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家以大米為主題的網紅店叫做AKOMEYA。因為它定位高端,其中一家分店開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銀座,毗鄰奢侈品牌愛馬仕,AKOMEYA也因此被譽為大米店中的愛馬仕。在日文裡,KOMEYA就有大米的意思。
不久前,《第三隻眼看零售》承辦某大型國有企業的日本商業考察活動,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走訪AKOMEYA並邀請其高管進行分享。通過這次考察,我們對AKOMEYA的商業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據了解,AKOMEYA目前擁有11家門店,依然還在培養期,預計門店到達30家之後可實現整體盈利。由於門店位置不同,每家店的盈利情況不盡一致。AKOMEYA銀座店虧損較大,每年將近虧損一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3萬元),而開在新宿NEWOMAN百貨店一層的門店開業當年就實現盈利。
AKOMEYA除了賣大米之外,還經營餐廚用品、生活家居、食品飲料、甚至服飾和餐廳。
這兩年,中國零售業興起一股生活家居業態熱潮,但總體而言不得其門而入。《第三隻眼看零售》將以AKOMEYA為案例,解讀日本生活家居的經營之道。
瞄準單身女性,以大米為中心選品
客單價90-120元,綜合毛利率44%
AKOMEYA有一個樸素理念:吃是人們生活的核心,而大米是吃的核心。因此,將大米開成連鎖店,這種貌似腦洞大開的生意模式,在日本企業看來再平常不過。
在選品上,AKOMEYA是以「大米-餐桌-生活」這樣的邏輯展開布局的,最終形成食品、雜貨、餐飲三大部分。
食品:除了大米之外,AKOMEYA還銷售各類包裝食品,包括罐頭、調味品、飲料、酒水、乾貨等。在《第三隻眼看零售》走訪的AKOMEYA Lakagu店,食品能佔到大概八分之一的面積。據相關負責人介紹,AKOMEYA食品部分的毛利率可以達到34.5%。
雜貨:AKOMEYA的雜貨是以廚房為場景進行選品的,包括各種鍋類,電飯鍋、砂鍋、甚至是傳統的鐵鍋等;杯具類,各種材質和造型的杯子,比如玻璃杯、陶瓷杯、保溫杯、錫器、茶具、酒器等;碗筷類,不同場景下使用的碗筷,以及鍋鏟、湯勺等;廚房周邊,大到圍裙、桌布,小到研磨胡椒顆粒的木槌,以及刨生芥末的刨子等。換而言之,日本老百姓的廚房用品基本上可以在這裡一次性購齊。
除了廚房用品之外,筆者在AKOMEYA Lakagu店還看到文具、文創、挎包等生活家居品類。AKOMEYA Lakagu店分為上下兩層,合計大概有1000平方米,其中第二層整層為生活家居品類,可視為餐桌向生活的延伸。據了解,AKOMEYA雜貨品類的毛利率可達44.5%。
餐飲:AKOMEYA還在門店內部開闢了數十平方米的餐廳,提供少數套餐和飲品。餐飲部分的毛利率比較高,可以達到70.5%。但AKOMEYA的餐廳經營效果並不好。《第三隻眼看零售》參觀的當日接近晚上用餐時間,餐廳裡稀稀拉拉只有少數人在用餐,反倒是來門店購買食品或者雜貨的消費者比較多。
AKOMEYA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家AKOMEYA門店的綜合毛利率為44%,但他們覺得這個利潤率不夠高,主要是食品部分毛利率有點低,未來將重點開發自有品牌以提升毛利率。據了解,AKOMEYA自有品牌商品銷售佔比20%。
在定位上,AKOMEYA比普通超市消費要高。以大米為例,它只賣日本官方評定的特A級大米,甚至達到了寧缺毋濫的地步。每年8月至10月,一些優質的特A級大米可能會斷貨,這個時候往往是AKOMEYA「青黃不接」的時候。
AKOMEYA的主流客群是單身女性,客單價折算成人民幣為90-120元。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AKOMEYA的主流客群大概保持在一個月來店兩次的購物頻率。
AKOMEYA的商業邏輯
大米引流,食品拉銷售,雜貨賺錢
AKOMEYA雖然從名稱、LOGO、店招、門店設計等方方面面傳遞出「大米店」的形象,但如果你以為它的主要收入靠大米,那就大錯特錯了。據了解,大米的銷售只佔到AKOMEYA營業額的5%。
那麼,AKOMEYA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
相關負責人表示,AKOMEYA主要靠包裝食品和雜貨來賺錢。他提供了這樣一個數據:從銷售額來看,AKOMEYA食品和雜貨的比例為6:4,但從利潤額來看,二者的比例為7:3。
這也就是說,雜貨品類貢獻了大多數的利潤額。「畢竟,賣保溫杯比賣大米賺錢」,上述負責人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筆者認為,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AKOMEYA的盈利模式,那就是:靠大米吸引客流,靠食品拉動銷售,在雜貨上面賺錢。
大米是AKOMEYA的靈魂,雖然銷售額佔比不高,但卻是消費者來這家店的理由。日本消費者在食用大米的時候不會買已經加工好的精米,而是為了追求新鮮度將糙米(玄米)現場加工為精米,甚至會在精米中摻入一些糙米來攝取營養物質。
AKOMEYA一項服務就是現場幫助消費者加工精米,並且根據摻入糙米的比例分為玄米(純糙米)、三分、五分、七分、白米(純精米)等幾個等級,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來選擇不同的級別。「糙米的營養成分高,但它需要浸泡的時間最長,大概需要12個小時以上」。AKOMEYA一位店員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除了在研磨等級上的區分,AKOMEYA經營大米的品種有25-30種,分別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高端品牌,比如比如來自青森縣的晴天霹靂、來自新瀉縣的新之助等。
大米的現場加工成為AKOMEYA最具體驗性的部分,AKOMEYA將它設置在門店最裡面的角落,形成一個磁石點,帶動周邊的包裝食品銷售。為了增強體驗,AKOMEYA在大米加工的區域製作一個玻璃櫥窗,來展示不同成分以及不同品種的大米。
此外,AKOMEYA還會贈送一本64開的手冊來介紹各地大米的營養成分、風味以及烹煮方式,還會配上在AKOMEYA店內銷售的器具,形成很好的關聯營銷。這本小冊子,既是大米說明書,也是印刷精美的DM海報,更是AKOMEYA的宣傳冊。
AKOMEYA店員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大部分日本當地消費者選擇現場加工的大米,而一些外地遊客或者需要送禮的話,AKOMEYA也可以將大米分裝成帶有AKOMEYA標誌的450克禮盒裝。據了解,AKOMEYA賣的大米價格大概是日本普通超市的2-3倍。
作為一個突出品質感的零售店,AKOMEYA還有一個利潤來源就是禮盒銷售。相互贈送禮物是日本居民的習俗。AKOMEYA的設計師團隊會根據不同的主題,比如七夕、情人節以及日本其它傳統節日設計出非常精美的禮盒和包裝材質,店員會根據送禮對象的不同,在店內搭配不同商品包裝成禮品組合,以滿足顧客的送禮需求。也就是說,AKOMEYA還是一個禮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一家AKOMEYA門店的盈利水平如何?我們以新宿NEWOMAN店為例,這家210平方米的門店日均銷售額為1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6萬餘元。
在人員配置上,AKOMEYA以兼職人員為主,門店合計5-10名工作人員,其中兩名全職員工,其餘為小時工。據相關負責人介紹,AKOMEYA人工成本佔到銷售額的10%。
7月15日至20日,《第三隻眼看零售》帶隊考察日本商業,感觸頗深。這期間產生一些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日本消費者對於「器物」有著非常細分且專業的需求。器物者,工具也。日本消費者對各類用具的細分需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並且由此延伸出巨大的市場。比如,喝水的杯子,根據不同場景和材質就有很多種;做飯用的廚具也是分門別類;甚至一些生活用具,比如收納筐、紙巾盒、抱枕、玩偶、雨傘等等細分品類可以開發出海量商品。
具有代表性的是文具,有一種說法日本人都是文具控。《朝日新聞》統計顯示,日本2015年文具市場達到了600億日元的產值。蔦屋書店、無印良品等日本生活提案店都將文具作為一個巨大的品類。
筆者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生活家居品牌很難做起來,除了這個業態具有低頻率、高庫存的難點之外,一個很大原因是中國人不像日本消費者那樣在「器物」方面具有那麼大的需求和市場容量。
二、日本企業的「死腦筋」。本次商業考察,《第三隻眼看零售》相繼走訪了永旺、蔦屋書店、無印良品、AKOMEYA、野村農業研究所等企業,筆者在追問一個問題:這些企業完全可以繞過供應商去跟它的上遊合作,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空間,但為什麼不去這樣做呢?
在國內的零售業,向上遊延伸供應鏈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因此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大批經銷商可謂哀鴻遍野。但日本企業相對「死腦筋」:比如你的供應商是A,它的商品從B而來,你直接找到B要求合作,但它不會跟你合作,而讓你去找A。
跟一些日本企業交流之後得出兩點結論:其一,日本企業對於合作夥伴的信任和合夥關係的保護非常重視。很多企業之間都是很多好多年的老關係,它們不願意因為送上門的生意來破壞原來的合作關係。
其二,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了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由於企業之間關係和信譽良好,甚至很多時候訂貨都是一個傳真或者一個電話就好了,甚至企業在貨物驗收方面都不需要花費太大功夫。
《第三隻眼看零售》走訪了東京一家叫做「農」的公司,這家公司主要生產淨菜、盒飯等加工類食品,是很多超市的供應商,它上遊是一些農戶或者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家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幾乎從來不對供應商給他們的農作物進行農殘監測,這是因為他們相信「上遊」的合作夥伴是好的。
事實上,日本是一個互信社會,大家潛意識認為人都是好的。無論是企業還是老百姓,在相互交易的時候,都非常相信對方的承諾,而不擔心對方違約或者用其他方式來擔保交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交易雙方降低了交易成本(主要是信任成本)。
日本企業不願意繞開供應商的「死腦筋」,反而讓供應商越來越專業,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社會交易成本越來越低。【完】
延伸閱讀
集合店如何做好場景陳列?來自蔦屋書店的啟示
觀察 | 中國便利店距離「日本水準」還差多遠?
從這裡我們看到了實體店的未來 | 歐洲零售業考察側記
✍————————————
信息泛濫時代,我們從不缺少資訊
零售人需要的是專業、精準的「真資訊」
第三隻眼看零售遍訪零售企業
為你提供新鮮、獨家、原創的「真資訊」
我們已經入駐今日頭條客戶端
搜索「第三隻眼看零售」
掌握零售業「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