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盒是指用卡紙和微細瓦楞紙板這兩種材料製成的摺疊紙盒和微細瓦楞紙盒。一般作為中檔的包裝方法使用,介於內包裝與外箱包裝之間。
彩盒一般由若干顏色搭配而成,彩盒印後工藝使商品的整體外觀和顏色等方面突出,給消費者以強烈的視覺感官,已被廣泛應用於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行業和產品包裝配套等行業。
彩盒印後工藝有燙金、過油、UV光油、磨光、覆膜、裱紙、凹凸、模切的工藝。今天,我們主要分享的是過油、UV光油、磨光、覆膜、裱紙相關內容。
計量輥定向、定速轉動,且同施塗輥轉動方向相反;這樣使施塗輥表面上塗料層均勻一致,印刷品表面與塗布輥軸面接觸,在塗料黏度和輥組壓力作用下被均勻地塗上塗料。
根據油的種類分為以下幾種:
過油乾燥方式:紅外乾燥。
注意:雙面過油的產品過油後必須豎放晾乾後才可收貨,因為雙面過油易粘連。
上光油除具備無色、光澤感強、乾燥迅速、耐化學藥品等特性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性能 :
膜層透明度高、不變色。經乾燥後圖文不變色。而且不能因日曬或使用時間長而變色、泛黃。
膜層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具有一定的柔彈性。任何一種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的亮膜都必須保持較好的彈性,才能與紙張或紙板的柔韌性相適應,不致發生破損或乾裂、脫落。
膜層耐環境性能要好。不能因同環境中的弱酸或弱鹼等化學物質接觸而改變性能。
對印刷品表面具有一定粘合力。印刷品由於受表面圖文墨層積分密度值影響,表面粘合適性大大降低,為防止乾燥後膜層在使用中乾裂、脫膜,要求膜層粘著力強,並且對油墨及調墨用各類輔料均有一定的粘合力。
流平性好、膜面平滑。印刷品表面吸收性、平滑度、潤溼性等差別很大,為使上光塗料在不同的產品表面都能夠形成平滑的膜層,要求上光油流平性好,成膜後膜面平滑。
要求印後加工適性寬。如燙金、絲印。
紙張性能紙張對過油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紙張平滑度上。高平滑度的紙張,經過油後效果顯著,平滑度低紙張過油效果就差,因為上光油被粗糙表面紙張吸收了。為解決此問題需過兩次油。
溫度過油的溫度在18-20度,過油效果最好。在冬季油易凝固,過油後產品表面油不均勻。
印刷油墨對上光質量的影響印刷後需過油的產品所用的油墨必須耐溶劑性和耐熱性,否則印刷品就會變色或產生皺皮。所以需過油產品選擇注意以下幾點:須選用耐醇類、酯類溶劑;耐酸鹼的油墨,須選用經久不變色而且光澤良好油墨,須選擇對紙張有良好粘著性油墨。
印刷品晶化對上光質量的影響印刷品晶化現象主要是同於印刷品放置時間過久,印件油墨面積過大,燥油加放過多的原因,墨膜在紙張表面產生晶化現象。晶化現象會使油塗不上或產生「花斑」「麻點」 。
① 光亮度差(例:PDQ彩紙打樣—威達高灰底白)
印章紙質差,表面粗糙,吸收性強
塗料質量差,成膜光澤度低
塗料濃度低,塗布量不足,塗層太薄
烘道溫度低,溶劑揮發速度慢
紙質差時先塗布上光底油,乾燥後再上光油
提高塗料濃度,適當加大塗布量
提高烘道溫度,加速塗層溶劑的揮發
更換塗料,過油不勻。
② 局部吸塑效果差
稀釋時吸塑油與天那攪拌不均勻;
過油太薄;
吸塑油黏度太高,流平性差;
吸塑油吸塑效果差。
定量稀釋,攪拌均勻;
定量上油;
加天那水稀釋,不同的油有不同比例;
換油。
UV光油是一種透明的塗料,也有人稱之為UV清漆。其作用是噴塗或滾塗在基材表面之後,經過UV燈的照射,使其由液態轉化為固態,進而達到表面硬化,其耐刮耐劃的作用,且表面看起來光亮,美觀、質感圓潤。
① 光澤不好、亮度不夠
UV油粘度太小,塗層太薄;
乙醇等非反應型溶劑稀釋過度;
塗布不均勻;
紙張吸收性太強;
塗膠網紋輥網紋太細,供油量不足。
根據紙張不同情況適當提高UV光油的粘度和塗布量,對吸收性強的紙張可以先塗布一層底油。
② 乾燥不好、固化不徹底,表面發粘
紫外光強度不夠;
紫外燈管老化,光強減弱;
UV光油儲存時間太長;
不參與反應的稀釋劑加入過多;
機器速度過快。
在固化速度小於0.5s的 情況下,一般應保證高壓汞燈的功率不小於120W/cm;燈管要及時更換,必要時加入一定量的UV光油固化促進劑,加速乾燥。
③ 印刷品表面UV光油塗不上去,發花
UV光油粘度太小,塗層太薄;
油墨中調墨油或燥油含量過高;
油墨表面已晶化;
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矽油)噴粉過多;
塗膠網紋輥網線太細;
施工工藝的問題。
對要求UV上光的產品,印刷時就應採取相應措施,創造一定的條件:UV光油可適當塗厚些,必要時上底油或採用特殊光油配方。
④ UV上光塗層有白點
塗層太薄;
塗膠網紋輥太細;
非反應型稀釋劑(如乙醇)加入過量;
印刷品表麵粉塵等較多。
保持生產環境及印刷品表面清潔;
增加塗層厚度;
加入少量平滑助劑:稱釋劑最好為參與反應的活性稀釋劑。
⑤ UV光油塗布不勻、有條紋及桔皮現象
UV光油黏度過高;
塗膠網紋輥網線太粗(塗布量過大)表面不光滑;
塗布壓力不均勻;
UV光油的流平性差。
降低光油黏度、減少塗布量;
將壓力調整均勻;
塗布輥應磨細磨光;
加入光亮流平劑。
⑥ UV光油附著力不好
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
印刷油墨中的助劑不合適;
UV光油本身黏附力不足;
光固化條件不合適。
印刷工藝要提前考慮上光條件;
在已印好的產品上塗布增強附著力的底油。
⑦UV光油變稠、有凝膠現象
UV光油儲存時間過長;
UV光油未能完全避光儲存;
UV光油儲存溫度偏高。
注意UV光油的有效使用期並嚴格避光儲存,儲存溫度以5~25℃為宜。
⑧殘留氣味大
UV光油固化不徹底;
紫外光不足或UV燈管老化;
UV光油抗氧幹擾能力差;
UV光油中非反應型稀釋劑加入過多。
UV光油固化必須徹底,並要加強通風,必要時更換光油品種。
上光效果更好,更亮,印刷品更漂亮;
上光後的產品更具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油的選擇範圍廣靈活性大且生產成本低;
設備的成本低,因而用戶資金投入要少;
上光技術容易掌握,耗紙浪費要少。
脫機上光佔地面積大,工作效率要低於聯機上光。
印刷品由輸紙臺輸入加熱輥和加壓輥之間的光帶,在熱量和壓力作用下,塗料層貼附於壓光帶補被壓光。
① 磨光油的塗布量塗布太少,乾燥磨光後平滑度差,塗布太多,成本增加,乾燥慢導致紙變脆,磨光時印品表面易折裂;
② 磨光溫度溫度太高變形加大,溫度太低,磨光平滑度低,根據行業經驗115-120度為較佳磨光溫度;
③ 磨光壓力壓力太大印品表面易破裂並且剝離困難,壓力太小磨光後平滑度較差,壓力控制在150~180kg /m2 ;
④ 磨光速度(固化時間)固化時間短,磨光平滑度差,塗料對油墨的黏附強度就差。上光層的質量隨固化時間增加而提高,在6—10m/min 後就不再增大;
⑤ 不鏽鋼電鍍拋光帶不鏽鋼叫鍍拋光帶是磨光工藝的核心裝置,光帶的平滑和光亮程度決定了塗料的鏡面光澤效果和產品質量。
① 磨光膜面有條痕,發花現象
磨光油黏度高,塗層厚;
磨光油流平性差,塗布不勻;
印刷品表麵粉塵多;
磨光溫度偏低,未能使磨光油軟化;
磨光壓力偏小。
磨光前印刷品油墨必須充分乾燥;
適當降低磨光油黏度,改善流平性(加天那水);
適當提高磨光溫度和壓力。
② 印刷品磨光後,紙張折裂
磨光溫度偏高,使印刷品含水量降低,紙張纖維變脆;
磨光壓力大,使紙張柔韌性及延伸性變差;
磨光油柔韌性差;
磨光後的加工藝條件不合適。
在滿足磨光質量條件下,適當降低溫度和壓力;
紙質較脆的紙張磨光後不宜立即進行後加工,應採取有效措施改變印刷品的含水量;
如折裂現象較嚴重,可採取背面過水的方法解決。
覆膜就是將塑料薄膜覆蓋於印品表面,並採用粘合劑經加熱、加壓使之粘合在一起的加工工藝過程 。
覆膜工藝分為:即塗覆膜、預塗覆膜現國內最常用的是即塗覆膜。即塗覆膜根據膠水類型可分成:油性覆膜、水性覆膜。
① 承印材料對覆膜質量有很大影響。
表面清潔、厚度均勻,耐折強度高的材料覆膜效果比較理想。
② 油墨對於覆膜質量影響十分明顯。
印刷品墨層較厚或印刷圖文面積較大,會導致油墨封閉纖維毛細孔,阻礙黏合劑滲透和擴散,使得印刷品與塑料膜很難黏合,易出現脫膜起泡。
油墨未完全乾燥就覆膜,油墨中所含高沸點溶劑易使薄膜膨脹與伸長,覆膜後產品就會發生起泡、脫膜。
③ 印刷工藝影響覆膜質量。
用普通金、銀墨印刷的產品不適合覆膜,因為乾燥過程油墨中金屬粉末易分離出來,分離出來的金屬粉末會在墨層與黏合劑之形成一道屏障,影響兩者有效結合,這種產品放置一段時間後就會起泡。
④ 環境溫溼度的影響印刷品含水量的變化。
吸溼、脫水多發生在產品邊緣部位天熱壓複合中都不易同薄膜形成良好黏合,易產生皺褶,影響產品順利生產。
薄膜透明度越高越好,以保證被覆蓋印刷品有最佳清晰度;
有良好的耐光性,在長時間光線作用下不變色;
要與溶劑、黏合劑、油墨等化學物質接觸,要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
無白點、皺紋、針孔;
表面能要滿足後工序加工需求,如需燙金時表面能大於38達因。
常用薄膜有:PET、BOPP薄膜。
紙張裱後變形嚴重
材料本身由於含水量變化而變形嚴重;
擺放不對,堆紙過高;
由於紙張厚度,應力不一樣,裱紙後變形;
膠水含水量大。
選擇含水量變化後變形小的紙張;
如圖所示,裱後正反對放,擺放不超過1米。上用20KG鐵塊壓制,入抽溼房抽溼,並強制定型;
底紙底面儘量不過水。
如客戶有要求按客戶標準,如客戶無要求按公司標準。
相關測試一定要做,這樣才能保證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