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3 14:07:34 來源:宿州教育網
靈璧縣教體局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工作要求,全面開展中小學、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認識高、行動
靈璧縣教體局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工作要求,全面開展中小學、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認識高、行動快、落實面廣、成果豐碩。
一、全面動員部署,工作要求具體。
靈璧縣教體局及時轉發了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制發了靈璧縣《關於加強全縣中小學、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實施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基礎規範要求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制定了養成教育達標學校驗收路線圖及時間表;召開專題動員大會,就活動的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也迅速行動起來,分別根據縣局的《實施意見》確立了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有效開展。
二、活動豐富多彩,文明成果豐碩。
1、構建詩意校園,進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各校都能充分利用班隊、思品、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把行為規範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學生養成教育管理。如靈璧三中制定訓練學生行為習慣的具體落實目標,發出「關於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倡議書」、「遠離網吧、健康成長」倡議書,要求全體學生從我做起、從點滴文明做起,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範橋中學充分利用班會、宣傳欄、展板、手抄報等宣傳陣地,加大對典型事跡、文明之星的宣傳報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2、拓寬教育渠道,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如大路中學通過各種活動逐步形成爭創「書香校園」、「文明禮儀示範班級」的良好氛圍。尤其在構建「學習超市」、打造學習型校園方面具有創新,變「指令性」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選擇」,使「教育回歸個人」,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3、激發學生意願,落實「行」的要求。各校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少先隊、團組織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鉤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如靈璧中學結合縣城特色,秉承書香遺風「九園一院」,堅持打造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三特校園」,遵循「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原則,著力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4、加強督促檢查,強化「意」的訓練。各校制訂了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如王集中學通過反覆訓練,抓好「一日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範」(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
靈璧實驗小學成立學校少先大隊文明行為習慣監督崗,各班成立學生自律隊。不定期對學生養成習慣進行檢查,並將檢查情況納入優秀班級評比內容,表彰文明禮儀班級,文明禮儀之星。多次開展以「好習慣伴我行」為主題的演講活動,使教育目的深入到每一個學生心中。
5、贏在起點,體現一個「早」。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各校都能在學生進校伊始注意加強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如靈璧縣幼兒園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通過談話、詩歌、歌曲、繪畫、手工、遊戲等形式,讓幼兒在活動和遊戲中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學會感恩。
6、從小事入手,凸顯一個「細」。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如高樓中學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具體序列化,分階段實施,確保工作深入有效進行。
黃灣中學把養成教育內容細目化:本著「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養成教育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於理解掌握和執行。
7、自薄弱處抓起,力求一個「實」。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生所犯錯誤及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知識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小學生普遍缺乏對錯誤的正確認識和價值利用。如禪堂中學運用多種手段,喚醒學生的養成意識。通過知理教育、分層教育、情感教育、榜樣教育等多種形式,寓教於樂,講故事明道理,設情境辨是非。潛移默化的滲透、薰陶,已達到強化、鞏固的效果。
8、堅持常抓不懈,做到一個「恆」。行為習慣的養成容易出現反彈,需要持之以恆的訓練和矯正。如大路中心學校分別進行了以常規、衛生、文明禮儀、安全、學習習慣等幾方面為主的習慣養成教育。全校各班在衛生習慣、品德習慣、安全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有較大的進展,並以此建立學校養成教育的長效機制。
三、五大措施保障,良好習慣養成。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縣教體局成立了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縣中小學及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規劃、指導、協調、檢查評價考核等工作。
2、廣泛宣傳,認真學習。通過集中學習,開展討論、交流,形成共識,提高認識,讓開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逐步轉變為廣大師生、家長和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3、示範引領,以點帶面。縣教體局在全縣開展「養成教育示範學校創建活動」。每兩年為一個活動周期,在全縣範圍內評選出一批養成教育達標學校(園)和示範學校(園)。要求各學校(園)要通過樹立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明星學生、十佳學生、文明班、示範班、文明示範崗等形式,充分發揮榜樣在養成教育中的示範帶頭作用。
4、整體推進,形成特色。各校(園)在實施過程中邊摸索、邊完善、邊總結,最終形成一套與本校(園)實際相適應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養成教育模式。
5、強化督查,狠抓落實。縣教體局將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教育督導評估、檢查評比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檢查督辦力度,採取定期、不定期檢查形式,促進學校養成教育工作常態化。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