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平筆下魯迅生命的最後一天,死神面前,偉大亦是平凡

2020-12-13 夏末講歷史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魯迅

1881年9月25日,魯迅降生於浙江紹興城內的周家,55年後,已成為著名文學家的他舊病復發與世長辭。這一生他歷經亂世,卻時刻不忘為理想而戰,享譽國際,在文學等多個領域都有著重大貢獻,還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可見他即便是離開,留下的精神財富也是遠超眾人的想像。

或許正因如此,他的一言一行才備受矚目,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也時刻牽動著眾人的心。而當時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是愛人許廣平,後來許廣平也將這一天的魯迅整理成文字,給觀眾展示了魯迅行將就木之際的堅持,讓人無不生畏。

許廣平給這篇文章起名《最後的一天》,詳盡地描述了魯迅最後的時刻。其實她後來還撰寫了大量的回憶魯迅的文章,截止1959年10月,她完成了將近10萬字的《魯迅回憶錄》,還有不少刊登在各類報刊,為魯迅生平提供了極為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事件值得關注:

1、他做了一個夢:「他走出去,看見兩旁埋伏著兩個人,打算給他攻擊,他想:你們要當著我生病的時候攻擊我嗎?不要緊!我身邊還有匕首呢,投出去,擲在敵人身上。」此後的魯迅就像一切惡的徵兆都消失了,還續寫了《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卻沒曾想這是他最後的工作。

可見魯迅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忘當初棄醫從文時立下的遠大志向,正如他的名言「我以我血薦軒轅」一樣,這何嘗不是「偉大」最好的詮釋。

2、病情惡化後,咳嗽困難,氣喘不止,後來連斜靠休息都不可能,一整晚都是雙手抱腿而坐,痛苦極了。好不容易到了早上,魯迅讓許廣平早上七點就去託內山先生打電話找醫生。當時的他已經很難支撐起來,更何況寫字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執筆寫便條,寫不成字就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完全寫好為止。於是這張便條便成了魯迅最後的遺墨了。

可見魯迅高尚的品格,做事細膩、嚴謹,哪怕是困難時期,都要強撐著親自執筆認真對待誠意滿滿,而一張便條更是改了又改,毫不馬虎。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一張便條如此,更何況一篇文章呢?

3、在魯迅等待醫生到來的時候,他更往常一樣欣賞著每日早報。但奇怪的是他首先關注的並不是自己的翻譯《死魂靈》,也不是別人罵他的文章,而是關注別人的文字《譯文》的廣告。

在這種身體狀態極為危險的時候,他還記掛著他人,足見其博大的胸懷,正如他所說的一句話:「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試問有多少人能面對悲慘厄運時,能不動聲色,能不懼呢?就連許廣平都無言以對地寫下:「這,我沒有了解他,我不配崇仰他。」

後來,魯迅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不但要吸氧,還要每隔兩小時注射一次強心劑。好幾次魯迅都緊握著許廣平的手,他想活下去。可是老天也不再眷顧這個文學大家,再後來,無論許廣平如何呼喚他,都再也得不到回應。

魯迅去世後的短短幾天,前去萬國殯儀館瞻仰他遺容的民眾絡繹不絕,1936年10月22日下午1時50分,魯迅被送往萬國公墓安葬。據《逝世經過略記》和《逝世消息摘要》二文記載,當時抬棺者就有16人,送葬隊伍延綿了十幾公裡,可見魯迅的影響力。

只可惜,死神來了,再偉大的人也變得平凡無奇,但在心裡,魯迅早已成了永恆。你們說呢?

相關焦點

  • 許廣平筆下魯迅的最後一天,在死神面前,再偉大的人也會變得平庸
    正因為如此,魯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天。作為魯迅的終身伴侶,許廣平最有話語權。她生前撰寫了大量回憶魯迅的文章,除收錄為三本回憶錄之外,還有很多零碎的文章發表於各類報刊,為魯迅生平事跡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資料。
  • 魯迅之於許廣平:愛情始於才華,陷於信仰
    1925年10月20日的晚上,在魯迅先生命名為「老虎尾巴」的西三條寓所工作室內,這位寫出「橫眉冷對千夫指」名句的先生,此刻坐在書桌前的藤椅上。許廣平坐在床頭,27歲的許廣平首先握住了魯迅的手,魯迅也回以輕柔而緩緩的緊握。然後,他對許廣平說了一句「你戰勝了!」她戰勝了什麼?
  • 偉人魯迅與許廣平紅袖的浪漫
    今天要給各位讀者說道說道的是「魯迅和許廣平」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中,我總疑心他會慢一點。愛情是沒有年齡的界限的,愛情是衝動,是偶然,亦是必然。心,不是能受我們自己掌控的,往往我們管控不住自己的心,深愛而無法自拔。或許這樣的一段情有年齡的差距,有倫理的限制,有人言的制約,但是只要愛了,就開始分不清對錯。
  • 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語錄(整理/熊多智)
    許廣平第一次給魯迅寫信,是關於學習問題上的請教,她懷著仰慕之情稱呼魯迅為"魯迅先生",且措辭十分嚴謹恭敬,在信尾許廣平還署名為"受教的一個小學生",非常謙虛。而素來平易近人的魯迅也很快便解答了學生的疑惑,並禮貌地將許廣平稱之為"廣平兄",這讓許廣平大為驚訝。
  • 魯迅的夥食怎麼樣?許廣平留下一份菜單,令專家遐想
    從現有檔案來看,至少在人生的最後10年,魯迅每天的夥食,都是極好的。即便不能說是奢侈,也比當時普通老百姓好很多。可以說,令魯迅焦慮的,不是錢,更不是飯碗問題。而是來自國事上的、社會上的、精神上的刺激。魯迅自己,日記中愛寫吃喝等瑣事。有段時間,魯迅每天吃啥,許廣平也都是有記錄的。現如今的「上海魯迅紀念館」,展覽出來的那兩本《魯迅家用菜譜》,就是許廣平記下來的,並且很幸運地避過戰火,留存到現在。
  • 魯迅的夥食怎麼樣?許廣平留下一份菜單令人震驚
    我是個低級趣味之人,看不大懂魯迅文章那些微言大義,卻常關心他吃什麼。從現有檔案來看,至少在人生的最後10年,魯迅每天的夥食,都是極好的。即便不能說是奢侈,和當時普通老百姓比起來,也算得上豪橫。魯迅自己,日記中愛寫吃喝等瑣事。有段時間,魯迅每天吃啥,許廣平也都是有記錄的。現如今的「上海魯迅紀念館」,展覽出來的那兩本《魯迅家用菜譜》,就是許廣平記下來的,並且很幸運地避過戰火,留存到現在。這份菜譜,一日不落地記錄了魯迅自1927年11月至1928年6月這7個月的夥食。我們單單看菜單,就知道豐盛又好吃。
  • 「星哩說 魯迅」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魯迅起初常常戲謔地稱她為「害馬」,後來則是愛稱,還稱呼許廣平為「小鬼」。1923年秋,魯迅應好友許壽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講課,許廣平就這樣成為他的學生,坐在教室的第一排。許廣平曾這樣描述魯迅的外貌:「魯迅是一個平凡的人,如果走到大街上,絕不會引起一個人的注意……但在講臺上,在群眾中,在青年們的眼裡所照出來的真相卻不一樣。
  • 《兩地書》:魯迅的浪漫愛情,樸實情話
    那一天26歲的魯迅見到了比自己大三歲的小腳女人朱安,這個用盡一生去反抗就傳統的男人,這個在文字裡寫盡封建社會黑暗的才子,最後還是敗給了世俗一場明目張胆的騙婚。 他甚至在婚後坦言:"這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漸漸的,我們都活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
    魯迅先生的偉大,在于震聾發聵的筆鋒,即在於思想的深刻,也在於文筆的凝練;在於在他筆下的那些可有可無、可憎可鄙、冷清麻木、瑣碎悲戚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才讀懂了人生!莫言先生曾說,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 《上海月亮》:當魯迅用標準的日語演話劇
    魯迅是浙江紹興人,許廣平是廣東番禺人,他們之間講話,用的是何處的腔調呢?——魯迅是不會講廣東話的,1927年去中山大學任教時,許廣平的身份是「助教,兼廣東話翻譯」,那時也還沒有「普通話」的概念——鑑於兩人在北平相遇,大概是各自的鄉音與北方音調的融合體吧。
  • 原來魯迅也是個吃貨!許廣平留下一份菜單,令所有研究者為之震驚
    (《魯迅全集》第一卷61頁) 從現有檔案來看,至少在人生的最後10年,魯迅每天的夥食,都是極好的。即便不能說是奢侈,和當時普通老百姓比起來,魯迅是無論外面怎樣的風聲雨聲炮火聲,最起碼頓頓有好酒好肉好湯。 更何況,他本身就是社會上流人士,往來無白丁,認識的也多是名流,高級飯局時刻都有,自然是不可能餓著的。
  • 漫讀電臺 | 許壽裳——「求之古人,亦不多遇」的魯迅的摯友
    魯迅的妻子許廣平就說許壽裳是魯迅「求之古人,亦不多遇」的一生摯友。許壽裳(1883-1948),字季黻,又季茀,號上遂,浙江紹興人。1902年考取浙江省官費學額,派往日本留學,最初是進弘文學院學習,後轉入東京高師讀書。1908年和魯迅兄弟及錢玄同等人問學章太炎先生,1909年回國後,許壽裳轉入教育界,曾先後擔仼過浙江兩級師範學校教務長、教育部參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等職。
  • 魯迅的兩任妻子,一生背道而馳,餘生相互取暖
    魯迅對朱安從來沒有夫妻之愛,最多只有對鄰家姐姐的同情。而從許廣平的長相上來看,魯迅本身還是比較在意妻子的容貌姿態的,至少,朱安的樣貌不符合魯迅的審美。魯迅不似郭沫若那般直接將「醜」字挑破,他一直沒有正面評價過對朱安的第一印象。但是在周作人的筆下,我們可以大致看出周家兄弟對朱安外貌的看法。
  • 1927年,魯迅在廣州的消暑清單
    剛到廣州的魯迅,即刻被許廣平、孫伏園等人帶入南國特有的茶文化氛圍裡。「陸園飲茗」、「寶漢茶店午飯 」、「大新公司飲茗」、「大觀茶店夜餐」、「拱北樓飲茶」.到廣州的頭一兩個月裡,魯迅先生已經入鄉隨俗地喜歡上這裡的茶文化了,忙完公務的他會和許廣平、許壽裳以及學生們到茶樓、茶室品茗聊天。
  • 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
    二:哪怕回了娘家,也是有失顏面的事情,在族人面前會一輩子被人指指點點,絲毫沒有地位,又談何生存。三:魯迅很明白朱安的不幸不是他能控制的,朱安沒錯是自己當時軟弱,良心上是無法責備於她,甚至還深深懷有愧疚。朱安自己也是不會選擇遠離魯迅的,無論自己在周家是何地位,魯迅如何待她,她認定了的,就不會改變。
  • 魯迅死後朱安不斷收到贈款,債務卻高達四千元,她的飯桌吃了什麼
    1940年,物價持續瘋漲,西三條婆媳倆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而此時許廣平卻未按時寄來生活費。魯老太太不得不對她產生懷疑,但又不好意思寫信質疑,於是致信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訴說困境:「值茲米麵價格較平時貴至十倍,其他百物亦漲至五六倍以上,僅此區區四十元如何分配。若無救濟辦法,實有斷炊之虞。豫才(魯迅)夫人侍我二十餘年,老婦目睹困苦能不慘然?」
  • 什麼樣的女人能成為魯迅的伴侶
    魯迅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的時候誰沒背過幾篇他的文章,可你知道魯迅的伴侶是誰嗎?也許你能想到許廣平的名字,但你知道嗎?他們兩個人的戀情是著名的師生戀,這種戀愛關係即使在現代人的觀念當中也還是比較特殊的。
  • 高考作文輔導90:你眼裡的平凡,就是我心中的偉大
    從冬天到春天,時光走了兩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 78 天、經歷了兇險之極的彭博,因為人間大愛,戰勝了死神。出院時,彭博對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謝。他說:「治病救人,在你們看來,是盡職盡責;但在我看來,是給了我生命。」
  • 飯桶魯迅
    有無聊的人把這若干的X圓給加了起來,一加嚇一跳:魯迅也太特麼有錢了吧。魯迅的收入有四部分:第一,公務員工資。都知道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沒幾個人知道他還是偉大的公務員。幸好許廣平肚量大,不和魯迅計較,還告訴他,這是河南名產,用柿霜製成,性涼,如果嘴上生些小瘡之類,一搽便好。
  • 民國文人教你談情說愛:不僅徐志摩,魯迅和沈從文肉麻起來也要命
    蔡前培本妻子的病死後,他於5項招生條件的,其中的"不結婚的男子妾,一對夫婦的意見不合時,可以解除","丈夫的妻子死後,提交等條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仿佛驚世駭俗之,很多人模仿後,追求婚姻自主國學大師章太炎是在1913年,順天時報刊登的徵婚廣告的擇偶標準是學堂中等自由的惡習,不染""打擊的美德,但他最後結婚的神州女報擔任編輯,新思想的湯國梨舉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禮在文人名士的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