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過西方情人節了,請過我們自己的中國情人節

2021-02-18 朱小七

今天是大年初三,2月14日,是所謂的西方情人節。不知何時,在中國大地上竟然如火如荼地過起了外國人的節日,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不僅沒臉面,還大失榮光的事情。再說得明白一些,就是丟了祖先的臉和榮耀,助長了崇拜西方文化的那些所謂中國人的醜惡嘴臉。

如果說今天要去哪裡玩?我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的情人節,再說今天也是大年初三,按照我們祖先風俗習慣,今天是不宜出門的,但是我建議無論是未婚的年輕人,還是已婚的夫妻,在家團聚的同時,為對方做上一桌美食,那是再好不過的幸福了。俗話說,要想抓住愛人的心,就要抓住對方的胃。特別是年輕男女,別丟了中國的傳統美德,男子給心愛的女子,露一手廚藝,讓女友舒舒心心地享受一下幸福時光,這比給她買一件禮物還要珍貴。

 

自古以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以說世界上任一國家的文化都無法和中國文化相比較。這一點,我毫不誇張,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比如,《詩經》《楚辭》《漢賦》《周易》等,還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天文地理等等文化藝術,這些都是有力的見證。

單說今天的西方情人節,我們國家就有所謂的三個情人節,根據歷史記載或後人的理解,我結合歷史和個人看法,把中國的情人節清楚向大家解讀一下,希望我們中國人多多了解屬於自己的節日,別再過西方國家的節日了,畢竟國界、文化和信仰都不同,還是過好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節日,才是最好的選擇方式。

 

一、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的歷史


按照西方傳說,情人節來源於兩個不同的說法,一是來自基督教的傳說,講述了一個基督教徒為掩護其他殉教者被國王抓住,在監獄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眼睛,在行刑前這個基督教徒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他死後,這位女子在他墓前栽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此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恰好就是2月14日。後來基督教就把這天定為情人節。

另一種傳說是,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為徵戰廢棄國內所有男女的婚姻承諾,而有一名叫瓦倫廷的神父沒有遵守旨意,繼續為年輕人舉行了婚禮,結果他在2月14日就被活活地絞死了。十四世紀後,人們開始紀念這個日子,就把這天定為情人節了。

從時間上分析,基督教誕生於公元一世紀,也就是說還不到2000年;而中國關於情人節的三種說法,其時間卻都在上古時代,這說明中國歷史更加悠久,更有說服力。從事實依據上分析,西方的這兩種說法只是傳說,缺少確鑿的文字和歷史記載;而中國的三個情人節,都是有詳細的歷史記載的,並且在唐詩宋詞裡都有著名作者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文字。我覺得中國情人節,比西方情人節更有價值和意義。

 

中國情人節,就是指的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目前民間對中國情人節有三種說法,一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今天就是正月初三;二是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這三個節日都是古代女子最感興趣的日子。

在古代,女子一般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女子才有機會出來和男友幽會談情說愛。其實,七夕節更傾向於女子的專屬節日,內涵不僅包括乞情,還包括乞巧、乞福。古代的七夕與愛情關係不是很大,只是到了近代才成為愛情的節日。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的這三個情人節的淵源,都是來源於上古或古代的民間習俗,隨著時代的演變,慢慢成為民間一種有關愛情的文化元素。不過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意義和文化內涵。因此,相比西方的情人節,而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卻更加有歷史文化源頭和價值,所以我認為中國的情人節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

 

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或網絡,我認為還是不要宣傳西方情人節為好,要多多弘揚和宣傳中國的情人節。比如給元宵節起一個另外與「情緣」有關的名字,既能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增進和突出男女或夫妻的感情,這樣又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我認為中國的情人節應該是上巳節,而七夕節應該是見證已婚夫妻通過勞動獲得幸福美滿的節日。

如果讓我如何度過這一天,我覺得在家陪陪愛人或家人是最好的方式,不過每天都在爬格子,只要在家也算是陪伴了,但是炒上幾個拿手菜,喝上一杯紅酒,也是美好和幸福的一天。要真想過浪漫的情人節,最好等到正月十五,這天我國各地都會舉辦燈會,此時陪著女友或愛人去看燈會豈不是美哉。

烏魯木齊的元宵節,將會在文廟、會展中心、閒來小鎮等地方有燈會,再說春節期間凡是在市區乘坐公交車全部免費,這樣可以利用一天的時間,陪著女友和愛人前往舉辦燈會的地方,觀賞元宵節各種各樣的燈展。如今的燈會,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社會新時代文化元素,可以說是體現了濃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樣不僅增進了男女之間的感情,還能感受延續和傳承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實在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愛情。

 

二、中國三個情人節的真實來源和文化內涵


關於我們中國人的三個情人節,其實早就該有一個定論了,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無緣無故地丟掉了自己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更不能厚顏無恥地喊著「我是中國人」,然後卻毫無顧忌與轟轟烈烈地過著「西方情人節」,這樣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如果你還是我們中國人的話,那麼就請過我們自己的情人節。

1、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元夜等。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逐漸有了較大的變化,至今仍然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我國古代早期節慶漫長的形成過程中,元宵只被稱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後稱為元夕或元夜。

特別是到了唐代,初期深受道教的影響,又被人們稱為上元,唐末才偶爾被稱為元宵。但到了宋代以後,被稱為燈夕,到了清代,又被稱為燈節。因此,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正因如此,元宵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傳統社會中,恰好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在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所以,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2、上巳節:這個節日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節在我國一些地方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陽春三月,氣候溫暖,冬天久居家中的人們開始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對人們而言,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遊的意思則越發濃鬱了。

據史料記載,在西晉《夏仲御別傳》的文字中,形容上巳時的洛陽曰:「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陰曆三月三日。在古代,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比如,《詩經·鄭風·溱洧》有云: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而在周禮中有這樣的規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節看燈展,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

由此證明,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情人節就是「上巳節」,為什麼這樣肯定呢?因為三月初三踏青,就是春天到來,花紅柳綠,不但符合人的生長生理和萬物復甦規律,還更符合年輕男女對朦朧愛情的憧憬和嚮往,而此時的少男少女正是懷春之際。春,是一年的開頭,是四季輪迴的開端,更是春暖花開的序幕,對於萌發愛情的少男少女來說,更是美好愛情和生活的開始。因此,中國的情人節非「上巳節」莫屬。



 

七夕節:按照歷史記載,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之中,有一部分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裡,還有相當一部分被民間延續下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換句話說,就是屬於賢惠勤勞女子的象徵。

為什麼說七夕節是女子的專屬節日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曾流傳著織女的傳說故事,因為織女是紡織女神,還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日。所以,凡間的女子都會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

關於七夕節中的乞巧、乞福,就是凡間女子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的手藝,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其實,就是古代靚女們比賽自己的手藝,看誰是心靈手巧的賢惠女子而已,所謂的「乞巧」就是「鬥巧」。但經過歷史的發展和演變,七夕被賦予「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和婚姻傳說,更確切地說,牛郎織女就是體現通過夫妻共同勞動獲得了幸福生活。

在傳說故事中,織女是看在牛郎踏實肯幹,且心地善良而寬厚,才喜歡上了這位民間凡人。他們結婚後,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日子,令人羨慕而崇拜,所以後人都豔羨如此美滿的夫妻。但他們相愛的基礎就是勞動,牛郎的「牛」,織女中的「織」,本就體現了勞動的內涵。如果被賦予「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我覺得還是有點牽強了,相比「」上巳節 來說,七夕節側重更多的是夫妻,而上巳節則是屬於少男少女純潔和朦朧的愛情。

 

三、關於專家對「中國情人節」的爭議問題

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從小就看過牛郎織女的小人書,也聽大人說過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現在想來,他們的愛情故事,更側重的是婚後的生活。當時牛郎只是一個放牛娃,父母早亡,跟著哥嫂一起生活,再說嫂子百般虐待他,而織女在天上看到了憨厚而實在的牛郎,還是一個踏實肯幹的過日子的男孩,於是就產生了愛慕之情,偷偷到人間和牛郎結婚了。

而七夕節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缺少相識相知和談情說愛的細節,織女主動向牛郎示愛,本就沒哪位女子願意嫁給牛郎,而牛郎見到這麼漂亮的仙子,巴不得就立即同意了兩人的婚事。自結婚開始可是一貧如洗,之後夫妻兩人,憑著一人在田間辛苦勞動,另外一人在家勤勞織布,就這樣過上了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是王母娘娘知道後非常震怒,就派人拆散了他們的婚姻。為了紀念牛郎織女這種幸福美滿的婚姻,這才有了七月七牛郎和織女的「七夕節」。

 

針對中國情人節的說法,2013年7月至今,不少民俗學者和歷史專家先後痛批這是商業炒作。專業學者肯定說得很對,但又不得不佩服那些精明的商人,能把中國的傳統節日胡亂嫁接,而且還在全國炒作得紅紅火火。無論是西方的情人節,還是中國的七夕節,鮮花賣得火爆,更是帶動了首飾、服裝等行業,畢竟商人眼裡只有金錢,而缺少良知和文化,這也正印證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俗話。

當年,北大教授張頤武曾在微博中稱:傳統上,除了牛郎織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說:「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靈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2016年4月7日,易中天在廈門大學開講《文明與信仰》中說:而三月三,是上巳節。上巳節是中國情人節。有人說中國情人節不是七月七嗎?他說,錯!七月七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主題不是愛情,而是男耕女織,實際上是勞動節。因此,在這天要進行勞動技能的競賽,也叫乞巧節。而三月三是暮春時節,植物發芽,動物發情。所以周代規定,這一天男男女女可以到河邊踏青,合法地自由戀愛。讀一讀《詩經》中的《溱洧》就知道,女孩子看中哪個男孩,就會邀請他一起到河邊去玩。如果兩人情投意合,還會相互贈送芍藥花。他戲稱,這是東周版的《花兒與少年》。

的確,我認為這些充滿文化正義感的學者和專家說得很對,畢竟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濫用,否則就褻瀆和歪曲了祖先的思想與歷史文化

 

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心中三月三的情人節,詩中的「年年柳色」,指的就是農曆三月三的情人節。通過這首詩的意境,可以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豔陽天,漫步於灞上,兩人折柳相互贈送,吹奏的嘯聲不斷,這又是何等的愛情境界啊!

由此可見,三月三是情人節的說法,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以情即為柳,以柳即為情已成為古人之間傳遞愛情的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我們能從文人墨客寫下的無數情詩和情歌,聯想到古人互贈定情物和結情的愛情場景,這不得不令今天的我們讚嘆和羨慕。只是到了宋代之後,理學較為盛行,禮教就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漢文化中漸漸衰微。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商業炒作竟然將七夕節定為中國的情人節,這真是脫離了我國古代的民俗文化,更脫離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這是令我們國人最心痛的事情,也反映出了我們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的嚴峻形勢。我想我們中國人如果都去嚴肅地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人傳遞的文化基因,那麼今後無論社會發展到任何時代,我們都不會丟掉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請大家牢記,三月三,上巳節,就是中國情人節!

 

 

 

相關焦點

  • 中國情人節VS西方情人節,一個趣味一個浪漫,你選擇過哪個?
    自古以來,人們追求真摯愛情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歇過。我國古代很多著名詩人、詞人都曾寫詩詞讚美過愛情,「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等。美好的愛情總是讓人嚮往,所以自然也就有了專門為愛情而設置的節日。中國的七夕節,西方的情人節。
  • 情人節的前世今生:為什麼中國的情人節,不如西方的情人節受歡迎
    今天又是一年度的西方情人節,相比於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明顯西方情人節更受到現在中國年輕人的歡迎,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情人節比不過西方的情人節呢!而情人節的歷史來歷又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中國和西方情人節的不同來歷,為什麼收到的歡迎程度不一樣!
  •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情人節,它與2.14西方情人節的區別
    而關於西方情人節的來歷,也有很多人知道其中的一些版本,但普遍是認為西方情人節由來於瓦倫丁節,神父瓦倫丁因為愛的信仰而慘遭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但是要說到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知道的人就不是那麼多了。再說「三月三」的情人節習俗傳到今天,除了部分少數民族外,已經漸漸銷聲匿跡了。而元宵節一直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很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 七夕將至,比較中西情人節,看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七夕將至,男女尤其是未婚青年男女們早已內心喧囂不已,早在幾天前就在考慮買什麼禮物送給心上人,讓心上人高高興興地過這個傳統節日了。其實,說到情人節,2月14日那個西方情人節比七夕更流行,在我國的影響也更大。西方情人節,也叫聖瓦倫丁節(St.
  • 七夕情人節快樂:請尊重弘揚我們自己的文化習俗!
    慧緣開運講壇:「214、愛要死」,是紀念一死去鬼佬的"死人節"!中國人在中國本土,請千萬不要過西方情人節!我們的情人節是七月初七,「七夕」是華夏兒女真正的情人節。西方情人節和聖誕節,那是商人借來炒作生意用的玩意。西方情人節和聖誕節等西洋節,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中國人過西洋節不是覺得怪怪的嗎?從風水學來講,是講究源由的,跟我們祖先沒有任何根源,從傳統文化習俗來說跟我們也沒有任何瓜葛。用風水命理學說,中國人尤其是在中國本土過西方情人節、聖誕節,跟我們的七夕情人節和春節是刑、衝、克、害。
  • 中西方的「情人節」,到底該過哪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很多外來的西方節日,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每年2月14日情人節,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青睞,紛紛在這一天用各種形式去表達和表示對另一半的情感。而七夕節作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越來越被重視和關注。在近期熱播的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中,文化學者趙普從中西方情人節的歷史、由來、文化三個方面,對「情人節」做了深刻解讀。
  • 西方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的起源
    面對今年即將到來的西方情人節,很多商家都沒有辦法售賣巧克力和花。今年的情人節應該是最冷清的一個,那麼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西方情人節的來源吧!西方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在2月14日這天,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 中國居然有三個情人節!古代男女如何過情人節?
    說到情人節,大家都知道,不就是每年的2月14號麼,但那只是外來的節日,中國本土的情人節是哪一天呢?許多人認為中國情人節就是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七夕其實並不能算作中國情人節。七夕是牛郎織女相聚的日子,喜鵲會在這天搭好鵲橋,讓這對分離的夫妻相見,一年中,他們也只能在這一天短短團聚而已,要真把這天當做情人節,那也太不吉利了吧!對於中國情人節,至今為止一共有三種看法,一說元宵節,二說三月初三上巳節,三說七夕節。元宵節也稱上元節,自古以來,上元節就被稱作中國情人節,它是最受古代女子歡迎的節日之一。
  • 2020年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特殊的情人節你如何過?
    2020年2月14日,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現在也成為我們國人追捧的節日.往年的情人節,大街上充滿了浪漫的氣氛,餐廳和影院擠滿了一對對情侶,手捧玫瑰花讓過往的人很羨慕.在情人節這邊,有多少人向自己心愛的女人表白,成   原標題:2020年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特殊的情人節你如何過?
  • 中國情人節越來越多,你過了幾個?
    當今主流的情人節,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比較傳統的文化並沒有這種感覺。我們最終向西方學習到了。中國當下情人節可以說越來越多。西方情人節,2月14日,年輕人的喜愛幾乎沒有什麼人能排斥。今天,所謂的諧音,5月20日,也被稱為情人節,不知道作何感想。七夕情人節,農曆7月初七,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演變成了中國正宗的情人節。
  • 我們要摒棄西洋節,真正過好中國人的情人節!
    尤其是年輕一代人,他們熱衷於過來自美國的「2.14」的情人節,這不能不說是對情人節的褻瀆,更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什麼是情人?情人二字顧名思義就是有情之人。無情之人不能稱作情人。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有許多情人節的美好故事和傳說,牛郎與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是中國地大愛情故事傳說,這四大愛情傳說都是中國有情之人的美好故事,給無數的中國人的愛情以啟迪與鼓舞。尤其是牛郎與織女是中國四大愛情故事的頭牌,是中國人理想愛情的象徵,是中國人的情人節。可是,就在今天,我們的年輕人又能有多少人在過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呢!
  • 我懷疑你可能在過假的情人節……
    情人節鮮花市場【海客說】中國元宵節剛剛呼嘯而過,西方「情人節」翩然而至
  • 西方情人節背後的故事
    之所以說「西方情人節」,是因為與此相對應,有一個「東方情人節」,也就是我國農曆的七月七日,七夕節。我們這裡不重點說東方情人節,而是了解一下西方情人節。 2月14日這個西方情人節,越來越多地被我國年輕人接受。每到這一天,很多人也過起了情人節。
  • 中國七夕節VS西方情人節!為何中國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
    為何說中國七夕節氣氛不如西方情人節?8月25日就是中國的七夕情人節,或者說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之間矢志不渝愛情的「中國情人節」,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其特殊的含義。然被取代的節日不僅僅只有如此,西方的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愚人節等等都相繼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被淡忘。現在我國的年輕人都開始過洋節,其實大部分人都全然不知聖誕節,萬聖節等,復活節……等等洋節的含義,偏偏要跟隨他人去過這些節日。
  • 情人節衍生的節日有哪些?過情人節有什麼意義?
    隨著歷史的發展,由情人節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節日來,你知道情人節衍生的節日都有哪些嗎?過情人節有什麼意義?  一、情人節衍生的節日因此,每年5月20日和5月21日的「網絡情人節」也成為了情侶們登記結婚的吉日。  2、光棍節--11月11日、11月1日、1月11日  光棍節也是情侶們熱衷的「情人節」之一。由於11月11日這個日期裡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因此被網友戲稱這一天為光棍節。
  • 中國傳統的七夕和西方情人節,哪一個才是你們心目中的情人節?
    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和西方情人節,哪一個喜歡的人更多?七夕情人節中年人喜歡的多一點,年輕人更喜歡西方情人節多一點。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描述的是牛郎和織女通過鵲橋相會的故事,象徵著美好的愛情。傳統文化中對愛情的描述和表達都比較含蓄,中年人的成熟穩重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底蘊。西方情人節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更符合年輕人的思維和性格。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熱情,對愛情的理解和想像比較直觀,也更願意接受新生事物。
  • 這個情人節都是怎樣過的
    老婆我想和你好好的過上一個情人節,帶上寶貝,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一個。這些年沒能讓你過上幸福的日子,是我無能。過年我也沒有回去陪你們,越是過節的時候心裡百般難受,我害怕過任何節日,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不合格的父親。情人節我多想陪在你們身邊,給你們做上一桌子好菜,買些花送給你們,再帶你們去看場電影。
  • 中國的七夕,西方的情人節,「殊途同歸」的兩個節日
    情人節我們都不陌生,不過一提到此,人們印象中都會浮現出兩個日期,一個是公立二月十四,另一個農曆七月七,不過雖然兩個節日看似相同,但其實背後的歷史起源卻有著本質的區別。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而牛郎織女的傳說又脫胎於天文學。
  • 對不起我們只過中國情人節
    年年有七夕,今日又七夕,浩瀚的銀河隔斷了千年的眺望,隔不斷兩顆心得聚攏,七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情人節,如今現代人的民族情懷越來越重了,過七夕情人節的也越來越多,而各大國產品牌也開始走進了我們的視線,作為國產中護膚品牌的佼佼者雪玲妃
  • 2002年,中國首次過「七夕情人節」,其實七夕與愛情毫無關係
    中國第一次「七夕情人節」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七夕情人節,其實最早開始於2002年。那時,一批專家聯合發起了一項「七月七·愛情節」的活動,並且將七夕節與愛情掛鈎,變成我國的情人節。這次的活動參與者多達幾十萬人,七夕情人節從那時起才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