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消息,4月28日,A股開盤後出現快速跳水殺跌,隨後深V拉起,午後橫盤震蕩運行,創業板表現較強,漲幅高居三大股指首位。
昨夜今晨,資本市場最大新聞莫過於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那麼,海外市場實行創業板改革後,股指表現如何?
機構研究顯示,港股實行註冊制後,科技股表現一般;臺灣市場實行註冊制後,正向反應居多;而同為新興市場的印度1992年實行註冊制後,27年股指漲了14倍!
A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都有哪些重點?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又將如何影響A股?
創業板註冊制重磅落地
大盤V型反轉,券商股上揚
今日早盤,三大指數集體下殺後,展開V字反彈,午後橫盤震蕩運行,創業板表現較強。
數據顯示,在9:40至10:00這20分鐘內,創業板指深跌接近50個點,最大跌幅達到2.5%,其間成交金額282億元。10時之後,市場風雲突變,創業板指止跌反彈,用時約半小時便再度翻紅,收復全部失地。隨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也悉數翻紅。
截至收盤,創業板指收盤漲0.6%,漲幅高居三大股指首位,成交金額1320.3億元;滬指跌0.19%,報收2810點;深成指漲0.47%,報收10501點。滬股通淨流入7.36億,深股通淨流入18.7億。
昨夜今晨,資本市場最大新聞莫過於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今天市場資金圍繞上述政策,積極挖掘受益主線,其中兩條主線表現最為搶眼:一是券商、創投板塊,二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類成長股。
今日早盤,券商板塊穩居領漲位置。截至下午收盤,證券行業整體上漲0.97%%,華鑫股份大漲6.21%,南京證券上漲3.12%,東方財富漲3.11%,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漲超2%。
創投概念早盤表現顯眼,一度漲近1%,但後勁不足,收盤迴落至跌1.6%。板塊內個股分化明顯,華控賽格、創業黑馬、九鼎投資、中航高科、天安新材等多隻個股封上漲停。
說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相信大家已經看了很多內容,財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就不再過多贅述了,兩張圖表奉上,讓大家一眼看清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重點和創業板與科創板註冊制的區別:
圖片來源:愛投顧股票
他山之石:
海外市場的註冊制改革經驗
海外市場目前普遍實施註冊制,其具體情況如何呢?財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查閱並梳理了相關資料:
美國註冊制以形式審查為核心,有嚴格的退市制度相配合:美國是註冊制的鼻祖,其註冊制是建立在完備的法律體系基礎之上,聯邦與州實行雙層監管,證券發行與上市監管分離。
美國註冊制以形式審查為核心,只要滿足披露要求,任何企業皆可公開發行證券。發行的成功與否,不取決於政府,而取決於市場。美國的退市制度十分嚴格,除財務指標外,也關注流動性、公眾持股量等指標,確保美國註冊制的平穩運行。
日本註冊制是建立在完備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之上:日本金融監管制度30 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日本的註冊制實現了發行與上市的相對獨立,並且有完備的信息披露與投資者保護等法律制度保障,並輔之以完善的轉板與退市制度。
中國香港於2003年4月起實行雙重存檔制,其股票發行採用的是核准制與註冊制並行,整個審核方式高度市場化:1)信息披露為主,實質判斷為輔;2)公開透明、可預期的上市程序;3)謹慎使用否決權,僅極端情形下否決案例。
香港資本市場新股發行註冊制制度較為成熟,在投資者構成等方面也與A股市場更相似,通過分析港股上市公司歷史市場表現可為投資者提供指引。
東興證券通過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上市的354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發現:
1)整體而言公司上市首日漲多跌少,但隨後幾個時間點漲少跌多;漲幅靠前新股所屬行業輪動效應明顯;上市首日、1個月、6個月、1年、2年新股收益率位於-100%至-50%的數量佔比分別為0%、7.7%、18.6%、18.5%、24.4%、31.1%,佔比逐漸增長。
2)科技股漲跌幅表現較為普通,醫療保健股漲幅靠前數量較多;
3)港股註冊制下新股破發率隨上市時間不斷增長,新股上市兩年後破發率維持在49%-58%之間;
4)科技類新股破發數量較多,位居行業前列;其中醫療保健類、軟體服務類股票破發數量長期位居行業前三;
5)科技股更受國際機構青睞,流動性高於新股均值;
6)港股註冊制下科技股整體表現一般;從股價漲跌幅看,科技股表現不斷下滑,漲幅前30%內科技股佔比不斷下降;醫療保健股表現分化,漲幅數量、破發數量均居子行業前列。軟體服務行業新股不同時間點破發數量均具行業前三。
中國臺灣市場的發行制度則經歷了「三步走」:1)1960s~1980s,單一核准制;2)1983年,由單一核准制轉向核准制與註冊制並存;3)2006年,最終轉向單一註冊制。
這些制度改革對市場有何影響呢?
據中銀證券,臺灣1983年開始推行核准制與註冊制並行的股票發行制度,在制度推行前三個月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反應,但通過3、4個月的消化,推行之後三個月就迎來了一波非常大的行情。
2006年再次改為單一註冊制時,市場對新制度已基本不存在負面反應。從長期來看,2006年實行單一註冊制改革前後,行業整體的PE下降,從最高時的70倍下降到了20倍以下後逐步趨於穩定,回歸價值區間。
在註冊制改革之前,臺灣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偏重於金融保險業、塑料、鋼鐵化工水泥等傳統行業。
註冊制改革後,電子、計算機通信等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上市更加便利,市值佔比迅速提升,尤其是半導體類行業在2007年後就一直處於行業市值佔比首位。實行註冊制以後,新經濟類公司成為了新上市公司的主力。
同為新興市場、「金磚國家」之一的印度,在1992年開始施行IPO註冊制。
1992年6月,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頒布《投資者保護與信息披露指引》,推動印度發行制度由過去的「選優為本」(merit based)轉變為「披露為本」(disclosure based,也可以叫披露主義或公開主義)。
註冊制施行後,代表印度股市的孟買SENSEX 30指數從5月28日的3072.48點,漲至2019年底的41000點,27年上漲了約14倍。
印度股市的供給充分體現了市場化原則。到2018年底,印度股市27年間累計上市5379家,年均上市200家。而這5000餘家公司,有近八成在改革措施推出後的5年內發行上市。
印度股市牛氣沖天,主要是註冊制的功能。但同時應該注意到,在註冊制之外,印度股市還輔以其他制度:
1)快速退市制度:1996年到2018年,印度股市退市總計2869家,年均退市高達106家。
2)集體訴訟和嚴格賠償制度:印度建立了嚴格的反欺詐發行制度,中央政府有嚴重欺詐調查組,可以直接抓人;股市有集體訴訟制度。另外,因上市公司或券商違規而受損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者保護基金得到救濟。
3)將中介機構的利益與上市公司捆綁。印度發行新股至少15%以上由金融機構和指定的商業銀行認購,10%以上由評估機構認購。
註冊制對A股市場影響幾何?
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2019年證監會已經明確提未來要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在註冊制推行過程中,配套的信息披露、市場監管、以及市場退出等方面的制度,也會與之配合穩步推進。從2019年到2020年,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偏正面的制度環境中。隨著制度環境的優化,機構投資者佔比的提升,資本市場形成一個中長期的上漲趨勢,將是值得期待的。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則提出,隨著註冊制的改革,市場也會用腳投票,預計未來A股市場中能活躍成交的公司,將在兩千家左右。這意味著大量公司即使沒有退市,也會淪落成為仙股,有助於市場優勝劣汰。
華創證券策略組組長周隆剛表示,隨著未來註冊制的推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傳統的殼資源會迅速弱化,可預見的是未來市場上將出現一批類似於港股市場中的仙股。而為了促進市場新陳代謝,後續退市制度的完善將是必然的。對於投資者而言,未來投機炒概念等行為將面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應更關注公司本身的質量。
安信證券認為,殼公司的價值來自縮短上市周期的時間優勢和審核獲批的確定性優勢。註冊制推行將疏通IPO「堰塞湖」,通過借殼上市的時間優勢和確定性優勢將弱化,殼公司價值可能出現大幅下降。
附創業板殼資源概念股名單:
來源:數據寶
國海證券認為,創業板註冊制的開展將提高市場上小市值公司數量,小市值公司稀缺性下降,預計小市值公司的整體估值中樞將下移,頭部公司的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體現。結合資金供需情況,我們預計龍頭公司估值溢價或將提升。
華金證券在分析創業板註冊制試點推行可能的市場影響時認為:一、創業板新股供給增加,但市場對於註冊制試點擴容的擔心可能在科創板試點後有所減弱;二、加速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兩級分化加劇,質優公司更獲追捧;三、註冊制試點短期可能利好的主題:券商、創投類公司、試點後首批上市新股,其中,1)券商類,尤其利好本地和中小券商,建議關注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國金證券等;2)創投類,建議優先關注持有深圳創投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包括大眾公用、電廣傳媒、同方股份等;3)創業板註冊制試點後首批上市企業可能是經過多方挑選的,預計短期市場關注度會極高。
原標題:註冊制後A股怎麼走? 這國實行後27年股指暴漲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