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診出癌症該不該隱瞞?什麼是最好的選擇?醫生說出了一句話

2021-01-08 妙手醫生健康科普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來自靈魂拷問,自從「癌症」一詞存在開始,就是一項艱難的選擇題。

如果家人被診斷出癌症,你會不會選擇隱瞞?

如果被診斷出癌症的是你,那麼你希望家人向你隱瞞嗎?

人們為什麼向親人隱瞞病情?

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怕患者接受不了,影響心情,進而影響病情。」

在剛有「癌症」的年代,得了癌症,就相當於「判了死刑」。所以更多的家庭,選擇隱瞞病情。

那麼現在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的改變,癌症患者增多的同時,治療的手段也在提升。

全國癌症報告

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理性分析

現在的「癌症」大致可分為3種情況:

1.晚期,不可治癒,但能通過痛苦的治療延長壽命,或減輕痛苦縮短壽命;

2.早期,可治癒,代價是一些身體機能喪失(切除手術),或是金錢代價較大(靶向治療);

3.有希望治癒,代價是一些身體機能喪失,伴過程痛苦的治療,兼大量金錢損失,且有失敗風險。

從患者的角度出發:

首先,從人身權利考慮,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權;

其次,從人文角度來看,病人自身願望是否希望知道病情;

最後,從治療角度來看,病人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明確治療目的:

以保證病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為宗旨,還是以治癒為目標?

以保證病人晚年的生活質量為宗旨的話,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減輕病痛以完成最後的願望,還是希望生命更長久?

以治癒為目標的話,知道病情,配合治療更好?還是不知道病情,保持心情愉悅更重要?

怎樣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位偉大的醫生提出:善終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終點。

當我們無法準確知道還有多少時日時,當我們想像自己擁有的時間比當下擁有的時間多得多的時候,往往每一個衝動都是戰鬥,於是,死的時候,血管裡留著化療藥物,喉頭插著管子,肉裡還有新的縫線…

心理學家指出,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時,都要經歷五個過程:拒絕,憤怒,掙扎,沮喪,接受。既然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到最後也只能接受,只是需要一個過程。

然而一直隱瞞病情,對患者並不是好事,當有一天他突然知道自己是癌症晚期,沒有緩衝過程,非常容易立即崩潰。

如果讓他慢慢接納了這個事實,會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規劃剩下的時間!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

首先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切忌掉入"我是為他好"的陷阱,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

注意過度,在對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宣告「你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

分析利弊,幫助患者理智面對,選擇最優的治療方案和生活方式,正確面對治癒或善終。

所以,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呢?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答案。

參考文獻:

[1]《2019年全國癌症報告》 國家癌症中心 2019-1

[2]《最好的告別·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阿圖葛文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7

[3]《論死亡和瀕臨死亡》 羅斯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5-5

相關焦點

  • 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醫生說出了實情
    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了隱瞞,假借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後一面。 這是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的一個片段,這裡面的小孫女剛從美國回來,不理解這個善意的謊言。
  • 癌症晚期手術,是延長壽命還是縮短壽命?醫生不隱瞞地說出答案
    很多癌症晚期的患者都要面臨這樣的一種情況,那就是自己的癌症處於晚期的時候,已經出現了擴散的現象,自己到底要不要在繼續地接受治療?有的醫生會建議患者放棄治療,和家人一起享受最後的時光,那麼癌症到了晚期的時候就真的沒救了嗎?
  • 世界上最難開口的事:親人得了絕症,該不該告訴TA?
    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了隱瞞,假借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後一面。這是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的一個片段,這裡面的小孫女剛從美國回來,不理解這個善意的謊言。因為在美國向病人隱瞞病情是違法,必須由患者本人決定該不該治療、如何治療等。
  • 為什麼有人發現癌症後,治療沒多久就去世?醫生終於不隱瞞
    導語:最近聽到了這樣的一個真實案例:姓孫的老人,今年已經62歲了,近期總是出現腹部不適的症狀,有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家人便帶他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在進行CT檢查的時候,醫生發現孫老的肝臟部位出現了癌變的病灶,而且還有轉移的情況屬於癌症晚期。
  • 癌症到了晚期,患者該如何選擇?醫生:2種情況能大大延長壽命
    癌症是一種已知的人類面臨的最棘手的疾病種類之一,當癌症表現出明顯的症狀時,患者通常已經檢查就被判斷為晚期,這是非常可怕的,幾乎讓事態沒有轉圜的餘地。然而癌症的發生並不是悄無聲息的,但這種疾病的狡猾之處就在於,它早期造成的症狀並不明顯,並且,不同的癌症早期症狀都各自有其特點,這更進一步加大了對癌症病情的判斷。那麼,當患者確診了晚期癌症或者病情發展到了晚期,應該如何選擇?癌症到了晚期,患者該如何選擇?
  • 不經常發燒感冒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醫生不隱瞞,答案在這裡
    不經常發燒感冒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醫生不隱瞞,答案在這裡有人說,不經常感冒發燒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呢?而根據科學研究,不經常感冒發燒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這個說法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不容易感冒發燒的人,只能說明他身體抵抗力強。而一些經常感冒發燒的人也並不代表他身體就不好。我們先來看看發燒是怎麼引起的。正常的感冒是因為體內有病菌瘋狂生長,導致體內出現炎症。就出現了感冒症狀。而體內出現炎症,比如扁桃體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嗓子痛。
  • 12月須知: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醫生說出真相,儘早知道
    今天在輸液室聽到一個女生跟朋友吐槽自己總是發燒,最後聽到他們說一直不發燒、不感冒的人,就易得癌症。其實這個說法經常會聽說,我的父母曾經也跟我講過,但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嗎?醫生說出真相,大家快來一探究竟。所以會裝作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故意惹你生氣、出現在的你的視線裡。於是用盡全身力氣。獅子座的人高冷傲嬌。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被偏愛的那些女孩。這往往是他們經過了詳細思考後做出的選擇。
  • 癌症到了晚期,還該不該治療?醫生:滿足4個條件,就別放棄希望
    得了癌症,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就是遭受滅頂之災,是死神在向自己招手,尤其是晚期癌症,由於病情嚴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患者存活的希望也就大大減少了。那麼癌症到了晚期,還應不應該治療?今天就讓專業的腫瘤醫生給你分析一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參考。
  • 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被診斷為癌症晚期,醫生一句話讓眾人警醒
    醫生通過腸鏡檢查,發現其乙狀結腸處有一新生物,取活檢後病理結果為結腸腺癌,隨後通過腹部增強CT、核磁共振等進一步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肝臟的多發轉移,屬於癌症晚期。這讓吳女士一家人倍受打擊,每年做體檢時癌胚抗原指數都正常,怎麼最後發現癌症時還已是晚期。
  • 癌症患者該怎麼吃?醫生建議七大要點,或許有效改善病情
    相比之下,在美國或英國,消化系統癌症死亡僅佔總癌症死亡的≤5%。中國,死亡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早期癌症的診斷率較低,以及不同地區實施的臨床癌症治療策略不一致。中國正處於癌症過渡期,癌症的譜圖正在從一個發展中國家向一個發達國家變化,除感染相關和消化道癌症的高發率之外,大腸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的癌症發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 建議各位:一直不發燒、不感冒,就易得癌症?醫生說出真相,儘早知道
    「啊呀,你這個有什麼煩得,我媽經常說愛發燒和感冒的人,只是抵抗力差了點,都是小毛病,那些一直不發燒,不感冒的人很容易得癌症的。」「真的假的?」他們向來喜歡雷厲風行。去做出落井下石的事情。其是不能讓自己沒面子。從來不存在任何一個人。絕不會拖泥帶水。獅子座的性格就是如此。屬於高飽和度色。去開導朋友。火爆而雷厲風行。但是在分手的時候。你不用說什麼他總能知道。
  • 醫生,長智齒稍微有點疼,該不該拔?拔牙會很疼嗎?
    智齒又稱「智慧牙」,是我們的第三恆磨牙,大部分人都會有四顆第三恆磨牙,一般會在18歲左右萌出,因為該年齡段是人的智力快速發展階段,所以第三恆磨牙又被稱為「智齒」。今天,茄子君就和大家一塊聊聊關於智齒的那點事……
  •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發物?醫生老實說:真正該忌口的是3樣食物
    「醫生,我得了癌症能不能吃發物?」相信大多數的癌症患者都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得了癌症之後,身體本來就虛弱,因此,很多的癌症患者平時總是小心翼翼的,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的。而平時生活中,身邊總會聽到「發物」這個詞,有的時候如果身上出現小疾病什麼的,總會被告知,少吃發物這樣的話。那麼,發物到底是什麼?
  • 半天門診被 5 個患者偷拍:錄音取證時代,醫生該如何看診?
    膽胰外科醫生程薇(化名)正在換藥室處理用過的器械,聽見緊隨而來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很小一個設備,看著還挺專業,不知道他們錄這個要幹嘛。」 這個消息被程薇的大腦迅速處理成一種警報信號,瞬間,她整個人都緊張了起來,腦海裡一幀一幀過著剛才的操作細節。「我很擔心有什麼地方出現疏漏。」
  • 她隱瞞家人受病痛折磨9年,43歲因癌症去世,葬禮上許晴悲痛不已
    大家都知道娛樂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圈子,有很多明星的離開,也是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惋惜,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她是北電的三朵金花之一,卻因為患癌症離開了人世,她就是著名女演員李婷。她隱瞞家人受病痛折磨9年,43歲因癌症去世,葬禮上許晴痛哭落淚。
  • 為什麼有人發現癌症後,一治療就很快去世?醫生終於說出真相
    小編有一個朋友小李,小李的爺爺查出了癌症,整日悶悶不樂,對治療也非常的有抵抗情緒,他覺得自己活不成了,所以說心情越來越糟,症狀也越來越嚴重,不幸的是在治療三個月之後,他的爺爺去世了。為什麼現在很多的癌症患者一旦查出來就是癌症晚期呢,本來活得好好的,一旦查出病症都活不了幾個月就離開人世。
  • 年紀越大越該多喝水,醫生:老人會喝水,5種疾病見你繞著走
    不管是醫生還是營養師,也經常就此勸導大家要學會喝水,養成正確的喝水習慣,對於健康意義非凡。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很多人喝水的現狀不容樂觀:有報告顯示,有95.3%的人不會喝水,65.9%的人是渴了才會去喝水。
  • 我們是否該告訴她——「別告訴她」
    本片講述了美籍華裔少女比莉得知自己遠在中國的奶奶罹患癌症命不久矣,但是家人選擇向奶奶隱瞞病情,策劃了一場婚禮當作最後的farewell,而比莉對此不理解,她覺得奶奶應該對自己的病情擁有知情權,可是在這段時間與奶奶的相處感受到了奶奶樂天派的一面,比莉內心的糾結逐漸被打開,最終明白了家人的用意,將這條善意的謊言延續下去,直到確診後的若干年的現在……關於生命與尋根的問題
  • 汽車到底該不該裝雨眉?老車主說出心裡話:我的建議很中肯
    汽車到底該不該裝雨眉?老車主說出心裡話:我的建議很中肯很多消費者在買完車之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對車子外觀做出一些改變,使其變得更加美觀,而雨眉作為眾多配置之一,在用車時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安裝上去之後,即使在下雨天,車主也能夠打開車窗,欣賞外邊雨景,同時雨水還不會隨著車窗流入車子的內部,起到了良好的擋雨效果。但有些車主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安裝它,那麼汽車到底該不該裝雨眉?
  •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協和醫生告訴你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協和醫生告訴你 據2017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仍達約 50%。 目前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年不受控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還可能導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發生…… 所以,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 這樣看來,幽門螺桿菌似乎是個「壞」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