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咖喱,推送起這個名字一是想吹牛逼,刷刷閱讀量 讓我的往期作品見見人。二是我發自內心的覺得這篇文章是我艱難申請歷程的全!部!幹!貨!如果覺得有用希望小可愛們可以分享給更多需要的寶寶。沒錯老粉應該都知道,咖喱近幾個月都在忙於申請學習和工作。
用力生活吧,每天都有新打擊。
21世紀之交,隨著網絡泡沫的破裂和財富的瞬間蒸發,90年代的烏託邦突然變成了荒蕪的冷場。
很多人都說:你那麼牛逼,擔心什麼。
永遠不要勸告別人如何生活,任何人也都有不願move on的理由。
活著就是很難,這是我痛哭流涕看完《海邊的曼徹斯特》的全部想法
開始正文
對於還不了解的bb 我先說下我的背景: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大四,新聞與傳播雙學位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交換生。
簡單的講,我本科做平面的,有自己的工作室,瞎搞賺錢,攝影,平面,微電影,藝術指導,平面影像,廣告啥都做。因為大二誤打誤撞參加了媽媽都會看的大型求職類節目《職來職往》並被爆燈,我過早的開始了工作模式,先後就職智立方,良倉,新視線,眉青等等,現在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做視頻 mv導演。
說到申請專業,我很難說清楚,可以算是申請的new media,film,motion graphic方向吧。因為我是一個強調混用媒介的人,我覺得media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你講故事的能力。
我拿到的offer有:
usc南加大電影學院digitalart&animation 3000美金獎學金
calarts加州藝術學院motiongraphic 14000美金獎學金,後追加到20000刀
saic 芝加哥藝術學院 film newmedia animation
nyu紐約大學itp
parsons 帕森斯designand technology
risd 羅德島highwaitinglist
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因為個人的終極目標是當導演 所以最終在usc 和calarts裡選擇,其他獎學金什麼的也就不再爭取了。
我為啥出國?
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
簡單 無聊 現實 典型的偽文青。在我的世界裡其實情懷並不是top-one
我身邊有很多毫無顧慮完全free style的好朋友,我喜歡他們,欣賞他們甚至仰望他們,願意和他們在一起。但是我還是要做自己的事情。
選擇出國無非覺得學得不夠+想得到更多機會,想要去美帝蹦迪,見更多有趣的人,吃好吃的東西,看好看的展覽。
我太沒勁了,需要時時刻刻改變來獲得靈感。
我個人算是經歷較豐富型,因為大二時誤打誤撞參加了電視節目《職來職往》並被老闆爆燈,過早的進入了廣告公司接觸工作環境。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去香港交換,去英國調研,發覺了自己的「調性」,回來自己投簡歷順利進入自己喜歡的公司:良倉/新視線工作。後來就潛心申請+freelancer, 現在大四做一些個人創作,搞倆學位的畢設,在摩登天空做 視頻mv導演。業餘跟朋友蹦蹦迪。
總得來講,不做起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你認為申請過程中最看重的是哪個環節?
我覺得你可以假想校方看重所有環節,即用心準備每個環節。當然作品集是最核心的方面,但也並不代表其他環節不重要。
咋選的留學機構?要不要選?
我單純從自己的經歷講,我是一定得要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十分牛逼 那你就自己申。
機構我自己問了很多,最終選擇了學姐推薦的小機構。我認為,在選擇之前首先自己要對留學這一塊有詳細了解,機構只是幫助你了解流程優化細節,你自己的調性,想選什麼學校自己最清楚。同時如果不是很懶我建議選擇半DIY的形式,即自己完成網申,提交作品集。為什麼?原因還是: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每個學校的網申尤其作品集要求都千差萬別,自己提交,根據要求微調,盡全力讓我現有的作品以最好方式展現。
有關為啥要中介:
1眾所周知最重要的是文書吧。我的英語算是藝術裡較好的,即便託福上了100仍然離native speaker差很遠,舉一個很具體的例子,當初和導師maria討論文書時她並沒有讓我填一個履歷表格就寫文書,而是在了解我背景的情況下理清我的思路,對應作品集找到我的核心點連成一線,同時在國外導師的幫助下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同時文書的核心都要完全和作品集掛鈎,舉個例子,我的思路就是從小就想做一個storyteller,用視覺的方式講故事,同時超越媒介限制,做出觀念驅動的混合實驗媒介項目。因此我的所有作品幾乎都從很小的概念出發,像分岔路一樣長成大樹,有的甚至持續幾年,最終用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呈現自己。
「不套路,也很有感染力」同時要針對學校深入挖掘 給校方的感覺就是:我清楚我想要什麼,我需要更大的平臺,我對您的學校了解已久,做了無數的research,這就是我的dream school
我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了解自己 多問 多聽 多準備 不放棄每一個細節
我做不到最好 只能盡力做好
在我的世界裡,從沒有百分百的事情。當初考清華的時候,我從未妄想過結果,雖然最後也是8所全過的戰績,同時以綜合第一的成績上了美院。其實沒什麼套路。我只是在每場考試都全力畫到最後一分鐘而已。
申請也是如此,前期在選校和作品集準備上,都需要通過自己上網,給校方郵件,諮詢學長學姐等多種形式了解學校的調性。根據每個學校的調性調整作品,但切記保持自己的初心最重要。作品集中的representative work一定要與文書中的future plan一氣呵成,注重概念,整體強調一個點,有自己的規劃與思考,想清楚如何在眾多人中stand out。給校方一個選擇你的理由。
有關面試:
雖然我最終選擇的兩個學校都沒有面試,但是在risd sva saic等等面試時還是有很多tips要分享。還是一句話,給校方一個選擇你的理由。由於諸多條件限制,很可能你接到的只是一個白痴問題,這時就要避開大眾都會回答的答案,儘量將話題引到自己熟悉的領域,避免假大空,更具體,才能更impressive。當然如果遇到十分負責的學校它會問你十分尖銳的問題,就我閨蜜面試皇家藝術學院為例,對方針對一個概念點持續發問,線性思考,深入挖掘。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僅僅對概念了解皮毛,基本上就算拉開差距了。當然這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學校都會只問你三個基本問題:
為啥選我們;講講你的作品;你畢業想幹啥。
這種時候就要盡力往小的閃光點闡述,讓導師覺得你與眾不同,想深入了解。
我想幹啥未來:
想結婚
我很喜歡德希達和羅蘭巴特所偏愛的術語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這一概念,傳遞媒介的相互作用交融與競爭。我們這個媒體飽和的社會,信息的大肆進攻已使得任何一種單一世界觀都不可能獨霸天下。相反所有範疇的界限和區分都在削弱。媒介僅僅是表達主題的工具,同時我享受在媒介轉化與混用中實現再創造的過程,這顯然是捷徑。將現成物[ready-mades]變成混合物,重新組合成兼收並蓄的視覺主題並不可怕,重要的在於站立在至高點尋求最恰當,多維立體畫的表達方式及擁有講故事的能力。
未來我想構建自己的視覺語言社區,不管做什麼都讓咖喱的標籤深入人心。藝術一直都被認為是是人類感知力的預警系統,她對一個顛簸於「大數據」的靈魂震動的世界之危險和可能性發出警告。
我的最終夢想是導演
[苦笑,你可以嘲笑我/呵呵小姑娘而已啊。我知道很難,所以我要盡力放大我視覺方面的長處,最終想做跨界的visual artist和art director。
有關作品集,我認為思路和結果都很重要,不要放太多,講清楚自己的思路和概念更加重要。如何把你的作品塞進20頁需要水平。不用顧慮你的作品是否太過簡單或者概念,簡單的事情仍然可以很完整。我發一個pdf和視頻樣例以供參考,請多指教
說完了
在此 我再次感謝我的推薦人 向帆老師 趙健老師 和我的老闆陳皎皎女士,彭楊軍導演,我的家人以及所有幫助過我朋友。我最親近的人都熟知,我最常用的口頭禪就是:活著真難/最近好煩
所以不用再看別人生活了,珍惜當下。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多糟糕
往期都是我個人的一些其他作品,歡迎拍磚。如果有任何有關留學的細節問題,請後臺聯繫。如果需要閒扯,也歡迎騷擾
如果覺得還算有趣,希望大家轉發一下,春天越變越美
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