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有很多好處,養在室內可以吸收有害氣體,而且聽說還能美容呢!不過有個疑問是,為什麼我的蘆薈張牙舞爪?別人的蘆薈又厚又胖?為什麼差這麼多?一起來了解下吧~
蘆薈原產南非等地,我國雲南南部的元江地區也有野生分布。是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其中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
蘆薈是集食用、藥用、美容、觀賞於一身植物新星。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蘆薈素等蔥醌類物質已廣泛應用到醫藥和日化中。蘆薈在中國民間就被作為美容、護髮和治療皮膚疾病的天然藥物。
也稱翠葉蘆薈或巴貝多蘆薈。平均每株有12—15片葉子,呈螺旋狀排列,葉片寬厚汁多,呈粉綠色並有白色斑點,隨葉片的生長斑點逐漸消失,葉子四周長菜刺狀小齒。 可用於醫學、美容和食用。
主要產於南非共和國的開普州,也稱為好望角蘆薈。莖直立,高度可達3-6米,葉長60-80釐米,葉子可達30-50片、大而堅硬、帶有尖刺、深綠色至藍綠色,無側枝。這是一種傳統的藥用植物。
又名小木蘆薈,木立蘆薈,主產日本。葉子呈灰綠色細而長、凝膠含量少。在日本鮮葉去皮後的凝膠除生吃、打果汁外,也做成食用的家庭菜,還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妝品等。可用於醫學、美容和食用。
莖杆短,綠葉長達50釐米左右稍向下彎,葉上有美麗的白色斑條紋,紋理清楚,葉片寬大肉質厚,含凝膠質較多,藥性緩和,在民間常作藥用,但在藥典中沒有記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又稱斑紋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其莖短,幼苗葉成兩列,葉面葉背都有白色斑點,不隨葉子的生長而褪色。分株能力極強,有較強的適應性。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民間有用鮮葉中的凝膠做蘆薈色拉的原料食用。
株單生或叢生,高30至50釐米,肉質葉綠色,幼苗時互生排列,成年後則為輪狀互生。葉片披針形,肥厚多肉,葉緣有淡黃色鋸齒狀肉刺,葉面及葉背有散生的淡黃色肉質凸起。變異品種,稱「不夜城錦」,葉面及葉背均有黃色或黃白色縱條紋,其條紋的寬窄因植株而異,有時整個葉子都呈黃色。
肉質葉自根際長出,呈三出覆瓦形排列,旋疊狀生長,葉片三角劍形,肥厚多肉,表面下凹呈"V"形,葉長約12釐米,寬3~5釐米,葉緣密生白色肉質刺,葉色深綠,有橫向排列不規則的銀白色或灰白色斑紋。
又名螺旋蘆薈,俗稱所羅門王碧玉冠,是賴索托德拉肯斯堡山脈特有的品種。多葉蘆薈植株多單生。與一般蘆薈不同,葉片呈三角形;老葉片頂端成鈍角,成螺旋狀排列,成圓盆狀。葉片綠色至黃綠色。花紅色,花柄有分枝,並有白色苞片.
↓你一定要往下看↓ ★點一下手指★,免費查看內容!▼ ▼ ▼
▽▽▽▽
▽▽▽▽
▽▽▽▽
▽▽▽▽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