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就想寫這個話題了。
很久之前,突發奇想,假如我在家裡搞一個小酒吧會怎樣?
然後還真的就動手了。
大家可以把這篇文章當成不正經的科普文。
正文開始。
-- 0 --
什麼是雞尾酒?
其實雞尾酒一次是由英文cocktail直譯而來,cock有公雞的意思,tail是尾巴的意思,因而翻譯成中文就變成了雞尾酒。
至於這個詞怎麼來,咱們在這就不深究了。
雞尾酒是一種混合飲料,是由兩種或者多種以上的酒,飲料,果汁或者汽水混合而成。
並且雞尾酒一詞也被用來命名一些混合的東西,比如「雞尾酒療法」。比如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雞尾酒療法,HIV的雞尾酒療法等等,都被用來形容多種混合藥物的治療手段。
扯遠了,我們先來講講雞尾酒的組成,最後來講講在家裡開趴的低成本的雞尾酒方案。
可能一部分人覺得上面圖片所示的,更像飲料而不像雞尾酒,事實上,任何飲料加上酒,就能稱之為雞尾酒。
雞尾酒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六大基酒:朗姆酒、金酒、龍舌蘭、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
輔料:利口酒(百利甜酒聽過沒?),汽水,果汁等等
配料:糖漿,鹽,奶油,胡椒粉,豆蔻粉,巧克粉等等
裝飾物:檸檬,菠蘿,橄欖,芹菜,櫻桃等等。
什麼?胡椒粉,芹菜都能成為雞尾酒的組成部分?
下圖所示的雞尾酒名字叫血腥瑪麗(Blood Mary),估計很多喜歡喝酒的人都聽過它的大名。這種雞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而製成,鮮紅的蕃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所以以此來命名。
為了增加奇特口感,杯口的邊緣還塗抹了一層胡椒粉,而在國內的酒吧,還會加上花椒油來增加辛辣感。
血腥瑪麗
-- 1 --
對於一杯雞尾酒來說,除去基酒,輔料和配料,杯子和裝飾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時候可以通過酒體顏色,杯子形狀和裝飾物來判斷是什麼雞尾酒。
比如說看到芹菜和紅色的酒體,基本上可以斷定是血腥瑪麗了。再比如說看到綠色的酒體,上面以薄荷裝飾再配以馬天尼杯(Martini Glass),基本上可以判斷是綠色蚱蜢(Grasshopper)。這裡的雞尾酒杯是指下圖這種形狀的杯子,並不是指雞尾酒用的杯子。
綠色蚱蜢
既然說到杯子,我們來介紹一些常見的杯子。
常見的六種杯子
第一個杯子叫柯林杯(Collins Glass),這一類杯子通常容量比較大,,常見於某些酒比如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顧名思義,在這種酒杯裡面會加大量的冰塊,因而可以慢慢飲用,因而也叫長飲杯(Long Drink Grass),通常酒不會因為冰塊的融化帶來的水份而失去一開始的風味。
第二個杯子叫Rocks Glass,Rock其實在雞尾酒中用來指代冰塊,也叫老式杯(Old Fashioned Glass),喜歡喝威士忌的人家裡必定會有這樣的杯子。這種杯子通常用來裝烈酒,特別是威士忌,所以在酒吧看到這種杯子的人,一看就是很能喝的要繞開。假如在國外的酒吧,點一杯威士忌加冰,應該跟他說,「Whisky, on the rocks」 。(with ice也能聽懂,但是一看就不正宗的)
第三個杯子叫白蘭地杯(Brandy Snifter),很多人可能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看過這樣的杯子,一般用於裝白蘭地。等等,什麼是白蘭地?軒尼詩聽過沒,XO聽過沒,你們喝的最多的洋酒就是白蘭地了。這種杯子比葡萄酒杯更低,是因為品嘗白蘭地需要用手的溫度先去溫酒體。這種杯子的杯肚更大,並且杯子的設計能防止白蘭地的香氣很快的散發。
第四個杯子叫利口杯(Liqueur Glass),杯子容量很少,通常只有1oz,(註:在這裡,oz是盎司,1oz約等於30ml),這種杯子主要是為了方便人們一口氣喝完,主要用來飲用純的威士忌,特基拉或者朗姆酒等等,有時候也作為一些五光十色的彩虹酒的酒杯。
第五個杯子叫馬天尼杯(Martini Grass),馬天尼沒聽過?這可是007的最愛。這是雞尾酒中最常見的杯子,因而也稱之為雞尾酒杯。通常杯腳都比較高,主要是為了防止手直接接觸到酒體導致酒體溫度升高,因為在大部分雞尾酒中,需要保持低溫才具有最佳風味。因而這種杯子也被稱之為短飲杯,適合一些需要快速喝完的雞尾酒。
第六個杯子叫颶風杯(Hurricane Glass),是一種常用的熱帶雞尾酒杯子,比如龍舌蘭日出(Tequila Sunrise),椰林飄香(Pina Colada),一般適合用來裝一些加了很多冰塊和果汁的雞尾酒。
第七個杯子叫紅酒杯(Wine Glass),這個就不需要介紹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主要是用來裝葡萄酒的,其外形也跟白蘭地杯一樣,類似的鬱金香型的外表同樣可以將酒的香氣很好的聚攏在杯子中。
第八個杯子叫香檳杯(Champagne glass),主要用來喝香檳之類的起泡酒(所有的香檳都是起泡酒,但是只有在法國香檳產區的才能叫香檳),香檳杯外形不止一種,還有一種常見的是馬天尼杯的加長版。
終於講完了八個代表性的杯子,雞尾酒中的杯子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有極具特色的瑪格麗特杯(Margarita Glass),還有用來裝莫斯科騾子(Moscow mule)的銅杯,還有用來裝愛爾蘭咖啡(Irish Coffee)的愛爾蘭咖啡杯,愛爾蘭咖啡是款很出名的以咖啡作為輔料的雞尾酒名稱。
-- 2 --
酒是靈魂,杯子是軀殼,那麼裝飾品就是衣服了。
沒有裝飾品的雞尾酒就跟裸著的人沒啥區別。
很多人想起雞尾酒,想到的關鍵詞大部分都是五彩繽紛的。大部分人在還沒開始喝酒之後,會被雞尾酒的外形所吸引,雞尾酒的裝飾會給雞尾酒帶來非常多彩的顏色。
第一次在家學調酒,酒可以不好喝,但是在雞尾酒的外形上一定要多花時間,這樣才會有一種儀式感和成就感。
通常水果是最常見的裝飾物,特別是檸檬和橙子(檸檬有上百種裝飾手法),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上文的綠色蚱蜢,用的裝飾物是與酒體顏色相稱的薄荷。
我們來看看一些典型的雞尾酒及其裝飾物。
我們先來看看馬天尼這款雞尾酒。
在這杯酒中,裝飾物是鋼針穿插檸檬皮條直接置於酒體中,但是大部分酒吧還會在鋼針上串一個油橄欖。
馬天尼
還有上文也出現過的椰林飄香,其裝飾也非常有個性,主要用菠蘿和櫻桃搭配白色的酒體。
椰林飄香
莫斯科騾子也是一款極具特色的雞尾酒,下圖的雞尾酒用了香菜作為裝飾品,但是更多時候都是直接用檸檬塊,因為杯子本身就已經極具欣賞價值了。
莫斯科騾子
裝飾的手法很多,不同的雞尾酒通常有其代表的裝飾物品,這裡只列一些常見的裝飾例子,就不再繼續繼續科普和裝飾相關的內容了。具體的裝飾手法,可以自己多看看雞尾酒相關的裝飾教程。
-- 3 --
因為這篇文章只是告訴大家怎麼在家調一杯簡單的雞尾酒,因而省去了很多篇幅對各種酒進行科普,主要是因為酒的種類實在太多,光是威士忌的介紹就可以寫一篇萬字長文,所以關於各種酒的介紹,本文不會花時間來寫。
那麼假如我們想在聚會的時候調酒給朋友喝,該準備哪些工具?
調酒的工具有非常多,但是如果只是在家的話,其實只需要三大件就夠了:
調酒壺,主要用來混合不同的酒,是最主要的一個容器。
吧勺,主要用來攪拌,也可以用來勺一些糖或鹽。
量杯,方便控制基酒和輔料的比例。
調酒工具
儘管雞尾酒所需的工具非常非常多,但是在家調雞尾酒的工具只需要以上三樣就夠了,基本可以滿足了大部分需求。
準備完工具,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冰塊,冰塊是雞尾酒的核心,沒有冰塊的雞尾酒就跟奶茶不放奶一樣。沒有冰塊,雞尾酒會變得難以入口。冰塊太多,融化之後雞尾酒會被稀釋同樣變得難以入口。因而雞尾酒的溫度其實是雞尾酒品質的重要保障,冰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怎麼在家快速製造能滿足一次聚會的冰塊呢?
有錢人請忽略接下來的內容,直接上淘寶買製冰機,最好是實心透明製冰機。
實心透明冰,也就是冰塊是純透明的,裡面沒有任何氣泡的。這種冰塊的好處在於融化的比較慢,對酒本身風味的影響比較小,是優質雞尾酒的重要原材料。
透明冰塊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沒錢買製冰機的人,那麼我們就是朋友了。
有人說,用冰格就行了。但是用冰格凍出來的冰塊完全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冰格的冰裡面充滿了大量的氣泡,並且體積也很小,如果用來調酒會導致融化得很快,極大的影響酒的口感。並且冰格只能製取少量的冰塊,如果人很多的情況下,你可能一周七天需要每天都往冰格加水。
冰格的冰會很快融化
那麼有沒有一種高效率又省錢的辦法來製取透明冰塊呢?
有!只需要一個能放進冰箱的大號保鮮盒。
在大號保鮮盒上,裝滿燒開過的水(為了減少水中的空氣),然後直接放進冰箱冰凍。之後會得到如下圖所示的超級大冰塊,之後用菜刀或者冰錐開幹就好了。你會得到一部分透明的冰塊和一部分不透明的冰塊,透明的冰塊可以用來調一些不加冰的雞尾酒,剩下的不透明的冰塊可以用來調一些需要大量冰塊的雞尾酒。
大號冰塊
-- 4 --
好了,在集齊所需的一切工具和材料之後,就要準備實戰階段了。
每一款酒都有其特定的配方和裝飾物,這些可以邊看視頻邊學,網上有很多教學視頻。等到掌握了調製手法之後,可以直接買一本雞尾酒大全,書裡面會介紹一些經典的配方,只需要按照調製方法和配方,就可以開始調了。
接下來介紹調酒的有幾種手法:
搖和法(Shake),當某些成份(糖、奶油、雞蛋、果汁)不能與基酒穩定混合時,則採用手搖調酒壺調酒。具體的方法就是往調酒壺加入各種原材料和冰塊,然後開始上下搖動。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時間,因為太久了會讓冰塊全部融化,時間太短會導致搖和不充分。 用這種方法調製的雞尾酒多使用雞尾杯或香檳杯,如紅粉佳人(Pink Lady),瑪格麗特(Margarita)。
調和法(Stir),這個適用於一些帶汽水的雞尾酒,主要做法是在調酒壺中加入各種原材料和冰塊,並且用吧勺攪拌,用濾冰器過濾冰塊,將混合後的酒倒入酒杯中。
兌和法(Build),這個適合多種極易混合的原料,只需要將冰塊加入杯中,直接倒入各種原材料,用吧勺攪拌,加上裝飾品,即可完成。
攪和法(Blend),這個適用於一些固體或固液共存體,比如香蕉或者冰淇淋,很難手動搖和使其跟酒融為一體,因而一般都用電動攪拌機來完成。椰林飄香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
漂浮法(Float),這個主要用來調一些分層雞尾酒,利用每一種酒的密度的不同,來讓雞尾酒有分層和漸變色的感覺,分層酒通常都很好看,但是味道普遍都很一般。
分層雞尾酒
掌握了搖和法和兌和法就已經能滿足調製絕大部分雞尾酒的需求,接下來我們只需要看看有哪些雞尾酒適合自己在家動手製作就可以了。
-- 5 --
我會列出幾款比較適合在家製作的雞尾酒,並且給出調製手法,配方和推薦理由。這些雞尾酒都滿足材料獲取簡單,製作方法簡單,口感易於接受的特點。
莫斯科騾子(Moscow mule)
20世紀40年代,美國伏特加酒廠老闆馬丁和朋友摩根(當時他正欲打開薑汁啤酒市場),設計這款「莫斯科騾子」雞尾酒來準備推銷各自的商品。馬丁到一家有名的酒吧,要求調酒師手持「莫斯科騾子」雞尾酒留影。隨後,他拿著這張照片又到另外一家酒吧,試圖造成「莫斯科騾子」雞尾酒盛行的聲勢。果不其然,「莫斯科騾子」雞尾酒大獲成功,成為了眾多人喜歡的雞尾酒之一。這款雞尾酒口味清新爽口,因為薑汁啤酒國內很少賣,因而家用可以用乾薑汽水代替。
金湯力(Gin Tony)
上個世紀30年代,英國士兵被殖民地印度半島的瘧疾陰霾所籠罩,而奎寧則仿佛是上帝賜下的救命稻草,正好可以預防和治療這種可怕的疾病,可是奎寧的味道極其苦澀,為了改善一下口感就隨手添加了水,再加上糖和青檸檬汁以及金酒混合服用,最後成就了金湯力這款經典雞尾酒。
黑俄羅斯(Black Russian)
這款酒因為採用了俄羅斯人最喜愛的伏特加為基酒,又加入了咖啡利口酒(咖啡口味的配製酒),顏色較深,因此得名。它的特色是酒精濃度雖高,但卻容易入口,剛喝的時候不容易察覺其酒精度數。如果在其上面加上一層淡奶油,就變成了另一款雞尾酒叫白俄羅斯。
B52轟炸機
因為能點火而得名轟炸機,這款酒上榜的理由是因為逼格實在太高了,絕對是可以讓朋友們拍手稱讚的一杯酒。這杯酒是分層酒,因而調酒的時候每一層都必須小心翼翼,否則酒就會混在一起,在家需要多練幾次才能學會。點火之前,最好是先溫杯,用打火機在酒杯口快速繞一圈,否則會導致酒杯在高溫下破裂。
推薦指數:★★★★★
原料:伏特加10ml,咖啡利口酒10ml,百利甜酒10ml
度數:30°
方法:漂浮法
製作:先將咖啡利口酒倒入利口杯中,然後用吧勺作為緩衝物將百利甜酒慢慢倒入杯中,最後倒入伏特加,用打火機點火。
喝法:用鐵製吸管沉入杯底,然後一口氣喝完,吸到火的時候火會自動熄滅,不需要太擔心。
好了。
今天就只講一些非常簡單的基礎知識,實際上調酒是門大學問,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調酒師除了掌握調酒手法之外,還需要知道每種酒的風味和歷史,並且需要記住不同酒和不同原料混合的味道,這樣才可能自己發明出屬於自己的雞尾酒。
不想那麼麻煩調酒的話,有很多酒也是適合純飲的,比如白蘭地和威士忌。
就拿威士忌來說,光威士忌就有成百上千種,有單桶威士忌和雙桶,有波士桶和雪莉桶,還分調和威士忌和單一麥芽威士忌,日本威士忌和蘇格蘭威士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
別擔心,都不懂沒關係,可以先買瓶威士忌嘗嘗。
夜深人靜的時候,
倒上一杯威士忌,
抿上一口,
你會發現,
世界原來可以這麼美好。
掃碼關注
一個有趣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