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經常看到推送來的消息,「孩子上學了,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送什麼?怎麼送禮?」
孩子一上學,家長就開始犯嘀咕,想著靠送禮讓老師關注一下孩子,可是又不知道具體怎麼送,真難啊!
家長們常常議論紛紛,說什麼送禮的孩子會坐在最好的位置,送禮的孩子能參加加分的活動,送禮的孩子表現分高......嚇得家長總想尋思給老師送禮,不送禮就怕老師對孩子不好。
作為一個初中家長,孩子上學9年了,還沒有送過禮,但是老師很關照孩子,並沒有不送禮,老師冷落孩子這一說。
學校裡有什麼活動,只要適合孩子的,都會讓孩子參加。孩子學習不夠積極的時候,我們都想放棄了,可是老師沒有放棄。還特意找了很好的組長,監督孩子學習,讓孩子重新燃起學習勁頭,成績明顯好轉。
本來想讓孩子走特長上更好的高中,我們也因此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只靠成績就可以搞定更好的高中。
老師也是個高風險職業,收禮會毀掉自己的前程,我們就不要給老師添亂了,讓老師安心教學,比什麼都強。
關於是否給老師送禮,李玫瑾教授說過:要讓我們孩子的心靈健康純淨,無論家長、無論老師,不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如果想要老師關照自己的孩子,需要做好以下事情,比送禮送錢更管用。
老師發出的通知立即響應
老師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長配合,比如要完成安全知識答題、要交保險、要學憲法、要交學費、要統計人員名單等等,事無巨細。
對於這些通知,我們一定立即響應,趕緊去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不要等著老師三番五次的催。
老師的主要工作應該是教學,如果看到有家長沒有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反覆確認和催促完成,耗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影響到教學時間。
所以,這一點很重要,讓老師省心,老師心裡自然感到甜。你的良好表現,就會折射到孩子身上,老師看孩子也格外順眼。
老師安排的活動積極參加
學校裡經常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家委會評選、班級執勤、運動會拍照、服裝統一考察等,如果你有這方面的能力或者時間,就要積極參加,解決老師的後顧之憂。
你關照老師,配合老師的工作,為老師分憂,老師自然會很感動。拉近和老師的距離,老師也會順便多說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讓你及時掌握孩子的動向。
趁機會再進一步和老師有針對性溝通,讓老師關照一下孩子,老師自然會放在心上。記得一次執勤的時候,老師就特意和一個媽媽溝通了很久,可見老師是非常關注這個孩子的。
老師反饋的孩子問題,努力想辦法解決
孩子在學校會有各種不同表現,有好的也有壞的。當老師給你反饋孩子的問題時,不要推三阻四,跟老師說「孩子更喜歡聽老師的,我們說了也不聽!」直接把球踢回去,持不管不問的狀態。
清楚的記得博士老爸蔡笑晚的名言:孩子是你自己的,你不管誰管。
老師反饋孩子的問題,也是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希望得到家長的幫助,希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家長一推了之,該讓老師多麼無助。
家長這時應該認真傾聽老師的描述,一起想想辦法。家長的話也不是絲毫不起作用,只要好好學習,抓住孩子心理,說的話有道理,孩子也能聽進去。
勤跟老師溝通
溝通是心靈的橋梁,只要家長和老師勤溝通,老師就會對你家孩子很在意。孩子的老師也曾說過,你多跟我交流,我就多關注你家孩子!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跟老師溝通,把孩子在家的表現說給老師聽,讓老師看到孩子的另一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可能比較拘謹,有些行為沒有表現出來,在家裡比較放鬆,表現會更加多樣化。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很少跟老師溝通,老師就不太了解孩子。直到有一次節日活動,鼓勵孩子上臺表演機器人,老師才重新認識了孩子,沒想到還有這個才能,從此對孩子特別關照。
所以,要注意把孩子的一些優點傳達給老師,讓老師對孩子有個好印象,了解孩子的特點,能對孩子因材施教。
結語
家長和老師是合作關係,不是敵對關係。家長不必害怕老師,非要靠送禮贏得關注。將心比心,只要我們密切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份內的事情,把孩子的事情處理妥當,老師自然會關照孩子。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