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獸楊志到底是楊老令公哪個兒子的後代,這得楊家十二寡婦說起

2020-12-14 沉墨I方之城

青面獸楊志自稱是北宋名將楊令公楊業之孫,楊志善使大刀,隨身寶刀是祖傳的。楊志落魄的時候在汴京街頭賣刀,潑皮牛二為難楊志,後被楊志的寶刀所殺,楊志殺牛二這一橋段算是《水滸傳》非常精彩的橋段了。

楊志身懷絕技,又有祖傳寶刀,還自稱是名門之後,那麼他到底是楊老令公的哪個孫子呢?他又是楊業的八個兒子中,第幾個兒子的後代呢?《水滸傳》裡沒有明確的說出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一些考證和蛛絲馬跡來推斷出來。

楊老令公楊業,北宋名將,長期與遼作戰,楊家一門忠烈,堪稱北宋的國之棟梁,整個家族為大宋犧牲甚多。楊老令公八個兒子除了六郎楊延昭後來獨撐門戶外,其他的兒子要麼戰死沙場,要麼戰亂離失。楊家男丁凋零後,楊家女將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在佘太君的帶領下,領軍出徵,抗擊大遼。

雖然楊老令公和楊家將很大部分都是演義小說加工的,結合《水滸傳》同樣是小說,我們還是根據小說裡面的細節來分析楊志在楊家的直系血脈關係。

重要的線索就是楊志善使大刀,且有一把祖傳的寶刀。

大家都知道,楊老令公慣用的兵器是大刀,那麼楊志祖傳的刀法可能來自楊老令公,但是楊老令公的八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是用刀的。楊家八郎全部使用的是紅纓槍、金槍、烏金槍這類的武器。既然兒子們沒有一個用刀,楊志的刀法又從哪裡學來,又如何傳得了祖傳的寶刀呢?這就要分析到了楊老令公的兒媳婦們了,楊家的女將們也是個頂個的武功高強,絲毫不遜於楊家將。

楊老令公常年徵戰在外,肯定無法帶著孫子上陣,楊志作為孫子輩在風波府接受長輩的教導很正常。再看看楊家的兒媳婦們,其中有幾位是用刀的高手,她們分別是:楊大郎的次妻周雲鏡,十二寡婦之首,家傳鐵旗藏刀;楊二郎之正妻耿金花,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號「大刀耿二娘」 ;孟金榜,楊四郎之正妻妻,銅錘令公孟志遠之女,人號「神力孟四娘」 ;楊六郎之正妻王蘭英,善使雙刀,人號「大刀王蘭英」 。

楊家女將中有四位是使刀的高手,楊志的刀法和寶刀肯定傳至她們其中之一,也就是說楊志肯定是她們中某位的後代。我們首先排除楊志是楊六郎的後代,因為楊六郎的後代直系達到了7代,在整個楊家將系列裡面並沒有出現過有楊志這麼一號後裔,更重要的是王金英使用的是雙刀,她不可能傳一把刀給楊志。

楊志也不可能是楊四郎的後代,原因也簡單,楊四郎被遼國俘虜後,娶了遼國公主為妻,他的壽命很長,還曾經回到北宋探望過佘太君,著名的京劇《四郎探母》說的就是他,他如果回到北宋,不可能不看望自己的兒子,《楊家將》及其後面的系列演義小說,都沒有提過。

那麼楊志只能是大郎或者二郎兩人的兒子了,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周雲鏡是楊大郎的次妻,耿金花是楊二郎的正妻,同時她的父親還是著名的花刀令公耿忠。結合到楊志在京城落魄的情形,不難看出,只有大郎的次妻,也就是妾所生的兒子地位並沒有那麼高,而周雲鏡又沒有顯赫的娘家背景,才無法給予楊志更好的照顧。

在宋朝時期,對於家族血統和大宗的觀念很強,出於小宗支系的楊志並沒有得到楊家更多的照顧,以至於他雖然出生名門,卻無法享受到家族帶給他的榮耀,除了母親傳給他的刀法和祖傳的寶刀,楊志基本上是脫離了整個楊家家族了。

相關焦點

  • 「青面獸楊志」的前世今生
    不曾想,面人浸水的最後一個時辰,放在地上的臉盆不小心被爸爸踢翻了,法術被破,這胎記便永遠留在了我的臉上。上學前,沒人說我醜,也沒人指摘我臉上的這塊胎記。左鄰右舍的小朋友都非常願意跟我一塊兒玩,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正常孩子,只不過臉上沾了塊洗不掉的汙漬。媽媽說,這是天使吻過的痕跡,只有備受天使寵愛的孩子才配擁有。
  • 《水滸傳》中的楊志自稱自己是楊令公的孫子,他是幾郎的兒子?來看看
    《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自稱是五侯金刀楊令公之孫,眾所周知,金刀令公楊繼業有「七郎八虎」八個兒子,楊志到底是幾郎的兒子呢? 我們先看看楊令公八個兒子是誰: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光、四郎楊延輝、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八郎楊延順(義子)。 楊業的長子楊延昭跟隨楊業南徵北戰,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所以在楊令公這七個兒子中,楊延昭的事跡記載最為詳細。楊業死後,楊延昭繼續徵戰沙場。
  • 楊老令公是降將?楊宗保和穆桂英都不存在?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宋朝是一個戰爭頻發的朝代,北宋建國以來,就和北方的遼國打得不亦樂乎,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因為戰爭無數,所以宋朝有很多名將,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宋初抗遼名將楊業,很多小說和演義稱他為「楊老令公」。
  • 楊志先後搞丟了花石綱和生辰綱,哪個罪過更大?
    如果問,《水滸傳》裡誰最倒黴,那一定是青面獸楊志。 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代,出身名門,人生的起點不低。他考取過武舉人,官至殿司制使,人生的道路走得比較順暢。可是,每次當楊志志得意滿之際,老天爺就會跟他開一個玩笑。
  • 統治遵義七百年的楊氏土司 自稱楊家將的後代 是漢人還是少數民族
    就是大名鼎鼎綽號楊無敵的楊老令公,至此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終於給自己找上了一個足夠榮耀的祖宗,也就理所當然地將自己視為了楊家將的後代。那麼歷史真的就如楊氏土司自己編寫的家傳和碑文所寫的那樣嗎?民國時邊疆史學大家譚其驤先生曾對此專門進行過考證,並指出了其中的荒謬之處。
  • 武威楊姓流源與涼州楊家將述略
    得姓始祖為晉武公之子、晉獻公之弟楊伯僑。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勳,封伯僑於楊,為楊侯,承繼乃祖爵位。楊姓發源地始於山西境內,後世因得罪晉國貴族而遭迫害,春秋時楊國為晉所滅,子孫隱居華山避難,遂居華陰,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其後代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楊姓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而後繁衍至河南。
  • 三山聚義打青州,魯智深楊志不讓武松出戰,就是怕他輸給呼延灼?
    在與呼延灼的戰鬥中,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先後出手,最後都是打了個平分秋色,於是有讀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三山聚義打青州,行者武松為何不打呼延灼?武松出手會是啥結果?魯智深楊志不讓武松出手,是不是是怕他輸給呼延灼?
  • 「七子去六子回」,怎樣的一場戰役,使得楊家只剩下一名男丁?
    說起北宋,少不了楊家將的身影。楊家三代精忠報國,忠名流傳百世,而一場戰役,卻使得楊家僅有一名男丁,單脈傳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楊業楊無敵,驍勇善戰,橫掃雁門據說,在宋遼兩軍交戰之時,遼主居心叵測,邀宋王到遼營舉行「雙龍會」,這擺明就是一場「鴻門宴」。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然而對正史不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誤會,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出現了三代,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當時楊重貴跟隨劉崇佔據太原十二州,投靠了契丹。他的父親楊信在後周,這樣父子二人各在敵國,楊重貴在北漢效力29年,盡忠不能盡孝。
  • 2021年是「寡婦年」嗎?為何古人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對於將要結婚的新人來說,寡婦年結婚並不順,所以就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當然,如今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結婚與寡婦年無關。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2021年,從農曆上來講是辛丑年,年頭年尾都沒有立春,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明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寡婦年」。
  • 鋼叉對金刀,韓昌韓彥壽錘打金刀老令公
    韓彥壽烈焰叉快似閃電,老令公紫金刀一片冰寒。令公雖老,盼望著名垂青史;韓昌確勇,惦記著大宋江山。這真是:二虎相爭心頭顫,不見勝負不罷兵!楊老令公的刀法佔一個「快」字,數十年來,身經百戰,全靠這個快字取勝,人快馬快手上刀更快。而韓昌的鋼叉也佔一個快字,且比令公更快。快在哪裡?一,韓昌歲數年輕,反應快。
  • 姓楊的寶寶怎麼起名字
    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承繼乃祖爵位,諡賢敬。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2、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只有一人戰死
    典故中的楊家將故事中的楊家將以北宋初期楊業抗遼為基礎,通過對楊業及其後人們前赴後繼徵戰沙場的描寫,表現了楊業一家悍不畏死的英勇事跡,其中還延伸出了許多的小故事,比如「七子去六子回」的小預言,在傳記中是說楊業的七個孩子們全部上戰場抗遼的話,就會只犧牲一個,其他六個孩子能夠平安歸來
  • 鬥轉星移 楊公風水顯神威
    煉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 清朝奇案:吊在大門口的寡婦
    某甲得知消息,大為驚駭,於是派人去邀請訟師楊某。楊某來到某甲家中,和自己的隨從僕人擲骰子玩遊戲,那樣子仿佛閒得蛋疼。某甲撐不住了,於是就來催促楊某給出主意。楊某眼皮一撩:「你害怕呀?那就把她放下來不就完了嘛!」
  • 母螳螂吃公螳螂,這是繁衍後代的代價嗎?真相其實很簡單
    尤其是螳螂這種動物,我們在動物世界裡都曾看到過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場景。這種行為在我們看來是非常殘忍的,這是螳螂們繁衍後代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螳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億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