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天津日報》第8版刊發
北辰區晨光電影放映站去年
公益放映1748場,超額完成236場
下鄉放電影 有苦更有甜
「上一次獲得全國性大獎還是2008年的事兒了。」在榮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電影服務先進集體稱號後,天津市北辰區晨光電影放映站經理湯強說。2008年,湯強任隊長的北辰區文化局流動電影放映隊榮獲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先進集體。2020年再次率隊獲得國家級榮譽,令湯強百感交集:「在外人看來,電影放映工作是個又苦又累的活兒,但我們投身到這個工作中,也有很多趣事,只有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苦與甜。」
1
趕工吃飯 成了「湯司令」
每天在辦公室上一天的班,晚上還要下鄉放電影,快速解決晚餐問題,湯強摸索出一套經驗。他說:「我五點半下班,工作都忙完也就快六點了,六點半就得往鄉下趕,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為了節省時間,我每天都是六點去單位對面的拉麵館吃一碗拉麵。別人吃拉麵都是把面吃了,剩下半碗湯,我每次吃麵都是把湯喝乾淨,時間長了,麵館老闆就問我,怎麼這麼愛喝這鹹湯。我就告訴他,我晚上在室外工作會大量出汗,體內鹽分流失比較嚴重,所以就愛喝這鹹湯。由於天天去這家麵館吃飯,所以一看見我去了,老闆就會客氣地說一聲:『大哥又來了。』然後轉身朝後廚喊一聲:『大碗,粗條,加湯!』因為我姓湯,時間一長,大家就按老電影《戰上海》中的經典人物,給我起了個『湯司令』的綽號。」
2
地面灼熱 粘住小板凳
北辰區有很多廣場,文化廣場、御龍灣廣場、雙街大鼎廣場、小澱公園廣場等,都是晨光放映站必選的放映場所。在放映過程中,除了下雨外,天氣炎熱也是一大難題。湯強介紹說:「廣場地形寬敞,適合放映,可這些廣場四周很少有建築物或者樹木之類的遮陽條件,白天太陽360°無死角暴曬,一到晚上,廣場地面的大理石開始散熱,表面溫度很高,坐在大理石上面就像坐在東北的火炕上似的。剛開始我們放映隊有些隊員往滾燙的大理石上澆水,以為這樣能降溫,沒想到水澆上去,一股子熱氣兒就從石頭上冒出來,坐上去像是把人放在蒸箱上蒸,感覺更難受。我們坐的塑料凳子下面都有小橡皮墊,一場電影放映下來,由於地面溫度太高,凳子的橡皮墊都會粘到地面上,需要大力拔起才能帶走。」
3
為了觀眾 冒險雨中放映
從業以來,晨光放映站都是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放映電影,但也會有一些例外。湯強說:「有一次我們去小澱鎮放映電影,六月天像猴子臉,說變就變,剛開始放電影的時候天氣還好好的,電影放到一半,天一下子就陰下來了,一會兒雨就噼裡啪啦地下了起來。我第一時間就衝到放映機前,當時手裡沒有遮雨的工具,我就把上衣脫下來,蓋在放映機上面,放映機的氙燈碰到水有爆炸的風險,我又叫其他放映員把傘拿來。按照規定,這種天氣情況我們應該收隊暫停放映的,可觀眾們都不走,打著傘還想看,對我們說:『師傅,你看咱們志願軍大部隊馬上就要發起反攻了,等我們的大部隊登上上甘嶺再停止放映行嗎?』這次放映的電影是《上甘嶺》,觀眾們都想看完志願軍勝利的畫面。我心一軟,就讓一名隊員給放映機打著傘,一名隊員給線軸的插座打著傘,隊員們站在雨裡,把這場電影放完,讓觀眾看到了志願軍隊伍勝利攻佔了上甘嶺主峰。這次我違反了『不可在雨中放映』的規定,但我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觀眾們滿意,我心裡也很欣慰。」
2019年度,晨光電影放映站農村電影公益放映1748場,超額完成236場。 針對北辰區「西部產水果中部產蔬菜東部產魚」的特點,放映站適時放映《大棚蔬菜巧施肥》《陸基養魚》等地域經濟種植養殖的科教片,達到了科技推廣和技術培訓的效果;在火災易發多發節點,放映《農村防火常識》等影片,使群眾增強安全防範意識……湯強感慨道:「我在這行幹了36年,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多年前我就提出了電影放映『四進』工程,即電影放映進校園、進軍營、進工地、進養老院,突出服務對象需求特徵,安排特定片源素材。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我會把服務好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這項工作一直幹到退休。」
文字: 天津日報
值班編輯:盧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