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每天陪伴孩子完成作業的歷程,搭乘孩子成長的列車,和孩子一同成長。
圖 網絡(侵刪)
孩子步入小學校園已經有3個多月的時間了,之前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發現的一兩次不愉快都是爸爸直接聯繫班主任老師解決的。
雖然爸爸也一直在引導孩子自己處理一些學校裡發生的事情,但是孩子終歸是沒有邁出第一步,好像在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學習相關的事情才可以找老師。
圖 網絡(侵刪)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所以後來爸爸每次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事情時,都會當著孩子的面來進行,而且打開手機的免提功能,讓孩子全程聽到爸爸和老師的對話,讓孩子聽到家長和老師對自己在學校和家庭生活的溝通和交流,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還需要努力。
圖 網絡(侵刪)
小白兔和小灰兔幫羊爺爺收白菜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可是孩子似乎習慣了做一個聽眾,始終都不願意自己去和老師進行一些交流,絲毫沒有從小灰兔向小灰兔轉變的跡象。
也許是孩子一直在堅持自己心目中的思維,和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交流和互動;也許是孩子還沒有從內心把老師作為一個可靠的交流對象;又或者孩子知道大人們的意圖,卻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圖 網絡(侵刪)
猜測總是顯得那麼蒼白和無助,還是多和孩子溝通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吧……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