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用於分發或攝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餐具包括成套的金屬器具、陶瓷餐具、茶具酒器、玻璃器皿、盤碟和託盤以及五花八門、用途各異的各種容器和手持用具,其實餐具到底用什麼材料和做成什麼樣子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這些材料是否會對身體有害。
一、銅
不少人使用銅餐具、銅壺、銅匙、銅火鍋等。在銅餐具表面上,常可看到一些藍綠色的粉末,人們叫它銅鏽或者銅綠。它是銅的氧化物,是無毒的。
二、瓷器
瓷器過去被公認為是無毒餐具,但近來也有瓷器餐具使用中毒的報告。
原來有些瓷器餐具的漂亮外衣(釉)中含有鉛,如果燒瓷器時溫度不夠或者塗釉配料不符合標準,就可能會使餐具含有較多的鉛。當食物與餐具接觸時,鉛就可能溢出釉的表面混入食物中。
因此,那些表面多刺、多斑點、釉質不夠均勻甚至有裂紋的陶瓷產品,不宜做餐具。另外大部分瓷器粘合劑中含鉛較高,故補過的瓷器,最好不要再當餐具使用。挑選瓷器餐具時,要用食指在瓷器上輕輕拍彈,如能發出清脆的罄一般的聲響,就表明瓷器胚胎細膩,燒制好,如果拍彈聲發啞,那就是瓷器有破損或瓷胚質劣。
三、搪瓷
搪瓷製品有較好的機械強度,結實,不易破碎,並且有較好的耐熱性,能經受較大範圍的溫度變化。質地光潔,緊密不易沾染灰塵,清潔耐用。
搪瓷製品的缺點是遭到外力撞擊後,往往會有裂紋、破碎。塗在搪瓷製品外層的實際上是一層琺瑯質,含有矽酸鋁一類物質,若有破損,便會轉移到食物中去。
四、竹木
竹木餐具的最大優點是取材方便,且沒有化學物質的毒性作用。
但是它們的弱點是比其它餐具容易汙染、發黴。
假如不注意消毒,易引起腸道傳染病。如果發現餐具上有明顯的裂痕或者黴變,最好更換。
五、塑料
常用的塑料餐具基本上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作原料的。
這是大多數國家衛生部門認可的無毒塑料,市場上的糖盒、茶盤、飯碗、冷水壺、奶瓶等均是這類塑料。
不過這類餐具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不少改性助劑,而且塑料本身不耐高溫,高溫的食物最好不要盛放在這類餐具中。
六、玻璃
清潔衛生,一般不含有毒物質。但玻璃餐具易碎有時也會「發黴」。
這是因為玻璃長期受水的侵蝕,會生成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要經常用鹼性洗滌劑洗除。
七、不鏽鋼
美觀大方、輕便好用、耐腐蝕不生鏽,頗受人們青睞。
不鏽鋼是由鐵鉻合金摻入鎳、鉬等金屬製成,這些金屬中有的對人體有害,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等。
因為這些食物中的電解質與不鏽鋼長期接觸會發生反應,使有害物質被溶解出來。
八、密胺(三聚氰胺樹脂)
又稱仿瓷餐具、美耐皿,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鑄模而成,一種以樹脂為原料加工製作的外觀類似於瓷的餐具,比瓷堅實,不易碎,而且色澤鮮豔,光潔度強。
安全衛生,無毒無味,被廣泛應用於快餐業及兒童飲食業等。不過市面上有不少商家用價格較低的脲醛樹脂冒充密胺樹脂的餐具。
九、鈦
運用金屬鈦的特點結合特殊的物理化學表面著色工藝處理,使其具有獨特的金鈦餐具屬光澤,質地可以與銀質餐具相媲美。
鈦制餐具是未來餐具使用材料的趨勢,因其質量輕使用輕巧,具有無毒無味、無輻射、不生鏽、耐腐蝕、耐磨損,韌性好,以及良好的生物親合力等優良特性。
十、鋁
無毒輕巧耐用,物美價廉,但鋁在人體內積累過多,有加速衰老的作用。
對人的記憶力也有一定得不良影響。鋁製餐具不宜燒煮酸性和鹼性食物,也不宜用來久存飯菜和長期盛放含鹽食物。
十一、抗菌餐具
又稱殺菌餐具,是利用在餐具的原材料裡加上抗菌劑使餐具不用做任何處理就可以殺菌。
殺菌餐具的材質主要有美耐皿殺菌餐具,不鏽鋼殺菌餐具、合金殺菌餐具和陶瓷殺菌餐具.,這種餐具利用納米銀殺菌的原理,可以對餐具表面的細菌有滅殺的作用。
十二、一次性餐具
由塑料,高發泡材料,淋膜紙張等製作的使用一次就廢棄的餐具。同樣避免盛放高溫食物。
轉載來源/網絡
嚴正聲明/此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