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馬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他從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但他和印象派畫家關係密切,深受印象派畫家崇敬,有人說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於1832年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內務部首席司法官。父母希望兒子學法律或當海軍軍官。16歲的馬奈在開往巴西輪船上當見習水手,旅途中大自然的魅力深深誘發了他那用色彩和線條描繪自然美的激情。在18歲時毅然走進巴黎古典主義畫家託馬斯·庫遲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這裡前後學6年之久,受到嚴格的繪畫基本功訓練,獲得了紮實的造型功力,但他不滿古典主義。在這期間,他常到羅浮宮觀摩歷代大師作品,並遊歷德國、義大利、荷蘭和比利時,以獨立自主的見解獲取了在畫室中難以得到的真正清新厚實的藝術修養。
作品:奧林匹亞 Olympia
作者:馬奈 Manet
年份:1863 年
材質: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寸:130 x 190 cm
館藏處: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作品簡介
《奧林匹亞》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畫家愛德華·馬奈的作品。在這幅畫作中,畫家用一種可以在平面上展現整個身體的角度來表現裸體,既不求充分表現立體感,也不求半立體感,而是採取了一種獨特的壓縮式立體感,結果身體卻比乍一看來所顯得更有體積感。這種裸體觀念很符合畫面其餘明亮部分——枕頭、褥單、花色圍巾和女黑奴衣服的結構方式。在這些東西的表現上,顯示了在裸體形象上所缺少的一種明暗交替或者跳動,它使整體具有了一種特別的輕巧感和光彩。而它們的形式依然有如襯託在畫面深色背景上的一塊明亮的浮雕。這裡說的是帶藍紋的白色,是突出在深棕色背景上的黃色、綠色和玫瑰色。由於從亮色到暗色其間沒有中間調子,因而我們看這個壓縮式浮雕判若一塊設色鑲嵌,它的黑白對比就像形象本身一樣強烈地作用於觀者的想像力。
總之,我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風格的統一,看到了所有描繪對象都服從於統一的設色效果。裸女被歸結為畫家所感受至深的色彩結構——它儘管是以壓縮式浮雕形式出現的,但已變為立體了。由此而產生了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詩意,因為這種詩意完全來自出現在觀者
眼前的藝術形象本身的完整性、感染力和生命力。馬奈就是這樣,在他描繪他所見到的事物時,不是為了達到美或真實,而是為了使形與色達到他所想像的統一。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毅然放棄了在上流社會中極受歡迎的脂粉氣的描繪方法;為此他把他的維克託裡娜(奧林匹亞畫中的裸體女子)畫成了寵物與玩偶的一種混合體。美、真實、生命——所有這一切在他那裡都被藝術吞沒了。他在「奧林匹亞」中表現了他的觀察方法的自由。這樣一來,他自己就不知不覺地,或者幾乎不知不覺地把手法變成了理想,為他自己的創作想像開創了道路,在「奧林匹亞」這幅畫中,提出了後來為整個當代藝術所接受,被整個當代藝術奉為基礎和旗幟的自由觀察方法的原則。
《奧林匹亞》完成於1863年,1865年5月在沙龍(官方展覽會)首次展出,但立刻遭到媒體挑釁的批評,乃至於被封殺,而馬奈也被迫逃往西班牙——儘管這之前很多人都畫過裸女。不難理解,封殺的理由就是因為默蘭。維多琳·默蘭是印象派畫家馬奈及其同時代畫家的模特,也許是19世紀最著名的面孔和身體。在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草地上的午餐》中,默蘭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兩個男人之間,目光堅毅、淡定還夾雜著些許傲慢,儼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個以反維納斯的姿態注視著觀看者的色情故事的女主角。
愛德華·馬奈死於1883年4月30日。參加他的葬儀的人非常多。愛德加·德加說道:「馬奈要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偉大。」 1890年,「奧林匹亞」一畫被以募捐方式買下並贈送給國家。並把這幅傑作陳列在羅浮宮。
馬奈初從學院派畫家庫圖爾學習,並在羅浮宮臨摹和研究提香、委拉斯開茲、戈雅、哈爾斯等人的作品,又受日本繪畫的影響,曾一度參加巴黎公社革命運動,創作了《街壘》等石版畫。他在歐洲繪畫傳統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善於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簡練準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加強明暗對比等方法來作畫,從而引起了學院派的歧視。馬奈的成就主要是在表現外光方面和肖像畫方面,1863年後接近印象派畫家莫奈等人,畫風有所改變,但不久仍以自已的方法作畫。
1862年,法國巴黎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學院派在舉行沙龍展覽時,把300多名畫家的近4000件作品統統排斥在外,不準展出,這一決定引起了人們的普遍不滿和譴責。國王拿破崙三世為了平息眾怒,只好決定為落選作品舉辦一次展覽,叫做「落選沙龍」。
這一年的5月15日,「落選沙龍」開幕了,真是盛況空前,前來參觀的人比看官方展覽的還要多。在這個展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青年畫家馬奈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在這副畫前擠滿了觀眾,人們分成兩大派,爭論得十分激烈。持新派觀點的人大聲叫好,而持學院派觀點的人卻大罵不已,有的甚至還拿起爛桔子往畫上摔。
不久,馬奈的另一副作品《奧林匹亞》又引起了美術界的騷動,學院派斥責他的畫庸俗不堪,連當時法國進步畫家的領袖庫爾貝也認為他的畫缺乏真實感。但他的畫卻得到了新派人物的熱烈擁護,因為他的畫背叛了學院派的陳規,也脫離了現實主義的原則。他的畫不是為了達到美和真實,而是使形與色達到統一,這就提出了被西方現代藝術奉為旗幟的自由觀察方法的原則,成了印象派的綱領。
儘管馬奈從不願承認自已是印象派畫家,也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但他在無形之中卻成了印象派的奠基人和領袖。他終身致力於繪畫表現手法和改革,勇猛地衝擊著古典理想主義和學院派,揭開了繪畫史上色彩革命的序幕。他的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左拉像》、《奧林匹亞》、《槍斃麥克西米連》、《酒吧間》、《飲酒者》、《版畫家貝洛像》等。
《奧林匹亞》這副畫完成於1863年。畫中的裸女是維多琳·默蘭,她作為印象派畫家馬奈及其同時代畫家的模特,也許是19世紀最著名的面孔和身體。在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草地上的午餐》中,默蘭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兩個男人之間,目光堅毅、淡定,還夾雜著些許傲慢,儼然不是被觀者,而是一個以反維納斯的姿態注視著觀看者的女主角。1862~1874年間,馬奈至少有9副畫是以默蘭為模特,但即便在《女人和鸚鵡》和《鐵路》這樣的非裸體畫作中,默蘭依然以驚人的坦率目光凝望著世界。馬奈死後,另一位印象派大師莫奈怕《奧林匹亞》流落到國外,便和其他幾個人集資買下了這副畫,贈給國家,放在羅浮宮展出。
作者簡介
馬奈受過良好教育,養成一副紳士派頭,自視清高,熱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獨立自由,他反對保守,同情進步,維護共和主義,具有自發革命意識。19歲參加過革命暴動,還曾和德加、巴齊依參加過國民自衛軍,年輕畫家巴齊依陣亡。他同情巴黎公社起義,還被選為公社藝術家聯盟委員,這些都是他對自由的忠誠和浪漫的激情所致。當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熱情轉向藝術時,他在繪畫中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29歲的馬奈在沙龍展出《西班牙吉他演奏者》,在巴黎畫壇上嶄露頭角。他的畫具有古典造型基礎,又有明亮鮮豔、光與色的整體表現,仍保持著形象的真實感。31歲時,在落選沙龍展出《草地上的午餐》,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遭到拿破崙三世和輿論的攻擊。而左拉卻肯定他的藝術。馬奈總是以古典的高貴氣質和華麗的印象派色彩一直交融在自己的畫中。
1882年沙龍展出了他生前最後一幅作品《福利·貝熱爾的吧檯》,因而獲得極大成功,官方授予他「榮譽團勳章」。病中的馬奈說:「這實在太晚了。」第二年的4月30日,馬奈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光和色的世界。
-
-
SIGR希格,生活方式配畫的美學服務商
▼
星級酒店油畫定製|樣板房油畫定製|商業空間油畫定製
© 2017 SIGR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