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對「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不公平的

2021-01-17 何所歡

在《內向者溝通聖經》這本書中,有一句話這麼說:「內向、外向,只是一種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也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但在很多環境下,外界對於性格內向的人,總是會做出一些負面反饋和評價;從工作到生活,從生活到感情,都是如此。

-01

性格內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上面這張漫畫圖是我在網上看到的,十分認同。

這大概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最好的寫照。

面對剛剛認識沒多久的新朋友,當對方邀請自己出去吃飯時,內向的人總是十分抗拒,他們並不擅長這種場合,也不知道該如何拒絕;但他們的內心,對於吃飯這件事是反抗的。

內向者的人際交往:

能打字不會發語音,能發語音不會打電話,能打電話不願意當面聊天;除非,對方是自己十分熟悉的朋友。

面對陌生人,或者是剛剛認識沒多久的朋友,內向者會顯得有些慌亂無助,不知道如何挑起話題,不知道如何順利進行聊天。

在一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場合下,內向者們有很多個理由逃離:臨時有事,公司有任務,臨時要出差等等。

其實,他們只是想儘快離開讓自己感到陌生的,沒有安全感的環境。

內向者的生活:

內向者的內心是十分豐富的,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但只願意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分享;在外界面前,他們更願意保持沉默。

周末休息,他們寧可宅在家裡,也不想去人多的地方;看書、看劇、養寵物、養花等,這些活動,是內向者們更偏愛的。

希望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不被外界打擾,最好是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生活。

內向者的交友觀念:

朋友不需要太多,三兩個知心好友就夠了;偶爾約個飯,聊個天,一起見面談談感情就足夠了。

儘管不怎麼聯繫,但只要對方需要幫忙了,他們總是能夠即使出現;不會輕易表露感情,流露感謝,但全都藏在心裡。

但大多數情況下,內向者是不喜歡麻煩別人的;他們覺得,麻煩別人就是對別人的叨擾,會給別人製造壓力;而這樣的局面,恰恰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的。

換句話說:內向者,不喜歡欠人情。

內向者的愛情:

如果你跟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談戀愛或者結婚,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你們之間可能會產生很多誤會。

你覺得對方有些冷漠,性格冰冷,對你的態度和付出反應遲鈍;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只是在心裏面思考,該如何回應你。

內向者在感情中,同樣需要自己獨處的空間,哪怕你們結了婚生活在一起,他也希望自己有一間書房,能夠讓他們放鬆思緒,天馬行空。

跟內向者相愛,你要做好「被冷漠」的準備,他們外表冷淡,內心卻火熱;他們更願意多付出,而不是多說。

內向者們表達「我愛你」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往往不是直白地跟你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

-02

內向者們,總容易受到不公平對待

我想為內向者們發聲,因為曾經我也是一個性格十分內向,甚至有些孤僻的人。

但經歷了碰壁,折磨,工作上的壓力,人際交往中的困頓時光,我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內向,逼著自己去社交。

甚至,我逼著自己去嘗試了1年時間的銷售工作。

為什麼說,這個世界對內向者是不公平的?

在職場上:

從求職,到入職,再到工作狀態中,內向者們總是「不受待見」的,哪怕你業務能力確實很不錯;但你不愛表現,你不合群,就會被別人孤立。

儘管這種局面,不是你想擁有的,可現實就是如此。

面試時,HR會回覆你說:我覺得,您的性格不是我們想要的,可能與我們的崗位不怎麼適合。

工作時:同事們或許會覺得你比較冷漠,難相處,甚至在背後給你貼上標籤。

在上司的眼中,即使你業務能力很強,但你卻是「容易被忘記」的那個人,因為你就像個透明人,不被重視。

在生活中:

人們總是習慣給內向者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

親戚們會說:這個孩子太不懂事了,這個孩子太悶了,這個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點問題?

別人會下意識地給你貼上「不友好,沒禮貌,沒教養,不靠譜,裝高冷」這些標籤。

但他們卻忽略了你善意的微笑,專注聽他們說話的眼神;他們也忽略了你因為緊張不安而導致的臉紅。

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一個「偏愛外向者」的盲目崇拜之下。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跟內向者們相處;因為內向者,在社交這件事上,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適應。

他們就像一個剛剛被你買回家,沒有安全感,只想找地方藏起來的貓咪。

你養過貓嗎?如果你養過貓,就能夠明白喵星人是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缺乏安全感,但內心對外界卻充滿好奇心;它們看上去高冷,但跟你熟悉後,卻會變得十分粘人;在喵星人高冷的外表下,內心卻有著寶藏一般的神秘感和知識。內向者們,同樣如此。

-03

內向者們,一定要改變自己嗎?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過一個觀點:「外向的人,可以通過跟別人相處時獲得能量;而內向的人,則通過獨自思考獲得能量。」

你只知道村上春樹寫過很多書,但你知道他也是一個不喜歡社交的性格內向的人嗎?

梵谷,貝多芬,愛因斯坦等等,這些知名度超高的人,同樣是性格內向的人。

你不可以否定:性格內向的人,就是失敗的。

相反:性格內向的人,在通過與自己對話,與自己獨處的時間裡,獲得了更多的思考,獲得了更多的能量。

如果說,外向者擅長溝通,聯絡,總結;那麼內向者則更擅長創造,完善細節。

性格內向是一種錯嗎?並不是。

內向者們也有自己豐富的世界和喜歡的生活,他們不應該被外界惡意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

這個世界,既屬於外向者,也屬於內向者,同樣屬於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性格。

張國榮有一句歌詞是:「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無論你是性格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且能夠創造精彩的人。

魚缸裡面,可以有一條魚,也可以有一群魚。

重要的是,如何以你喜歡的姿態,跟這個世界相處。

今日話題:

你的性格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文字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是劣勢嗎?不,這個世界更加偏愛內向者
    內嚮往往和孤僻自卑,沉默寡言這些詞彙一同出現,一直都被賦予貶義的色彩,往往內向的人不受這個社會歡迎,而外向者,更善於與人交往,更懂得合作,往往被賦予褒義。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希望孩子能更加外向,他們會說「你這種性格不好,長大會吃虧、內向的小孩不招人喜歡、優秀的小孩應該善於展現自我要合群。」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大多數人眼裡似乎外向的比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然而數據調查顯示,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是內向性格的人。例如: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村上春樹。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過著「高配」的人生
    首卷語:當今這個人際交往複雜的社會裡,處處都存在交際,而「內向」逐漸成為了一種貶義詞,我們習慣地把那些不善於交流的人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便是內向,認為他們不合群,沒有人情味,性格孤僻沒有朋友。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在心理學範圍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從來都不是「怪物」,而內向也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與外向型的人獲取快樂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 內向型的人,如何在這個不友好的世界裡生存?
    以前無論上班還是上街,一本最新版的上海分區地圖冊、一個指南針,總是少不了的。有了智慧型手機,地圖冊和指南針是退休了,可你又會看到一個拿著手機,不停對著天空劃「8」字,以便讓手機上的指南針確定方向的人。黃吉米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但什麼叫「內向性格」呢?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在艾森克個性問卷中,就把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 他們保守,除非摯友,否則總是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總是羅列出一系列計劃,以保證做事按計劃來,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既規律又嚴謹,遵循傳統倫理觀念。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該找哪些工作?有哪些工作更適合他們!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該找哪些工作?有哪些工作更適合他們!大部分人內心都會有這樣一種認知,那就是性格外向的人要比,性格內向的人在社會上,更有優勢,找到好工作的機會比較大。性格內向的人,不善社交,不喜歡與他人主動溝通交流,更不愛表現自己,導致他們在職場吃不開,混不好。
  • 《內向心理學》:其實你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每一個內向的人
    內向者和外向者是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這個世界需要內向者,也需要外向者。——西爾維亞·洛肯也許說起內向的人,人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數是平時說話不多,放假總是整天宅在家裡,一邊刷著電視劇,一邊嚼著爆米花,偶爾實在懶得不想出去,一個外賣足以滿足他們。儘管內向者群體在全世界的性格各異的人們中間佔到50%的份額,但是也掩蓋不了這一半的內向者人士被大眾忽視的事實。
  • 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說起內向,我們總是容易把它定位成一個貶義詞。內向的人的人也經常會被貼上社交焦慮、自卑、不快樂的標籤。在人們眼中,侃侃而談的人似乎更容易成功。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據調查顯示,成功者中內向者所佔比例大大高於外向性格。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巴菲特、史匹柏、村上春樹……世界上70% 以上的成功者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性格外向的人神採飛揚,性格內向的人也自帶光芒。內向不是缺陷,而是一種不同於外向的生活態度。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定深有同感。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
  • 性格內向的人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領導崗位的?
    根據性格心理理論,能走上領導崗位的,不僅有性格外向的人,也有性格內向的人。而性格內向的人,怎樣才能走上領導崗位,其實領導有各種不同的風格,所以,「平常不說話、性格內向」,不影響你走上領導崗位。這個認知,是不是給長期苦惱於自己內向型性格的人,帶來很多的鼓舞呢?內向型性格的我們,完全不用強迫自己變成外向型性格的人。但是,除了精神上的鼓勵,還得有具體的方法,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步:第一步是看什麼東西讓我們誤解了內向、影響了優勢發揮;第二步,發揮性格優勢,然後再缺哪補哪。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定深有同感。 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
  • 性格內向的人,是不是很差勁?
    我從小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一說話就會害羞,更從來不敢在大庭廣眾說話。更別說做什麼演講,參加什麼活動之類。因此一直也沒什麼朋友。記得讀初中時,我總是獨來獨往的。從我家走路去學校就5分鐘,所以我沒寄讀,總是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性格內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到底差距有多大
    在現在的社會中形形色色什麼性格的人都有,有性格開朗愛說愛笑的,也有性格內向在熟人面前能夠誇誇其談,但是在生人面前卻顯得特別不愛說話,總之性格決定命運,不同性格的人將來的人生也會不同。理論上來說性格外向的人一定會比性格內向的人更善於社會交際,要混的更好才對,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
    核心提示: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天性活潑開朗,有的人則內斂沉穩,還有的人則會表現出內向自閉的傾向,不同的性格特徵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其中內向的群體佔據了很大一個比例。
  • 心理學:不要小看性格內向的人,他們其實很厲害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內向的人大多是少言寡語,不善言談,不愛交際,總喜歡默默做自己的事情。其實性格內向的人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他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內部世界中,而外向的人喜歡交際,總是把自己與世界緊緊連在一起,既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善於與外部進行聯繫。
  • 性格內向的人為什麼比性格外向的人成功者多?
    然而據調查顯示,成功者中內向者所佔比例大大高於外向性格。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史匹柏、村上春樹……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為什麼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成功的道路上,儘管外向的人生神採飛揚,但內向的人天生自帶光芒!        「這樣不好,要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看你不怎麼說話,幹啥這麼高冷呢!」
  • 性格內向的人,其實是這樣的
    我們通常把人的性格分為最典型的兩種,內向型和外向型。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兩種性格的人,大多有一些了解,在看到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自己分類。如果你是一個外向型的人,那麼,你一定是做事情果敢,想到了就去做的人,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情愛,都善於佔主導位置,主動出擊,出奇制勝。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也就說,外向型性格的人和內向型性格的人,他們獲取自身的身體、生命能量的方式是不一樣的。還有的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基本不怎麼愛說話,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特別活潑話的特別多,你仿佛都不認識他了。所以,我們有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那麼輕易的就貼上內向性格的標籤了。尤其是很多人,把內向型性格等同於不好的性格。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當中,這個世界是由外向型性格的人主導的。
  • 活潑型性格特點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改變
    (3)活潑型性格特點之三:天真富有幻想。天性活潑的他們,就像是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總是瞪大眼睛對這個世界表現出極度好奇且天真爛漫的樣子。即便他們年老了,這樣的特質也不會有何改變,人們依舊可以從他們年老的身上找尋到孩童的天真無邪。而且,他們非常善於幻想,是懂得「自嗨」的人,知道如何能夠讓自己更快樂,呈現給人們的總是開朗、健康、向上的形象。
  • 性格內向需要改變麼?看了你就明白了
    「哎呀,我家孩子就特別內向,怎麼辦?」「他看到陌生人都不願意打招呼甚至躲起來,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總是很難融入集體。」「我們總是覺得內向的孩子就會吃虧,我們自己就很內向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內向.....」內向的孩子會吃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