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定位是粉絲向,劇中牽涉到了動漫或是小說的內容,對沒有接觸過原作的觀眾可能略顯吃力。這部電影在國內沒什麼宣傳,大概票房也排不上榜,但毋庸置疑非常優秀。這部動畫電影的畫面一直是強項,配樂也很大氣甚至有種恍惚在看音樂劇的感覺。每一個淚點都很緊湊。也有很多細節,比如飛鳥出現都在象徵自由,向天伸手是象徵抓住幸福。
《紫羅蘭永恆花園》花園外傳》豆瓣評分7.6,打開評論區又是巨型修羅場,原著粉和路人審美再一次拉開差距。整個評論區其實都圍繞著哭沒哭來判定,假如你在電影院哭成狗了,這片子就是你的菜,假如你在電影院睡到結尾,那可能就不是你的菜。如果作為一部電影來看,《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無疑是失敗的,幾乎就沒有任何電影語言,人物動機非常不明確。
《紫羅蘭永恆花園》無疑是美的。情感上也好或者是畫面上。記憶最深刻的畫面就是,薇爾莉特拉著艾米,艾米抬手,陽光從指縫間灑下的那一幕;艾米和薇爾莉特的舞會共舞,裙擺舞動的那一幕;艾米與薇爾莉特告別時,薇爾莉特的臉漸漸被光照亮的那一幕。這些畫面,可能是艾米為數不多美好而且珍貴的回憶。是屬於除了妹妹以外另一個最重要的人的片段,真的很美。
情感的美則體現在泰勒想要給大家寄去幸福,以及每個角色之間愛的羈絆和善良。薇爾莉特幫艾米代筆,是出於友情的愛;泰勒跟艾米之間的姐妹情也是一種愛;中佐答應薇爾莉特的請求留下泰勒也是一種愛。
《紫羅蘭永恆花園》裡很多角色都是溫暖而善良的存在。唯一的遺憾,大概是艾米對薇爾莉特未說出口的情感,雖然電影不是很明顯,而將筆墨重點放在姐妹情深上。她旁敲側擊問薇爾莉特的「心有所屬」,她高興地跳到薇爾莉特身上,她玩著薇爾莉特的頭髮,她問是否還能再見。
艾米是極少數《紫羅蘭永恆花園》人物裡結局並算不上完美的角色,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不是姐妹賣慘,也不是百合故事。是「愛」。通過信,傳遞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感,並寄給大家幸福。所以即使信號塔建起來,新時代即將到來,信件可能成為落伍的交流方式。但愛是不變的。
劇情就是一個底層少女撿到了一個小男孩,連自己都養不活的少女卻決定收養小女孩,倆人在貧窮的生活中相依為命,不是親姐妹勝似親姐妹。突然有一天,少女的親生父親找上門來,他是當地貴族,出場時間夠短,人狠話不多,一句話,你跟我回家當貴族小姐,我幫你養小屁孩。但為了保住家族顏面,你跟小屁孩不能見面。
為了讓小屁孩能夠過上溫飽的日子,少女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小屁孩,跟著有錢老爹回家過上了上流生活,最後成為了伯爵夫人。但是姐妹之間仍然互相想念,想著以後能夠相見。差不多是一個這樣的故事,主角就是在幫助這兩姐妹實現情感溝通的,前半段拍姐姐,拍的像是瑪麗蘇小說,不論搞砸了什麼事,總有溫柔的騎士收拾爛攤子,看的時候一度以為是百合番。
後半段講妹妹,妹妹跟主角們一起做郵遞員工作,實現自我價值,最後寫了封信給姐姐。看電影的時候必須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任何一個轉折點都要相信才行。
電影還有其他問題,女主角的人設很模糊,很難猜測她的心理活動到底是什麼,好像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很難判斷女主到底有沒有產生觸動。如果用電影邏輯去評判,它問題一籮筐,正兒八經地去評價就很難及格。《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原著的劇場版,就是給原著粉絲看的。
如果是原著粉絲,剛才說的那些問題就統統不是問題,反而成為了優點。《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從來都沒有什麼大夢想,要揭示人性醜惡,它從頭到尾就只想用最美的畫面去講一段童話,如果用這個來衡量的話,它絕對圓滿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