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今天看到一條 " 老 " 消息,蜜姐內心五味雜陳。
據報導,知名健身品牌 " 古德菲力健身會所 " 成都地區 " 突然 " 關店,20 多天後,許多消費者仍未獲得來自企業方的合理解釋,目前該店仍在 " 爆雷 " 中。
之所以叫 " 老 " 消息,主要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健身房、突然、跑路、維權無果 …… 多麼熟悉的 " 配方 ",依然還在我們當下的魔幻社會裡迭代上演。
可怕的是,這樣的 " 爆雷 " 已經隨著消費升級也在 " 品牌升級 "。由多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店,一路爆到了知名連鎖店甚至是上市公司。
古德菲力,其官網是這樣自我介紹的:成立於 2004 年,總部設立於深圳,至今在全國範圍內已擁有 100+ 家直營專業健身會所;
目前已完成 B 輪融資,財務投資人分別為:招商銀行,中美創投,達晨創投,三夫戶外,世紀金源集團。
各種光鮮亮麗背後,情況似乎並不那麼美好。在進入成都市場三年的時間內,古德菲力曾一度布局了 5 家直營店。但 2019 年 3 月後,僅剩兩家門店續存。
成都武侯區的 " 雷 " 發生在 2019 年 12 月,彼時正在營業的 " 古德菲力 " 突然被斷電,理由是租金糾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報導裡說,在閉店前一天,還有消費者以數千至上萬元不等的價格,支付了該會所的預付式會員費。
而據內部員工說,閉店原因並非公開所稱 " 租金糾紛 "。很多健身房的營銷模式是價格戰,但一旦價格起不來,會導致運營跟不上,客戶流失多,最終只有倒閉。
到這裡蜜姐想到另一家公司以及自己和朋友親歷的幾個小故事。
這家公司名叫 " 浩沙國際 ",旗下的健身品牌為 " 浩沙健身 ",在一二線城市待過的蜜友應該非常熟悉。即便你不是健身愛好者,也一定接到過浩沙健身的宣傳單。
曾經的 " 浩沙 " 多輝煌啊。雖然官網搜不到了,股票如今也停牌,但在網絡上依然能看到它昔日的榮耀。
比如自 2008 年起,浩沙連續成為為室內運動服飾和健身服務行業唯一進入世界品牌實驗室評測的中國 500 最具價值品牌榜的企業,2012 年,浩沙品牌價值評估為 21.18 億。
但世事難料,誰又能想到從 2018 年起,全國各地的浩沙仿佛在一夜之間都 " 倒 " 了。浩沙健身的兩大股東——施洪流與施鴻雁也被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官方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案標的金額超過 12 億元。
健身房行業有多亂,超乎我們的想像。蜜姐朋友的親歷,坐標天津。朋友有段時間對健身頗感興趣,正好遇到街邊發宣傳冊,說附近的健身房馬上要開業了,開業之前留定金,到時可以享受非常優惠的會員折扣。
這位 95 後的朋友一聽優惠迫不及待就交了 2000 定金。1 個月過去了,健身房還沒開業,2 個月,3 個月 ……
等啊等,直到某天朋友實在忍不住實地去探訪想看看裝修進度,才發現這地方已經人去樓空。致電當時的推銷員,對方表示已離職。
說到這裡,蜜姐也想到自己的 " 辛酸 " 往事。十多年前,那會剛畢業也是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加上臉皮薄。
美容院、理髮店等叫我辦卡,面對大額折扣和對方一張熱情洋溢的臉,我很難拒絕,從此走上了漫長的踩坑之路。
第一家理髮店跑路時,卡裡還有 600 多,我安慰自己,是運氣不好;第二家理髮店跑路時,卡裡還有 300 多,我安慰自己,是理髮店知名度太小;第三家知名連鎖理髮店跑路時,卡裡還有 100 多 ……
同理還有乾洗店、美容店。相同的套路,不同的行業。此後,我再也不預付費任何項目了。這都是交了無數的 " 跑路費 " 換來的泣血教訓!
後面我明白,預付費模式,其實風險非常大。尤其是一次性交大額且時間跨度很長的費用。
對於個人,屬於為自己未來的消費行為買單,未來個人發展如何誰也無法預測;更無法預測的是未來的貨幣環境如何。如果把這筆不菲的費用用於靠譜的投資理財,說不定還能賺更多,何必給別人送韭菜呢?
於企業,預付費可以讓其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到一大筆錢,看上去營收喜人。但問題就在於其可持續性,短暫的營收掩蓋住了負債的本質。也讓行業門檻變得很低,甚至出現不少空手套白狼的,連門面裝修營業這一步都省了,直接假裝要營業,然後 " 撈一筆 " 就走。
預付費的另一重災區就是 " 培訓 " 行業。2019 年,知名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的疑似 " 跑路 " 還歷歷在目。20 多年的行業 " 標杆型 " 企業,就這樣被撕得面目全非。
據學員自發統計,僅北京,300 餘位北京韋博英語學習中心的學員,申請退費金額累計超過 800 萬元。有些學生不僅無課可上,還深陷 " 教育貸 "。
其實對於這些行業的預付費,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2018 年 8 月,GWY 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定中小學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 3 個月的費用;
2019 年 7 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再次重申前述規定,並增加收費不超過 60 課時的規定,這也是國家層面第一個針對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規範性文件。
遺憾的是,儘管高層三令五申,儘管浩沙、韋博等大牌都開始爆雷,但這似乎並沒有改變多少行業生態。
以蜜姐了解的,知名英語培訓機構英孚,依然在推廣年度方案;新東方旗下幼兒英語培訓機構邁格森,名義上說不收超過 3 個月的培訓費,但實際操作上還是推薦按年度來走,且課時超過 60。
美國上市公司童程童美,主打少兒編程培訓,1、2、3 年的課程包都有 ……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當把錢交出去的那一刻,消費者就從 " 上帝 " 淪為了 " 弱勢群體 "。擔憂的是,明天類似的 " 雷 " 會不會再次上演。
" 預付費 " 的陷阱,就真的無解了嗎?
來源:閨蜜財經 Miss 蜜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