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何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小故事明白人生哲理

2020-12-13 我不是霞客

小說《胡雪巖全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大意就是君子只要從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而從佛家的因果報應來看,不貪不義之財,福報將不期而至,反之,則不僅有損德行,還會遭到相應的報應。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01周秀才棄不義財中進士

明朝中葉,有個周秀才,平日為人方正耿直,但家境極為貧窮,所住的一間房子也是租來的。

一天,他的妻子在灶臺的方磚下發現了兩個銀元寶,非常高興。但周秀才卻說:「這是不義之財,怎麼能據為己有呢?」其後,他取筆在銀子的面上寫道:「如果是屬於我的財,當明明白白地給我。」

寫完後,周秀才袖中揣著元寶走出家門,登上渡船,在船行到河中央後將元寶扔入水中,之後回家。

大清銀錠

船夫親見周秀才扔元寶,起了貪念,就馬上找到一個漁夫前去打撈。漁夫找到後,偷偷地藏在別處,詐說並沒有見到元寶。船夫不信,與漁夫大鬧到官衙。太守欲加刑,兩人才吐露實情。漁夫在衙役的押解下拿來了元寶。太守見元寶上有字,就將之收到府庫中。

當年秋天鄉試,周秀才考中了舉人。按照舊例,太守要設宴款待,而且在每位舉人面前都會擺上銀子,令人驚訝的是,擺在周舉人面前的兩個銀元寶,居然就是他扔的那兩個,上面的字猶在。後來,周舉人又考中了進士。

建築

周秀才的一句「明白來」,看似迂闊,實則是君子必然的選擇,而其科甲一番順利,也許就是上天給予其的福報。

02張翁還金子孫名顯

清朝崑山有個孝廉,名叫張鴻乙,諱立廉,他的曾祖父張虛江曾任雲南御史。張虛江的父親最初靠一條小船擺渡為生。

一天,一個鄉下老者前來僱船出行,手裡拿著一個黃布袱。問他去哪裡,老者說自己老來無子,只有一個女兒在某處。自己剛剛賣了一頃地,準備帶著賣地的錢去女婿家養老。

老漢

到了目的地,天色已晚,老者遂匆匆離去。張虛江的父親也返回了原地。第二天早上,他在打掃小船時,發現黃布袱猶在,提起來很重。「這是老人用來養老的,關係到他的性命啊。」他自語道。

於是,不顧五十裡的路程,張虛江的父親又劃到了昨天老者下船的地方,將船停靠在岸邊等候。等到將近中午,看見老者拄著拐杖哭著來到岸邊。

張虛江的父親馬上喊老者:「你的東西在這裡,特意來還你的。」老者大為感動,想要將錢分一部分給他,張翁堅辭不受。

官員

其後,張翁生子虛江,張虛江科舉高中後,成為了一名高官。他的孫子魯得,先是中了進士,其後任晉江縣令;孫子魯傳最初任學官,後來也升到很高的職位;另一個孫子魯唯,癸丑年會試五經考第一,後升任到福建一方的長官。張家的子孫繁衍,他們住的地方現在叫張浦。

書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趣聞:虛江先生一直寄住在外祖家,初次縣級科舉考試就榜上有名,要繼續去府級考試。他到船上向父親告別時說:「已出案了(公布名次了),要去府考。」父親(聽錯了)吃驚地說:「兒子有什麼病『出汗』啊?」老先生就是這樣的樸實。

03為財害人反害己

與上述兩則不貪不義財而得福報的故事對應的是,也有人因為貪財害人反害了自己。

徽商故裡

1670年,清朝鎮江京口渡有一個徽商,搭乘一艘漁船過瓜州時,看見漁夫網中網了一條大魚,心中遂不忍,便開箱取銀將大魚買下放生。漁夫看見箱子中有不少銀元寶,不由心生歹念。

漁夫於是對徽商說:「要想放生大魚,必須到沒有漁船的地方。」徽商深以為然,漁船遂北上。到了一處無人的地方,漁夫突然用大網裹住商人,將其扔到江中。漁網順流而下,隨波時出時沒,直到一處軍營所在地。

彼時一些兵丁忽見波浪中似乎躍起一條大魚,便爭相來拽漁網。等把漁網拽到岸邊,才發現裡邊是一個人,尚未氣絕。徽商被救起後,向兵丁講述了經過,兵丁馬上找到漁夫將其押至將軍府,銀子也歸還給了商人。漁夫貪財最終反害了自己。#古籍奇聞#

大魚

參考資料:清代《現果隨錄》

相關焦點

  • 隨筆||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錢僅是一種貨幣,具有物的性質,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只是人應該怎樣對待的問題?愛財本無錯,但必須要取之有道。何謂「道」?中國的古銅幣就充滿了「道」的智慧。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古銅幣採取了「外圓內方中空」的設計。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但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有的人對錢的渴盼達到了極致,認為擁有了錢就可以擁有一切,「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很多投機分子想了很多歪門邪道,以身試法,鑽法律空子,在短時間之內可能橫財沖天,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難逃法律的制裁。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最早的時候,「君子」強調的是崇高的地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王之子。後來,君子二字的含義發生變化,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以道德為衡量尺度。《論語》裡有不少描述君子的名言,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還有「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等。
  • 孔子看待財富: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
    他肯定財富對人生和社會的意義,也指出了臨財所應有的公平和正當性原則。其間的「微言大義」,或許仍可作為我們今天對待財富問題的座右銘。  孔子財富觀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肯定財富,認為財富是好東西。首先,孔子認為財富是生存或者說生活的基礎,用他的話說就是人「焉能系而不食」!有一年,身為晉國中牟主官的佛肸造反,他邀請孔子前來議事。
  • 民間故事:人無外財不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常言道: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可是這個外財要不是你命中所有、你的福德不夠,最多也只是過手財,終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唐憲宗元和五年,西安杜陵地區邠州新平縣尉裴璞死於任上。韋元方心有所悟,但還是有所不解,追問:「你說的掠奪,是直接從他們的口袋裡掠奪,還是從他們的錢袋裡去偷啊?」裴璞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命中該有的,一個一個地會讓他得到。但如果是命外之財,不該得到的,就是我們所搬運的那部分,或讓他虛耗,或讓他遭受橫禍,或買賣達不到他想要的價格,這跟此人的能力沒啥關聯。」
  • 做事要考慮周全,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說,一個君子,要注意的九項。視思明。是不是聽得明明白白,是不是知道別人傳達的意思,有弦外之音,還是話外之音?是不是別人故意誤導我們的?這些我們都要聽的明明白白。以便做決定。而不是聽風就是雨,別人糊弄我們,我們也不知道,這比沒耳朵還可怕。色思溫。臉上的顏色是不是特別難看,是不是讓人很不舒服,我們要和顏悅色,溫和,這樣,大家跟我們相處,才融洽,好受。
  • 小區下起「現金雨」,男子舉吊瓶冒雨守護,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們只有不斷的創造財富,才能維持幸福生活的運行,但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被欲望所迷,行不義之財,我們只有靠正確的方式獲得的財富才是取之有道的。近日,據報導,濟寧一小區驚現"現金雨",一些想要趁機偷撿人民幣的圍觀群眾均被一名自稱警察的楊先生阻止,楊先生在事後稱,"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
  • 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少白湯發周分享:齊良遲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別瞧齊良遲先生這般感嘆,但面對錢財,面對掙錢的機會,齊良遲先生卻始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齊良遲作品《蜻蜓荷花圖》有一天,在外貿公司負責收購名家字畫的王端祥到齊宅,他懷揣忐忑之心,把「潤格」放在桌案上,然後訴說時下畫家提價成風,他們應付不暇,收購越來越難……可齊良遲先生打開信封清點後,退給王端祥多給的部分,並說:「我沒要漲價啊,我的畫價沒您給的那麼多……」王端祥再三不讓退,可齊先生橫豎非退不可,最終王端祥拗不過齊先生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莫做金錢的奴隸 李雙林
    如果您正在看這封信了,說明我的福報在幫助我了,而您就是我的貴人,在此鞠躬,感恩抽中。生活中我亦繼續常反省和懺悔,傳遞善良,修行攢德。男,農曆1987年九月十六日,戌時。沒有徹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這句話在我今年過30而不立的當前,經歷著重大負債壓力和人生志向選擇尚未「上岸」的苦悶階段,有著徹骨銘心的感受。
  • 正直大氣,從不佔人便宜的星座,有原則有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但是有些人他們卻處處想著怎麼靠鑽空子佔便宜的方式來獲得利益,俗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行為非常令人不齒,而這樣的人也很令人看不起。 獅子座非常有野心,他們喜歡享受物質生活的美好,但是他們卻從來不是那種貪財之人,喜歡金錢,卻從不會因為金錢而迷失本心,他們有原則也有底線,懂得是非道理,更明白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真的不能取!
    在這個世間,哪個人不喜歡財?可是要知道,不義之財,決定不可以取;不義之財你要是取得,你命裡頭的財庫就有虧損,你命中的福祿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騙、殺生等不如法行為所掙來的錢,都是屬於不義之財,這是犯了盜戒。你不應該得來的,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你得到的話,罪過都很重!
  • 由三個小故事看「象棋」之人生哲理和時間價值智慧
    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3.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說:「雍門周謂益嘗君: 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4.起源於北周武帝之時,《太平御覽》說:」周武帝造象戲」,羅頎《物源》說:「周武帝作象棋。」
  • 窗簾布藝技巧,君子愛「材」,取之有道
    窗簾是女人的禮服,那麼窗簾布藝,好比女人裙裾之上、妝容下的精緻臉龐,不同扮相皆帶給你無盡的浪漫幻想
  • 大量百元大鈔空中飄落,男子舉吊瓶冒雨守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事後,楊帆回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9月13日,湖南長沙黃興路街頭也飄落了不少現金,路過的行人看見後,紛紛上前撿錢。目擊者表示,這是一男子給女友的分手費,遭到對方拒絕後,便把錢扔在了地上。有的人說,當前社會金錢至上,人們為了錢無所不用其極,拾金不昧已經是一種很少見的品質了,大家遇到便宜都會佔,遇不到便宜也會創造便宜,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有人在成都的街頭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小紙盒子裡放滿了硬幣,並寫了留言,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拿盒子裡的硬幣,但是不要超過5元。
  • 柳雲龍《傳奇之王》: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讀懂這些句子,豁然開朗
    在這世界上,錢是身外之物,沒有人能夠臨死的時候把錢帶走帶到另一個世界去花,但是人生積累的智慧卻是無形的財富,沒有人能夠從你這裡搶去。所以說,一定要看淡錢財,多認識這個世界,積累人生智慧才是上上策。老夫子:世間萬物都是相剋相生,此生彼消的。每一個人從社會的最高層到最底層,從皇帝到七品芝麻官,都有他必然的位置。
  • 君子之道
    君子必守道,君子之道,在於心系蒼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一個真正的君子,關心的是國家大事,總是把原則、道義、置於首位,「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君子眼中國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為關心的事情。杜甫自己身處茅屋之中,尚且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聲。君子為國家,為百姓,文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武可以投筆從戎,戰死沙場。
  • 君子文化與君子人格 | 學海沉璧系列文摘之三十二
    君子文化風行於數千年前,其之於當下這個信息化、商品化、全球化的時代是否是一種烏託邦?君子文化的核心在於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最貼近生命本真的一種極致的生命體驗精魂。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職場打拼中,踐行君子人格亦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最佳選擇。榮華富貴終為身外之物,唯有君子文化精神可以渡己渡人,成為一種恆久的傳承、皈依。
  • 《增廣賢文》通俗易懂:講的是人生哲學,說的是處世之道!
    成事莫說,覆水難收。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農村老話:「不端3碗、不發3財」有何寓意?八字道出人生哲理
    當大家步入社會就會發現,社會中的人情世故以及種種誘惑如果處理不當的話輕則斷送前程,重者將受到牢獄之災;因此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流傳著一些做人的人生哲理,這些話往往通過老一輩的口述傳給小輩,以此代代相傳,流傳到了今天,甚至還有一些人專門將這些人生哲理寫成書籍供人們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