度,都要一邊發脾氣,一邊無可奈何,傷心地大哭一場。一直認為妞妞的壞脾氣是有遺傳基因在裡邊的,因為她爸爸脾氣就不太好,儘管跟我們娘兒三個幾乎不發脾氣,但那是儘量克制的結果,在外面脾氣可是大得很,而且有典型的路怒症,開車在路上一個人發脾氣。妞妞繼承了她爸爸的生氣基因,每每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從小就這樣,還沒滿月的時候就這樣,半夜哭到天昏地暗,不得到安慰誓不罷休。
  • 佛說:什麼脾氣,就是什麼命
    一個人的運氣怎麼樣,就看這個人的言行怎麼樣,脾氣好與壞,同樣一件事好脾氣會處理得讓人滿意和溫暖,脾氣不好的人好事也會變成壞事,脾氣的好壞影響著男人的事業,影響著女人的姻緣!經常有人到處去詢問自己的財運如何?自己的姻緣怎麼樣?你應該回頭想一想你的脾氣怎麼樣?你的脾氣就是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