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遠古時期,西王母所住的回山,有涇汭兩條大河交匯環繞,一般人過不了大河,只有依靠青鳥傳信。三隻青鳥色澤亮麗,是具有神性的體態輕盈的大鳥,類似於鳳凰,漢代畫像磚上常見於西王母座側。
堯帝時,國家遭遇大面積旱災。堯帝派使者大司農拜訪西王母,請求西王母施展回天之力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大司農打聽到,回中有西王母之山,山上有三隻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常為西王母取食的。但是那座仙山有兩條大河圍繞,一般人過不了大河,只有尋著三個青鳥使者,見西王母才會有希望。於是,大司農匆忙上路,到達回中,便虔誠地齋戒沐浴,向天禱告。
次日,大司農走出住所,遠遠望見西王母之山,剛到河邊,就見有三個人在那裡迎接他。只見這三個人頭臉緋紅,眼睛漆黑,身上都穿著青色的衣服,相貌醜陋,非常可怕。雙方見禮後,大司農便詢問三人姓名,才知道一個叫大鵹,一個叫少鵹,一個就叫青鳥。他們一行乘船過河,頃刻間,船已經到了對岸。上岸後,進入山腳一間石室,少鵹便讓大司農進去小坐,大鵹和青鳥接待別的客人。大司農便將奉帝命要見西王母的事告訴少鵹,懇求指引。
正在這時,忽見一隻三足鳥從空飛進來,停在地上,口中銜著一個又似翡翠又似碧玉的大盤,盤中盛著不知什麼東西。這時大鵹、青鳥亦走進來,少鵹向他們說道:「我此刻陪著客人,你們先去進食吧,順便問主人何時何地見客?」大鵹、青鳥答應了,各取出一件青色的羽衣披在身上,變化為一對青鳥,率領了這隻三足鳥,銜著大盤,從地飛升,翱翔而去。
在青鳥的指引下,大司農順利地見到西王母,完成了使命。
唐代大詩人、涇川的女婿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可見,最遲在唐代,青鳥已成為傳書的信使。
來源:《平涼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