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大神」張一山,因《鹿鼎記》被罵上了熱搜,這鍋該由他背嗎

2020-12-14 天星教育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終於開播了,沒想到迎接它的卻是差評如潮,其豆瓣評分僅為2.6分。

網友全方位地把這部劇的劇情、演員、服化道吐槽了個遍,上到鰲拜府邸的牌匾,下到麗春院裡韋春花的黑色打底衫

而最讓人跌破眼鏡的,就是張一山演的韋小寶。有人說張一山演的是鞏漢林,還有人說這是「猴戲版」《鹿鼎記》。

想當初,新版《鹿鼎記》官宣時,不少網友都對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抱有期待,畢竟從《家有兒女》到《餘罪》再到《春風十裡不如你》,張一山塑造了不少古靈精怪的角色

飾演韋小寶,他也應該不在話下。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最終不盡人意的呈現效果面前,敗興而歸的觀眾怒火中燒,掀起了全民瘋狂吐槽的模式。

有網友吐槽,最喜歡這部劇的人應該是黃曉明,感謝張一山取代他成為「史上最油膩」韋小寶。還有網友建議,該劇應該直接改名為《鹿鼎記·惡搞版》。

新版《鹿鼎記》到底差在哪兒?

最受爭議的是劇中演員們的表演。張一山版的韋小寶,表現活潑是靠瞪眼睛、拔高聲線以及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現機靈是靠豐富的面部表情。被很多網友評價「非常浮誇,用力過猛」「不像是韋小寶,倒像是孫悟空」。

不止張一山,劇中很多演員都走「浮誇流」,比如唐藝昕飾演的建寧公主也有些無釐頭,在被韋小寶說中心事後,竟在地上連續打滾並大喊「你滾」。

不過,這些鍋並不能都讓演員背。新版《鹿鼎記》劇情簡單,在一集內就講完了韋小寶遇見茅十八、被海公公帶到宮中、海公公雙目失明、韋小寶頂替小桂子留在宮中等劇情。節奏非常之快,導致很多情節和人物背景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太多細節,不熟悉《鹿鼎記》的觀眾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

此外,劇中的人設也都非常符號化,海公公原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角色,他老謀深算、心思縝密,一直暗中追尋董鄂妃之死的謎團,與太后的交鋒是一大亮點,但在新版《鹿鼎記》中,海公公與太后打架卻有點像小孩子打架,最後,海公公竟被韋小寶一番話給「捋死了」。

張一山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這版《鹿鼎記》畫風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走了,可能表演方式會有些變化,同時他也表示:「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其實,以新版《鹿鼎記》的製作班底,本不應該出現當下的差評,其導演馬進曾執導《營盤鎮警事》《幸福來敲門》,編劇申捷是《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的編劇。但這部劇恰恰是先在編劇和導演這一環出現了偏差,才逐漸變成了「四不像」。

經典可以解構,但前提是要尊重原著。《鹿鼎記》也能變成情景喜劇,但並不等於拋棄邏輯和智商。新版《鹿鼎記》的翻車,不僅說明了武俠小說改編並不簡單,也側面證明了演韋小寶尤其難。觀察以往的版本,從陳小春、周星馳、梁朝偉到張衛健,他們都各有特色,但近年來的黃曉明、韓棟卻遭受質疑。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韋小寶是一個變色龍似的人物,他圓滑機靈,善於和各類人打交道。他並非是個完全正面的角色,作為一個市井小流氓,他大多數的行動並不值得讚揚,他有7個老婆這件事在今天也不值得被宣揚。

但他身上仍有自己的閃光點,比如重情重義。對於演員來說,這樣的角色並不簡單,太刻意就顯得做作,不夠投入又顯得木訥。

作為金庸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表面上看是一部嬉笑怒罵的休閒小說,處處充滿著遊戲解構的趣味,但金庸這樣說:「《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經由韋小寶,金庸抵達的是中國歷史邏輯的深處。

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唯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文學界、史學界、報刊界對他做何評價,其武俠神壇的地位從來未曾動搖半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以汪洋恣肆的想像力,用一支筆創造了一個有血有肉、令人神往的江湖世界,享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讚譽。

金庸:笑傲江湖,傳奇人生

人物小傳

金庸(1924—2018),原名查良鏞,著名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創辦《明報》。2018年10月30日,金庸病逝,享年94歲。金庸的小說對華人世界的影響甚大,發行量超過3億冊。

TA說

天地四方為江湖,世人聰明反糊塗。名利場上風浪起,贏到頭來卻是輸。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人物剪影

千古文人俠客夢

1941年,17歲的金庸在《東南日報》副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事能狂便少年》的文章,他在文中寫道:「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業,帶幾分狂氣是必需的。」後來,他考取重慶國立政治學校外文系,但因看不慣學校裡的不良風氣,大膽直言而被開除。這份少年時的「狂氣」似乎在冥冥中指引著他踏入武俠江湖。

1955年初,梁羽生的《草莽龍蛇傳》快要在《新晚報》上連載完了,下部書還沒想好寫什麼。總編輯羅孚找到金庸說:「梁羽生顧不上了,只有你上了。」作為梁羽生的粉絲,他的每部小說金庸都會看,可他自己從未寫過。發稿的日子快到了,編輯部派一個老工友到金庸家裡催稿子。他看著老工友,來了靈感,從塞外古道上的一個老者寫起,最終寫成了他的武俠小說處女作《書劍恩仇錄》。此後,他又陸續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等一系列廣受讚譽的武俠小說。1972年,他宣布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金庸的小說將江湖、武林與中國歷史編織在一起,充滿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為什麼金庸能有如此魅力?因為金庸小說充滿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氣息,呈現了其中最雍容最美好的部分:儒的至大至剛、道的恬淡無為、佛的悲天憫人。那些俠骨柔情的英雄氣概、重信然諾的君子風度、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照亮了我們平庸瑣碎的生活。許多人可能沒有讀過更多的中國文化經典,但從他的筆下獲得了中國傳統美德的薰染。」

3.0立意與速用

常規角度

張揚書生意氣,永葆少年精神。

速用示範 今天,我們的老師大多喜歡聽話的學生,那些有主見、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常常被斥輕狂、不成熟。但少年的狂氣絕不是妄自尊大、目中無人,而是一種可貴的青春朝氣和獨立意識。金庸先生曾因大膽質疑學校裡的不良風氣而被開除,但他並不後悔,正如他在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中所說:「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業,帶幾分狂氣是必需的。」張揚青春朝氣,永葆少年精神,這就是金庸的狂氣。其實,歷史上那些有大成就的人物大都是帶有幾分狂氣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是有狂氣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毛澤東是有狂氣的。狂氣是對傳統的挑戰、對習慣的突破、對前人的超越,具有青春朝氣的少年,身上保留一點狂氣是很有必要的。

核心角度

偶然背後有必然,機會青睞有實力的人。

對接高考 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歷史人物評說」

速用示範

有些人特別看重機遇,總是羨慕別人的好運氣,埋怨幸運女神不肯眷顧自己。但他們有所不知,機會不會欣賞沒有準備的人,它更青睞有實力的人。之前從未寫過武俠小說的金庸因領導的一個要求,就大膽地動起筆來,寫成了《書劍恩仇錄》,而後一部接著一部,用強大的筆力塑造他的武俠江湖,傳承中華文化,成就可謂大也!這一切似乎都始於領導找他的那天,沒有領導給予的那次機會,金庸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寫武俠小說。但是,如果沒有先前對武俠小說的大量閱讀,沒有長期在報社練就的駕馭文字的功力,金庸就不可能被領導委以重任,也不可能在被催稿時,靈機一動,寫就《書劍恩仇錄》。

創新角度

傳承民族精神,展現文化自信。

對接高考 2019年高考北京卷①「文明的韌性」

速用示範 金庸在他的江湖世界裡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們在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俠骨柔情的英雄氣概,看到了重信然諾的君子風度,看到了快意恩仇的人生境界,這些光輝照亮了我們平庸瑣碎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最實際的傳承。

對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是其精神家園,對傳統文化最有效的傳承和保護就是讓它們「活」起來,不是「活」在抽象的概念裡,而是「活」在作品裡,「活」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就像金庸的武俠小說那樣。這些小說讓我們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傳承中華文化的精華,從而展現文化自信。

人物深讀

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

提起「金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筆名「徐慧之」,估計連資深「金粉」知道的也很少。2014年,90歲的金庸出版了一本舊作集結的新書《明窗小札1963》,裡面收錄的就是他以「徐慧之」為筆名發表的社論、時評與漫談等。

寫武俠小說在金庸看來「只是一種副業」,他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一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1948年,作為《大公報》記者,金庸被從上海調到香港。當時的上海遠比香港發達,但金庸欣然前往,他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1957年,他離開《大公報》。兩年後,他和友人一起創辦了《明報》。他對《明報》辦報宗旨的闡釋正體現了他的武俠觀:俠氣,幹預社會,對好的人和事進行讚揚和表彰,對壞的人和事進行批評和反對。《明窗小札》是金庸為《明報》開設的一個專欄,內容以國際政局分析和時評為主。這個專欄從1962年12月1日開始,直至1968年10月30日,除1967年曾經中斷幾個月外,幾乎每日一篇。在《明報》上,金庸每天都要扮演4個不同的角色:其一,他需要面對全球最新的時事動態和新聞,撰寫代表《明報》立場和觀點的社評,這是身為報紙主筆的工作;其二,他必須完成每天連載的武俠小說;其三,他要撰寫《明窗小札》的專欄文章;其四,他要發表連載的翻譯文章。多重身份的展現和不同角色的扮演,是現實的需要,也是金庸驚人天賦和能力的展示。

3.0解讀

常規角度

勇於挑戰才能突破自我。金庸說自己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這其實是一種挑戰精神。按部就班、駕輕就熟常常造就平庸,勇於挑戰才能突破自我,超越平庸。

核心角度

出色源於實力。金庸認為「從事新聞工作」是他的主業,寫武俠小說只是他的副業,但憑藉驚人天賦和能力,不論主業還是副業,他都做得十分出色。

創新角度

以天下為己任,書寫傳奇人生。金庸「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像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靠的正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對接高考:2015年高考浙江卷「文品與人品」)

執筆江湖,從商有道

利他、冒險、信守承諾,這些既是俠客精神,也是企業家精神。金庸的小說影響了一代中國企業家,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導師。「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金庸去世後,馬雲在微博發文悼念。

其實,金庸本人的經商頭腦也不可小覷。《明報》創業之初,銷量不佳,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為增加銷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在《明報》上連載武俠小說,帶動其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明報》盈利達1億元,金庸也以12億元港幣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當然,真正掀起「金庸神話」的,還是那15部武俠小說以及由此改編、翻拍的影視作品。1999年,金庸只象徵性地收取了一元錢的版權費,就將《笑傲江湖》的影視改編權許可給了中央電視臺。電視開拍後,他還親自赴無錫中視外景基地探班。當時,有媒體問金庸,會不會同樣以「一元錢」的價格把其他著作的影視改編權許可給中央電視臺,金庸笑言,很可能會賣,不過不是一元錢,有可能是一億,因為從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這部《笑傲江湖》應該會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3.0解讀

常規角度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庸是一個知名作家,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財富不是罪惡,我們應當鼓勵人們通過合法經營,為自己和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核心角度

經商不僅要有眼光,還要講究策略。利用名人效應在《明報》上連載武俠小說,用「一元錢」的價格將《笑傲江湖》的影視改編權許可給中央電視臺,為打開內地市場奠定基礎,這是金庸的經營策略,也是他獨到眼光的體現。

創新角度

崇尚精神追求,奉行儒商之道。金庸不僅在小說裡追求俠客精神,也把俠客精神帶到經商活動中。他能夠成為商界人士的偶像,不僅在於他的精神追求,還在於他奉行的儒商之道。

「好為人徒」的謙謙君子

《孟子》裡有句話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金庸卻恰恰相反,他像極了他筆下的韋小寶,遇到個高手就定要拜師學藝,可謂「好為人徒」。20世紀80年代,金庸突然託人轉告聶衛平自己想拜他為師。見面後,金庸堅持像他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跪拜禮拜師,比金庸小20多歲的聶衛平大為吃驚,連連推辭。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金庸才以深鞠躬代替。

金庸少年時期因為國內戰亂,學業屢屢中斷,始終沒拿到正經的文憑。據說,他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時,有人譏諷他學問不夠,他回應:「別人指責,我不能反駁,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學問。」後來,在獲得劍橋大學授予的榮譽文學博士名銜後,金庸堅持以普通學生的身份申請就讀劍橋大學,而那時他已81歲。

1999年,王朔發表了《我看金庸》一文,稱金庸小說可與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並稱為「四大俗」。對此,金庸沒有反唇相譏,而是心平氣和地說:「王朔先生的批評,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於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隨後,他又說:「不稱之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面,將來如到北京待一段的時候,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而和他相識。」據說王朔聞聽金庸此言大受感動,坦言自己十分慚愧。

3.0解讀

常規角度

有志向學,學無止境。一個真正的大師,永遠有著一顆學徒的心。金庸虛心好學,拜比自己小20多歲的聶衛平為師,並高齡讀博,這種好為人徒、有志向學的精神十分可貴。

核心角度

寬容待人,爭做謙謙君子。中國人歷來崇尚君子風範,金庸的為人處世讓我們看到了那種寬容豁達、不事張揚的君子風範。

創新角度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不指責對方言過其實,反而承認自己才力有限;不責怪對方言語刻薄,反而稱讚對方筆下留情。金庸做到了以誠待人、以禮待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君子。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瘋狂作文《贏在素材2熱點人物》

相關焦點

  • 新版《鹿鼎記》評分「慘」上熱搜,全是張一山的鍋嗎?
    但這絕對是史上口碑最低的影視版《鹿鼎記》。被網友提到最多的,自然是張一山版韋小寶的演技,吐槽,毫不留情——「出道20年,他忙著戀愛演技大退步」 「像孫猴子,滿臉褶子演技浮誇」。張一山的演技退化,當然是一個謎。但,新版《鹿鼎記》翻車,真的全是張一山的鍋嗎?
  • 新麗員工把《鹿鼎記》的鍋,全部推給張一山了?這鍋到底該誰背?
    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現已降至2.5分,因此可以說是天選爛劇。但是有人發現,疑似出品方新麗員工把爛劇《鹿鼎記》的鍋都推到了張一山那邊。那這個鍋到底該誰背。首先,幾乎所有演員的表演都被誇大了,都是讓他們演戲,而不是張一山一個人。他們的表演似乎在一個體系內是統一的。——通俗地說,就是動作誇張,嘰嘰喳喳,皺眉頭。例如,一直發揮穩定的論雨老師,好像為了搞笑而笑,使演技不好。
  • 《鹿鼎記》導演力挺張一山,無愧演技扛把子,所有韋小寶中是頂級
    但是張一山隨後說希望觀眾不要把他當作特別好的演員這一點其實並不合適,這句話可以由粉絲或者影評人來說,那是給張一山比較合適的臺階下,他自己給自己造臺階就說不過去了。儘管張一山出面解釋過,但是由於《鹿鼎記》這個IP的巨大影響力,廣大網民對於這部劇的吐槽始終沒有消停過。
  • 張一山版《鹿鼎記》有這麼差?別再罵了,誰都不可能次次驚豔
    最近可是被新版《鹿鼎記》狠狠刷了一波屏。各路網友水軍齊齊上陣,各顯神通,將這一版批得一無是處,也將張一山罵得狗血淋頭。豆瓣評分更是沒讓人失望,從一開始的2.9降到僅剩2.6,百分之八十一的觀眾都給了一星,可見大家對這部劇有多"深惡痛絕"。
  • 史上最尬鹿鼎記,張一山這是怎麼了?
    豆瓣評分2.6,張一山版《鹿鼎記》才播出兩天就口碑全面崩盤,被吐槽為史上最尬一版《鹿鼎記》。當初官宣張一山要出演韋小寶的時候,大家還是很期待的。畢竟張一山成功塑造過《家有兒女》劉星、《餘罪》、《春風十裡,不如你》等不少古靈精怪的角色,詮釋又賤又皮狡黠可愛的市井小混混韋小寶應該信手拈來。但從成片看,張一山完全跑偏了方向,用力過猛的演技,浮誇做作的肢體語言,完全把韋小寶演成了「猴戲」。
  • 張一山鹿鼎記開播遭差評,這製作和演技,還不如漫畫版好看
    尤其是韋小寶的七個老婆,曾經網傳楊紫飾演的建寧公主、徐冬冬飾演的神龍夫人,甚至還有朱一龍的康熙等等,這些人一個都沒出現,這部劇靠著張一山和唐藝昕的流量扛著,這觀眾能買帳嗎? 這原因也顯而易見了,效果本身就很差,因此跟誰比都不會佔上風。可是儘管如此柚子還是要給大家極力推薦下這部由企鵝動漫出品的漫畫《鹿鼎記》,這部漫畫雖然不如其他影視劇火爆,但是卻同樣詮釋了一個有趣的韋小寶,並且劇情上更加的符合原著,喜歡看韋小寶賣萌耍賤的可以去看看。
  • 金庸的《鹿鼎記》,真的被張一山演繹成了「毀經典」嗎?
    最近一段時間新版《鹿鼎記》上了熱搜,張一山又火了。新版《鹿鼎記》是由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出品,馬進執導,申捷編劇,張一山、唐藝昕領閒主演,楊祺如、關芯、王祉萱、鍾麗麗、郭泱、朱珠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該劇於2020年11月15日在CCTV-8經典劇場播出,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同步播出。
  • 你認可新版鹿鼎記導演對張一山演技最佳的評價嗎?
    一、張一山式韋小寶口碑遭遇滑鐵盧作為童星中的老戲骨,張一山出道以來的作品還算是高質量,在當下演員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張一山靠著其不錯的演技殺出一條「血路」,成功從童星轉型成為實力派。特別是當初在網劇餘罪中的出色表演讓很多人見識到了他的演技。
  • 電影版鹿鼎記被打低分,張一山後勁太大了
    自從張一山所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開播之後,各大論壇都被刷屏了,說明這部劇的熱度真的是非常高,但是一部劇大火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口碑很好出圈了,另外一種則是口碑太差被罵火的,而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則是屬於後者。
  • 《鹿鼎記》演完了,張一山演技口碑也崩了,為啥都說他演得不好?
    我們將每日為您送上關於娛樂圈的最新動態和獨家分析,感謝您長期的關注和支持!如果您覺得文章寫得還算可以的話,請您伸出您寶貴的雙手為作者點讚留言或轉發,您的鼓勵將是作者堅持寫下去的動力源泉!文:《鹿鼎記》演完了,張一山演技口碑也崩了,為啥都說他演得不好?
  • 專訪《鹿鼎記》張一山:我是個笨演員,罵我可以,但不要詆毀良心劇
    有觀眾表示張一山在劇中像猴一樣的演技,其實也挺搭韋小寶這角色的,因為據小編對原著小說的了解,小說裡面韋小寶長得也不怎麼樣,都是被以前的版本給美化了。同時針對這一版《鹿鼎記》惹來的爭議,近日張一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談及了此事,張一山表示,在演員這個圈裡面其實我是個比較笨的演員,作為演技圈的新人,一切都是聽從導演的安排,《鹿鼎記》這部劇原本是想給觀眾呈現60集的,但是很無奈最終只有45集,這也可以說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 張一山版《鹿鼎記》被罵到2.6分,冤不冤?
    《鹿鼎記》的片方還沒發聲,但承受了如山壓力的張一山方已經表態: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罵他演得像個猴子似的各種難聽的話太多了,張一山方能不卑不亢地表態,網友看出來他在成熟,但是對於網友和觀眾們的意見,他倒是沒說群眾的眼睛到底是不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有時候是雪亮的。
  • 張一山不卑不亢回應爛片評價,新版本《鹿鼎記》還能挽尊嘛?
    張一山此前一路積累的演技口碑,即將折損在這部大經典大IP的翻拍劇目上。不過童星出身的張一山,畢竟出道時間夠久了,心態上,絕對是前輩。就在剛剛,張一山還在不卑不亢地發布《鹿鼎記》的宣發預告。疑似正面回應各種質疑的聲音。
  • 新《鹿鼎記》又被罵上熱搜?公主穿透視裝,韋小寶傷口像口紅印痕
    自從新版鹿鼎記上線之後,就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潮,從張一山扮演的韋小寶不符合原著人設,再到演技以及搞笑技能,撐起了整部電視劇的收視率之後,韋小寶的老婆每一個人物登場都難免不了,被吐槽一番。而就在近日新版鹿鼎記又被馬上的熱搜,本來一開始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花的出場,就讓觀眾們有點接受不了了,甚至讓人懷疑整個劇組的服化道,就像是在開玩笑一樣。
  • 《鹿鼎記》被質疑抄襲,張一山版的韋小寶浮誇,收視率卻居高不下
    2020版《鹿鼎記》來了。一上線就上了熱搜,而且是接二連三。看了張一山的韋小寶,都有人開始給黃曉明道歉了,畢竟方面黃曉明的韋小寶也是遭到了人們的大力吐槽,然而這次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算是來給黃曉明洗白的了。
  • 《鹿鼎記》毀了演技擔當張一山,連7位老婆也共用一張臉
    張一山版《鹿鼎記》自上映後,就差評不斷,豆瓣甚至打到了2.7的低分,實在讓人意外。擠眉弄眼的韋小寶毀了一直演技頗受認可的張一山,再加之劇情跳躍,前後不搭,觀眾分分鐘跳戲。好在,11月19日,新《鹿鼎記》的導演站出來表示:張一山演成這樣就是我期待的韋小寶,如果一定說有問題,那也是我的問題,不是演員的問題。講真,以張一山的演技演成這樣,絕對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導演組、劇情設定,以及整個劇組的問題。
  • 張一山《鹿鼎記》已崩 這些韋小寶你愛嗎
    1905電影網專稿豆瓣評分2.6,差評高達92%,新版《鹿鼎記》確實崩了。微博上對於這部戲的吐槽話題也頻上熱搜,甚至張一山工作室都來回應:「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這部戲有多崩,這幾天全網已經翻來覆去講得很清楚了,這裡就不「補刀」了,但筆者感到意外的心情依然難以釋懷,畢竟這可是張一山作品的口碑低谷。
  • 你猜張一山看過原著《鹿鼎記》嗎?
    可這兩種藝術表達形式,都在傳達一個精神內核的話,就要求它得做到形不似,但神得似。看過原著《西遊記》的人都知道,86版的《西遊記》從形上,其實與原著相差甚遠,但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答案不言而喻。說到這,我們先看看金庸老爺子的《鹿鼎記》在講些什麼。是一個開掛的混混與七個美女的故事嗎?顯然這只是外殼。
  • 《鹿鼎記》導演力挺張一山,張一山演綁架戲,被調侃能做情侶頭像
    11月15日,由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的《鹿鼎記》開播,引發網友群嘲,接連上熱搜。到目前為止,其中豆瓣評分,4.2w多人評價斬獲2.6分,一星差評超過80%,自開播以來,其評分也在2.6分上下波動,不知以後還會不會下跌。
  • 張一山出演《鹿鼎記》用力過猛: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小鮮肉演員「張一山」因為主演的《鹿鼎記》用力過猛,再度飄紅各大熱搜榜!說起張一山這個演員,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2004年,張一山因為飾演《家有兒女》劇中古靈精怪的劉一星而走紅,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代「喜寶」;時隔12年之後,褪去少年青澀的張一山出演網劇《餘罪》再次引起收視熱潮,螢屏上張一山那炸裂式的演技仿佛再宣告他這十多年的成長。如今的張一山,可謂是影視界的當紅小花旦,而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