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奈描繪了一個有關注視的圖像:注視的性感、無名和注視的等級

2020-12-13 李想說歷史

1930年,加拿大畫家埃米莉·卡爾(Emily Carr)在她的故鄉維多利亞做了一場題為"新視覺"(Fresh Seeing)的演講。也許,她原本稱其為"法式視覺"(French Seeing),因為,充溢她演講中的許多觀念,都牢牢根植於她對20世紀前十年法國藝術和理論的親身考察、深切體悟。她演講的主旨在於,成功的藝術與其說是一種再現方式,不如說是一種觀看方式,在創作重要的再現性作品時,藝術家呈現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個內在一致的成功圖像,也包含了其看待世界的整個觀看方式。當然,這一理念並非現代主義的惟一要旨,但在現代主義理論中它卻是重要部分,它強大到足以被封典為,是推動現代主義的藝術思考的兩種重要思路之一。

加拿大畫家埃米莉·卡爾作品

對全新觀看的渴望,是現代藝術家的實踐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我們得知,康斯泰勃爾希望自己出生時眼瞎目盲,然後突然復得視力。塞尚也期望以一個從未看過繪畫的人的心智狀態,來創作一幅作品。維亞爾和博納爾通過他們的侄子、侄女的眼睛進行觀看,仿佛以某種方式重新創造了視覺世界。畢卡索宣稱,他在12歲時能像拉斐爾一樣作畫,不需要去學習那些花拳繡腿般的繪畫技巧,應該像孩童一樣來畫畫。

蒙德裡安確信,一個人只有通過至高的努力,才能從他的思維中將藝術史繁夷殆盡,以便創造出永恆長存、切近本質的藝術。康定斯基和瑞士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以孩童的繪畫將自己從約定俗成的觀看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插圖]羅列一下新—先天(neo-nave)的藝術理論便會發現,現代主義事實上對天真和幼稚鍾情執著,這份執著,在早期影響力相匹的藝術理論中是無處可尋的。

法國風景畫家查裡-法蘭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ois Daubigny,1817—1879)恐怕給出了這一理念的最好表述——識—見(savoir-voir)。我們所有人,甚至身處在英語世界裡的,都知曉它的同源詞——機智(Savoir-faire),即知道如何去創造或如何去做。優雅的紳士知道該如何在到達昂貴的餐館前已經得到其中最好的桌位,這個人看似本能直覺地要了美酒佳釀,誰知道是怎麼回事呢,總之,他明白如何讓世界好像是為了他而運作,這就是機智。機智是另一個問題。而我們要問的是,一個人怎樣知道如何去看?然而,在一個需要經常重新定義其功能的資本主義社會裡,藝術家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藝術家對視覺的掌控力。假若觀看就是確信,就是眼見為實,那麼表現就能獲得對所見世界的最終指控地位。

杜比尼

為了闡明這點,我們可以看看馬奈的《陽臺》(The Balcony,1868—1869),這幅畫正好是對現代巴黎一個陽臺的全尺度描繪。畫作的底端正是陽臺的下前部邊沿;頂部則好似油亮的光柵,允許內部和外部在其間交流;實際的畫框則一定是為了既保護圖畫,同時又能替代窗戶的建築造型。我們看到三個真人大小的形象(還有第四個,一個模糊的僕人),他們都全神貫注於畫外的某事或某人。坐著的黑髮女人(其模特是畫家貝爾特·摩裡索)望向一側,可能在看街上的情景。戴著花帽的女人注視著我們這些觀眾,畫中唯一的紳士則看著她。

畫中存有一系列凝視的等級,每個層級都涉及某種渴望。然而這幅畫作的終極秘意在於,當我們想像它被高高懸掛於1868年沙龍展的牆壁上時,它幾乎就成了一個真實的陽臺,而我們作為沙龍的觀眾,相對此畫而言,則轉變成為街上的人流。畫中一位人物的凝視恍惚茫然,拒絕他人的凝視。第二位則直目觀眾的目光,將城市感覺穿針引線,連接起情感的神經腱。一個人能變得怎樣更現代?

《陽臺》,1868—1869年,布面油畫馬奈的這幅畫,也許是第一幅正式引進沙龍的描述畫中城市散步者生活狀況的作品。描繪觀看動作本身,這種選擇是全新、不同凡響的,然而縱觀他在藝術史上的恩怨——這次是戈雅——卻並未被濡染視覺文化的巴黎人所遺忘。

陽臺

觀眾已經長久地習慣於那種盯著我們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的人物形象。而且,我們從不計其數的畫廊交談(gallery talks)和鄉野別墅的探訪中得知,事實上,在肖像畫歷史中,每個目光與觀眾相遇的在畫作中居於次要地位的肖像實際上都是藝術家的自畫像。從麥可·弗雷德(Micheal Fried)對18世紀藝術的批評中我們得知,他把18世紀藝術分成兩種再現的模式:專注(absorption)和戲劇風格(theatricality)。

專注的描繪模式真正抹掉了我們的觀眾意識,逼迫我們沉迷於畫中所繪的人或其中某個人,因為他們並沒有把我們當作觀眾,而是無意識這樣做的。方程式的另一邊,戲劇風格,則需要增高的觀察意識,在這種意識中,我們已經和畫中的人物達成一種協定,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承認另一方的存在。馬奈並不是18世紀畫家,卻也秉循此法。

在《陽臺》中,馬奈描繪了一個有關注視的圖像:注視的性感、無名,以及注視的等級。就其本身而論,其畫中的主題正是那個時代的城市視覺文化。他的繪畫同樣將畫作的觀眾放在被畫中人注視的位置,結果,繪畫的傳統職責,即對世界的觀察和自覺的描繪,被推翻了。正是馬奈對注視的作用的重視,以及他對注視本身的再現,標示了他獨特的現代主義。《陽臺》清楚地說明,在現代藝術中,觀看者與被觀注之物同樣重要,觀看和感知本身也成為藝術的主題。觀看者是暫時的,而作品是永恆的。

現代再現藝術史與觀看本身的新觀念並肩發展。在19世紀和20世紀,對眼睛觀看或觀察的方式的研究熱潮興起,所有這些探究的成果均表明,人的感知力本身是受習慣傳統束縛的而不是出於天性的,只受到人類眼睛生理和接受感覺的情感和精神的心智狀態的約束。在此領域探索的第一位科學家正是那位將美術學院定址巴黎的謝弗勒爾(Michel-Eugène Chevreul,在1839年),這絕非偶然,他向學生們講授色彩的混合,就此發展了人類視覺生理學知識。

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理論家們相信,要解答關於光和真實的疑問,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研究眼睛,從中找到最佳答案。亞歷山大-埃德蒙·貝克勒爾(Alexandre-Edmond Becquerel),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在1867年和1868年出版了他對光的傑出研究《光線,其原因與結果》(La Lumière,ses causes et ses effets),那時適逢年輕的印象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他們第一批真誠自信的戶外繪畫,也正是兩項關於彩色攝影的發展同時發表的前一年。對於科學家和藝術家來說,眼睛作為一個器官,分析它,就像分析記錄視覺的最精密儀器。

從朱爾·拉福格(Jules Laforgue)寫於1883年的作品中,我們知道了印象主義的生理學源頭,印象主義者緊緊地跟隨著感知學、光本質和色彩學的科學觀念而發展。

相關焦點

  • 注視女人 注視男人
    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裡,為你更好;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裡,為你更好。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
  • 「注視」對方有講究
    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又該怎樣注視對方呢?用明星的方式不免誇張,過分的注視方法會讓對方坐立不安哦。一起來看看注視禮儀中的一些小技巧和需要規避的誤區吧。 銷售人員在和顧客交談時,有的人會帶給顧客舒服愉悅的感覺,有的人則會令顧客感到彆扭,甚至還有一些人會讓顧客覺得不可信賴,不想再交談下去。這些感覺的產生都是從眼神開始的,銷售人員在運用時一定要多加注意以下方面。
  • 注視在榮耀裡.
    大家都是抱著要一起服侍神的態度進入婚姻,但是進去了就很容易忘記神給夫妻的託付——能夠理解,因為新家庭實在有說不出來的繁瑣和說不出來的快樂需要投入精力。但這實在是有些遺憾的現狀。-如果我們追求自己的滿足,單身或者結婚,狀態其實都是一樣的:容易失望,容易跌落。
  • 夏目友人帳:當露神在注視著花的時候,花也在注視著露神
    「導讀:露神是在《夏目友人帳》第一季露神的祠堂中出現的,雖然在動漫中被夏目稱為露神,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神,只是一個流浪在世間、偶然經過這個祠堂並暫且居住的妖怪,後來被人們信仰著,就沒有再離開這個地方;而花則是從小一直來祭拜他的人,就算大家後來遺忘這個地方,花也變成了一位婆婆,但她也一直堅持來祭拜露神,露神也是為了花,就算自己最後要死亡,也沒有離開這塊地方
  • 交替注視與一隻眼睛近視,而且持續增長
    隨機給孩子配了眼鏡,平時注意孩子的寫字和閱讀姿勢,但是過了半年區複查,發現好眼依然是好眼,近視的那隻眼睛度數又漲了。家長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我給大家講一個現象:首先孩子寫字或閱讀時姿勢不正確導致了單眼近視,但是這時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近視了,因為看遠處時還有一隻眼睛可以看清楚的,家長更意識不到。孩子就這樣持續的用眼。
  • 母親的溫柔注視 -沸點新聞-華龍網
    母親的溫柔注視 母親的溫柔注視 美術館中,設計師特意用圍欄和綠植隔出一個個獨立空間,還有專門定做的兔耳朵椅。當小孩子來參觀時,可以聽到他們搶佔兔耳朵椅時,爆發出一陣低低的歡呼。第一次看到巖崎知弘的畫,是源於黑柳徹子的書《窗邊的小豆豆》。
  • 三浦友和深情吉他演唱,山口百恵秒變迷妹,全程注視
    三浦友和深情吉他演唱,山口百恵秒變迷妹,全程注視 2020-12-09 00:00
  • 評論|經得起注視的「熊爪」更有暖意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近日,上海一家「熊爪咖啡」店火了,店員通過「熊爪」將咖啡從「洞口」遞出,顧客還可以與「熊爪」互動,牆洞內的兩名咖啡師都是聾啞人,獨特的創意和暖意,引來眾多人「排隊打卡」,但也有人對其營業資格和衛生狀況提出了質疑。
  • 《魔獸世界》託加斯特罪魂之塔死亡注視者攻略 託加斯特罪魂之塔...
    導 讀 魔獸世界託加斯特罪魂之塔死亡注視者怎麼打?
  • 花季少女在眾人注視下落水身亡
    最近有網上熱傳一個視頻:一個花季少女,在人們的注視下離開了人世,真的讓人很心痛。網友對涉事警務工作人員議論紛紛,有人指責救援不力,有人認為不該冒險去救自殺女孩,在這裡,@朝陽身邊事 只想說,不是所有的職業面前都有「人民」二字!人民警察這是個光榮的稱號,更是一個神聖的職業!
  • 女孩在警察注視下溺亡,不僅僅是停職這麼簡單就能交代了事的!
    今天全網都在爭論「17歲女孩在警察的注視下溺亡」這個事件中警察的做法,有人認為警察的命也是命,也有妻兒,也有父母,冬天這麼冷,在不會遊泳的情況下,沒必要搭上自己的命去下水救人,這樣做無謂的犧牲沒有意義,不要去道德綁架警察。
  • 金牛座每次和別人溝通的時候,總感覺對方一直在注視著自己
    原創文章全網維權禁止抄襲然金牛座有一張非常踏實穩重的外表,但是他們卻有一顆非常不安的內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外界的不習慣和不信任。每逢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金牛座就會變得非常緊張和不安,根本不敢多說話,生怕自己因為說得太多而說錯。
  • 宅圖控丨只注視著你►►泳衣少女104期の圖集
    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 ACG萌宅只注視著你►►泳衣少女陶瓷般光滑的肌膚像藝術品一樣完美的身體有閃閃發光的水滴滴落的髮絲在大海、泳池、河川等地方穿著泳衣的清涼少女們就像水中的女神一般美麗唯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的這身打扮既性感又神聖還非常可愛真叫人神魂顛倒啊
  • 薇薇安·邁爾:孤獨注視過這個世界
    薇薇安·邁爾:孤獨注視過這個世界 2019-06-09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湯神稱Rocco是「康復犬」,它注視主人訓練不允許偷懶
    湯神稱Rocco是「康復犬」,它注視主人訓練不允許偷懶 2020-07-08 13:39  看不清的體育君
  • 馬奈和塞尚
    我無須詳細描述馬奈的這幅畫,它是如此著名,我只是想提一下畫正面的藝術魅力。畫的主要人物是一位金髮女郎,她與你面對面站著,直直地注視著你。事實上,站在畫前,你和她之間的距離比畫裡的交叉移位更令人動情,(我甚至可以說沒有這方面表現力的作品都「不會注視您」,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惟一的魅力就是畫中人物的目光投射,作品本身的構思有點大眾化)。
  • 喜歡注視你的眼睛,看裡面溫暖的平靜
    2、喜歡注視你的眼睛,看裡面溫暖的平靜,沒有什麼憂傷能夠擱淺,甜蜜暗藏在每一個瞬間!喜歡你藍色的眼睛,象安靜的海不會嘆息,給我恆久的港灣!那只是一種感覺,有時因為滿足,有時由於牽掛,有時是一個微笑。6、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麼,我願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願見,卻不明白7、離開之後,我想你不要忘記一件事:不要忘記想念我。
  • 各國注視之下,中國12座島嶼一夜消失,美:猜不透中國心思!
    中國一直以來都給世界帶來驚喜,當然這也是我們實力的證明,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各國注視之下,中國12座島嶼一夜消失,美:猜不透中國心思!南海自古以來是我國的領域,自古以來,我國南海海域就有很多漁民在這裡生活,這裡的資源養活了當地民眾,其中這裡還有很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 【藝術賞析】愛德華·馬奈《奧林匹亞》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於1832年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內務部首席司法官。父母希望兒子學法律或當海軍軍官。16歲的馬奈在開往巴西輪船上當見習水手,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誘發了他那用色彩和線條描繪自然美的激情。在18歲時毅然走進巴黎古典主義畫家託馬斯·庫遲爾的畫室學習繪畫。
  • 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創始人,差點被耽誤的現代繪畫家:馬奈
    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重要的法國畫家,他是現代繪畫的領軍人,可如今卻被人們誤解成印象派的畫家。這是因為他經常描繪印象派中常見的景物。1849年,馬奈結束了自己的航海旅程回到法國,17歲的他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那個女人,她叫蘇珊娜·琳霍夫,是一位年長他兩歲的鋼琴教師。馬奈和蘇珊娜的關係很複雜,相遇兩年之後他們共同養育了一個孩子,萊昂。但是他們卻一直沒有結婚,直到父親去世,馬奈才和蘇珊娜正式結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