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聰明娃?從腦科學角度,揭秘讓孩子大腦更聰明的4種養分

2021-01-09 尼莫的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2-3歲的時候,作為家長是否有觀察過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否很強,或者說孩子對於每件玩具都十分上心?當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正在快速運轉,這時候的孩子與1歲的嬰幼兒不一樣,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更喜歡帶有按鈕或者帶有開關措施的玩具,比起一些單純是布料的玩具,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有可觸發機制的玩具更感興趣,更專注。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最強大腦》或是《中國詩詞大賽》等等一些競技類節目,發現很多小孩子年紀輕輕的就頭腦靈活,他們的口才和反應能力都完全不會遜色於大人,那些小孩子們聰明的身姿讓很多家長都很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電視上的哥哥姐姐一樣聰明,腦發展水平其實是孩子在發展語言、科學、藝術、表達能力的基礎。一個孩子如果腦發展水平高,那麼這個孩子就顯得十分聰明。

有位家長來信詢問,她準備要生寶寶了,希望養一個聰明的寶寶,需要爸爸媽媽注意些什麼嗎?許多家長的都會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的一個聰明的寶寶,只有家庭條件好了,寶寶的先天條件才能優秀。就像播種種子一樣,只有肥沃優良的土壤條件才能讓小苗茁壯成長。值得關注的是,當媽媽在孕期的時候更要注意如何正確科學的汲取營養,為小寶寶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在備孕期,孕育期,哺乳期都是養育孩子的關鍵期。媽媽需要了解腦科學的因素,來培育聰明機智的健康小寶寶。

想要養"聰明娃"?家長需要先了解腦科學

有家長說,天才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擁有天才的超級大腦了。但是通過科學解剖和嚴謹的分析發現,世界上沒有存在天才的超級大腦,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也不屬於天才型的超腦模式。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多方面的,有多個組成部分,並且無論如何都無法用某種單一的筆試測量工具(即常見的智力測試)對其進行全面描述。

對於人類來說,大腦智力不是一串固定的數字,更像是浩瀚的星空充滿著未知。

智力有兩大因素,第一個要素的記錄周圍信息的能力,第二個是使用腦內信息的能力。這兩種因素分別影響孩子在未來生存的社會能力。

第一個要素是人類大腦在進化進程中最基本的能力,通過對腦內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創造出腦內最複雜的信息記憶庫。而第二要素是人類大腦中最為重要的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力稱為"流體智力",相比第一個能力,這個能力的運作要更複雜得多,這兩種重要的能力賦予人類強大的智慧與使用社會的能力。

家長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需要知道這5種能力構成了"智力"。

1. 好奇心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就會擁有獨特的好奇心,面對繽紛多彩的世界,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無論古今中外,還是原始的戰士或者說的現代的人類,都需要一種勇於探險的精神,去尋找自我生存的意義。

2. 自我控制能力

對於智商來說,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自控能力往往會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能力,決定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可靠的人,是否能在學習進程中有效的過濾各種來自外界的幹擾。在這充滿著誘惑的世界裡,只有集中精神專注力才能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3. 創造力

創造力的核心是通過發掘新舊事物的聯繫從而創造出全新的事物,通過創造能力能改變舊的事物從而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富有創造力的人往往都具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以及面對於未知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很強。

4. 語言能力

說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的地位。如何讓自己更加會表達,學會講話幾乎成為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必備技能,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要十分重視,學會表達是孩子以後社交的最重要的本領,通過強大的語言能力,孩子才能理解和溝通外界的信息並作出高效率的反饋。

5.理解非語言溝通信號能力

有研究發現,在手指精細運動控制能力提高之前,孩子無法掌握複雜的詞彙。 孩子擁有學習能力不如擁有學習非語言的能力,通過學習理解非語言溝通信號,更夠讓孩子準確的讀取未知信息,準確的預測對方的行為和思考。

腦科學角度解密,讓孩子大腦更聰明的4種養分

養分一:哺乳母乳

對於孩子來說,母親的乳汁就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母乳作為嬰幼兒成長過程中最自然最安全的天然事物,含有嬰幼兒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和強大的抵抗力。據科學家研究分析表明:母乳滿足寶寶腦部發育所需的脂肪(腦部60%的結構來自於脂肪);豐富的鈣和磷可以使寶寶長的又高又壯;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預防及保護嬰兒免於感染及慢性病的發生;比非得因子和寡糖可以抑制腸道病菌增生和幫助消化。

養分二:與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會察覺,在孩子的日常中,一放學後就會嘰嘰喳喳的告訴家長今天發生了什麼,老師教給自己了什麼,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與爸爸媽媽分享了,覺得自己有自己的隱私,自己的東西不想告訴他們,覺得他們不會懂自己的,不想再被認為是一個小孩子了。但是小孩子渴望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在溝通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養分三:親子活動

從1981至1997,美國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減少了四分之一,有許許多多的父母擔憂孩子得不到全身心的全面發育,孩子只要學習就好。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親子活動更能給孩子帶來開放性的思維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開放性的親子活動對於發展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綜合能力頗為重要。

養分四:理解與鼓勵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鼓勵表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幾乎所有不當行為的原因,都可以認為是缺乏適當的鼓勵表揚。"

據研究發現,在3歲起,孩子開始逐漸透過潛意識去感知周圍的事物。在3歲後,孩子會用更完整的感官去感受、分析周圍的事物。

這時我們對孩子的誇獎就是孩子的敏感點。我們可以誇獎孩子"你好厲害,都自己做完了。""你真棒!你是怎麼做到的,媽媽都做不到,你可以教教我嗎?"

這時候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會具體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溫暖和支持,越說就會越想說,會漸漸更願意去跟家長表達,調動孩子大腦能力。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娃一生中3次大腦「猛漲期」,輔食吃得好,養出聰明寶
    哈佛研究:寶寶10歲前3次大腦「猛漲期」想要讓寶寶變聰明,就要先了解寶寶的大腦發育特點,寶媽才能更好的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更容易養出聰明娃。▲寶寶大腦發育的第一個「猛漲期」,是在0-3歲的階段,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還很有競爭意識,想讓寶寶更聰明,寶媽要抓住這個階段哦!
  • 想養出高智商的孩子,在6歲之前,要勤鍛鍊大腦的這2個部位
    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能夠培養出「小愛因斯坦」,但又常常苦惱於無從下手。既不知道該從孩子的哪個階段開始培養,也不清楚該如何培養。在這樣的糾結中,不知不覺就錯過了開發孩子智力的最佳時期。但隨著人類對大腦探索的逐漸深入,依靠後天的努力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不再是天方夜譚。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的最好方式,是掌握「3把鑰匙」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這與後期大腦發育有關,腦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從出生以後大腦神經元連接就一直在發展。直到二十歲才趨近於成熟,神經元連接的數量才趨於穩定,所以說大腦發育的程度與後天的經驗刺激有關!很多父母都早早地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希望孩子獲得多種技能。從塑造大腦的角度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 腦科學日報|elife: 「換腦魚」模型揭秘大腦和感官反饋的影響
    2,《科學怪人》再現?「換腦魚」模型--美國利用科幻概念,揭秘大腦和感官反饋的影響來源:腦友記BrainUp計算機模擬魚之間的大腦交換。許多科幻作品都探討了從一個人身上取出大腦,把它移植到另個身體上的想法,比如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本周,美國生物學家通過計算機建模了青色埃氏電鰻不同的大腦和身體,成功模擬了「魚腦移植」。該研究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發表在3月23日的《eLife》期刊。
  • 怎麼才可以養出更聰明的孩子?
    怎麼才可以養出更聰明的孩子?看來很多家長對於「聰明」這兩個字執念很深。 首先,智商跟遺傳有直接關係。所以,問孩子要智商之前,最好對自己的智商有個客觀的認知。其次,恰當的養育可以讓孩子的智商在原有基礎上更大限度發揮出來。
  • 什麼樣的運動會讓孩子更聰明?運動與腦科學專家告訴你!
    有學者提出,別再把孩子禁錮在書桌前,讓他們盡情運動吧,越運動越聰明。那麼究竟運動真的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嗎? 很多人認為運動和大腦沒什麼關係,尤其一部分家長和老師主張將課餘時間更多的用於書本學習,而這恰恰造成了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出現能力鴻溝,缺乏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甚至出現身體素質差等情形。
  • 運動與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什麼樣的運動會讓孩子更聰明
    有學者提出,別再把孩子禁錮在書桌前,讓他們盡情運動吧,越運動越聰明。那麼究竟運動真的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嗎? 很多人認為運動和大腦沒什麼關係,尤其一部分家長和老師主張將課餘時間更多的用於書本學習,而這恰恰造成了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出現能力鴻溝,缺乏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甚至出現身體素質差等情形。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整理了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0~3歲是發展大腦本能的關鍵時期,也是打造長大之後大腦活躍的基礎。
  • 腦科學日報:大腦「排毒」分「日」與「夜」;睡覺如何「療傷」?
    小鼠大腦白天的間質液清除率較高 近期,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的一項新研究概述了大腦自身的廢物清除過程——大腦淋巴系統是如何與調節人體睡眠-覺醒周期的晝夜節律保持同步的。
  • 高智商的孩子要怎麼培養?注意鍛鍊孩子大腦的這兩個部位
    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學習好,自己想培養卻無從下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該怎麼鍛鍊孩子的大腦,才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有哪些突出表現?記憶力、分析能力、專注力、應變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和兩個大腦器官有關: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
  • 孩子睡覺動作有暗示,腦科學研究:3個動作證明孩子大腦發育好
    醫生朋友表示他曾經就自己家孩子晚上踢被子的情況,進行過一些了解,有相關的腦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晚上踢被子的時候代表著孩子,正在利用自己的大腦支配自己的身體,同時在促使大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孩子未來的智商不會低。
  • 6-12歲孩子的大腦訓練,可以玩這4個遊戲,打造「學霸腦」
    作為一個擁有2個孩子的媽媽,而且兩個孩子的年齡有一定的差距,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養育二寶的時候,更有經驗、對二寶的教育也更科學。尤其是二寶出生後,我更注重了早期教,對於大腦開發更有幫助,這就讓我覺得大寶總是顯得沒有二寶機靈。
  • 寶寶是不是「聰明娃」?1周歲就可看出,這3個能力藏不住
    所以都說現在孩子每一個生下來以後都是古靈精怪的,沒有笨孩子,的確但是孩子的就算都聰明那也一定會分出高低來。所以寶寶到底是不是聰明娃這還真的難以決斷。一個才4個月的寶寶幾乎每天都被各種班排滿了,這天婆婆來看孫女,結果孫女現在也快一周歲了,還不怎麼認人並且也不願意動。婆婆一句話:「你家孩子和外孫女差的有點多啊,你姐姐家的孩子都已經開始找人,並且還喜歡和你互動了。」
  • 在暗示大腦發育好,寶媽注意這幾點養出聰明娃
    朋友圈曬高顏值寶寶「天使笑」,被贊聰明娃糖媽前段時間去表妹家串門,表妹給我看了一個她同事曬娃的朋友圈,看得出來孩子剛出生不久,看樣子還沒滿月。我翻了一下評論區,除了說娃顏值高的,還有誇一看就是「聰明娃」的,難怪表妹那麼得意。還有人評論:這麼早就會笑了,孩子一定很聰明,好好培養能成「小學霸」。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兒童大腦有兩種方法,都很簡單
    她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中國臺灣省著名教育家、腦科學家。她也是臺灣首位被任命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人。在人腦研究領域,這位教授是絕對權威的。這位教授曾經說過:大腦在青春期就已經成形不能更改的觀點是錯誤的。大腦的可塑性是終生的!孩子們要學會一次次的訓練他們的大腦,但又該如何如何訓練他們的大腦呢。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教會我的兩件事
    我們想要讓自己的未來更有價值,讓自己對生活更有預見性,讓我們的行動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就必須升級自己大腦的「作業系統」,同樣的,對於今天我們10後的孩子們來說,僅靠輸入「知識」,已經遠遠無法為他們構建未來的成功基礎。
  • 學術探秘|腦科學真奇妙之互動塑造大腦環路
    茂楷最強學術團誠意打造「學術探秘」欄目,用科學的觀點詮釋育兒,帶你探秘嬰幼兒發展,助力寶寶成長發育。 茂楷為解決年輕家庭的育兒難題,以腦科學、嬰幼兒發展心理學和生態系統理論為依據,創造性提出了「GREAT養教方法」。
  • 此菜是天然「健腦菜」讀書的孩子要多吃,大腦更聰明,科科拿第一
    此菜是天然「健腦菜」讀書的孩子要多吃,大腦更聰明,科科拿第一。要想小孩考試成績好,補腦很關鍵。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學校要求在家每天上網課。我們做父母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小孩整天學習,大腦一定是特別的累,只靠睡眠質量來緩解大腦壓力可不是什麼好方法。
  • 想大腦不生鏽,讓自己更聰明,你需要學會這些訓練大腦的秘訣
    讓大腦高效學習六個秘訣在腦科學的定義裡,學習並不僅僅局限於特定的場景、知識和行為。當大腦神經元受到外界刺激而重新進行連結、組合,形成新的迴路,最終讓我們的行為發生變化時,這就是學習。因為刷出不同的視頻,就是讓大腦接觸不同新奇事物的過程,這時大腦當然就會不斷分泌多巴胺了,所以我們就容易投入進去,甚至學習視頻上教導的一些技能。
  • 吃核桃油能讓孩子更機靈?真相在這裡!
    TIP:當然了,核桃油也是可以吃的。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食用時最好避免煎炒,可以選用低溫烹調的方式,也可以用來涼拌或者塗麵包片等,最大限度保持其健康作用。