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雨今年26歲了,別說結婚了,就是連戀愛都沒有談一次,不過她一點都不著急,一心想著先忙工作,只有先把事業穩住了,才有更多心思去談戀愛,但是她的父母卻一直催,說其他家的女孩子都已經結婚兒女都地上跑了,你倒是連個對象都沒有。
張曉雨是上過大學的,所以心裡裝著很大的世界,想著在外面混出一片天地,不想到了年紀就嫁人,找一個差不多的人過日子,一輩子就那樣了,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張曉雨說,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這樣是哪樣呢?自己明明還年輕,未來不是應該有無限的可能性嗎?未來是靠自己雙手去創造的,而不是等著別人來安排的。但即使如此,她還是沒有說服自己的父母,在休息期間,很不情願的去相親了。
對方28歲,年齡還是很合適的,長相也看得過去,可聽到對方是農村的,張曉雨就覺得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這讓對方覺得很無奈,農村的怎麼了,好多城市人還是從農村出去的呢,憑什麼看不起農村人。
其實,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見了,很多人都是如此,城裡的男孩不願意娶農村的女孩,同樣城裡的女孩也不願意嫁農村男孩,包括身邊的朋友也是如此,如果要找對象,還是會找和自己家庭歡迎差不多的,這樣才會有共同語言,這就是所謂的「門當戶對」吧。
為什麼城裡的女孩不願意嫁農村的男孩,其實無非就是這兩個原因。
第一:嫁了他,等於嫁了他一家
很多農村的孩子,家裡的兄弟姐妹都很多,特別是兄弟多的,將來結婚以後,總是會有一些地方需要幫助,不幫吧,又是一家人,幫吧,有時候自己生活都難,都顧不了,可是不幫,對方就會多心了,你一個城市裡來的,怎麼會沒有錢呢,不幫就是不幫唄,找什麼藉口。身為女孩子,即使嫁的是自己真心喜歡的,但是依舊拜託不了這種原生家庭的負擔,想到這裡,很多城市女孩也就不想嫁了。
第二:成長環境不同,三觀不合
說到三觀,這真的是值得重視的一件事,如果兩個三觀不一樣的人在一起,是真的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的,有時甚至會因為兩個人說的各有不同意見不合而吵起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無論長大後再如何努力,變成一個厲害的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還是會深入人心,像一個烙印一樣深深的印在心裡,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個人在一起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會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