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韓國人的一生離不開三件東西。出生、死亡和三星。中國人對於三星的印象,停留在智能機、顯示器、很貴的硬碟上,一個蓋世系列手機。當年是能叫板iphone的安卓機皇,這是中國人眼中的三星 只是三星電子。但是在一個韓國人眼裡,三星的標籤非常多。韓國最大的企業,老闆是韓國首富,比總統還牛。絞盡腦汁要賺我錢包的企業,電子、金融、化學、保險、證券、火災、生命、重工、航空、家電。在韓國,沒有三星不做的行業,沒有三星不賺的錢。就這麼說吧,韓國有五千萬人口,印在韓國街頭巷尾的SAMSUNG Logo,遠不止五千萬個。牙膏、毛巾、電腦、手機、住宅都有可能是三星牌,就連工作也能很有可能進入三星旗下的公司。
1993年的時候,三星決定實行7點上班4點下班的工作制。然後整個韓國的作息時間因此改變,真的大到變態,又譬如很經常會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上,看到三星的排名並不高。不是第50就是100名開外,和阿里巴巴差遠了,No哦!其實出戰這些排名的都是三星的部分子公司,如果是整個三星集團,只能用真正的富可敵國,國之棟梁來形容。三星的其實歷史並不久,創業之路充滿了荊棘。今天就來聊聊這家賣大米的小商行,是如何成為擁有20萬員工的超級商業組織。
賣大米第一年就虧損
1910年 這是大韓帝國的最後一年,朝鮮半島的主權被割讓給日本,朝鮮半島名義上已經亡國。這一年一個朝鮮半島的富二代,出生在慶尚南道宜寧郡,這個富二代在中學的時候就結了婚,20歲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一個人坐船來到日本,考進早稻田大學政經科,大學沒畢業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這是三星創始人李秉喆的第一階段人生。接下來李秉喆召集兩個朋友,一人一萬元股本,在馬山開辦了一個糧食加工廠,不愧是早稻田的大學生。
第一年虧本,第二年就盈利兩萬元,後來因為日軍侵華,日本人拿銀行抽血,李秉喆失去貸款,沒錢搞磨米,後來考察朝鮮各地和中國東北。李秉喆在朝鮮和中國東北之間做貿易生意,東北人吃上了李秉喆的朝鮮水果、乾魚。
1938年3月1日,李秉喆成立了三星商會,在朝鮮代表大、多、強、星,指的是深邃明亮的光,三星商會的第一桶金。是李秉喆花了10萬元買下的朝鮮釀造。但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李秉喆的生意又黃掉,後來日本戰敗李秉喆繼續東山再起。在首爾成立三星物產,一年居然賺取1.2億元的利潤。然後韓戰爆發了,李秉喆第三次黃掉,回到老家居然發現留在老家的朝鮮釀造。已經攢下三億元利潤,板門店會議結束後。李秉憑藉著3億元開了製糖廠、毛織廠。真的是幹啥啥都會。
李秉喆徹底完成原始積累,而這時候的韓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到了60年代 50多歲的李秉喆瞄準化肥廠,戰後的韓國很多產業需要進口。因為三星物產的出現,反而還能出口,三星的成長搭上了韓國崛起的快車,除了化肥廠,李秉喆還乘機入股了三家銀行,但是保護傘李承晚因被四一九革命趕下臺。樸正熙上臺後盯上了三星這樣的年輕財閥,三星三家銀行被上交國庫,被貼上了壓榨韓國百姓的標籤。樸正熙還要李秉喆乖乖生產化肥,但是李秉喆因為私自,把生產化肥的OTSA賣給製糖廠,被親生兒子李孟熙舉報,因此下臺。次子李昌熙頂罪坐牢,可是被樸正熙扶起來的李孟熙幹啥啥不會。三星一蹶不振,李秉喆只能重出江湖,開始引導三星涉足電子產業。
踩著日本爬起來的三星電子
接下來就要迎來的三星的裡程碑式產業,也就是現在的三星電子,講三星電子的成功離不開三星第二任掌門人。1987年李秉喆逝世,李健熙執掌三星,李健熙早期負責是三星的傳媒公司。因為在三星早期,因為政治力量的介入以及韓國平民的反對,三星損失了很多項目和工廠。所以下定決心成立傳媒公司,本質上是為三星的形象進行服務。而李健熙並非李秉哲的長子,太子之位一直是在長子李孟熙。和次子李昌熙之間徘徊,但是這兩位太子哥早早就在公司內拉幫結派。讓追隨李秉哲的開國功臣們看不下去,矛盾爆發後,不滿足三弟即將上位的李昌熙。還向韓國總統曝光李秉喆偷稅行賄。看來是認為李秉哲老了不中用,可是李秉哲寶刀未老,真的是皇家是非多。老爹先是被長子舉報,次子為自己坐牢,次子出獄後又把自己舉報了。李昌熙被流放美國 ,李孟熙也不能再信任。精明強幹的李健熙成為了繼承人最好的選擇,其實也只有李健熙才是李秉哲最佳的選擇。因為三兄弟裡,只有李健熙對半導體有興致,和老爹臭味相投,並且在李健熙名下。已經有了第一階段的投資和技術儲備。有意思的是父親李秉喆和樸正熙搭檔致富,差點就要坐牢。
但是1979年10月,樸正熙遭遇槍殺身亡,全鬥煥繼位,隨後和李健熙也是藕斷絲連,李健熙因為全鬥煥受到貪汙調查。而被判處兩年監禁,後來兩次被韓國兩位總統赦免。目前三星經歷了三任掌門人,三個都要和總統賄賂扯上關係,但又都不了了之。這都是後話了。
回到正題,李健熙一上任就決意對三星進行改革,宣布三星要二次創業,意思就是老子只做高級貨。老爺子那套海量的戰術遲早要玩完,三星集團之前一些低端產業被李健熙變賣,開始集中發力搞電子。而那時候的中國第一個原子彈早已引爆,但是普通百姓有輛自行車就能牛X叉腰了。經濟發展的側重點不同,導致了今天在晶片領域的差距。半導體才是三星成為世界頂級企業的敲門磚。
70年代的三星幫助日本企業代工小家電,黑白電視機、收音機,但是歐美客戶只知道這是日本的電視機、收音機、索尼才是東方電子的老大,就連美國電子產業都被日本人超越。一直卑躬屈膝,在第一次,第二次美日半導體協定籤訂後,美國人仍無法制約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沒錯,就是現在對外華為的劣跡,當年日本企業也深受其害。
第三次,美國人也不搞什麼貿易制裁了,我來培養韓國企業 來制衡你日本企業,有電子基礎的三星電子被美國政客選中。美國支持技術,支持生產線,三星有了研發製造晶片的能力。那時候的晶片可不是現在,十幾納米的高通驍龍、華為麒麟,而是用在計算器、收音機、工具機設備上、容量按照K,按照M計算的尖端科技。要知道的是 2007年的英特奔騰處理器,還是一百多納米的製程。
言歸正傳,李健熙剛開始就虧損了1200億韓元。還是沉住氣請股東們吃了頓飯,飯桌上表示 還做DRAM,也就是存儲晶片,繼續燒錢,繼續接受美國的扶持,三星沒有辜負美國人的期望。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個能獨立研發半導體的國家,在半導體產業上一路凱歌,因為和韓國車一樣,三星走的是性價比的路線。
而日本人則是靠品質。顯然,當年的小資家庭更在意價格,憑藉半導體產業的豐厚利潤,三星在90年代超越了日本整個半導體產業,為什麼不說韓國,因為韓國只有三星一家獨大,三星踩著日本半導體產業。成功把全球半導體產業。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李健熙在90上個世紀末的主要成就,美國人鬆了一口氣。難道韓國就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嗎?
美國人並不是傻子,這時候的三星電子在美國的注視下長大,背後已經充斥著大量的美國資本,華爾街的投資者 矽谷的技術支持,都在控制著三星電子。就好比如ASML的EUV光刻機,名頭上是荷蘭企業,但是躲得開美國的控制嗎?
當然,被人當槍使的韓國,自己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加上汽車出口 很快成為亞洲四小龍,而當時的另一條小龍,臺灣地區也依賴臺積電在半導體領域奠定了基礎。90年代三星除了叫板日本東芝的晶片,還通過和日本富士技術合作開始生產顯示屏幕。直接叫板夏普,今天的三星屏幕依然保持著全球第一的位置。如今,三星電子成為三星集團最大最賺錢的企業。也讓三星集團擺脫二流工廠的身份,成為李健熙口中21世紀頂級的企業。
富可敵國的企業 只服三星
今天的三星的GDP貢獻超過了韓國GDP的20%,在世界500強裡面三星集團貢獻了三家企業。2018年的營業達到了3100億美元,要知道這只是一個五千萬國家的人口,2018年在營業額方面,超過三星集團的中國企業只有三家。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以及國家電網,在利潤額方面,排除掉菸草,沒有中國企業能超過三星集團,中國工商銀行距離三星電子也還差點,更別說三星集團。有人戲稱三星集團是韓國三星共和國,這個說法一點都不為過,其實如今的三星已經是瘦身的三星,任何一個政府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土地上。有這樣一家超級企業存在,三星做軍工的Techwin賣給了韓華集團,三星精密化學賣給樂天。
除了電子領域,其他很多領域已經被韓國其他企業超越。並沒有站到頂尖的位置。例如重工業玩不過現代集團,建設部門被大宇建設壓制,或許當年李健熙的瘦身行動是對的,至少依靠三星電子,三星依然是韓國企業的佼佼者,依然能通過廣泛的業務來對韓國指點江山。只不過因為半導體產業的挾持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華爾街一出手就掠奪走三星大量資本。目前三星集團的海外資本高達55%,韓國境內股份只有19%,李家只掌握了2%,但是依然保留有核心決策權,這也是世界上大部分超級企業的安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