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是人生一大樂事,更是獲得優質蛋白的主要途徑。如果你想在補充優質蛋白的同時,還同時控制攝入的能量與脂肪,那麼牛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人心目中,牛肉是一種理想的肉類。它的蛋白質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低,吃起來比豬肉更健康。
因此,牛肉有「肉中驕子」的美譽,除了優質蛋白,牛肉還含有許多營養素,對人體的好處不止於此。
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及鋅元素,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有助於恢復身體。
尤其是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下降,可多吃牛肉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可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使運動鍛鍊更持久;而肉毒鹼對增長肌肉起重要作用。
牛肉中富含鐵質,多吃牛肉可預防貧血或有助於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牛頸肉:肉質幹實,肉紋較亂;適宜制餡或煨湯,做牛肉丸不錯。
肩肉:牛的前部肉,纖維較細,口感滑嫩;適合燉、烤、燜。
上腦:該部位肉質細嫩,肥瘦相間;可用來涮、煎、烤。
胸肉:肉質較老,煮熟後口感較嫩,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
眼肉:脂肪含量較高,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烤、煎。
外脊: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煎、烤的味道更香,口感也好。
裡脊:肉質最細嫩的部位,大部分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一般用來做牛扒。
臀肉: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低;適合切絲或切片後爆炒。
牛腩: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清燉或做咖喱很不錯。
腱子:牛腿肉,熟後有膠質感,通常是用於醬燒或燉。
1.脾胃不好、有胃腸炎、痛風病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牛肉;
一聞:新鮮牛肉有鮮肉的香味,不新鮮的有一股氨味或酸味。
二摸:新鮮牛肉富有彈性,表面微幹或微溼潤,指壓後凹陷立即恢復,相反則不新鮮;有些注水嚴重的肉雖然不粘手,但外表呈水溼樣,不結實。
三看:新鮮牛肉的肌肉呈暗紅色,均勻、有光澤,脂肪呈白色或奶油色;反之,顏色發暗、脂肪呈黃綠色為不新鮮。
首先用廚房用紙將整塊牛肉包裹起來,放入保鮮袋裡,再將保鮮袋中的空氣排出,冷凍保存。
土豆富含維生素,與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還能保護胃黏膜,增加能量與蛋白質的吸收,但不要吃太多。
② 鍋熱油,放八角、花椒、桂皮,再加薑片、蔥段、蒜瓣一起炒香,倒入牛肉一同翻炒均勻;
③ 加料酒、生抽、老抽,翻炒均勻後加熱水,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燉1小時;
④ 等牛肉燉軟爛,加土豆、紅蘿蔔、鹽,燉至土豆、紅蘿蔔入味,大火收汁即可。
牛肉纖維較粗,不易消化吸收,而搭配番茄一起吃,可使牛肉中的鐵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幫助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
② 鍋熱油,倒入牛腩丁,翻炒至5成熟後,撈起備用;
③ 鍋中再倒入番茄丁,小火炒成醬後,放牛腩、薑片翻炒均勻,加水後大火煮開,改小火燉20分鐘。
洋蔥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C、鈣、前列腺素A等營養素,牛肉的脂肪含量低,配上洋蔥,可額外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① 牛肉切條,加1/3勺澱粉、一勺生抽、一勺料酒、2粒冰糖醃10分鐘;
③ 鍋熱油,將醃好的牛肉放鍋內翻炒,炒熟後盛起備用;
④鍋熱油,放生薑、大蒜炒香後,倒入紅辣椒和洋蔥,再倒入牛肉繼續翻炒;翻炒均勻後,加少量水、一勺鹽,蓋上鍋蓋燜煮一會,最後收幹湯汁。
把牛肉和蔬菜搭配一起做成沙拉,營養比較均衡、全面,綜合來說其熱量比家常菜的熱量要低很多,適合減肥者。
② 平底鍋大火熱油,下牛排後轉中火,每煎一分鐘翻一次面,共煎2~3分鐘,直至牛排達到3分熟,裝盤備用;
③ 西芹、小蘿蔔和蔥白切片,甜椒切塊,小番茄切半,香菜和羅勒切碎;
④ 將這些配菜混合後放在盤子裡,牛排切薄片後鋪上去,最後倒入泰式沙拉醬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